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玻尔理论的历史地位

试论玻尔理论的历史地位
试论玻尔理论的历史地位

试论玻尔理论的历史地位

引言

玻尔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揭示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揭示了微观体系物质运动的一个基本特征——物理量的量子化。玻尔理论在经典理论向量子理论的过渡中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卢瑟福的原子梭式结构模型即行星式模型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但这个模型本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缺点,针对卢瑟福原子模型存在的困难,著名的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已经建立的量子理论的启迪下,应用库仑定律和牛顿定律,依据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于1913年首先把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内部,提出了与经典理论不相容的原子模型理论。即:

1.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出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割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这只能是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

2.原子从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的频率时一定的。如果用E1和E2代表有关二定态的能量,辐射的频率υ决定于如下关系:

hυ=E2-E1

1

玻尔原子理论

玻尔原子理论 玻尔理论提出的前夜 经典理论失足于原子尺度 1911年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表明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而电子就像一群孩子一样围着火堆跳着圆圈舞,这火堆正是原子核。这一模型成功地解释了α粒子散射实验,但是一旦运用牛顿力学与经典电磁理论来仔细一下分析这一模型则会发现它与事实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按照经典电磁理论来推导,电子在绕核运动的过程中必将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也将因此不断损失能量最终坠落到原子核上,这样一来原子就必将是一个不稳定的结构。其次,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当等于电子绕核转动的频率,既然电子在损失能量的过程中就像坠落地球的陨石一样随着不断地靠近绕转频率做出连续性地变化,那么其辐射出的电磁波频率也应当是连续变化的。然而事实上,原子的结构是稳定的,并不会出现电子坠落到原子核上的现象,这是难以想象的,否则它也不会得到原子的称号,因为“原子”(atom)一词的原意就是“不可分”,而且观察表明原子辐射总是辐射具有特定频率的分立的光波(线光谱),一般不会出现不断改变的连续谱。 经典理论在原子的尺度上受到了挑战,而且这并不是说当时没能出现某个天才人物,能够运用已有的经典理论建立一个适用于原子内部的模型,而是只要运用经典理论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理论,无论理论的建立者是怎样的天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看起来有点儿像阴沟里翻船,经典理论陷入原子的泥潭中难以抽身。但不论怎样,现在亟须建立起一个不同于经典理论的新理论,来描述在原子尺度上发生的奇怪现象。 复杂的氢原子光谱 且不谈古圣先贤们对于彩虹的研究和关于光谱的种种充满想象力的理论,在玻尔理论提出之前,至少是从牛顿开始,人们就已经积累了大量关于原子光谱的实验数据,尤其是在夫琅和费开拓性的发明了光柵之后。但这些全都是经验性的,如果谈及理论即使是对原子光谱了解得再多的科学家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当时确实是出现了一些理论,像巴尔末公式、瑞兹公式,但这些理论都只是对数据做出了解释与预言,并未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光谱,就像玻尔常常说的:瑞兹理论求出的那些谱线到底实际上是否存在是一个“离奇莫测”的问题。而事实上氢原子作为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原子,其谱线也被人们研究的最透彻,但其谱线的复杂程度是却人们没有料想到的,因此想要解决原子结构的问题,得先拿氢原子开刀。 玻尔原子理论的建立 玻尔的基本假设 玻尔的假设是在卢瑟福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没有脱离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玻尔的理论当中,原子核依然是静止的,电子也绕核做圆周运动。但为了解决经典理论在解决原子问题上遇到的尴尬,玻尔提出了几点与经典力学和电磁学格格不入的假设。 首先,玻尔注意到原子光谱具有分立的波长这一事实,因而假设原子内的能量是分立存在的,以E1、E2、E3…等表示。又因为原子核是稳定的,所以他假设处于上述分立状态的原子是稳定的,而绕核转动的电子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些稳定的状态被称为定态。

