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

一、江苏沿海地理概况1、岸线:全省大陆海岸线长954千米。

沿海岛屿16个,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沿海。

海岸线类型以粉砂质、淤泥质海岸为主,海岸平直,长约884千米,占全省岸线总长度的90%以上;其次是基岩海岸,分布于连云港市区,岸线长40千米;其它是砂质海岸,岸线长30千米,分布在海洲湾北部。

2、海底地貌与沉积:江苏沿海海底可分为4个地貌区:一是海州湾区,主要地貌类型为水下浅滩,沉积物以粉砂质泥为主其上分布着变质岩岛屿;二是黄河水下三角洲,面积可达6000平方千米;三是辐射沙脊群区,它叠置在古长江和古黄河的水下三角洲之上;四是长江水下三角洲,主要有现代水下三角洲和古长江三角洲。

3、海洋水文水温:江苏近海水温平均温度最低为2月,最高为8月,南部海域表层最低水温4.9度,底层为5.1度,北部表层最低水温4.4度,底层4.5度,南部水温表层最大27.4度,北部为26.8度。

盐度:全区各月平均盐度变化在29.53—32.24之间,枯水期盐度较高。

潮汐:中部港至小洋口潮差最大,平均潮差3.9m以上,新洋港至射阳河口平均潮差1m左右,长江口北支,平均潮差3m,小洋口外是我国近海潮差最大的海区之一。

4、气象状况气温: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递增,渠北13—14度,渠南14—15度受海洋调节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凉,春季回暖迟,秋季降温迟。

降水: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风向:受季风控制,全年多风向渠北为N—NE—ENE,以南为ESE —SE—SSE,夏季风向较稳定,多东南风,冬季多偏北风。

风速:全年平均、近海5—7m/s南北基本相同,3—5月风速最大。

二、江苏沿海资源1、滩涂资源:江苏沿海滩涂面积约1130万亩,相当于全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多,占全国滩涂面积的1/4以上。

平坦开阔,土壤易于改良,现仍以每年2万多亩的速度淤涨,是江苏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2、渔业资源:计有鱼类150种,软体动物142种,虾类35种,贝类的资源总量大,文蛤、大竹蛏等为全国的主要产地,海带、紫菜的生产量也很大。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

江苏发展调研报告江苏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江苏作为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江苏省如何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次调研旨在探讨江苏省的发展现状和潜在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实力江苏省的经济总量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去年GDP超过9万亿元人民币。

其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对全国经济贡献巨大。

尤其是苏南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 产业结构优化江苏省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3. 创新驱动江苏省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科技创新方面,江苏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4. 对外开放扩大江苏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海外市场的互动,推动外贸发展,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同时,江苏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各类人才和企业来江苏投资兴业。

三、潜在机遇1. 产业升级江苏省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来推动产业升级。

可以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2. 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3. 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通交通瓶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与条件。

4. 人才引进江苏省应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来江苏发展。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四、面临挑战1. 高质量发展难题江苏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题。

主要表现为创新研发能力不足、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技术跨越的问题。

2. 资源和环境约束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约束的问题。

江苏海洋经济演进历程及制约因素分析

江苏海洋经济演进历程及制约因素分析
升为 国家战略 【 掀起 了新 一轮 沿海开 发热潮 。左 一轮 右一 轮 l 】 ,
经济却 不强 。20 年江 苏省 的地 区生产 总值 占全 国生产 总值 08 的 1. 01%,但 海洋 生 产 总值 占沿海 地 区生 产 总值 比重仅 为 7% , 小于全 国沿 海地 区平 均水平 1 . 远 58%。 因此 , 大力 发展海 洋 经济 不仅 可 以为 江苏 经济 更好 更 快发 展 提供 强大后 劲 , 而 且对 江苏经 济的均衡 发展也会做 出 巨大 贡献。
个对外 开放 的沿 海港 口城 市行列 。 18 江苏 沿海 的盐城 市 9 8年 被 国务 院列入适 当扩大沿 海经 济开放 区的范 围。 19 95年江 苏 省委省政 府 明确 提出实施 “ 海上苏东 ” 战略 。20 0 7年 江苏省 政
府又颁 布实施 《 苏省沿海 开发总体 规划 》 09 国务 院通 江 。20 年 过《 苏沿 海地 区发展 规划 》 标 志江 苏 沿海 开发 开 放 正式 上 江 ,
An l sso ou in a d Retit n F c o fJa g u M a i e Ec n my ay i n Ev l t n srci a t ro in s rn o o o o
C HAN Y — f o( ee rh Is tt o a gu C at e e p n , a c e gT a h r U ie i , i gu Y n h n 2 0 2 C ia G u n a R sac n t e f i s os l v l me t n h n e c es nv r t J n s a c e g 2 4 0 , hn ) i i Jn u aD o Y s y a
。 j 曲 ( 吊 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 盐城师范学院, 盐城 240) 江苏 2 2 0

