化学初三上鲁教版5.3酸和碱的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说课稿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说课稿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酸和碱的性质研究》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之前所学化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盐的性质以及化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先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教材注重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化学实验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酸和碱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来深入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出发,逐步上升到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常见酸(盐酸、硫酸)和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酸和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教学难点(1)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微观本质。

(2)中和反应的实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酸和碱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鲁教版化学九年《生活中的酸和碱》word说课稿

鲁教版化学九年《生活中的酸和碱》word说课稿

鲁教版化学九年《生活中的酸和碱》word说课稿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生活中的酸和碱》一、说教学总体设计理念本节课着重表达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生活中的酸和碱》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生活中的酸和碱》打算分两课时完成,我所上的是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从生活中,同学们熟悉酸性和碱性的物质入手,了解酸性和碱性的检测方法,为酸和碱本质概念、本质及通性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分析A.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指示剂、石蕊试纸、PH试纸识别溶液的酸碱性。

(2)通过观看试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观看的方法收集证据。

B.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关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2)学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爱好。

(3)化学试验中的安全教育。

3.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指示剂、石蕊试纸、PH试纸与酸碱溶液的显色反应。

难点:溶液的酸碱性的识别方法。

疑点:酸性和碱性的物质一定是酸和碱吗三、说教法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要紧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

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

引导探究法能专门好的表达《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猎取知识的过程。

通过观看试验探究过程,初步学会用间接观看的方法收集证据。

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四、说学情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

我校是农村初级中学,由于学校条件所限,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较差,但他们讨论的思维活跃。

同学们专门喜爱教师通过引导、实验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鲁教版 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教案

鲁教版  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教案

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课题:酸的性质说明: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推导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归纳酸的通性。

教学目标:1、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2、掌握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3、明白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归纳酸的通性4、会熟练书写酸的化学性质中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教材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但酸和碱之间除了能发生中和反应外,还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吗?常见的酸有哪些?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几种常见的酸,掌握使用酸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进一步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实质就是H+的性质;通过对酸的开放性探究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2、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及通性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重、难点突破:通过演示、观察、对比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盐酸、硫酸的性质,对于化学性质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采用找规律、多写、多练的方法来记忆。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品:一瓶浓盐酸、一瓶浓硫酸、稀盐酸、稀硫酸、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氢氧化铜、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教学过程:Ⅰ、组织教学:Ⅱ、知识回顾:1、酸的定义2、物理性质一般包括哪些方面?Ⅲ、新授内容:一.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过渡]我们在做实验时,如果不小心把盐酸洒在水泥地上,可以看见水泥地上有气泡生成;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会变红;在生活中,我们知道,热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醋来除去;有些降酸雨的地区,室外的大理石建筑腐蚀严重。

你知道发生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原因吗?说明了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探究的内容。

自学指导一:快速阅读课本,认真观察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5分钟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交流。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doc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doc

课题:5.31酸和碱的性质(第1课时—酸)【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能力: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情感: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前准备:(请通过课前预习和复习把这些习题完成。

试试看,相信自己!)1.酸在生产生活中很常见,例如人的胃液中含有,汽水等碳酸饮料中含有,汽车电瓶中常有,食醋中含有,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和。

在所有的酸溶液中,都存在着相同的微粒(填写微粒的符号)。

【课堂学习研讨】一、常见的酸【活动与探究】观察探究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填写下表(括号内填写其溶质的化学式)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气味密度(与水比较)敞开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与少量水混合发生的现象其他【小结】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2、浓硫酸的特性:(结合参考P130页)(1)易。

常可作(如干燥、等气体;但不可干燥NH3等碱性气体[2NH3+ H2SO4== (NH4)2SO4])用浓硫酸来干燥气体时,如何组装洗气瓶?气体流向如何?(2)腐蚀性。

浓硫酸与蔗糖、纸张反应,使之炭化。

(3)强氧化性——与金属发生反应,不生成氢气而是水。

)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浓硫酸和锌制取氢气?。

★浓硫酸与铁反应后,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造成钝化现象,所以可以用铁槽车装浓硫酸。

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实践应用】下列图示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为什么?二.酸的性质【活动与探究】1、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2、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完成下列关于酸的化学性质的相关内容化学性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或者现象1.和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使无色酚酞。

2.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表格空白处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同)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硝酸:硝酸的氧化性太强,和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九年级化学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优秀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节   酸和碱的性质优秀教案

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内容是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材内容包括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阶段的第四个化学反响——复分解反响在该节,通过对酸和碱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盐的学习打下根底。

