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用

道 分 泌 物增 多 。
制定合理 的给 药途径 、 量 和疗程 : 剂 恶心、 呕吐等 胃肠道反 应与 剂量有 关 ( 在 静 脉 给药 时 , 与滴 速 密 切 相 关 ) 。规 范 掌
蕉堡 堑塑曼
C Hi ES C 0 M M _ I Y D o C T pS N E . N T 0
氟 喹诺 酮 类药 物 的不 良反 应及 应 用
阿依古丽 ・ 鲁洪 吐 依 马木 ・ 库尔 班
紧密相关 。临床上 , 囊性纤维化患者使 用 喹诺 酮 类 药 物 的 光 毒 性 反 应 发 生 率 相 当 高, 可能是药物代谢减慢增加了光毒性 反 应 的发生 , 此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的问
泌尿生殖 系统影 响: 表现为转 氨酶升
关键 词 良反 应
26. 4 00
喹诺 酮 类药物 注 意 事 项
基 本 情 况 不
d i1 . 99 j i n 1o —64 . 02 o:0 3 6 /.s . 0 7 s 1x 2 1.
高、 黄疸 , 大剂量可致结 晶尿 , 曲伐 沙星因 可导致严 重肝损 害而撤 市 。偶见 血 中尿 素氮升高及 血尿 、 发热 、 皮疹 等 间质性 肾
法, 改为 口服 给药 , 不仅 能降低 可 能发 这 生 的不 良反 应 , 时 可 以 节 约 医疗 费 用 。 同 喹诺酮类药 物是浓度依赖性药物 。因此 , 对 成 年 人 的感 染 , 喹诺 酮 类 抗 菌 药 物 的 给
药方 法 为 日剂 量 1次 给 药 ; 对 于 老 年 患 而 者, 由于 其 肝 肾 功 能 减 退 , 采 取 药 物 的 宜 日剂 量 分 为 2次 给 药 。 注 意 事 项 : 喹诺 酮类 药 物 主要 经 肾 氟 脏排泄 。若肝 、 肾功能 减退患 者 , 则应 考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研究

的多种 维生 素制 剂 、 含镁/ 铝 抗酸 剂 、 牛奶 、 金 属 阳离 子 ( 如
铁) 等, 在 胃肠 可发生作用 , 会形成难溶性 复合物 。降低药物 的效果 , 可能使 得抗 菌治疗 获得 失败 。所 以, 在服 用 喹诺酮 类抗 菌药 2 h内, 不能服用金属离子药 。 2 . 2 与其他 抗 生素作 用 喹诺酮 类抗 菌 药分 别 与头孢 他 啶、 亚胺培南 、 抗假 单胞菌 的青霉素类 药物联用 , 可 以产生协
注意 的不 良反 应 和药 物 相互 作 用 , 以确保 安 全 和有 效 的用 药 。1 8岁 以下 的青少年应该避 免使用此类药物 , 防止骨骼的
奋, 但 只有 部分解释神经系统不 良反应 。
1 . 3 皮肤 反应 大 多数 的患 者皮 肤不 良反 应 为轻度 和 中 度, 严 重的不 良反应 <1 %, 喹诺酮类抗 菌药引起 的特殊 的不 良反应 , 主要是光毒性 反应 和光 过敏 反应 , 后 者 的不 良反 应
药物反应 , 本文通过查阅在 国内外 的相关文献 , 并总结 其不 良反 应和药物 的相互作 用 , 为临床提 供合理 用药 的参考 。
【 关键词 】 氟喹诺酮 ; 药物不 良反应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是 比较 广泛 的抗 菌药 物 , 抗 菌作 用强 , 抗菌谱广泛 , 血浆半衰期长 , 无交叉耐药 性 , 被广泛应用 于呼 吸系统 、 泌尿生殖 系统 、 消 化系 统等感 染 的治疗 。氟喹诺 酮 尔也会见血尿 素或氮肾血浆肌肝升高等现象 。 2 药物相互作用
同作 用。喹诺 酮类抗菌药具有一定 的损伤 肾脏 的作用 , 而万
因为 它在 喹诺 酮萘啶环的 6位引入 了氟 原子 , 因此被 称为氟
喹诺酮类 药物 。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独特的结构和抗菌机制使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详细分析并合理应用,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反应等。
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等。
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等。
在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关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肝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并监测相应的生化指标。
不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不同的不良反应特点。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易引起心脏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左氧氟沙星则具有引起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在选择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并考虑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正确的抗生素。
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心脏药物、抗凝剂等的相互作用。
需要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和年龄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用药监测和调整。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包括注意预防和管理不良反应。
应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避免过量用药和长期用药。
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可调整用药方式,如餐后服用;肝功能异常可减少用药剂量或更换抗生素;神经系统反应可考虑联合应用抗焦虑和镇静药物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是临床使用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分析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合理应用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
合理选择药物、个体化用药和注意预防和管理不良反应等策略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李艳红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年(卷),期】2009(018)005
【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的第三代合成抗菌药物,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
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其优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口服注射吸收好、血药浓度高、耐药性少、组织分布较广等优点。
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大量使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使用做一综述,以加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李艳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药品检验所,152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24
【相关文献】
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J], 林秋文;胡水勋;林海燕
2.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J], 毛玲卉
