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

语文教案《丰碑》优秀5篇语文教案-《丰碑》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海拔2023多米的云中山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他们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将军在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同样的思索来学习一篇课文“丰碑”。

(教师板书课题)(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及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生朗读课文1.集体朗读,读准字音,语句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投影本课生字,让学生做填空练习。

4.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袭击:本课指出其不意的打击。

恶劣:非常不好,很坏。

严峻:严肃、严厉。

覆盖:遮盖。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成堆的冰块。

课文把云中山比作大冰坨,说明天气非常寒冷。

安详:形容人的表情平静,动作从容不迫。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正确。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

5.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四)自学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可能会有这样几个问题:(1)在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2)文章开始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3)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五)研究问题1.自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可选一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l)先通过理解第l-2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丰碑》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碑》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丰碑》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内容:赣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第十册第8课《丰碑》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浓烈。

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他们过着幸福优越的生活,对红军长征的艰难险恶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我将在本节课通过抓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体会、感悟,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内心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恶劣、思索、依靠、塑像等词语。

2、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描写的学习来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献身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及将军的神态的描写,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1、背景引入,介绍长征:同学们,在七十多年前,为了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5.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丰碑》的读后感,要求:
-结构清晰,内容充实,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延伸至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练习。
-组织课外参观、访谈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6.注重情感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强调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丰碑》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象征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短语、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深入体会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分层教学、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涵。
4.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苦。

2、提问: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会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发生呢?引出课题《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这些语句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引导学生从“冻僵”“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神态十分镇定、安详”等词语,体会军需处长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

(2)“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设计 5份_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设计 5份一、说教材:《丰碑》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

文章记叙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魅力:首先是课文中着力渲染的神态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学习写作。

其次,这篇课文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课文塑造了两个干部形象,一个是对战士无比关怀的将军;一个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士的军需处长。

用这种忘我精神去打造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全文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烘托军需处长的品质。

全文可分四部分:先写将军对行军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思索,为下文所发生的事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和暗示;接着写将军看到一位老战士冻僵在雪地上时的激怒和对军需处长的责备;然后写将军得知冻僵的老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的震惊和对军需处长的崇敬;最后写在军需处长崇高精神的鼓舞下,将军率领红军战士继续前进。

本单元训练重点: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注意体会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荼泶锴宄摹?lt;br>结合课文实际、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订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技能目标:感悟课文侧面描写比直接描写更加感人和留有回味余地的表现方法,学习神态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1、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读懂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叙述顺序。

2、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课文先抑后扬及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

《丰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题思想,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丰碑。

2.板书课题,解释“丰碑”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a.课文的写作背景b.课文中描绘的战争场景c.课文中的人物形象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矗立”、“丰碑”、“巍峨”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英雄形象b.课文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c.课文中的感人场景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三、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英雄,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短文。

2.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六、教学反思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纪念碑,也象征英雄的精神永存。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语和情感朗读来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别人,为了____,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参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____不少____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吼叫、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语文《丰碑》教案

语文《丰碑》教案

语文《丰碑》教案语文《丰碑》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丰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丰碑》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1、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一、前提测评: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出示板书《丰碑》。

二、认定目标: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主体作用,自主学习)(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 材料的写作方法。
4、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第三段(第3—12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3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从哪儿看出环境恶劣残酷?读后在书上划出词、 句。
(二)讨论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这里对于环境天气的描写用的笔墨比一般的课文要多, 这是为什么?
四、练习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词语。
(二)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 有棉衣被冻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学习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 “啤”区分;“倚”与“椅”区分;
的偏旁不是“犭”;“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三)学习词义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四)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 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 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
(一)纠正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呛”(qiang)不读(c mg)
(衬托红军战士的坚强。)
四、学习第二段
(一)思考: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1、画出重点词: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大冰坨、狂风呼啸、大 雪纷飞
2、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严寒把云中山 冻成一个大冰坨。整个云中山被大雪覆盖,像一个巨大的冰块,战士的周围、脚 下都是冰,用这个比喻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再加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 天气十分寒冷、恶劣,使得队伍行军十分困难。
教学难点:
1、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2、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 “丰碑”的“丰”在这里 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3、连用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在前进路上还会遇到的环境的恶劣和战斗
的残酷。
粮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