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评课材料

合集下载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篇一:倒数的认识评课《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甘溪完全小学胡宗涛"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

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通过听张素娟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老教材,落实新理念。

那么如何用活老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书中的同伴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互为"和"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丰富练习的形式。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两边相等是不是巧合,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

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后面学的分数除法。

第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倒数的认识》评课稿5篇《倒数的认识》评课稿1听了徐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

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具体评议如下: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

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如导入环节,运用乾隆皇帝的对联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2、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让学生试着相互说,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得出倒数的概念,求倒数的方法是由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出整数、小数的倒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

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4、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

一种是抢答;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一种是34 ×()=()×5=65 ×()0.5×()=1×()=1(注:擦掉1可填什么?)这样的激趣题。

让学生有情绪、有兴趣、有勇气的来完成,注重了学生间、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第一:教师的对联导入,首先让大家欣赏一幅对联,出示了上联,给学生留下了一个疑问,给听课老师也留下了疑问,我在不住地想,教者什么时候会出现下联,下联是什么?最后,没有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听课的愿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的认识》评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解了倒数的概念和运用。

该课文包含以下内容:1.倒数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数化,分子是1,分母是这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倒数。

2.倒数的性质:一个数的倒数乘以它自己等于1。

3.倒数的运用:使用倒数可以方便地进行计算,如计算分数的除法,以及制作比例尺等。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倒数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理解倒数的运用,应用倒数进行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因为倒数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找到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例子,如速度的倒数和时间的倒数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倒数的概念。

2.讨论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实践性教学:借助教学工具如分数线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倒数的作用和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4.游戏式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倒数游戏,如快速抢答、倒数接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自主学习阶段,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倒数是什么,举一些生活中与倒数有关的例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资料,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倒数概念。

2.讲解讲解倒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进行讨论,发现倒数与其他数之间的关系。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如计算分数的倒数、绘制比例尺等。

4.游戏设计倒数游戏,如快速抢答、倒数接力等,巩固学生对倒数的掌握。

5.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回答问题,加深对本节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针对这节课,可以进行以下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在课程设计中,更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来掌握倒数的方法和运用。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刘万敏
今天听了韩荣华老师执教的《倒数》一课,收获颇多。

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具体评议如下:
1、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例如新课之前观察“呆——杏”两字之间的关系从汉字的上下移动而组成另一个字,增强汉学熏陶的同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

2、知识的学习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

教师充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对概念的认识,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非常好。

对0和1有没有倒数的认识更是充分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从多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3、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

一种是你推我挡的活动;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个人觉得如果再加上一种开放性的激趣题可能会更好,学生对倒数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即×()=()×5=×()=0.5×()=1×()=1(注:擦掉1可填什么?)。

教研活动评课倒数的认识

教研活动评课倒数的认识

一、活动背景《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后,对除法意义的一种深化理解。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倒数这一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倒数的认识》评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听课、评课,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过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分别是张老师和李老师。

以下是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1)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倒数”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举例说明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

接着,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发现倒数的特点。

最后,张老师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对倒数概念的理解。

(2)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以“乘法口诀中的倒数”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回顾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中的倒数规律。

然后,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倒数的特点。

最后,李老师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运用倒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评课环节在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评课活动。

以下是评课的主要内容:(1)张老师的优点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小组合作、变式练习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倒数概念。

同时,张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张老师的不足张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倒数特点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

此外,在变式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3)李老师的优点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小组讨论、计算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倒数特点。

同时,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4)李老师的不足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够。

在设置情境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三、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对《倒数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倒数”这个概念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新的思维之门。

今天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关于“倒数的认识”这一课,感触颇深。

这堂课的开场,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就用了一个十分有趣的例子:“同学们,你们看,汉字里也有倒数的影子呢!比如‘吞’字,上下颠倒就变成了‘吴’字。

”这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大家纷纷开始在脑海里搜寻还有没有这样的汉字。

这个巧妙的引入,不仅让孩子们觉得新奇,也为后续理解数学中的倒数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讲解倒数的定义时,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算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

比如“2×1/2= 1,3×1/3 =1”,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老师则在一旁耐心倾听,适时点拨,最终大家一起总结出了倒数的定义: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接下来的练习环节,更是让我眼前一亮。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题目,有判断对错、填空、计算等等。

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因为 1/4 + 3/4 = 1,所以 1/4 和 3/4 互为倒数。

”很多孩子一开始都掉进了这个“陷阱”,经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大家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倒数的概念中强调的是“乘积是1”,而不是“和是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姓名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探讨“0 有没有倒数”这个问题时,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分组讨论。

有的小组说:“0 乘以任何数都得 0,不可能得到 1,所以 0 没有倒数。

”还有的小组补充道:“如果 0 有倒数,那么这个倒数乘以 0 就应该等于 1,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不仅如此,授课教师姓名老师还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讲解分数的倒数时,通过动画演示,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倒数的认识》评课稿XXXXXX“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研究分数除法的前提。

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听了XXX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我收获很多。

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具体评议如下:1、直奔主题。

通过几道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也是课本的例题)2、认真分析概念,抓住关键词“两个数”“乘积是1”来分析,为后面的练打下基础。

同时也为下面“0没有倒数”设下埋伏。

3、老师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

并且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把例题设计成了新课前的准备题。

4、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

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

如设计的练面面具到。

如练中设计到求真分数的倒数、假分数的倒数、带分数的倒数、整数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既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有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

5、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

在遇到艰巨时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

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类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进修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

在末了,面对特殊的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

有人以为:“0和1有倒数。

”有人以为:“0和1没有倒数。

”对于学生的“争执”老师没有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本人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没有倒数,1的倒数时它本身。

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以为“0不克不及做分母,所以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5篇.doc》《倒数的认识》评课稿1 听了徐老师执教的“倒数的认识”一课,收获很多。

总的认为这...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ongwen/xinwengao/101007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小学说课稿专用纸————“2+1”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校本研修)系列
活动————
题目:评许翔老师的倒数一课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

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本节课教师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通过听娄金平老师这节课给了我不少启示。

首先,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不能只是观望或等待,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老教材,落实新理念。

那么如何用活老教材呢?我想我们要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这节课中教师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这两者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书中的同伴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互为”和“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丰富练习的形式。

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

比如设计的“比
较大小”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两边相等是不是巧合,找出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

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后面学的分数除法。

第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

在教学中,对于探求“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便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作用,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意见
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