3.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分析 [J], 郑巧燕
4.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对策 [J], 张银光
5.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临床效果评价 [J], 李发平;王亚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2T14:45:37.2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杜丽,高榕[导读]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
杜丽,高榕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430 摘要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策略。
方法随机抽取2019.1月--2020.1月期间来到我院治疗,且接受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上述患者在我院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118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27.97%;不良反应以红肿、皮疹、瘙痒等为主,分布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系统等,其中以皮肤系统发生率最高(32.20%),发生原因与药物用法用量不当、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和个体差异等有关。
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较为繁杂,为了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建议临床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科学的合理用药策略,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策略 Analysi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of fluoroquinolones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and the strategy of rational drug use. Methods 118 patient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January 2020 and received fluoroquinolon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above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levofloxacin was the highest in 118 patients (27.97%); 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welling, rash and pruritus, which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urina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urinary system and skin system. The skin system had the highest incidence (32.20%).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related to improper use and dosage of drugs, too fast intravenous injection speed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fluoroquinolones are complic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ationality of clinical drug use, it is suggeste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put forward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fluoroquinolones; Adverse reactions; Rational drug use strategy 近几年,我国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收治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以致于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大,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得细菌感染几率显著增高,也正因此,使得抗菌类药物的应用率越发增高,这类药物在非病毒感染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合理应用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药物
不 良反应
合理用药
血糖
中图分类号 : 6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7 8 (O 70 —5 30 R9 93 B 10—5 5 2 O ) 50 6 —2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广谱 、 高效 、 低毒 、 与其它抗 生素无 2 3 AD s累及 系统/ . R 器官及 主要 临床 表现 根据 国家药
对某一喹诺酮类药物有不 良反应高 危因素 的患者 使用 , 可减 少细菌耐药率和不 良反应 发生 率。F A批 准 喹诺 酮类药物 D 从表 中可 以看 出, 引起 A DR占首位 的是左 氧氟沙星 , 其 的适应证差异很大 , 如环丙沙星适用于成人感染性疾病有 1 4 个适应证 , 儿童有 2个 适应证 , 他喹诺 酮类仅 适用 于成人 其
2 结 例 , 4 2 女 O例 ; 年龄 1 ~ 7
8 6岁 , 平均 (8 7 8 6 岁 ; 4 . ±1. ) 原发病 为 呼吸道感染 4 5例 , 泌 尿生殖 系统感染 3 , 化系统感 染 8例 , 6例 消 妇科 感染 7例 , 骨外科术 后 预防 感染 6例 。患者 既往 史 中有 肺 心病 者 1 5 例, 高血压 5例 , 尿病 3例 , 糖 肿瘤 8例 , 物过 敏史 5例 。 药 不 良反应程度大多数为轻 、 中度 反应 , 3例为重度 反应 。由于 处理及时 , 法得 当 , 死亡病例 。 方 无 22 A Rs涉及 的药物 1 2例 A Rs . D 0 D 涉及 的药物共 6个 品种 , 包括其盐酸盐 、 酸盐 、 乳 甲磺酸 盐等 , 为注射剂 , 见 均 详
次是加替沙星 , 这与两药在该院的使用频 率较高也有 一定关 系 。同时由于住 院病 人多 采用 静 脉注 射 的给 药方 式 , 因此
试论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试论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发表时间:2013-05-14T09:10:30.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钱文迪[导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自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
钱文迪(鞍山市曙光医院辽宁鞍山 114033)【中图分类号】R9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9-0221-01 【摘要】本文根据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并参考国内文献报道,对该类药物不良反应作一归纳总结,并介绍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主要的一些注意事项。
