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的诗意与解释

破阵子·春景的诗意与解释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破阵子·春景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诗意: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原文:《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注释: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诗意: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
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鉴赏: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
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破阵子·春景 晏殊

•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 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 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 洁无瑕。▲
•
• • •
•
• • • • • •
• 破阵子· 春景 •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 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 赢。笑从双脸生。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 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 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 赏析二
•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 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 图画。
•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 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 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 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 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 “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 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 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 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 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 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 啼叫。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1破阵子·春景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翻译: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
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
)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武斗"。
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破阵子·春景

总结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 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 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 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
运用白描手法,没有细致动作、色彩 等工笔描写,选取相逢、疑怪、斗草、 笑等几个典型动作表现了女孩活泼天真 的个性。
说诗意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破阵子 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 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 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选自《珠玉词》 ①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 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⑥逢迎:相逢。 ⑦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⑧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⑨双脸:指脸颊。
下片从谁的角度写愁绪的?运 用了什么手法?
从思妇的角度来表现离愁的。运用 的是想象的手法,词人从自己离愁的无穷 无尽,推想居者也一定也和自己一样离愁 难遣,想象居者登楼远眺,望断春山,扩 大了词的意境,增加了情的容量,更强烈 地表现了离愁的无穷无尽。
说手法 上片从谁的角度写离愁的?怎样写的?
上片写离家游子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 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 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远行的人就这美好的环境中摇动马缰,赶马行路。梅 残、柳细、草薰、风暖,融怡明媚的春光,乐景衬哀 情,烘托离别。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所 别者是自己深爱的人,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 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像眼前这伴着自己的 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 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 蓄。
《破阵子·春景》原文及赏析

《破阵子·春景》原文及赏析《破阵子·春景》原文及赏析破阵子·春景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
白昼越来越长,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古典诗词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赏析一】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
上片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
下片写人物。
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
《破阵子·春景》赏析

《破阵子·春景》赏析《破阵子·春景》赏析《破阵子·春景》是一首晏殊创作的词作。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破阵子·春景》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破阵子·春景朝代:宋代作者:晏殊原文: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春景》翻译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破阵子·春景》注释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④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⑤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逢迎:碰头,相逢。
⑥疑怪:诧异、奇怪。
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⑦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⑧双脸:指脸颊。
《破阵子·春景》赏析一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
上片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
下片写人物。
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破阵子·春景》原文译文练习题

《破阵子·春景》原文|译文|练习题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破阵子·春景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破阵子·春景》原文宋代: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春景》译文及注释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
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
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①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又名《十拍子》。
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②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
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③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破阵子·春景》出处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破阵子·春景》练习题1.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4分)2.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女形象?是怎样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上阕描写的景象:清明过后,燕子轻飞,梨花飘落,青苔点点,黄鹂歌唱,柳絮飞花,组成了一幅惹人喜爱的春光图。
(2分) 作用: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明朗的基调与和谐的氛围打下了基础。
(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刻画了一个笑声盈盈、有青春活力、聪明纯净的少女形象。
(2分)神态描写:“笑”,体现了东邻女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模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春景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
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
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非常热闹。
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一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
上片写景,以轻淡的笔墨.清新的构图.显现出暮春时节里的一派静谧、安详的田园景色。
燕子来时新社,梨落后清明。
在这一对偶句中,先点出新社,后点出清明,交代出节令时序。
并以最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燕子、梨花。
又用来、落二字写出景物的动态。
有此一笔,那体态轻盈、呢哺作语的春燕,展翅飞来了;而那白的梨花,却因节气已过,飘飘摇摇,纷纷落去了。
一幅暮春景物图已经浮现出来。
在这里,人抛却了见落花而伤春的旧习,词的情调是健康的,画面色彩是明丽的。
[4]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三句分写三景,先写池边,次写树上,后写空中,一笔一景,或静或动,有声
有色,流宕自然,清丽可爱,可谓韵独具,妙语天成。
前两句又是对得很好的七言偶句。
其中数量词的运用也颇有意趣,恰到好处。
三四点,言其少而小;一两声,则言其早而少。
前者手法有似的点溪荷叶叠青钱(《漫兴》),后者则近似杜甫的两个黄鹂呜翠柳(《绝句》)。
第三句的日长,不只是说立春之后白昼渐长,而且点出日照充足,无风无,故而才接得上飞絮轻三字。
所谓絮,即柳絮,也叫柳绵、杨花。
所谓轻,不是说柳絮了无轻重,而是形容它在晴天丽H之下,悠悠而飞,轻轻而飘的景态。
下片写人,描画了采桑女劳动休息时的欢乐.把她们天真活泼的形象和纯洁无瑕的心灵写得极为传神。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
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
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
词中主人公胜利了。
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
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
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
瑕。
总的说来,像这样一首六十二字的小令,写景而又写人,居然能游刃有余,写得如此玲珑剔透,不愧为善作小词的行家里手。
怪不得王灼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与比(见《碧鸡漫志》)。
赏析二
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作品,具有淳朴的乡间泥土芬芳。
上片写自然景物。
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五色杂陈,秀美明丽,写足春色之娇娆媚人。
下片写人物。
撷取烂熳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之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进行表现。
巧笑已闻其声,见其容;逢迎更察其色,观其形。
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一笔写足,与上片生气盎然的春光形成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
笑从双脸生,特写,绾合换头巧笑语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之旨。
全词浑成优美,音节浏亮,意境清秀,场面轻快,洋溢着诱人的青春魅力。
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命写活了。
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赏析三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
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
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二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
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即是春社了。
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
闺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
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全在于此。
按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自小寒至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三信有三芳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
梨花落后,清明在望。
词人写时序风物,一丝不苟。
当此季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啭清音。
春光已是苒苒而近晚了,神情更在言外。
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就是桐花、麦花与柳花。
所以词人接着写的就是日长飞絮轻。
古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合看。
文学评论家于此必曰:写景;状物!而不知时序推迁,触人思绪也。
当此良辰佳节之际,则有二少女,出现于词人笔下:在采桑的路上,她们正好遇着;一见面,西邻女就问东邻女:你怎么今天这么高兴?夜里做了什么好梦了吧!快说来听听!东邻笑道:莫胡说!人家刚才和她们斗草来着,得了彩头呢!
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女笑吟吟的句子来
替换。
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非后人混指嘴巴也。
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名家点评
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疑怪昨宵春梦好三句,如闻香口,如见冶容
刘永济《唐五代两简析》:描绘人情物态极其新鲜生动,使读者如亲见其人、其事,而与作者同感其乐。
胡云翼《宋词选》:用轻淡的笔触,刻画暮春接近初夏的景色。
后段写的特别生动,采桑少女斗草的兴高采烈和她的天真无邪的笑声,划破了寂静的春的田野,格外使人感到生活的温馨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