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学案

合集下载

中亚学案(整理好)

中亚学案(整理好)

中亚【高考要求】中亚的主要区域特征【学习重点、难点】1. 中亚气候的成因、特点2.咸水湖的成因以及湖水减少的原因、危害【课前填图训练】1、地理位置描出图中的重要的经纬线,标出图中经纬线的度数,观察经过的地方,和已学的地区比较。

2、国家及首都:①,中亚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

首都是②,首都是③,首都是④,首都是⑤,首都是3、地形:A 丘陵B 平原C 平原D 高原E 山地4、气候:多气候,东部有气候5、河流:⑥河,⑦河,⑧河,⑨河,⑩河湖泊:;F ;G ;H 。

【复习导学】一、位置和范围1、经纬度定位:纬度:____,经度:___。

【要求:记住中亚3大湖泊的形状和位置。

里海—穿过,咸海—穿过,巴尔喀什湖—穿过】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深居,距海。

3、交通位置:●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经中国新疆,经中亚、西亚到达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中国最长的一条商路。

●今天第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

(P33.图2-2-22)二、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特征:(P34,图2-2-23)⑪地形以、为主。

东部为山脉和高原,中西部为平原和平原,北部为丘陵。

⑫地势,起伏较大。

2、气候⑪气候类型:主要为气候;东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为气候⑫气候成因:①深居,距海,海洋水汽,常年受控制。

②,阻挡海洋水汽进入。

(如:东部天山、帕米尔高原阻挡太平洋、印度洋水汽)⑬特点:。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思考:试分析哈萨克斯坦北部,中亚东部的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的山麓地带降水较多的原因。

】3、河流湖泊⑪总体特征:地表径流少,河水小,大部分地区为内流区和无流区,多河和湖。

(2)主要河流:●锡尔河(北)阿姆河(南)发源于,注入。

这两条河的补给形式主要是,该河流的流量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伊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我国境内,注入。

●外流河:发源于我国阿尔泰山,流经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汇入鄂毕河,注入北冰洋。

中亚学案

中亚学案

编者:柴志强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四、中亚(40ºN-50ºN,50ºE-80ºE);中央经线:650E自主学习梳理知识[读图识记]1.五国是哈萨克斯坦(首都:)(最大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及周围邻国;2.阿姆河、锡尔河、里海、咸海、天山、帕米尔高原1、概述⑴自然环境位置:亚欧大陆部,距远。

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第二亚欧陆桥)。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部是帕米尔高原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

卡拉库姆沙漠是世界著名大沙漠之一河流:多为河(阿姆河、锡尔河注入咸海等)外流河有河(注入北冰洋)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巴尔喀什湖西侧有伊利河流入盐度比动侧低[补充]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①人们大量引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种植棉花。

棉花产量成倍增长,流入咸海的水量却日趋减少。

②加上气候干旱,蒸发强烈,水面逐渐缩小,水中盐度越来越高。

它已丧失了调节气候的功能。

⑵居民与经济民族:多民族地区130多个民族,居民多信奉教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

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

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被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资源:煤、铁、(里海沿岸和哈萨克斯坦)、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主要城市:——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中亚最大城市——哈萨克斯坦首都、重要铁路枢纽〃[注意]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5000万吨。

中亚学案新版

中亚学案新版

《中亚学案》一、引言中亚地区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这一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化交流中心。

如今,随着中亚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中亚学。

二、中亚学的定义与发展中亚学,即对中亚地区的研究与学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内容。

中亚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广泛的领域,对于深入理解中亚地区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亚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当时学者们开始对中亚地区进行考察和研究。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对外开放的逐渐加深,中亚学逐渐形成,并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亚学的研究和学习更加深入。

三、中亚学的重要性1.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东临中国,西邻俄罗斯,南与阿富汗、伊朗和巴基斯坦为邻,北濒北冰洋。

中亚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关键一环。

2. 经济合作与区域一体化中亚国家致力于推动经济合作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通过加强互联互通、发展贸易、促进投资等方式,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亚学对于了解中亚地区的经济潜力和市场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3. 文化交流与人文关系中亚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历史上,中亚地区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文化与文明,如波斯、突厥、蒙古等。

了解和研究中亚的文化与人文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东西方交流与互动的理解。

四、中亚学的学习方法与途径1. 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学习中亚学的基础是对中亚地区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研读和阅读。

学者们在这些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的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2. 参与学术交流与研讨会议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是学习和了解中亚学的重要途径。

中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中亚地区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特征,并能通过经纬度、主要地理事物轮廓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2、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中亚的地形并会描述地形特征。

3、能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能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中亚气候形成的影响。

4、能通过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本地区农业的主要类型及评价种植业分布的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地理位置和地形对中亚气候形成的影响;中亚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近期热点新闻事件——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中亚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位置引入新课《中亚》。

2、据图描述中亚地理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2、介绍第二亚欧大陆桥,提出问题:描述从我国连云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至欧洲的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的变化。