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喹诺酮不良反应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自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奈啶酸问世以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了。
现广泛用于临床的普遍为第三、四代产品。
但随着应用的增多及研究的深入,不良反应(ADR)报道呈上升趋势,尤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最为普遍。
以下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以总结,并介绍了该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及主要的一些注意事项。
1 不良反应1.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17%。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期间肠道革兰阴性需氧菌可以明显减少,但较少影响厌氧菌,极少伴发艰难梭菌相关的假膜性结肠炎。
1.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0.9%~11%,常见症状有焦虑、坐立不安、神经过分紧张、失眠、恶梦、幻觉、精神失常及癫痫,另外,还可能表现为神志不清、软弱、震颤或抑郁而被忽视,特别好发于明显动脉硬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的老年人。
1.3心血管系统反应1.3.1心脏毒性早期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替马沙星及帕格沙星因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Q-T间期延长及心毒性而不再用于临床。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摘要】目的:开展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研究。
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分别对比。
结果:年龄在60~70岁之间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高达34.00%,运用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到32.00%。
结论: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展开治疗时,处于60~70岁之间的患者更加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并且男性患者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药物种类中,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合理用药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研究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所收治的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开展治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其中29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46.49±2.48)岁,病症类型中,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5例呼吸道感染,13例尿路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
对两组患者入院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在院方伦理组织审批后方才展开。
1.2研究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自愿原则下签署纸质研究知情同意书;(2)患者精神功能正常且认知功能正常,能有效配合研究开展;(3)所有患者均于服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4)患者于本院内接受全程诊断及治疗。
1.3研究方法在了解不良反应高发年龄与高发药物后,为患者提供最佳合理用药建议,其具体如下:(1)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药物之前,必须先了解各种药物所会引发的不良反应,并且了解该类药物是否适用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婴幼孩童、脏器功能损伤或慢性疾病患者等[1]。
(2)在给药前先为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后为患者选择最适用的具体药物。
(3)患者诊疗并服用药物时,应当先选用口服的方式进行用药,且严格按照医嘱给药,严禁擅自调动药物剂量以及药物种类,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机理以及合理使用方法。
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多种脏器和某些组织均有不良影响,而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占据榜首。
结论通过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氟喹诺酮;不良反应;合理应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也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1]。
但由于这类药物近年来大量的应用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在治愈和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给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以至危及人们的生命。
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以及合理使用做一综述,以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进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1 氟喹诺酮类药物及临床应用状况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喹诺酮的第三代药物,近20年来相继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由于抗菌谱的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近来开发的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及莫西沙星提高了对革兰阳性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但对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仍不及环丙沙星。
克林沙星、替马沙星、曲伐沙星、格帕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及洛美沙星等新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因各种毒副作用,未能继续用于临床。
当前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大量研究表明:这6种药物均具有良好耐受性,能相对安全地用于临床。