玻尔假设

玻尔假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玻尔的三条假设. 和量子数n的关系. 3.了解玻尔理论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玻尔理论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玻尔的三条假设使学生了解玻尔把原子结构的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2.电子在可能的轨道上的能量是指电子总的能量,即动能和电势能的和,这点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对原子发光现象的解释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前一节提到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了经典的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那么怎么解释原子是稳定的?又怎么解释原子发光的光谱不是连续光谱呢?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的稳定性. 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由于电子辐射能量,因此随着它的能量减少,电子运行的轨道半径也减小,最终要落入原子核中. 玻尔在1913年结合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玻尔假设一: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 说明:这一说法和事实是符合得很好的,电子并没有被库仑力吸引到核上,就像行星绕着太阳运动一样.这里所说的定态是指原子可能的一种能量状态,有某一数值的能量,这些能量包含了电子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 (2)原子发光的光谱. 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运行的轨道不断的变化,它向外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该等于绕核旋转的频率.因此原子辐射一切频率的电磁波,大量原子的发光光谱应该是连续光谱. 玻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玻尔假设二:原子从一种定态(E初)跃迁到另一种定态(E终)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υ=E初-E终. 说明:这一说法也和事实符合得很好,原子发光的光谱是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组成的明线光谱. (3)原子能量状态和电子轨道.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2009年第14期 总第159期, 绸三黪 THESILKROAD史地研究I 试论武威在西夏王朝的历史地位 于光建 (武威市博物馆,甘肃武威733006; 张吉林 武威市建设委员会,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武戚是两夏时期的陪都,是保障两夏京畿地区的西部门户,是西夏的军需民 用物资的供给后方,也是西夏 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巾心,还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转站.本文对武威在西夏王 朝兴亡中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两夏;西凉府;武戚 [中图分类号]K2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l5(2009)14—0023—03 11,13世纪.在我周西北大地上曾经崛起过一个由党项族建立的"大白高国",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肖关,北控大漠,地方二万余里",与宋,辽, 金鼎足而立长达近两个世纪.但由丁蒙元对这一政权文物典籍的毁灭性打击,这个显赫一时的王朝被无情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而鲜为人知.这个王朝就是被称为神秘王国的两夏王朝.据文献记载和武威出土文物表明,作为西夏陪都的西凉府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在西夏兴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 ,武威是西夏右厢地区的政治中心 1036年即元吴占领河西走廊以前,党项族虽然也又写作庖羲等,传说他出生于东方的华胥族,是雷神的儿子.《周易?系辞》日:"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八卦是他发明的,结绳为网,教人打渔,钻木取火也是他创造的,古人将伏羲誉为"百王之先",后来成为天上五帝中的东方上帝.传说女娲是伏羲之妹, 是古代治理天地的女神.她创造了人类,还制定了婚姻. 伏羲和女娲是兄妹而后结成夫妻.画像中伏羲,女娲两条蛇体的尾巴紧紧交缠着,手执规矩,寓开天辟地之意. 在临沂画像石中还见有许多身上长有毛羽的人物.此类图像反映出汉代人的羽化登天,灵魂升天的观念,说明了汉代人们时刻幻想着能像鸟一样展翅飞翔. 升入仙境,以求长生不死.同时,还见有仙人骑羊,骑虎,乘龙,骑兽等.均反映出人们想借用这些升天丁具建立了夏州政权,初步形成了与宋辽相对峙的另一势力,但其势力仅仅局限于夏,绥,银,宥,灵,兴,环,庆等州,且纵观宋初西北时局,夏州政权所活动的上述几个州多为与宋或辽政权长期处于战争争夺的活动性战区.可以说,夏州政权此时虽有根据地,但却没有一个牢固的后方.再则,凉州吐蕃六谷部与甘州回鹘与宋王朝保持贡使联盟关系,常抄掠夏州政权灵,环,庆等州, 为其后患,终使德明"与回鹘有世仇".故具有东进关陇,西通西域,南连河湟,北控大漠的重要战略地位.处于中西交通要道,历代畜牧农耕屯田之地的河西走廊就进入了德明,继迁,元昊祖孙三代霸王基业的战略意图.宋咸平六年(1003),当继迁谋划从银夏迁都西平道升入仙境,企望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 四,装饰性图案的题材内容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秀教案

第7课《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学习关于“宋夏和战”的内容时,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分析辽、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措施及其与宋的关系,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2、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教学重点】 知道辽、宋、西夏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

(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北宋与辽、西夏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时期不是全国统一的大一统,但此时民族交融加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我们来认识北宋是怎样建立的,然后再学习北宋与辽,西夏是怎样在和与战中加强交往,交流与交融,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史料回顾:北周国势在五代中最强。周世宗注重发展生产,又整顿军队、南征北伐,希图统一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题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本课属于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第一课,是全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从本课的内容来看,五代十国以后,中国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共同发展、友好往来和相互学习。在相互交往中,辽、西夏接受中原先进文明,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因此,《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北宋的建立、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建立西夏、宋夏和议等。理解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

