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讲解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上册:夏商周——隋唐的中国史朝代年代考点

云南元谋

距今约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会制造工具和用火。

北京周口店:北京

人距今约70万年-20

万年

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已会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死了还要埋葬;血缘氏族社会。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7000年

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最早种植水稻;住杆栏式房子,过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

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

最早种植粟;房子属于半地穴式;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雏形;已会纺线、织布、制

衣。

炎黄距今约四五千年涿鹿之战;“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距今约三四千年禅让制;大禹治水

夏约前2070-1600

·夏启继承王位,“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有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构,如刑法、监狱、政府机构、军队等,压迫平民和奴隶;

·文化:夏历的产生。

商约前1675-1029

·盘庚迁殷;

·青铜文明,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为代表;

·“三星堆”文化;

·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兴盛(夏商周都有发展);

·文字:“甲骨文”的产生;“金文”(铭文)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周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以后,实施分封制,大肆分封诸侯。

重要考点1:诸子百家

(1)春秋时期

①儒家:创始者孔子(《论语》)

·思想:

德行:提倡“仁”的学说,“仁”即一切美德;

政治: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创办私学,发展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②道家: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

·思想:认为对立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战国时期

①墨家:墨子(《墨子》)

思想:“兼爱”:爱所有人,无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②儒家:孟子和荀子

·孟子(《孟子》)

思想:“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适当合理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不要过分捕捞鱼鳖和砍伐树木。

·荀子(《荀子》)

思想:“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办事

③道家:庄子(著作《庄子》)

思想:治理国家要“无为而治”,批评孔子想要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就像陆地行船,劳而无功。

④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思想: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⑤兵家:孙武和孙膑

著作:《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重要考点2: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在秦国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知识点

·文字:西周晚期出现大篆。

·医学: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政治: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霸主齐桓公(尊王攘夷,第一个春秋霸主)、晋文公、楚庄王,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战国时期,变法、富国、强兵成了各国的主旋律。

·历法:测定出24节气

·文化:屈原和《离骚》

·音乐:湖北随州编钟

·经济: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今天四川修建都江堰,四川因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军事:经典战役有马陵之战、桂陵之战、长平之战。

·经济:春秋末年,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新开垦的土地变成了私产并出租,新兴的地主阶级确立了封建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上身为主要矛盾,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重要考点3:秦始皇的大一统

·政治: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向皇帝负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官吏由中央派遣。

·文化:将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隶书;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有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经济: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

·军事:反击匈奴,北筑万里长城。

·工程: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知识点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此时万里长城的北部崛起了匈奴帝国,他们直接威胁了此后汉代的安全。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战争,最终刘邦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汉重要考点4: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文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太学是古代最高学府。

·外交:派遣张骞先后于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有名的陆上丝绸之路。

·军事:派遣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

·经济: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

重要考点5: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内地。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此道从广东沿海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通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知识点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类似例子还有唐代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造纸术:西汉有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科技:张衡发明验证地震发生的地动仪;数学著作《九章算术》问世。

·医学:东汉末年,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文化和艺术:汉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创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秦兵马俑。·宗教: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张陵创建道教。

两晋

南北朝

重要考点6:江南经济的开发

·背景:东汉末年北方战乱频繁,许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

·条件:

社会条件:北方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开发较小,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结果: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大量种植水稻,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

广到江南。

重要考点7: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

措施:

(1)汉语:朝廷中禁用鲜卑语,使用汉语;

(2)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汉姓: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皇族“拓跋”改为“元”;

(4)汉姻:鼓励鲜卑贵族和汉族贵族联姻;

(5)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6)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结果: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和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知识点

·三次战争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手打败曹操,三国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383年,淝水之战,前秦苻坚(氐族人)被东晋军队打败,北方陷入混乱。

·科技:

祖冲之创造了“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

北朝的贾思勰写有《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文化艺术:

书法: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端秀清新,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画: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画,题材广泛,笔下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在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留下了精湛的石窟艺术。

