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丰碑教学设计之十二
《丰碑》教案7篇

《丰碑》教案《丰碑》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丰碑》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丰碑》教案篇1一、平江区校长示范课1、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第十册2、授课时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3、授课地点:平江实验学校电教室二、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课前准备:1、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2、小卡片,字幅。
五、教学过程:(一)1、同学们,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丰碑。
《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2、课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军需处长的:“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大家轻轻读这句话,想一想,提出一个问题。
4、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1、打开课本,我们先看课文开头。
2、同学们注意,开头一段话中除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之外,突出交代了什么情况,用了哪些词语?(三)课文开头具体描写了天气恶劣的情况,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因此在读书的时候,描写天气恶劣的词语要注意。
1、行军途中,红军不光遇到了恶劣的天气,还会遇到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看下一段课文是怎样写的?2、这段话中连用了哪一个词语把它圈出来。
3、“可能”一词连用了四次说明了什么?4、面临重重困难,作为部队的首长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能不能”一词表达了什么?(四)1、接着下文写队伍中发生的一件事,请一个同学当警卫员和吕老师一起读下面的几句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丰碑》

5.课后作业: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英雄的伟大,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理解丰碑的含义,懂得珍惜和铭记那些为我们付出巨大牺牲的英雄。
3.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课堂实践,锻炼能力:设置课堂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5.课后拓展,提升素养: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学习,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22《丰碑》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碑、丰碑、英雄、巍然、矗立、铭记等,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丰碑的含义,认识到英雄的伟大。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句子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仿写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对英雄进行描述。
-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英雄精神的感悟,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6.家长互动:请学生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共同探讨英雄精神的价值。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动作、穿着的语句,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丰碑”的含义,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红军长征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艰苦。
2、提问: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会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发生呢?引出课题《丰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军需处长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这些语句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哪些方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
(1)“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
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引导学生从“冻僵”“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神态十分镇定、安详”等词语,体会军需处长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为了革命事业舍生忘死的精神。
(2)“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湿润了。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丰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丰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丰碑》的主题思想,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心中的丰碑。
2.板书课题,解释“丰碑”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简要说明理由。
a.课文的写作背景b.课文中描绘的战争场景c.课文中的人物形象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矗立”、“丰碑”、“巍峨”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题。
2.提问:课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英雄形象b.课文中表现出的英勇精神c.课文中的感人场景d.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三、拓展延伸1.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英雄,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五、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英雄的短文。
2.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特色。
六、教学反思2.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激发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丰碑”的双重含义——既指具体的纪念碑,也象征英雄的精神永存。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关键词语和情感朗读来深入文本,体会情感。
语文教案-《丰碑》-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丰碑》-教案教学设计(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文教案-《丰碑》本文是关于语文教案-《丰碑》,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第22课《丰碑》一、教学要求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有条理地将思想内容表达清楚的。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质疑。
学生有可能提:“丰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师:是呀,课文为什么要用“丰碑”作题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读的时候,再想想,看看自己还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生对课文充分质疑。
学生大致有以下三个大问题不明白:1、将军为何向军需处长敬军礼?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3、为何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那还会属于谁呢”(三)、探讨第一个问题:课文为何以“丰碑”为题?(含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一问题)1、请一生读第13自然段。
师:“晶莹”是什么意思?“晶莹的丰碑”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它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么,这座晶莹的丰碑就是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2、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与晶莹的丰碑在哪些方面有相似之处?生可能会说两方面相似:⑴、颜色;⑵、外形。
还有哪些方面相似呢?师引导学生体会在精神上更相似。
①、同学们,是什么原因使军需处长冻死了呢?生的回答有两种可能:a、天气冷使他冻死。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丰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丰碑》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别人,为了____,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参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课前准备:1、文字投影片二框2、音乐一段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板书课题丰碑〔bei〕“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课文中的“丰碑”到底是指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开,找找答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考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教流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4、介绍时代背景《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____不少____战士倒下了。
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考虑、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困难地前进。
一〔1—2〕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二〔3—7〕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获得成功。
四〔12—14〕二、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
什么叫困难?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吼叫、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丰碑》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_22

