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科技园区(优.选)
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简要介绍

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简要介绍卫星城和工业园区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城一般是指距离城市中心区较远的城市集群,而工业园区主要是集中大量先进的科技企业和工业企业,是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集聚区。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卫星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将就中国卫星城和三个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卫星城建设情况卫星城的建设对应当地市区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旨在分散市区人口和疏解市区压力,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卫星城的建设对人口住房、公共设施、交通和环境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要求。
我国的卫星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完善着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例如,像宁波卫星城、浙江兰溪卫星城、天津滨海新区卫星城等,这些卫星城都是我国目前建设较为成功的代表性城市之一。
但是,我国卫星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用地浪费、环境破坏、交通堵塞等问题。
因此,加强卫星城的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卫星城更好地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工业园区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加速推进当地现代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在一个区域内,形成了较为完全的、功能互补的产业链,产业联动效应逐渐显现,城市就业率增加,经济增长更为迅速。
作为一个世界工业制造业的基地,在我国,工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眼下我国不少工业园区在创新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和资金,生产技术也更加先进,效益也相应提高。
以下是三个成功的工业园区简要介绍:1. 深圳高新科技园区深圳高新科技园区,是中国国务院早期批准创建的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它是中国最早、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出一批高新企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深圳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兴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

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国优秀高新区典型案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的重要引擎。
全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以扶持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些高新区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全国优秀高新区的典型案例。
1.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创新中心。
自建立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孕育了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孵化基地。
园区内拥有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园区,也是国家高新区示范区。
园区内涵盖了生命科学、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
园区不仅搭建了创新平台,还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中国首个海关监管区,也是深圳打造的国际合作示范区和新型城市中心核心区。
园区内集聚了金融、科技、文化、商务等多个领域的企业和机构,打造了一个国际化、开放型的商务新中心。
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 成都天府新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天府新区紧邻成都市中心,是以数字经济和创新创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内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孵化器,涵盖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各类企业和人才投身创新创业浪潮。
5. 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杭州西湖科技创新园坐落于美丽的西湖畔,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内有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的通知深府〔2009〕15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做出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大决策。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深圳高新区)十余年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深圳高技术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成为国家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
当前,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超前规划,及早布局,是深圳高新区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编制本专项规划。
本规划覆盖的空间范围包括深圳湾、留仙洞、大学城、福永北—沙井南、光明、石岩、观澜、龙华、坂雪岗、宝龙、碧岭、坪山(深圳出口加工区)、葵涌、大鹏等园区以及市政府划定的其他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面积185.6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用地76.1平方公里。
规划期至2015年。
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圳高新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
深圳高新区弘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的创新文化,以开放创新引领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式发展,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稳居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列,技术创新名列前茅,为深圳率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发展成绩显著。
2008年,深圳高新区以全市约19%的工业用地、12%的从业人口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28亿元,占全市的63.32%。
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

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各地纷纷建设科技园区,以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在这个背景下,科技园区建设经验和案例的分享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园区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最早的科技园区之一,其建设经验可谓独树一帜。
其成功的经验在于其不断推行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在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成功经验之一是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中关村科技园区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于高科技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不断推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发展,使之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之二是打造创新生态系统,促进创新生态的优化升级。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过创新创业平台、产业孵化器等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推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同时,园区通过建立产业链、知识链和资本链的联动机制,实现供需匹配、技术对接、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同合作,促进了园区的创新发展和升级。
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市建设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园区,其建设经验也值得借鉴。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在于其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在城市建设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努力。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该园区坚持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双创”政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推动企业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创新价值的实现。
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之二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和生态环保。
该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公益,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创新发展”政策,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节能减排、环境监测和评估。
深圳高新区的划分及特点