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从上引出中亚地区的草原和荒漠的自然景观。

3、探究活动:讨论“中亚地区形成草原荒漠的自然景观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去分析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海洋水汽的阻挡作用,分析归纳中亚地区气候的成因。

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价补充。

5、通过观察地图认识中亚地区主要的河流湖泊。

(1)结合中亚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中亚河流的水文特征。

(2)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巴尔喀什湖”以及“巴尔喀什湖地区分布图”,讨论比较巴尔喀什湖东、西部湖水盐度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6、(1)总结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说明中亚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有哪些。

(2)结合中亚自然环境,说明中亚地区的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并分析阿姆河、锡尔河沿岸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以及农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分区之《中亚》部分,是亚洲地区唯一一个不临海的内陆地区,地理环境独特。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去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塔时发表讲话时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出话题。

中亚 学案

中亚 学案

第二节中亚地区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回顾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中亚地处大陆中部,深居内陆,距海洋远。

2、纬度位置:纬度范围:绝大部分属于带地区。

3、交通位置:(1)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西经新疆、中亚,到黑海、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古代历史上最长的一条商路。

(2)亚欧第二大陆桥,东起我国太平洋沿岸港,经过我国内陆和中亚地区,到达欧洲大西洋沿岸港。

(二)组成范围:请在空白地图中填出中亚各国家名称(三)地形中亚地形以、为主。

其东南部同中国接界处,有山脉和高原,北部为,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南部有著名的沙漠。

1、中亚河流多为(内流、外流)河、湖泊多为湖。

2、主要河流与湖泊:填写在上面空白地图上。

思考:咸海面积为什么会缩小?这将会带来什么危害?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一)民族与宗教:中亚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多信奉教。

1、中亚是世界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被称为“白金之国”。

中亚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中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农牧业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矿产与工业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2、分布: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3、主要工业:、。

第二部分:聚焦考点1、读亚欧大陆某地区两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各国的农业类型以农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经济作物是。

(2)据报道,1960年以来,图中湖泊的面积、水量、水面高度均在减小,而湖水盐度开始接近海水盐度,原始有机体接近死亡。

为减缓D湖生态恶化,水量减少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一: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城市阿特劳,横穿哈全境,再从阿拉山口至中国新疆的独山子,总长308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5000万吨。

(1)分析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区位条件。

(2)分析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意义。

3、阅读材料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如图所示)东起我国新疆喀什,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一段,新疆喀什实施的“东联西进”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中亚学案 -完整获奖版

中亚学案 -完整获奖版

中亚学案一、位置及其重要性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相对位置:4.交通位置(*)亚欧大陆间的路上交通要道古代“丝绸之路”,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问题探究:“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铁路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连云港到鹿特丹的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地区的降水量有何变化?自然景观有何变化?请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二、范围——中亚五国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_______________气候为主(1)气候特征:(2)成因:(3)天山北麓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4)自然带:大部分地区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气候。

植被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西南部的_____________沙漠为世界著名的大沙漠之一。

3、河流与湖泊中亚河流多为_______________,湖泊多为________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________或______区,流量,季节变化,有汛、冬季会出现现象,含沙量,结冰期★思考: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般淡水的成因是什么?四、中亚的农牧业生产1.影响中亚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2.主要农业类型:、3.农业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3.可以发展、、工业五、中亚的工业生产1、丰富的矿产资源①石油与天然气中亚是世界上石油与天然气蕴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石油主要分布在里海东岸及湖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业主要分布在_哈萨克斯坦_、_乌兹别克斯坦__、_土库曼斯坦,由于加工能力有限,中亚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出口。

②煤炭——主要分布在_哈萨克斯坦__北部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③有色金属——分布在__哈萨克斯坦__中部地区2、工业特色: __ _____ 、、_______ 工业3、不利因素:、。

学案1:中亚

学案1:中亚

中亚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来分析中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中亚的气候特点,说明主要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征。

3.能够结合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说明中亚的经济结构。

4. 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学清单】一、自然地理环境阅读“中亚国家和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中亚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对照中亚国家和地区图,填写下图序号代表的主要国家:①、②、③、④、⑤,其中与中国接壤的是、、。

2.地形阅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亚地形图中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压、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2)描述中亚的地形特征。

3.河湖(1)对照中亚地形图,填出空白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湖。

A. 、B. 、C. 、D. ,它注入,是中亚唯一一条外流河、E.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内流湖)、F. 、G. 。

(2)写出中亚河流的水文特征。

(3)分析中亚多内流河(湖)的原因。

(4)分析中亚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及河流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5)G湖,以湖水东咸西淡著称于世。

分析其形成原因。

3.气候阅读中亚气候类型图,及“卡萨林斯克(哈萨克斯坦)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回答:中亚主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及其植被类型各是什么?相关链接:对比卡拉库木沙漠与西亚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以东等地沙漠的成因不同。

4.矿产资源中亚煤、铁、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丰富,阅读中亚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亚煤、铁、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2)对比中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图,写出里海沿岸的中亚国家。