《丰碑》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要求1.学习军需处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常用词语。
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并按要求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安排材料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丰碑”的深刻含义。
知道“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内涵。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从审题入手先说说“碑”有几种?为什么要建碑?“丰碑”的“丰”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么这座丰碑是谁呢?是用什么雕刻的呢?我们就来看课文。
二、读课文,学字、词.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2.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自学要求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
(2)读通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三、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字音。
如“劣”(li )不读(l )2.字形: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碑”的笔顺,与“脾”“卑”“啤”区分;“倚”与“椅”区分;“豹”的偏旁不是“”;“润”不要多写一点;“覆”下半部的“復”注意是“一横”。
3.词义: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
4.读课后“读读写写”中词语。
不理解的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思考题。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冰天雪地里行军,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分3段)四、练习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质疑,做好记号。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问:军需处长是做什么的?军需处长是管理负责分发棉衣的处长,却因为没有棉衣被冻死了。
《丰碑》教学设计 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

《丰碑》教学设计丰碑说课及教案设计(优秀10篇)《丰碑》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
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
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
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
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
冰坨就是冰山。
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
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
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丰碑》教学设计之十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重点内容。
3、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教学难点: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
导语引入: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出示板书《丰碑》。
二、认定目标:
1、认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课文重点内容。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一)师放间乐《长征组歌》,狂风呼啸,贴出挂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情景。
伴随音乐低沉叙述导语,并结合板书课题。
(二)播放课文录音:提出预习思考中的问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划出来。
学生用自己组织的语言简要概括大意。
(三)理清课文脉落,小组讨论课文第几部分为重点内容,并说出根据。
(四)通过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教师分类。
再选派代表汇报本组预习收获,或你知道了什么?
(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五)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教师激情范读,引入(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
大雪纷飞……)读课文一、二部分。
这支队伍面临怎样的考验?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词句。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将军担心什么?
请同学们用低沉、缓慢的语速自由练读。
四、达标测评:
四人小组赛读,选出最棒的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课文主次,抓住了重点,而且我们深深地领略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面临的险恶环境,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地学习课文。
二、认定目标:
1、认知:通过字、词练习,理解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文章重点,读中感悟,自觉领会中心思想。
2、情感:从字里行间渗透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
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3、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多种读的能力。
三、导学达标:
(一)
1、自由反复朗读重点部分,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2、他(),好似(),身上落满了雪,无法()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志十分(),十分();他左手微微(),好像在为战友指明()。
()的衣服紧紧地()在他的身上。
以上填空题幻灯打出。
让学生填空后体会所填词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此时结合板书,一动不动、镇定、安详、单薄破旧、紧贴)
(二)文中除了讲军需处长,还讲了谁?哪些内容是写将军的?请你在文中找出,朗读体会“愣”将军的两次“愣”感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将军当时的心情怎样?
幻灯出示:将军的脸色顿时()起来,嘴角边的肌肉()着。
他()眼睛,像一头()豹子,样子十分()。
将军两腮的肌肉()着。
通过上面的句子,体会将军的内心世界。
▲联想:将军会想些什么?(用二、三句话说说)
将军()了,()站在雪地里。
他的眼睛()了。
他()了一口气,()地举起了右手,举到齐肩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
从上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同桌小声说说,指名汇报。
(三)自学最后一段,把你理解的、读懂的用文字标注
在该段之后。
(四)达标测评:
质疑问难:针对上归纳出的问题,重点解决
1、为什么说为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2、为什么最后将军想:“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和前面的思索进行呼应。
3、以“丰碑”为课题的含义。
▲联想:军需处长在牺牲前会想到什么?他会对战士们说些什么?(写几句话)
最后每人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