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

美国海外军事基地遍及六大洲(除南极洲外)、 四大洋,辐射全球38个国家。在总数716处的基 地中,德国235处,日本123处,韩国87处。这 三国加在一起,所占基地数量超过美国海外军事 基地总数的一半。此外,除驻阿富汗、伊拉克美 军外,美军20余万海外军队也有大半驻在这三 地。而这三国当中的日本和韩国,都处于美国提 出的“第一岛链”上。
【国名 】 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面积 】 1707.54 万平方公里 , 居世界第一位。 【人口 】 1.431 亿(截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 ),居世界第 7 位。民族 130 多个,人口在 不断减少 俄语 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 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 起使用。 主要宗教 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1959年 西藏叛乱后,中印关系恶化。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大 规模武装冲突。1976年双方恢 复互派大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 善。 1998年,印度以“中国威胁”为 借口进行核试验,使中印关系严 重受挫。
1999年,印度外长贾斯旺特· 辛格访 华, 双方确认,中印关系发展的前 提是互不视对方为威胁,基础是两 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印关系由此步入改善和发展的进 程。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议 会、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 中方主张根据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原 则来划定。中日标准差30万平方公里。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召开记者招待会, 在北京举行的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问 题政府间磋商表示,希望中日两国能 共同开发东海油田。

东海油气田争端的由来

中日东海油气田之争源于中日专属经 济区界线的划分之争。按照《联合国海洋 法公约》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 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 己的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 源归沿岸国拥有。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 域很多海面的宽度不到400海里,日本主 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 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 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多样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关系情况:
1. 与俄罗斯:中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周边国家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

两国也在互联网安全、地区热点问题等领域保持密切沟通。

2. 与印度:中印关系较为复杂。

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经济实力都较强。

但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导致边境冲突时有发生。

双方经常进行高层互访,以增进互信及解决分歧。

3. 与日本:中日关系一直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历史、领土以及安全等问题。

两国之间存在着由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历史矛盾。

尽管如此,中日经济互补性较强,两国在经贸方面有一定合作。

4. 与韩国:中韩是地理上的近邻,但两国关系也不断受到历史、政治等问题的干扰。

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中韩经济联系密切,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5. 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是东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尽管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仍保持着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摩擦和争议,但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

双边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对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 万公里。

同时我国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14个陆上邻国,还有日本、韩国、菲律宾等6个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海上邻国,是世界上邻国数目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

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

经过3O 年改革开放,中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在近20年的全面改善和发展之后,正在步人新的历史阶段,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东亚篇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

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

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就像中日关系航船所在航道之中的暗礁,每当甜蜜航行之时,必然要跳出来搅局,给中日关系蒙上层深深的阴影,引起抗议与反抗议、制裁与反制裁,成为最为中日两国首脑头疼的症结。

就像这次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和东海石油资源问题同时引爆的一颗水雷,险些将这艘大船掀翻。

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右翼势力的抬头,一次又一次的跳梁小丑般的举动,成为中日之间友好关系最大的障碍。

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

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

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时而强硬时而温和的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局势。

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了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

钓鱼岛问题再次激化了两国之间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250字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250字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250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化的,既有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一些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要特点: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等。

这些共同的历史和文化纽带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经济的互相依存: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例如,中国是许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这种经济联系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的周边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地区安全问题等都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区域合作和多边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区域合作和多边关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中国参与了多个与周边国家有关的区域性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银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化的,既有历史、文化、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以下是一些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主要特点: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与周边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联系。

例如,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的重要贸易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两国间的重要文化桥梁。

这种共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经济的互相依存:中国与周边国家在经济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许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也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地缘政治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对中国的周边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如日本、印度等,以及地区安全问题如朝鲜半岛等,都可能对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关系,二是经济方面的关系。

在政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平等、友好、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如东亚合作、上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地区安全和稳定。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通过互访、对话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密。

中国是亚洲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客观上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家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促
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当然,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对双边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双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妥善解决。

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对周边国家的担忧,需要通过平等和合作的方式增进互信,以实现共同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势。

通过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和解决分歧,双方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外交关系分类
中国的外交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1. 邻国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朝鲜等。

这些关系受到地缘政治、历史、领土争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大国关系: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的关系,如美国、欧盟、日本等。