江苏地区的发展现状

江苏地区的发展现状

江苏地区的发展现状江苏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之一。

近年来,江苏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首先,江苏地区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江苏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之一。

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一些国家的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

江苏地区的企业集群如苏州、南京、无锡等,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其次,江苏地区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江苏地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些举措促进了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江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再次,江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江苏地区的城市化率逐年提高。

现在,江苏地区有多个大中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等,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聚集效应。

同时,江苏地区的城市也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江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江苏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改善环境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江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环保力度,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总之,江苏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热点区域之一。

近年来,江苏地区在经济、科技创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江苏地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经济历史发展情况汇报

江苏经济历史发展情况汇报

江苏经济历史发展情况汇报
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这为江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历史上看,江苏在古代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江苏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相对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

而到了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江苏一直是我国的经济重镇,尤其是苏州、杭州等城市更是商业繁荣,成为了当时的经济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苏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江苏省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成为了中国经
济的重要增长极。

在产业结构上,江苏省以制造业为主导,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船舶制
造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同时,江苏也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领域不断壮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产业发展,江苏省在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
显著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的来看,江苏省经济历史发展情况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

在未来,江苏将
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引言江苏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潜力。

为了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

1. 发展背景江苏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拥有良好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便捷的港口设施。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旅游资源。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 现状分析2.1 经济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一直以工业为主导,特别是制造业和重工业。

这些行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

此外,由于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企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2 社会发展尽管江苏沿海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好,但由于受到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一些城市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居民收入差异大等问题。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滞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贫困问题。

2.3 环境保护江苏沿海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大量工业废水和家庭污水排放对沿海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3. 发展目标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为了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发展目标: - 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 -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善城乡基础设施; -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发展策略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我们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 4.1 经济发展策略 - 制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 -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 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信息网络,促进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

4.2 社会发展策略•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

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摘要:江苏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99亩,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空前严峻。

然而,江苏沿海相对苏南地区来讲,地多人少,为经济发展洼地。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推动“十二五”时期沿海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委、省政府制定沿海开发五年(2011-2015年)推进计划。

沿海开发为江苏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创造了重大机遇,提供了强有力的增长引擎。

江苏沿海开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可持续发展是必须坚持的放向。

那么如何实现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开发重点。

关键词: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一、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江苏沿海开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利于优化升级长三角地区产业,及其整体实力。

江苏沿海开发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紧张这个现实问题,对区域产业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具有重要作用,进而能够推动产业升级;第二,有利于使全国沿海地区生产力布局得以完善。

加快江苏沿海开发进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使两个区域能够在更高平台上进行合作,并且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更深层次上促进经济的对接融合,另外,沿海地区经济布局也得到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全国沿海地区共同发展、互动并进的新局面;第三,江苏沿海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将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促进中西部地区与国际接轨,进而促进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江苏沿海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一)建设新的发展模式江苏沿海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新模式的支持,即建设以沿海三市为核心的港口群发展模式。

建设沿海港口群要确定一个龙头,江苏沿海开发主要是以连云港、南通港和大丰港为龙头,根据各个港的位置、条件、产业结构将各自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朝着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

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区简介

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区简介

江苏省东台沿海经济区简介江苏东台沿海经济区建于2006年,副县级建制,受东台市人民政府委托,享有独立的规划许可权、土地开发权、项目审批权、财政支付权、用人自主权。

东台沿海经济区位于距东台市区60公里处的弶港镇,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

按照总体规划和建设东台市副中心的定位,加快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的“三港一带”(港城、港区、渔港、旅游带),其中1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休闲区、20平方公里产业港区、30平方公里弶港新城区、40平方公里绿色产业区。

着力打造“一都两区三基地”,即全国绿色能源之都,国家级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江苏沿海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加工示范区,国家级风电光电互补产业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

便捷的区位优势东台沿海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北翼,东临黄海,西接沿海高速,临海高等公路、352省道贯通全境。

半小时车程内有洋口港、大丰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1小时车程内有盐城、南通两座机场,2小时车程可达国际大都市——上海。

独特的资源优势东台依海而生,海岸线长85公里,滩涂面积156万亩,每年以150米左右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生态湿地。