确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契丹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做出的贡献。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重点:辽、宋、西夏建国与澶渊之盟 2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那么,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等。 接下来,我再说一说学法。 三、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本课题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波尔理论的地位与作用

海南师范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 题目:玻尔理论的地位与作用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系别: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玻尔理论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XXX 指导教师:XXX 教授 (XXXXXX学院,海口市,571158) 摘要:19世纪末期,就在经典物理理论已被人们认为是“最终理论”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光电效应,原子的光谱线系等,都是经典物理理论所无法解释的。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通过研究氢原子的光谱,提出了“玻尔理论”,在这方面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实现了问题的突破。 关键词:玻尔理论量子化光谱地位作用 The Status and Role of Boulder Theory Writer:XXX guide teacher:XXXX lecturer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institut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 Abstract: Keywords:Boulder Theory quantization spectrum status function 玻尔理论的背景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是,一般的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物体的机械运动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时,准确的遵循牛顿力学的规律;点此现象的规律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光的现象有光的波动理论,最后也归结到麦克斯韦方程;热现象

理论有完整的玻尔兹曼、吉布斯等人建立的统计物理学。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许多人认为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已完全被结论,剩下的工作只是把这些基本规律应用到各种基本问题上,进行一些计算而已。 然而,在随后的研究中,当时被认为“最终理论”的经典理论却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人们发现了很多经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例如光电效应,原子的光谱线系,黑体辐射等。 在经典力学中关于氢原子模型的理论中,氢原子中原子核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由于原子核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可近似认为氢原子的模型是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设电子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v,轨道半径为r。 由牛顿第二定律 22 2 1 4 r o mv e r r π == ε F ① 则 2 r 1 . 4 r r o e F dr r π ∞ ==- ? ε E ② 氢原子总能量 2 2 r 11 24 k e E E E mv r π =+=- o ε③ 联立①②③可得 2 1 42 o e E r π =- ε④ 并可得 3 1 224 v e f r mr πππ == ε ⑤ 从上述原子中的电子轨道运动,按照经典电动力学,当带电粒子有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练习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1.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一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羌族 2.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北宋、辽、西夏 B.北宋、西夏、辽 C.辽、北宋、西夏 D.辽、西夏、北宋 3.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 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 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D.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5.京剧《澶州之战》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祖 B.宋高宗 C.宋真宗 D.唐玄宗 6.10世纪初,定都上京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鲜卑 B.契丹 C.党项 D.蒙古 7.“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A.防御 B.进攻 C.和亲 D.投降 8.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使北宋获得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管理学的发展史 关键字:管理理论泰勒法约尔工人个人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现在,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科学的管理理论。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有例为证,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闻名于世,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汉穆拉比法典》,当时的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在法典中,针对各种职业﹑各种层面上的人员,从责﹑权﹑利等方面出发,制定了282条法律,作为管理国家的制度。内容涉及人民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这使得巴比伦成为当时管理最完善的帝国。而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则因为探索战略的一般规律被认为是最早、最系统的战略管理学著作。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古代中国都创建出了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总结出管理智慧。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伴随着组织运作所要求的连续性﹑规范性﹑精确性导致的管理难度逐渐加大,管理成本上升,管理不善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的增多,一些人开始真正重视管理理论的研究,但主要局限于工厂内部的运作问题,并没有全面推广,直到美国铁路的大兴修建,这种情况才发生变化。 19世纪40年代末,美国铁路企业因为铁路的建设的热潮而成长起来,为了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股份制的出现使企业规模突破了个人资本量的限制,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现代职业经理阶层应运而生。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人泰勒开始思考如何使用秒表研究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法国人法约尔也在思考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独立的规律,这标志着传统管理学的诞生。在过去的这100年中,管理已经从一种虚幻的的非正式的活动,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科学目录,人们不仅认识到管理活动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类组织和人类有组织的活动中,而且从各种可能的角度、采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对管理活动和问题进行规范分析和研究。由于管理科学知识被广泛地用于指导管理实践,从而管理效率被大幅度地提高,管理科学化进程不断被推进,管理学的知识体系不断地扩张发展。所以很多人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管理的世纪。经过整整一百年的发展,管理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庞大知识体系和复杂分支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和智慧宝库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管理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早期管理阶段)、到行为科学阶段(传统管理阶段),再到管理理论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例如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经理角色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完善了庞大的