石壁龙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沙河西路,南至白芒收费站,西至二级水源保护区,北至南山区边界线,面积2.24平方公里
5
坪山园区
坪山园区(坪山区)
东、北至深惠边界,南至田头山,西至高压走廊及出口加工区
6
坂雪岗科学城片区
龙岗园区(龙岗区)
由梅观高速、机荷高速、清平高速和南坪快速路围合成的区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
深圳国家高新区片区名称及四至范围
深圳高新区的特点在于它是分布在各区的,也就是针对各区产业特色作了相应侧重点的划分和拟定,这也体现了深圳特区发展的特色。
以下是目前深圳高新区划分大致。
序号
名称
所属区域
四至范围
1
深圳湾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北起广深高速公路、南到滨海大道、西临南海大道、东至沙河西路,总规划面积11.52平方公里
2
留仙洞片区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石鼓路,南至茶光路,西至创科路、打石一路、南坪快速,北至留仙大道,面积1.8平方公里
3
大学城片
南山园区(南山区)
东至南方科技大学,南至学苑大道、留仙大道,西至平山一路,丽山路、西丽湖路,北至动物园、丽水路、学苑大道、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南方科技大学,面积4.48平方公里
7
宝龙科技城片区
龙岗园区(龙岗区)
东至东部过境通道、西至深惠高速公路、南至翠宝路、北至丹荷路,18.03平方公里
8
尖岗山-石岩南片区
宝安园区(宝安区)
北至洲石公路,东至羊台山,南至铁岗水库,西至松白路;北至上川路,东至留仙三路,南至留仙一路,西至新安三路,面积8.31平方公里
9
西乡铁仔山片区
宝安园区(宝安区)
深圳科技园园区企业大全 共计3264家

凌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电子辞典及PDA软件方案
南区创维大厦C503、C504室
美芯集成电路(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集成电路设计
南区深港产学研基地大楼西座四层413室
深圳市京鸿志电子有限公司
其他
元器件贸易
南区创维大厦C1403室
深圳泰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
激光打标、雕刻、切割等机床的研发生产
南区高新村R2栋A座5楼565
深圳市电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
电缆控温防火自动预警系统
南区高新村R2栋A座5楼573
深圳市创新思维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嵌入式智能IC卡操作系统及WEB方式
南区高新村R2栋A座5楼570
立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光学鼠标和键盘的开发设计及计算机软
南区综合服务楼301-59
南区中科院孵化中心大楼710
深圳市风华比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舰艇光纤宽带传输交换系统
南区威新软件园2号楼2楼北翼
深圳市洁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能源
太阳能产品开发
南区高新村物业管理楼307室
光动力医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
光动力综合应用系统
南区清华院B区B207
深圳市威控电子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
深圳市奥达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ERP软件产品
南区R2栋A座5楼580室
深圳市帝恩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海关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系统软件的设计和
南区R2栋A座5楼579室
深圳市生命视窗生物科技发展有限
深圳科技园园区企业大全

弗雷通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沟通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深圳市鼎鼎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尔达科技有限公司 青石集成微系统(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力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颐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亚测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办事 处 深圳市优源科达微电子有限公司
非高技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餐饮服务 智能家电、网络视频系统、音频 会议电话研发 LTCC射频及微波器件和集成模 块的研发 通信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设计 自动制版数码速印技术 PCB测试设备研发及技术支持 小尺寸高集成的通用LCD终端显 示系统 半导体照明重大应用产品开发及 示范 光通讯设备研发与生产 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新材 料研发检测
其他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磁兼容检验 奥尊家家E银证综合理财终端 奥尊电子政务平台系统 奥尊商业银行实时控制系统 奥尊计算机系统集成服务技术 高清数模兼容彩电 进出口贸易文件准备应用软件 DVD光盘驱动器的业务联络
深圳市金华业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深圳亚特精科电气有限公司
深圳市美思康电子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化
英国普默士欧洲有限公司深圳代表处 电子信息 深圳清华技术管理有限公司 其他 深圳市宇顺电子有限公司 三洋数码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意法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办 事处 世意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 公司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 网络计算平台并半导体网络技术 咨询 技术资产管理 STN液晶显示器及彩色液晶显示 模组 高品位数字音频系统的研发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研发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的研发
海斯国际有限公司深圳代表处 深圳市蚬壳正阳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科技园园区企业大全一