利用丰富的滩涂资源,同步推进百万亩滩涂围垦和深水大港论证工作,通过围垦建设深水大港,结合国家级一级渔港,发展过渡性产业港,依托港口高水平开发滩涂,全力打造国家级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

绿色制造产业园绿色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依托沿海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港口机械设备、电气工程设备、机械加工装备、环保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产业,全力打造沿海绿色制造品牌。

绿色能源产业园绿色能源产业园首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目标产能2GW,光伏太阳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GW。

以系统集成应用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并网发电技术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及产品;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品;光伏、光电产业设备制造;LED中下游芯片制备;LED封装及应用,同时配套建设万亩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应用基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曾提出“海上苏东”发展战略,然而二十多年过去后苏沿海经济并没有出现令人期待的崛起。

近年来江苏沿海发展被再次提到战略高度,江苏沿海后发优势有望得到体现。

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历史分为发展、停滞和缓慢增长三个阶段,通过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本省和沿海两个层面上对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表明当前江苏沿海经济带在两个层面上均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状态;江苏沿海有可能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人民政府提出开发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海上苏东”战略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一措施收效甚微,并没有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在苏南苏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时候,江苏在本世纪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的意见》、《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一批文件以促进江苏苏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提升江苏整体实力做出重要的规划,但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

近年,江苏省先后组织了知名专家承担省“十五”、“十一五”社科课题研究江苏沿海经济发展问题。

2007年,江苏沿海发展被再次提到战略高度,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会议明确指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而连云港、盐城、南通这三个中心城市,也将成为江苏省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的“桥头堡”。

一、江苏沿海历史发展状况江苏沿海经济带是中国民族产业的发源地之一。

从张謇的“废灶兴垦”和“植棉兴织”,至现如今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区域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反映了江苏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沧桑巨变。

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在沿海经济带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提出江苏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战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上苏东”发展战略,实施百万亩滩涂大开发计划,引起区域经济研究和实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纵观江苏沿海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征,江苏沿海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沿海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1953)江苏沿海三市曾经有辉煌的历史,尤其在明清代。

据江苏地方志记载,100年多前由于民族实业家张謇在此创办企业并推动城市改造,南通由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连云港曾是漕运的重要水道,康熙初年成为题定口岸,于此设关,征收海盐税。

然而,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江苏沿海经济受到毁灭性的破坏。

(二)沿海经济停滞阶段(1953—1984)1953年后,由于受中国工业的大转移、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因素影响,江苏沿海经济步入停滞不前的阶段。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沿海地区的轻重工业约全国的70% ,而内地许多工业尚属空白。

为防止国外入侵及中国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等情况的出现,中国工业发生了大的迁移。

江苏沿海在这期间发展也处以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从1953年的“一五”计划起,中央政府开始将经济将设的重点转移到京广铁路、陇海铁路沿线及东北三省的广大内陆地区,对沿海地区原有的各中心城市的投资大幅减少,沿海地区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被要求大批支援内地,从而大大限制了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三线”建设期间,中央政府把数百家设备先进、人才密集的工业从沿海搬迁到内地,沿海地区经济出现了一定的倒退。

(二)江苏沿海经济缓慢增长阶段(1984—)在1984年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江苏独占2席,占江苏沿海城市的2/3。

江苏在沿海城市的开发中走在全国的前列,然而,江苏沿海城市开发并未出现应有的繁荣。

在2005年,江苏沿海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万多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江苏沿海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只是广东的1/6,山东的1/5,浙江的1/4,中国万里沿海经济带在江苏出现“断裂”。

20世纪90年代江苏沿海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72%,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达12.31%,三大产业结构由1990年的40∶39∶21转变为2015年的9.1∶48∶40.1。

但是,从2015年江苏统计年鉴来看,江苏沿海经济带人均GDP为63472元,占江苏省人均GDP (2015为88085元)的75.4%。

二、江苏沿海发展现状分析(一)、江苏沿海经济基本概况江苏沿海经济带包括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个地级市,内辖12个县、6个县级市和7个城区。

土地面积为3.04万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29.66%。

[1]3 20世纪90年代江苏沿海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72% ,人均GDP 年平均增长率达12.31%。

年度人均GDP指标南通盐城连云港2011 人均GDP(单位元)69703 48207 48149人均GDP增长率N/A N/A N/A2012 人均GDP(元)76058 53039 52392人均GDP增长率9.11% 10.02% 8.81%2013 人均GDP(元)82054 59043 54815人均GDP增长率7.88% 11.31% 4.62%2014 人均GDP(元) 89766 67641 52035人均GDP增长率9.39% 14.56% -5.07% 2011年后,江苏沿海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持续增长,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盐城市年增长率明显快于南通和连云港,且由于其基数大,因此与南通、连云港两市差距进一步拉大,尤其在2013年后。