二.人文地理环境1.农业读“中亚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中亚哪种农业区分布面积最大?并说明其原因。

(2) 中亚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北哈萨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分析农业主要分布在北哈萨克的原因。

⑶描述灌溉农业区的分布特点。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

《中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中亚的主要国家和重要地理事物。

2、掌握中亚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

3、分析中亚的人文地理环境,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

4、探讨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中亚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产业。

2、难点(1)分析中亚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理解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合作。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中亚地处中纬度地区,大致位于 35°N 55°N 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50°E 85°E 之间,主要位于东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之一。

3、相对位置西邻里海,东与中国接壤,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等国相邻。

(二)范围中亚包括五个国家,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

(三)自然地理环境1、地形(1)总体特征: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主要地形区:东南部为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中部为图兰平原;北部为哈萨克丘陵。

2、气候(1)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3)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周围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深入。

3、河流(1)主要河流:阿姆河、锡尔河。

(2)河流特点:多为内流河,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四)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人口较少,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

2、城市主要城市有阿拉木图、塔什干等,城市多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

3、经济(1)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绿洲地区,种植小麦、棉花等作物;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草原地区,养殖羊、牛等牲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中亚
编者吴华锋审核黄爱萍班级姓名学号
【预习目标】
1、熟悉中亚地理位置
2、掌握中亚的自然和经济概况
【自主预习】
在下图中填绘出:60°E、80°E;40°N、50°N四条经纬线;中亚五国(与中国相邻的国家用红笔);天山,一条外流河、两条重要的内流河、世界最大的内流湖、咸海、乌拉尔河、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

【合作探究】
1、中亚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哪些表现?是如何形成的?
2、中亚农业是如何分布的?
3、中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典例评析】
(08年文综全国卷2)
⑴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
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
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
原因。

(12分)
(2)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
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答案:
(1)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大量引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和生活用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2)危害:使周围地区的气候变得更加恶劣,生态环境恶化;湖泊含盐量不断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加剧周围地区土壤盐碱化。

【巩固练习】
1.关于中亚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北温带,地势西高东低
B.图兰平原气候湿润
C.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D.境内多内流河、内流湖
2.阿姆河和锡尔河都是内流河,它们同时流入()
A.里海
B.黑海
C.巴尔喀什湖
D.咸海
3.咸海近年来不断缩小,原因主要是()
A.气候干旱,降水越来越少,湖面缩小
B.蒸发和灌溉的原因,汇入湖泊的河水日益减少
C.河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使湖面缩小
D.人们大肆围湖造田,扩大耕地,使湖面缩小
4.中亚五国中,有“白金之国”称号的是()
A.土库曼斯坦B.塔吉克斯坦
C.哈萨克斯坦D.乌兹别克斯坦
5.下列农矿产品中,不属于中亚的是()
A.油橄榄B.棉花C.羔皮D.有色金属
6.世界最大的湖泊是()
A.里海B.贝加尔湖C.咸海D.苏必利尔湖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美,接近世界储量的3%。

读“里海周边地区图”,回答24—25题。

7.里海沿岸共有五个国家,图中序号①和②所代表的国家分别()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
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8.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

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
9、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亚地区地形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卡拉库姆沙漠的成因与下列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 )
A.维多利亚沙漠 B.撒哈拉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阿拉伯沙漠
(3)阿姆河、锡尔河河水主要补给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咸海盐度急剧升高,其自然、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卡拉干达是中亚地区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

从自然环境看,制约该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9·11”事件以后.美国加紧对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渗透的目的是控制里海沿岸丰富的________资源。

10.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的港口城市阿特劳,途经中方在哈购买的阿克纠宾油区,横穿哈全境,经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最后到达中国新疆独山子,总长3 088千米,其
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 818千米,中国境内270千米。

管道总造价为30亿美元,初步设计年输油量2 000万吨。

2005年12月,一期工程“阿塔苏一阿拉山口”段竣工投产。

(1)A水域的名称是什么?造成该水域盐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B海湾近年来面积逐渐缩小,几近消失,请简述导致该水域变化的主要原因。

(3)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4)简要说明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中亚学案
自主预习答案
合作探究答案
1、
2、由于中亚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降水比较多的被哈尔克和灌溉条件比较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

3、荒漠化、咸海面积减少、白风暴。

巩固练习答案
1、D
2、C
3、B
4、D
5、A
6、A
7、A
8、B
9、(1)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2)C (3)高山冰雪融水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河水量增加(4)煤、铁资源丰富水资源 (5)石油
10、(1)里海北部有大河(伏尔加河、乌拉尔河)注入。

(2)气候干旱,蒸发量加大等自然原因;围湖造田,植被破坏;生产生活用水量加大等人为原因。

(3)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温差大,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植被稀少,地表覆盖有深厚的沙质沉积物等。

人为原因: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不合理灌溉),工矿和交通建设破坏地表植被等。

(4)里海沿岸石油资源丰富;我国石油需求量日益增大,进口渠道的多元化;管道沿线地势较平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