中区科技园维用大厦6楼
澳科电缆(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通讯电缆
中区科技园50小区
深圳意杰(EBG)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高精度电阻器
中区科技园科智西路1号23栋北5楼
维用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电子板卡
中区科技园维用大厦3楼
深圳中施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化
干衣机等
中区科技园51栋1-2楼
深圳科技园园区企业大全共计3264家
数据来源: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Ctrl+F可查询由科技园论坛友情收集
企业名称
技术领域
产品范围
企业地址
深圳爱思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蛇口南海大道南TCL大厦D栋2楼
深圳市武大数字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中区科技园科智西路1号23栋北3楼
深圳华晶玻璃瓶有限公司
其他
啤酒瓶
北区第五工业区华玻大厦
深圳市深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化
电热膜、数控机床等、GPS应用系统
中区科技园25栋1楼
深圳市拓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机电一体化
家电控制系统
南区清华院B区四楼
深圳海量存储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计算机磁阻磁头
中区科技园科发路长城综合楼一层
广东移动通信深圳分公司
其他
移动通信开发
南区高新村W1B6
深圳市清华斯维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信息
建筑企业通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北区清华信息港研发楼B栋7楼
深圳韵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的首批试点园区之一。
深圳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创新。
营造产业生态、人文生态、环境生态“三态合一”的综合环境。
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
高新区正成为“创业的沃土,成功的家园”。
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一、建立高新区新型管理体制的原则深圳高新区管理体制的原则是: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及深圳特区法规、规章之下,不改变政府各部门现有职权管辖范围;不中断各种审批链条;赋予高新办必要的权限和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加快高新区发展的合力。
二、高新区管理体制的构架根据高新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的成功管理经验,建议我市高新区现阶段实行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高新办)——经营服务层(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体制,对高新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待高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再对这种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调整。
决策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负责高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协调,负责高新区内改革和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批准或审查高新区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协调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管理层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高新办),它既是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又是市政府管理高新区的派出机构,还是政府有关部门管理高新区的协调办公机构。
负责组织、实施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计划,协调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纵向管理,对高新区内的项目、土地审批、工商注册、企业监管、资金运作、人员入户和出境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和全过程管理。
经营服务层即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机构的设置,将为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政策、法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财务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配套服务;同时还负责组织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物业开发等经营活动。
深圳高新区特色深圳高新区有六大特色:一、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区企业研发生产的基因抗癌药物、SARS与禽流感病毒检验试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计算机与通讯产品、软件产品、光器件产品、数字电视产品、数字无线对讲机产品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产品等都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辐射与带动作用。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已成为高新区主导产业。
二、不断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链高新区已形成了从移动通信、程控交换到光纤光端、网络设备的通讯产业群;从配件、部件到整机的计算机产业群;从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到系统集成软件的软件产业群;从检验试剂、基因疫苗、基因药物到医疗器械的医药产业群。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超十亿甚至百亿元的大、中型企业。
三、“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高新区正在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形成辐射周边、拓展海内外、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高新区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学的研发中心,一些企业的研发经费超过销售额的10%。
高新区现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36个、技术中心24个、重点实验室3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3个。
至2006年12月,区内企业共申请各类专利12804项,其中发明专利9344项;至2006年6月,区内发明专利授权1339项,占全市授权总量的37.8%。
四、名校汇聚高新区“名校在深圳,汇聚高新区”。
由48所海内外著名院校组成的深圳虚拟大学园,经过八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学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在深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20000余人,被授予“广东科技人才基地”;在深创办企业304家,成果产业化项目236个,被授予“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由各院校9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组成的“深圳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已经启动,目前有50家在深设立分中心。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在建设中。
虚拟大学园利用大学的有效人才、有效技术,在有效环境下,形成有效贡献。