西 夏 简 史

西夏简史 建立民族:党项 来源:《旧唐书》载:“党项羌……汉西羌之别种也。” 唐朝以前的发展:《旧唐书》载:“魏、晋之后,西墙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tàn chāng)、邓至后,党项始强。” 民族特点:①兵力以骑兵为主。 ②十分重视复仇,在除掉仇人前,“必蓬头垢面跣足蔬食”③党项人尚武好利的特点,有助于对我们理解其对唐、宋、辽、金等政权或降或叛、反复无常的态度。 北周及隋朝时期:时归时叛,常有边患。 在唐朝时期的发展: 一、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党项多个部落相继归附唐朝。唐太宗在党项设臵四个州, 分别拜授各部首领为刺史。后来,唐朝在党项地区设臵了32个州,大约有34万党 项人处于唐朝统治之下; 二、唐高宗统治时期(650-683年),由于采取了姑息吐蕃的政策,使吐蕃势力不断壮大, 乃至最终吞并了所有党项人的领土; 三、从公元692年开始,有20万党项人内迁唐境,武则天朝廷不得不设臵朝州、吴州、 浮州、归州等十个州进行安顿; 四、在安史之乱期间(755-762年),党项人经常与吐蕃人勾结,时不时地进行反叛; 五、到了765年,吐蕃完全占据陇右(河西和甘肃东部),党项的威胁越来越大; 六、公元787年12月,唐朝禁止国内商人“以牛、马、器械与党项部落贸易。”; 七、公元799年,六州党项从石州(今山西吕梁)逃往河西。原因:不堪忍受唐朝永安 镇(今山西汾西)守将的骚扰。 八、到了唐文宗当政时期(827-840年),藩镇统领贪婪横行,导致党项部落困苦不堪。 为了报复,党项人在吐蕃的帮助下侵扰唐朝边境州县。 九、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唐军大败吐蕃军队。之后,吐蕃王朝又深陷内乱之中, 以至全面崩溃。于是,吐蕃原先占领的河西地区,又重新被党项人统治。 十、黄巢起义期间(875-884年),唐僖宗李俨年幼,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朝廷想倚重 党项人的力量平叛,于是任命党项平夏部拓跋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州、绥州 (今陕西绥德)、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节度使。 十一、公元882年,尽管拓跋思恭被黄巢击败,唐僖宗仍下诏晋升他的官职,“封夏国公,赐姓李。”;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第49课时 原子理论结构 玻尔理论(A卷)

第49课时 原子理论结构 玻尔理论(A 卷) 考测点导航 1、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 2、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1)、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① 绝大多数的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 ② 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 极少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 度超过90°,有的甚至达到180° 2)、“核式结构”的原子模型 ① 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 )的核,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 ②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转动(转动半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 ). 3、玻尔的原子模型的三个假设: (1)定态假设: (2)跃迁假设: 12E E h -=ν (3)轨道量子化假设: π 2nh mvr = 1=n 、2、3、 (所谓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 4、对氢原子来说:12r n r n = r 1=0.53×10-10 m 2 1n E E n = E 1=-13.6eV (1)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 (2)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3)能级图 典型题点击 1、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哪个是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观察到的,并据以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现象: A .大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仍按原方向前进; B .多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少数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或被弹回; C .绝大多数α粒子被弹回,少数α粒子按原方向前进; D .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甚至被弹回。 (本题主要考查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2、玻尔理论中依据氢原子电子绕核转动是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即n n n r v me r e k 2 2 2 =,加之玻尔假设的电子轨道(半径)公式12r n r n =(n 为量子数),试推导出电子绕核运转的动能公式2 1 n E E k kn = 及周期公式13T n T n =(本题主要考查“核式结构”原子模型和能级的概念) 3、氢原子处于基态时能量为v 6.131e E -=,电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e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用氢原子从3=n 的能量状态跃迁到2=n 的能量状态时所辐射的光去照射逸出功是J 19100.3-?的Cs 金属,能否发生光电效应? (2)氢原子处于5=n 时,核外电子速度多大? (3)氢原子吸收波长为m 7106.0-?的紫外线而电离,使电子从基态飞到离核无限远处,设原子核静止,则电子飞到离核无限远处后,还具有多大的动能?(本题主要考查玻尔原子模型及光电效应有关知识) 新活题网站 一、选择题: 1、(1992全国)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的分析结果) 2、用光子能量为E 的单色光照射容器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停止照射后,发现该容器内的氢能够释放出三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它们的频率由低到高依次为ν1、ν2、ν3,由此可知,开始用来照射容器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可以表示为:①h ν1;②h ν3 ;③h (ν1+ν2 );④h (ν1+ν2+ν3)以上表示式中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④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玻尔的原子模型跃迁假设及能级图) 3、如图49---A---1所示的4个图中,O点表示某原子核的位置,曲线ab和cd表示经过该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正确的图是 [ ] (本题主要考查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及力 图49---A---1