盐城的年增长率居三市榜首,在2013年后盐城市整体增长具第一位。

连云港市仅在2012年达到8.81%的增长率。

可以看出,江苏沿海经济整体在快速增长,其增长率超过全国年均GDP增长幅度8% ,但连云港增长率仍然偏低。

(二)江苏沿海经济与全国沿海经济比较。

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是沿海地区,而江苏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也是沿海。

江苏沿海本应成为经济“增长极”,但由于江苏经济发展存在着“浅内陆省”的倾向,江苏沿海经济成为中国沿海经济的“断裂带”,成为整个沿海经济带发展的“凹地”。

.沿海城市生产总值,沿海城市GDP是各自省份GDP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各省统计年鉴看,只有江苏地区沿海的GDP低于10%,而其他各地区的沿海城市的GDP超过10%甚至达到20%在人均GDP方面,江苏沿海城市处于沿海城市中下水平,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城市。

相对于其他省份,江苏沿海城市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凹地”。

沿海城市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通常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认为,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达到1: 3: 6是比较合理的。

据2010年统计数据,江苏沿海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

南通、盐城、连云港的三产业比重分别为9.6: 56.0:34.4, 20.9∶45.7: 33.4, 18.2∶45.9∶35.9。

盐城和连云港的农业比重明显偏重,均达到20%左右。

其中,盐城更是高至20.9% ,是沿海城市中农业比重超过20%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

在人均GDP超过15000元的沿海城市中,无一农业比重超过20%;在人均GDP超过26000元的沿海城市中,农业比重均不超过10%。

在服务业方面,江苏沿海城市发展比较均衡,达到35%左右。

江苏沿海的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农业所占比例过重,这是江苏沿海经济“凹地”的外在表现。

在人均GDP方面,江苏沿海城市处于沿海城市中下水平,整体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城市。

相对于其他省份,江苏沿海城市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凹地”。

从比较中我们发现,产业结构方面,尽管江苏沿海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但江苏沿海仍然处于沿海城市中游水平。

根据农业比重的不同,我们将低于10%的城市划为第一阵营,处于10%到20%的城市划为第二阵营,高于20%者为第三阵营。

南通为第一阵营,连云港为第二阵营,盐城为第三阵营。

三.江苏沿海洼地浅析沿海城市由于拥有港口资源、海洋资源、风力资源等优势资源而成为各国家和地区经济率先发展地区,起到经济“领头羊”作用。

然而,当前江苏沿海经济带在省内和沿海带两个层面上凸显“凹地”现象。

(一) 整体水平较低,无法起到沿海城市的带动作用从上述对沿海经济的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苏沿海经济在全国沿海城市中处于中下游水平。

无论是在地区总GDP还是在人均GDP上,江苏是在所有的9个省份(含直辖市)中唯一没有沿海城市进入本省三甲的省份。

江苏周边沿海省份中山东拥有青岛、浙江拥有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均达到较高水平。

江苏沿海总体水平不高,与江苏省发展重心放在沪宁高速带具有直接的关系。

总体而言,江苏沿海整体水平,无法起到沿海城市带头作用。

(二) 产业结构不合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成为难题在沿海城市产业经济比较中,江苏沿海城市产业结构显示出极大的不合理,位于全国沿海城市中下游水平。

其中,农业比重偏重是其继续发展的较大瓶颈。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阻碍江苏沿海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吸收苏南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尝试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其产业发展趋势。

(三) 城市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江苏沿海城市无论在本省还是在沿海城市带中,均处于中等地位。

南通、盐城、连云港城市发展水平低且缺乏核心竞争力,尚不具有与大连、青岛、宁波等城市竞争的能力。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韩日东亚企业投资是其关键。

(四) 具有后发优势,有望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第四极”尽管,江苏沿海工业总产值与苏锡常地区相差太多;但是,通过对江苏沿海经济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江苏沿海拥有良好的基础,同时地处沿海和华东经济圈双重经济高地,江苏沿海具有较强的后发优势。

江苏沿海有可能成为江苏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参考文献:[1]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516.[2]王运宝.江苏沿海“凹陷”的三重观察[J].决策, 2007(6): 2-6.[3]颜银根.江苏经济凹地的研究[F].吉林行政学院,200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