五、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孵化器群由政府兴办的深圳软件园、国家IC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深圳国家电子工试中心、生物孵化器;由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虚拟大学园创办的院校孵化器;由政府、留学生协会共同兴办的留学生创业园构成的孵化器群正在形成,目前在孵企业达600余家。
由政府、海内外、民间资本参与的创业投资体系正在为孵化企业提供强大的风险投资支持。
六、面向世界的科技园区作为国际科学园协会成员单位和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和美国、意大利、韩国、埃及、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政府在高新区设立了“深圳国际科技商务平台”,为跨国公司在深投资、设立机构牵线搭桥,为海外科技商务机构和技术转移机构服务。
深圳高新区致力于“深港创新圈”的建设,以国际领域有影响、国家战略有地位、区域发展有贡献为定位,籍此促进两地资源共享、教育同构和交通便利。
园区企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研发中心建到国外,使我们的技术进步融入到国际技术发展的大平台上。
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一、重点发展产业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区的重点支柱产业。
二、贯彻“三个一批”发展战略1.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产业。
2.重点扶持高新区骨干企业(含拟进高新区企业):长城计算机深圳公司、长城国际公司、长科公司、海量存储公司、华为公司、中兴新公司、市通讯工业公司、泰丰电子公司、科兴公司、康泰公司、通海公司、新鹏公司、海王公司、长园公司、金科公司、天鼎公司、永合公司、飞亚达公司、奥沃公司等。
从现在起,凡进入高新区的生产型企业必须是大规模、技术含量高、有足够资金、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年产值应达到20亿元人民币以上。
3.争创高新区12个高新技术名牌产品:长城公司的金长城微机和彩色显示器、华为公司的C&C08程控交换机、中兴新公司的ZXJ10程控交换机、通讯工业公司的光纤光缆、泰丰公司的HA888无绳电话、科兴公司的基因工程d1b干扰素、康泰公司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永合公司的双向拉伸聚苯乙烯片材、金科公司的PTC电子陶瓷、长园公司的热收缩高分子材料、奥沃公司的伽玛刀。
三、技术开发体系1.规划目标:在高新区建立一个以自主开发为主导,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使之成为推动高新区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2.体系的构成(1)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中心以企业的主导产品和经济实力为依托,对企业进行新产品、新项目的研究开发,是企业创立名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保证。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中心是高新区技术开发体系的主要形式。
应鼓励境外大型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进驻高新区。
(2)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开发机构由市政府牵头,稳妥地、逐步地组织实施微电子设计中心、软件开发中心、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等三个中心的建设。
(3)以“官、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健全机制,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工业园、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国家电子工试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高新区的开发转化作用。
(4)网络式、开发式的合作与交流体系争取使高新区成为中国APEC科技园之一,成为一个国际性、开放式的合作与交流基地。
四、产业扶持政策在高新区内率先实行企业运行机制和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试验。
对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在土地使用、海关、住房等方面给予统一优惠政策,对属于税收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按特区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对个别企业要求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可由市高新办作个案处理,报市政府审定。
五、支撑服务体系(一)管理服务体系1.成立管理服务中心,采取决策层(高新区领导小组)——管理层( 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营服务层(管理服务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对高新区实行企业化、社会化管理。
2.建立高新区信息网络3.开展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培训4.建立技术商品市场,开展技术咨询和成果展示(二)企业孵化体系建立高新区创业中心,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的基地、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家的学校。
(三)社会服务体系包括金融财会、交通通信、社区环境等方面。
高新区土地利用规划一、土地现状高新区总占地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2.8平方公里(含后海路以南填海区),交通道路用地3.3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及其他用地 5.4 平方公里。
目前,高新区已开发建成的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划而未建的土地面积 1.3平方公里,未划未建的空地3.7平方公里。
二、土地利用规划(一)功能分区根据高新区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规划将整个高新区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块:1.高新技术工业区:主要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生产用地。
2.科技教育、培训、孵化区:主要用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人才技术培训,产品的开发试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孵化等功3.综合功能区:重点安排行政管理、办公、金融、科展贸易、会议、信息交流、医院、宾馆等内容。
4.居住生活区:建立较高档次的住宅区,并配置完善的公共配套生活设施。
(二)地域布局在地域布局上,本着“大分散、小集中,分清层次、区别对待”的原则,形成如下地域功能布局:1.北区:配合市府高新办与国土局对北区西片(第五工业区)的清理,进行局部的功能调整。
规划该区工业用地以安置大型生产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该区东片则安排生活居住与综合服务功能地块。
2.中区:逐渐发展成为以新材料、计算机、生物医药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区。
保留科技工业园原有的用地格局,重点在于改造一部分传统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用地比例。
并对正大康地的用地改性,对麻雀岭工业区进行改造。
3.南区:是未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区域,也是全区的管理、会展、金融等综合功能服务中心,包括深圳大学、南区北片及后海路以南的南区南片三部分。
深圳大学为培养人才、从事科研开发的基地,与其他科研机构( 含技术培训、研究开发、产品试制)一道,共同构成对高新区的强大技术服务支撑体系。
(三)人口规模与居住用地据测算,高新区可安排的就业人口可达12.03万人,若将深圳大学的师生( 未来以1万人计)作为就业人口计算在内,则整个高新区可安排的就业人口数为 13.03万人,可容纳的居住人口在不考虑后海路以南进行商品住宅开发的前提下为11.38万人;若考虑到后海路以南实行滚动开发以求政府投入资金的平衡,则高新区在工业用地仍保持2.8平方公里的前提下,可容纳10. 18万人,其余2 万~3.2万人在高新区以外的地方解决居住问(四)交通规划在理顺区内外交通联系,合理组织物流与人流运输的前提下,本次规划立足现有条件,结合未来发展需求,对各等级交通道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广深高速公路:承担市际、大型交通设施对外远距离运输,由皇岗经本区北缘直达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