玻尔理论

图1 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 2.原子的核式结构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 ______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________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所示.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__,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____________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________在核外绕核旋转.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汤姆孙首先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电子电荷量,且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 ) (2)卢瑟福做α粒子散射实验时发现α粒子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 ) (3)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 ) (4)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解释了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 ( ) 二、玻尔原子模型、能级 1.玻尔原子模型 (1)轨道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可能轨道是____________的. (2)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____________的.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在各个定态中,原子是________的,不向外辐射能量. (3)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时要________或________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状态的__________,即hν=________. 2.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各个可能状态的________叫能级. 3.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________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相对于基态)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4.量子数:现代物理学认为原子的可能状态是__________的,各状态可用正整数1,2,3,…表示,叫做量子数,一般用n 表示. 5.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氢原子半径公式 r n =________r 1(n =1,2,3,…),其中r 1为基态半径,也称为玻尔半径,r 1=____________ m. (2)氢原子能级公式 E n =________E 1(n =1,2,3,…),其中E 1为氢原子基态的能量值,E 1=________ eV . 玻尔在他提出的原子模型中所做的假设有________. ①原子处在具有一定能量的定态中,虽然电子绕核运动,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与电子沿不同的圆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而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是不连续的 ③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④电子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的频率等于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的频率 三、几个重要的关系式 (1)能级公式 2126131n eV .E n E n -== (2)跃迁公式 12E E h -=γ (3)半径公式 )m .r (r n r n 1011210530-?== (4) 动能跟n 的关系 由 n n n r mv r ke 2 22= 得 222 1221n r ke mv E n n kn ∝== (5)速度跟n 的关系n r m r ke v n n n 1 12∝== (6)周期跟n 的关系33 2n r v r T n n n n ∝==π 四、跃迁过程注意: 考点一 原子结构与α粒子散射实验 例1 (1)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 .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 D .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下列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 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是图中的 1 在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的原因是( ) A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 D .原子核中有中子存在

试论西夏的历史地位

试论西夏的历史地位 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党项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 以刻苦耐劳著称于吐,他们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辛勤一地开发着祖国的边疆地区。这个民族朝气蓬勃,庄重自强,奋发进取,富有革新精神和务实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个民族建立的西夏国家,绵延五代,终始辽金,如果从唐末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割据政权算起,其立国时间为347年(公元881年--27年),差不多经历了三个半世纪。如果自元昊称帝建国,至末主观被蒙古所灭,首尾也有190年(公元1038年--27年),将近两个世纪。 具备了诸多优点和民族特色的党项族,建立了如此长久的国家,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究竟应该占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呢?对此,存在着两种绝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对于西夏的历史地位持否定态度。如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马端临云:盖河西之地,自唐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无复昔之殷富繁华矣。......虽骁悍如元昊,所有土地过于五凉,然不过与诗藩部落,杂处于早海不毛之地,兵草之犀利,财货之殷富,俱不能如曩时。是以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马氏在这里不仅从经济上完全否定了西夏的历史地位,而且全盘否定了中唐以后所有统治过河西地区的一切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作用。这种站在大汉族主义的立场,带有严重民族偏见的评价,显然是既不公正,又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的。 清人吴广成在论述西夏历史时指出:考其立国三百四十余年,专事诈虞,不崇信义,然能周旋五代,终始辽金,岂瞬息之萤光,乃霸图之翘楚。倘有良史,悉其遗事,勒为成书,果纪传表示俱详,则礼乐典章具在,容可作千秋之法戒,岂特备列国之史乘已哉!吴氏虽然从总结封建统治经验的角度,认为应给西夏修一专史,以作千秋之法戒,但在评价西夏的所作所为时,却认为专事诈虞,不崇信义,对其历史地位基本予以否定。这种评价也是不可取的。 与上述观点相反,当代的一些史学工作者,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评价西夏的历史地位,程度不同地肯定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如王忠先生在其《论西夏的兴起》一文中指出:西夏的兴起并不完全是消极和反动的历史逆流。在祖国各族人民互相融合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过程中,党项族作为一个历史的力量是有贡献的。蔡美彪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册前面所写的说明云:契丹、党项、女真等族人民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力这些评价因为坚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则,无疑是正确的。 列目前为止,大多数史学家对于肯定西复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意见似乎是一致的,但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去进行肯定,则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玻尔的对应原理及其深远意义