第一课时探究酸的性质学习方法,为第二课时碱的学习提供知识根底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地表达了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的目标分析根据教材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浓盐酸和浓硫酸物理性质,知道烧碱、消石灰和氨水的物理性质。

⑵认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就是H+和OH–的性质。

⑶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响,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⑷了解浓硫酸的特性,认识强酸、强碱的腐蚀性,掌握酸和碱使用方法。

⑸掌握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用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会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⑴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

⑵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化学视角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⑶通过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联想等研究方法,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善于交流与讨论。

并运用分析、比照、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任何事物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

⑵初步建立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响的判断。

难点:能归纳总结出酸和碱的共性。

〔四〕课时安排酸的性质1课时,碱的性质1课时一、教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内容主要采用指导实验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性质教案 鲁教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性质教案 鲁教版

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第1课时酸的性质[学习目标]⒈认识2种重要的酸及使用方法⒉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的化学性质与H+的关系⒊通过对盐酸化学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重难点]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教学过程]一、反思总结,复习提高1.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和原理。

2.将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二、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三、交待目标,组织学生问题探究㈠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浓盐酸、浓H2SO4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⒈你能找出浓盐酸和浓H2SO4的物理性质吗?⒉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的原因是什么?工业用浓盐酸显黄色的原因是什么?⒊浓H2SO4有哪些特性?应如何进行稀释?原因是什么?(可补充脱水性实验)⒋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稀硫酸沾到皮肤上也应这样处理吗?为什么?⒌浓盐酸和浓H2SO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其溶液的组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㈡合作探究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实验探究1—5并合作完成有关实验。

加盐酸后的实验现象有关反应方程式镁条生锈铁钉碳酸钙CuCl2溶液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生锈的铁钉在盐酸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⒉试着归纳盐酸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四、学生展示,教师点拨⒈浓H2SO4稀释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H2SO4中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比浓H2SO4的小,浮在浓H2SO4的上面,二者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沸腾后外溅,易发生危险。

⒉稀硫酸沾到皮肤上应采取与浓H2SO4相同的处理方式,因为稀硫酸中的水挥发后稀H2SO4会变成浓H2SO4。

⒊注意盐酸与铁钉、铁锈反应后生成物的区别。

⒋酸的通性①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色。

②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③酸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酸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酸能跟某此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设问一]:其他酸也具有以上的性质吗?[设问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适应的收获?(让学生复习巩固5分钟后再回答)五、巩固训练1.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里含有()A.氢原子B.氢分子C.氢离子D.酸根离子2.下列各酸溶液经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而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盐酸D.稀盐酸3.检验某溶液是否显酸性,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错误的做法是()A.滴加石蕊试液B.滴加碳酸钠溶液C.加入锌粒D.滴加酚酞试液4.写出Zn、CuO、NaOH、Na2CO3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5.3《酸和碱的性质》教学案(2)(鲁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5.3《酸和碱的性质》教学案(2)(鲁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教学案__年_ _月 ___日第__ _课时主备教师______ 集备人员______将一些NaOH固体放入试管加水,振荡,触摸试管外壁发现__________,用玻璃棒蘸取一滴稀溶液沾在手指上有______感,立即用水将手指冲干净,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石灰水,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上用此配成___________液对农作物有很好的杀虫作用。

9.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该同学随身携带的下列物品可以用来涂抹在蜇伤处以减轻疼痛的是()A.苹果汁(pH约为3)B.牛奶(pH约为6.5)C.矿泉水(pH约为7)D.肥皂水(pH约为10)10.下列物质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a(OH)2→NaOHB.CO2→Na2CO3C.MgCl2→Mg(OH)2D.CaCO3→Ca(OH)211.下列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但反应若不加指示剂则无明显现象的是()A.氯化铁溶液B.碳酸钠溶液C.稀盐酸D.硝酸溶液12.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它时常有涩味,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前添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最好是()A.酱油B.香油C.食盐D.食醋13.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杂质,可选用下列试剂中的()A.稀盐酸B.CaCl2溶液C.CO2气体D.澄清石灰水14. 右图是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C.两种溶液混合时,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D.两种溶液混合时,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钠分子15.某些食品的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有“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请勿食用”等字样,回答下列问题:⑴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理由(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请勿食用”是因为干燥剂食用后对人体有_____________作用。

化学:5.3《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2)(鲁教版九年级)