七年级下册:隋唐——1840年的古代史隋朝

581

-

617

唐朝

618

-

907

知识点

1.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期间,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制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2.大运河的开通:605年,隋炀帝开始修建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贞观之治”:

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②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4.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唐太宗在新疆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立了北庭都护府。(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6.唐蕃之间——和同为一家

·公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嫁到吐蕃。

7.对外交往

①遣唐使:学习唐朝的制度,进行政治改革;学习唐朝文化,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②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留下唐招提寺。

③唐朝与新罗:新罗即今天朝鲜,学习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引入中国的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④玄奘西游:取经;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8.文化

①建筑: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②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③诗歌:“诗仙”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诗圣”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诗魔”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④书法:颜真卿《颜氏家庙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碑》。

重要考点8:开元盛世

①政治:励精图治,富于改革,史称“开元之治”。

②经济:

·农业方面: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农耕技术发展很快,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增加,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饮茶之风盛行;蔬菜种类增多;制成曲辕犁,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陶瓷业主要由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

·商业: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商业区。

总要考点9:科举制

①诞生:隋文帝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时事,按成绩选拔人才。

②发展: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和明经。

·武则天:开始殿试;武举开始。

·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③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宋

辽国

大理

西夏

知识点

1.契丹兴起: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宋的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3.澶渊之盟:宋真宗时和辽国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

4.西夏建立:11实际前期,西北党项族崛起,元昊称帝,史称西夏。后双方议和,宋给西夏岁币。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汲取中原文化。

5.金的建立:12世纪初期,女真族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金先灭辽,1127年,灭亡北宋,掳走宋朝两任皇帝。后迁都中都,即北京。

6.南宋建立: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于1127年在临安登位,史称南宋。岳飞抗金,最后被杀。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

7.社会风貌

①受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②妇女缠足。

③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8.三大发明

①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指南针:战国已有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火药:唐代末期,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9.文化艺术

①《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②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③绘画: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创作。

·元代赵孟頫,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时人称为“神品”。

④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重要考点10: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最后完成。

①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

·社会条件:自唐朝中晚期至宋代,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农业发展的表现: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种植;茶树栽培面积扩大。

②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丝织业: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海南岛兴起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

·瓷器: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被称为瓷都。

·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为代表。

③南方商业的繁荣

·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海外贸易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和铜钱并行。

元朝1271 - 1368 知识点

1.元代建立: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1276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此年定都大都,忽

必烈即为元世祖,是年灭南宋。文天祥抗元,最后被杀。1279年,陆秀夫背南宋幼帝在崖山跳海,南宋结束。

2.元世祖的作为:

①经济上:

·禁止蒙古贵族占领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

·开凿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相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②政治上:

·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③疆域管辖: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元朝行政区;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包括澎湖列岛和台湾岛在内的岛屿,此时台湾称为“琉球”。

3.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明朝

1368 知识点

1.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1421年,经过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 16442.戚继光抗倭:明代中期。

3.澳门问题: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重要考点11: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授权锦衣卫,对臣民进行监视和侦查。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③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分为八部分,称为“八股文”。

补充:

④明成祖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重要考点12:郑和下西洋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知识点

1.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2.收复台湾:1662年,郑成功率众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后人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

清朝 1644 - 1911

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

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4.明清经济的发展

①明代,原产南美洲的玉米和甘蔗等高产粮食作物已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种植。 ②棉纺织业: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④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⑤明代中后期在苏州、松江一代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到了清代增多,规模扩大。

5.明清文化

①建筑:北京紫禁城(明成祖);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②科技著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古典小说:元末明初产生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

④戏剧: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19世纪中期京剧初步形成。

⑤书法:明代书法家董其昌:颜骨赵姿。

⑥绘画:明代画家徐渭,善用泼墨;清代“扬州八怪”,进一步发展了徐渭的泼墨手法。

重要考点13:君主集权的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