玻尔的对应原理及其深远意义

摘要:对应原理不仅仅是玻尔理论的重要部分,它用极限条件下的转化标准这根逻辑纽带,推进了和谐、完美、高度自治的物理学系统理论的构建;对应原理的推广更使人们有理由相信,对应原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普遍原理。玻尔的对应原理对量子论的发展及矩阵力学的建立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它作为一种积极意义的科学思想,对当今物理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本文系统地讲述了玻尔的对应原理及其深远意义,第一章讲述了对应原理提出的广泛意义:第二章讲述了对应原理的表述:第三章讲述了对应原理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第四章讲述了对应原理的深远意义。本文通过回顾对应原理的产生背景及过程,简述对应原理的历史贡献,实例分析该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指出玻尔的对应原理对科学方法论的深远影响及其意义。 关键词:对应原理,逻辑学,方法论;

Abstract: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Bohr theory,besides,it promotes harmonious ,perfect and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the structure of Physics system theory by using Transformation standard under maximum conditions .The promot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more make people have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hysics of the universal 's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played a key role at the promote of the Quantum the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rix ,as one kind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scientific thought,the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is still guided and inspi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day's article tells Bohr's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as well as it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irst chapter tells the extensively significant of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the second one tells the formulation;the third one tells the effect that it ha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fourth one tells its far-reaching reviewing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rocess when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come into being,telling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analysing the way to solve physical problems by using the thought,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orrespondence principle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about methodology of science. Keyword:correspondence principle,logistics,methodology

如何看待_原子物理学_中的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

第20卷 第2期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 o l.20N o.2 2002年6月JOURNAL OF TA I YUAN INSTITUTE OF EDUCATI ON Jun.2002如何看待《原子物理学》中的 玻尔理论与量子力学 赵秀琴1, 贺兴建2 (1.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31;2.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初期的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量子论建立过程的物 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的思想 和方法。 关键词:原子物理学;玻尔理论;量子力学 中图分类号:O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601(2002)022******* 《原子物理学》在物理学的教育和学习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特别是量子论建立的初期知识体系,是物理学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典范,通过不断地提出经典物理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来解释并提出新的结论和预言,再用新的实验检验、修改或推翻,让学生掌握这种常规物理学的发展模式和过程。通过量子论的建立过程的物理定律、公式后面的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原子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物理学(特别是近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一、玻尔理论的创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物理学的观察和实验已开始深入到物质的微观领域。在解释某些物理现象,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固体比热等时,经典物理概念遇到了困难,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经典概念的局限性,人们被迫在经典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与经典概念完全不同的量子化概念,从而部分地解决了所面临的困难。最先是由普朗克引入了对连续的经典力学量进行特设量子化假设。玻尔引入了原子定态概念与角动量量子化规则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预言了未激发原子的大小,对它的数量级作出了正确的预言。它给出了氢原子辐射的已知全部谱线的公式,它与概括了发射谱线实验事实的经验公式完全一致。同时,它还包括那些在建立理论时尚未知的谱线,它用几个物理量解释了里德伯经验常数。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系统(尽管有点冒险),并且对与发射有关的事件建立了一种物理秩序。玻尔模型把量子理论推广到原子上,一方面给普朗克的原子能量量子化的思想提供了物理根据,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经典物理学回答不了的电子轨道的稳定性问题。 收稿日期:2001206212 作者简介:赵秀琴(1966-),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17-18学年人教部编_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随堂训练(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随堂训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2.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3.“(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4.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 题最可能为()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秦朝郡县制的推广 C.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D.元朝民族融合 5.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 的共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6.右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D.农牧文化的交融 7.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8.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9.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B.C.D. 10. 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11 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不息 12.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