化学:5.3《酸和碱的性质教案》(第一课时)(2)(鲁教版九年级)
[屏示]温馨提示:酸有强烈腐蚀性,不要让酸溅到皮肤上,实验中要小心。
[讲]你的桌上有浓盐酸和浓硫酸各一小瓶,一会儿大家要闻一闻它们的气味,你还记得闻气味的方法吗?
[屏示答案]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讲]下面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观察你桌上的浓盐酸和浓硫酸及瓶上打印的标鉴,并闻一闻气味填写学案活动天地。
课后反思
通过明显易见的实验现象学习本节知识,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知识要点,效果良好
[导课] 2005年10月的一个晚上,青岛市某郊区的化工厂发生了硫酸泻漏事件,倾刻间20吨硫酸喷涌而出,严重危协着工人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立即组织救援,发动大量的车辆往该厂运输消石灰{主要成分Ca(OH)2}洒在浓硫酸上,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你知道其中的反应原理吗?
[讲] 浓硫酸还有哪些性质呢?请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边讲解
Ⅰ.浓硫酸滴到简易木筷子上 -----现象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Ⅱ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测温度差。这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刚才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实验安全可靠,如果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如何呢?
[请看视频]
[提问] 你知道如何稀释浓硫酸吗?
[学生活动]
[屏示表格]
1、浓硫酸和浓盐酸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敞开瓶口发生的现象 其他
浓盐酸
浓硫酸
[提问交流]
[屏示答案]
[导课]我这里有一瓶工业用浓盐酸呈黄色?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浓盐酸瓶口有白雾?浓硫酸还有哪些特性呢?看课本130页到化学性质前。
[学生看书]
[提问] 学生回答
[屏示] 多识一点 工业用浓盐酸因含Fe3+而呈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顾学过的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明确方程式书写规律;
②动画演示,重现交换成分的过程,加深学生印象;
③建立方程式书写模板,完成其他化学方程式书写;
④明确规律,体会要点,概括复分解反应概念;
⑤概念辨析,强化概念要点。利用关键词判断是否复分解反应;
⑥归纳字母表示,谈学习体会,加深概念理解。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作者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物质——碱
无水是生,有水是熟〔生、熟打两种化学物质〕——生石灰、熟石灰;说烧不是烧,说火不是火,化学大战中,时常显身手〔打一化学物质〕——氢氧化钠







对于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学习,教学中作了较大的调整。最初的设想是把知识性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点缀,一笔带过。主要考虑知识讲解会减弱学生活动的氛围,表达不出学习中孩子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发现,基础知识的反馈非常不理想。考虑到复分解反应在初中化学中重要作用,因此进行了如下调整:
③情感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酸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应用,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获取酸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体验




[导课]某郊区的化工厂发生了硫酸泻漏事件,倾刻间20吨硫酸喷涌而出,严重威胁着工人和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当地政府和公安部门立即组织救援,发动大量的车辆往该厂运输消石灰【主要成分Ca(OH)2】洒在浓硫酸上,把损失降到了最低。你知道其中的反应原理吗?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5.3酸和碱的性质说课稿
第一课时
教材的地位
及其作用
本节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物质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的表达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表达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酸的化学性质此前学生已有所涉及,如酸跟碳酸盐的反应,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指示剂的作用等,可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整理。对于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可先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第二课时
教材的地位
及其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对另一类物质——常见的碱的学习,酸和碱是常见的两类化学物质,也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用的试剂。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学好化学,进一步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两种有代表性的碱的性质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与识别




回忆、回答碱的概念,询问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种常见的碱。
导入:《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假设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石的一系列变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千锤万凿出深山”人们把石灰石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当把石灰石放在窑中煅烧时,碳酸钙受热分解产生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烈火焚烧假设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指的是生石灰与水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CaO+H2O=Ca(OH)2,反应后,块状的生石灰就变成了粉末状的氢氧化钙,又叫熟石灰。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将氢氧化钙的悬浊液即石灰浆刷在墙上,氢氧化钙又和二氧化碳结成伙伴,重新变成碳酸钙,墙壁就显得非常洁白和坚硬,真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绝好象征。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讲]这是利用了酸与碱中和反应的性质,酸还有哪些性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酸的性质。
老者生来脾气燥,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己九十八,性情依然不可交。(打一化学物质)
——浓硫酸
工人师傅在电焊时,通常先用稀盐酸对焊接面进行清洗,以使焊接后的接头更加牢固,为什么用稀盐酸清洗而不用水清洗呢?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此中的道理。




①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以及他们的特性
2、认识两种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3、从结构的角度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并得到酸的共性。
②过程与方法
1、学会稀释浓硫酸。
2、初步学会运用分类研究的思想进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探究。
3、通过实验探究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并比较归纳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①知识
与技能
1、认识两种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碱的化学性质,并得到碱的共性。
②过程Leabharlann 与方法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探究酸和碱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学习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本质的方法。
③情感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碱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应用,进一步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