这些关系涉及到国际经济、贸易、军事安全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3. 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非洲、拉美、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等领域。

4. 国际组织关系:中国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这些国际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5. 反恐与安全合作:中国与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

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情报交流、执法合作、边境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

6. 区域合作关系: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组织和倡议,如东盟、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

这些合作有助于地区内各国之间的互信与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的外交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

中国积极推动建设性的国际秩序和多边合作,并努力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

毛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毛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两国关系正在好转
6/15/2014
其他
阿富汗:与中国关系不冷不热
2014年美军从阿富汗撤军, 美媒呼吁中方保护阿富汗 大量毒品流入中国 基地组织与东突有来往
6/15/2014
其他
蒙古国:
政治与中国关系不冷不热 经济上依赖中国,蒙古已成为中 国制造业重要的原料供给基地 民间反华严重 ,中国人到蒙古 旅游 ,经商都有很大的被攻击的风险 □ 两国关系不理想

2013年5月5日,朝鲜人民军海军武装扣 留了一艘中国渔船与船上15名渔民,索要120 万人民币赎金。中国政府要求朝鲜释放人质, 朝鲜称逾期不交罚款则将没收渔船遣返渔民。
△关系微妙
6/15/2014
朝鲜半岛
韩国(南朝鲜):关系改善
朴槿惠当选总统后中国为其亚洲访问 的第一个国家(过去是日本)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韩国民间对中韩领土有争议
6/15/2014
俄罗斯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亦通过通过双倍外交和上海合作组织 等多变组织有紧密的军事,安全,反恐合 作。 并且,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每年举行 多国联合军事演习。
6/15/2014
俄罗斯 NOW: ◆由于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受到欧盟与 美国的排斥,与中国关系更紧密 ◆俄罗斯与中国同样与日本有领土争端 ◆俄罗斯与中国联手对抗美国重返亚太
于经济,军事,政治上均关系良好
6/15/2014
日本
政治:
靖国神社:供奉 14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审判的甲级战犯 钓鱼岛问题 教科书问题(淡化侵略亚洲各国的事实) ■政治,军事上关系恶劣,取消了领导人 会面,并有爆发局部战争的可能
6/15/2014
日本
经济:
日本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国和进口国 出口:汽车、半导体、钢铁、塑胶、化工 产品等 进口:化石能源、机械、影音产品和纺织 品等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跟周边国家的关系,特别在东面,已经出现了军事结盟的倾向,而且这种军事结盟将会让本来不会发生战争的和平局面,变得越来越渺茫,印度和东盟各国,加上日韩,这些力量的结合,完全超出中国的综合国力。

因此,我们姑且称为反华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大大促使战争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联盟使得日印韩越等国,越来越感到其实力不比中国差,而且背后有美国支持,所以他们紧密打造军事联盟,犹如当今北约成立时的背景,就是为了对付苏联一样。

所以,一旦该联盟各种秩序打造完成,也就是他们开始彼此相信跟中国一战,完全有必要,而且有把握战胜中国,另外对于他们来说,背后还有美国的直接支持,所以,信心会大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1.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2.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3.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1.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2.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3.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
1.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

2.环境安全问题。

3.金融安全问题。

还有愈演愈烈的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扩散、肆无忌惮的海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

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1.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

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事调整与变革。

2.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

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土与领海争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

3.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

核武器的垄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4.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

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
进行有力延伸。

为了推进“重返亚洲战略”.
日本:1.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

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
2.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3.名族仇恨:历史是不能消除的,但社会在进步。

4.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已有134年的历史,它是日本天皇唯一需要鞠躬的地方,也是日本首相最爱弯腰捡肥皂的地方,从黑船事件到反法西斯战争,有二百四十六万六千五百三十二个战死者,那里不仅有日本人,而且还有两万多台湾人,他们大多被迫加入日军战死,至今仍未魂归台湾,那里有14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东条英机。

土肥原贤二等,他们都是二战定罪最重的人,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这是亚洲人民憎恨哪里的最根本的原因。

14位日本首相共计参拜66次,几乎一年一次,相当与中国的拜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参拜过11次,是该记录的保持者
靖国神社供奉着为“曾经日本奋斗并且捐躯的英灵”,那是日本人的“英雄”,日本人民就是要参拜,他国也无权干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