但也因老年人用药或是当伴有肾功能不全及某些合并症时,可能更多地发生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影响骨骼生长发育而不能用于18岁以下青少年,因此,应予以极大关注[2]。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2.1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及其他胃肠道反应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率为3%~17%。
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胃肠道的耐受性无明显差异。
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期间肠道革兰阴性需氧菌可以明显减少,但较少影响厌氧菌,极少伴发艰难梭菌相关的假膜性结肠炎。
虽然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体外试验对厌氧菌具抗菌活性,但对肠道厌氧菌的影响不明显,故治疗后相关腹泻少见。
曲伐沙星可并发非艰难梭菌腹泻及化学性胰腺炎。
恶心与呕吐的发生可能与神经毒性有关,老年人的发生率未见增加。
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使用含镁的抗酸药时,可损害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影响其抗菌活性[3,4]。
2.2 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二种常见的副作用,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0.9%~11%[5],常见症状有焦虑、坐立不安、神经过分紧张、失眠、欣快、恶梦、幻觉、精神失常及癫痫,另外,还可能表现为神志不清、软弱、震颤或抑郁而被忽视,特别好发于明显动脉硬化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的老年人。
癫痫是少见的副作用,但老年是诱发癫痫高危人群,同时使用抗风湿或其他降低癫痫阈值的药物、原有癫痫史、未根据肾功能调节剂量及电解质紊乱都有诱发癫痫的因素。
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毒性副作用的可能性排序为:托氟沙星&氟罗沙星&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诱发癫痫的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二[6]。
最近guigley报告1例86岁男性使用加替沙星2次,首剂400mg,24h后再给200mg,诱发癫痫2次,停药后未发作,表明老年人使用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都要注意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特别要注意诱发癫痫的可能[7]。
另外,有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还可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加重[8]。
2.3 皮肤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皮肤反应发生率为0.4%~2.2%,较β-内酰胺类及磺胺类药物少见。
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光敏感性反应最受关注,轻者于暴露后出现红斑,重者有皮疹表现。
这种光敏感性反应具有结构相关性,在8位有氯原子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克林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及洛美沙星)更容易发生光敏感性,8位由甲氧基取
代的药物(如莫西沙星及加替沙星)则不产生光敏感性反应。
1987年10月~1999年6月,全球共报告环丙沙星诱发剥脱性皮炎23例,以后又有散发个案报告[9]。
2001年pons报告1例环丙沙星诱发血管炎,皮肤有紫癜改变,且伴有肾功能受损[10]。
最近报告1例93岁妇女使用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诱发广泛皮肤病变,经皮肤活检证实为中毒性表皮坏死剥脱,虽然积极治疗,仍于发病后48h死亡,这是环丙沙星的一种少见严重副作用[11]。
药物热比较少见,环丙沙星及曲伐沙星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最常引起药物热的两种。
2.4 心血管系统反应
2.4.1 心脏毒性早期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替马沙星及帕格沙星因严重速发性过敏反应q-t间期延长及心毒性而撤出市场[12];司帕沙星因发生心毒性副作用高,已有人认为不宜再用于临床。
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轻度q-t间期延长,这与药物阻滞心肌细胞钾通道有关。
临床上已有冠心病伴低血钾、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使用洋地黄或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或加替沙星后诱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的病例报告。
frothingham报告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发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25例,其中左环丙沙星13例,加替沙星8例,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各2例[13]。
2.4.2 低血压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过敏性/过敏样反应少见,其发生率为0.46/10万~1.2/10万,现已证实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可引起过敏性/过敏样反应,临床表现为严重低血压、气喘、发痒、呼吸及心跳加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由环丙沙星引起者已超过33例,欧洲报告由氧氟沙星引起者15例,最近也有由莫西沙星及氧氟沙星引起的报告。
不论由何种药物引起,表明以后均不宜使用任何氟喹诺酮类药物。
临床上使用各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时都要警惕发生这一潜在致死性反应的可能性[14]。
曲伐沙星引起的低血压持续时间长(12~24h),需要补充液体及升压药维持血压,直至药物被代谢及排泄为止。
经犬实验表明静脉输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后最大血压下降所需的药物量分别为50mg/min及150mg/min,血浆组胺浓度分别为379.2ng/ml及67.8ng/ml,环丙沙星150mg/min 输注后数分钟内可致死,实验中最大血压下降程度与血浆组胺浓度增加呈明显相关性,使用抗组胺药物处理可减轻血压下降的程度,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低血压系由于细胞及组织释放组胺所致[15]。
2.4.3 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一种局部副作用,由于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所致,临床上呈局部发红及灼热感。
经研究表明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或曲伐沙星后血管内皮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三磷酸鸟苷及二磷酸鸟苷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且与药物浓度相关,表明高浓度氟喹诺酮类药物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但能耐受低浓度药物,故使用时应缓慢地经大静脉滴注低浓度药物[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