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钠的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钠的性质》教案

高中化学《钠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掌握钠在水中的反应过程及产物。

3.理解钠与氧气、氯气等气体的反应。

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钠的性质。

教学重点:1.了解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掌握钠在水中的反应过程及产物。

教学难点:1.理解钠与氧气、氯气等气体的反应。

2.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钠的性质。

教学内容:1.钠的性质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2.钠与水、氧气、氯气等气体的反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钠的基本性质,并提出学习目标。

二、讲解钠的性质及应用(15分钟)1.讲解钠的性质,如金属光泽、柔软性等。

2.介绍钠在化学中的应用,如制取氢气、制取药品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实验一:观察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及产物。

2.实验二:观察钠与氧气的反应过程及产物。

3.实验三:观察钠与氯气的反应过程及产物。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探究钠的性质及其反应机制。

五、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对实验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

七、课外拓展(10分钟)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钠的性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实验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钠的性质,并加深对钠在化学中应用的理解。

学生在课后可通过作业和课外拓展进一步加深对钠的认识。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钠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钠与水反应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学生进行钠与氧气、氯气、盐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推测反应的实质,探究钠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知识总结】学生通过归纳总结,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氧气、氯气,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练题,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作业】布置钠的化学性质相关的练题和实验报告,让学生在课堂外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精神。

将钠放入含有酚酞的水中,教师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并将其直播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反应的细节。

通过观察后,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表格,推测并归纳钠的性质,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进行推测。

钠与非金属单质(氧气、氯气)反应时,观察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取一小块钠,用小刀将其切开,观察其变化很容易切开,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总结的能力。

从结构分析中发现,钠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比较活泼的性质,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表面光泽发生了由亮变暗的变化。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钠的燃烧现象。

在石棉网上加热一小块钠,观察现象。

钠比镁活泼,因此可以燃烧。

通过模拟实验操作使学生体会到科技和化学的魅力。

钠与盐溶液的反应,让一个同学来描述一下。

回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结合已学过的金属反应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与水反应相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又有何异同。

钠的性质既然这么活泼,在实验室中我们更好掌握钠的保存方法及原理。

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钠的用途,并将学到的理论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体验到研究知识的乐趣,更加投入地参与课堂。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金属钠的性质》上课课件(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钠的性质》上课课件(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

随堂练习
2、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
一小块钠放入水中,从这个实验过程观察到的反应 现象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A.钠比较柔软 B.钠与水反应生成碱 C.钠与水反应放热 D.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
随堂练习
3、把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下列现象不会出 现的是 (C ) A.钠浮在水面上 B.有气体产生 C.水溶液变成蓝色 D.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水面四处游动
随堂练习
4、下列有关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②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③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铜 ④金属钠有强还原性 ⑤钠原子的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所以在化合物 中钠的化合价显+1价 A.①②④ C.①④⑤ B.②③⑤ D.②④⑤
课后作业
完成新课程P78-80练习
2、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密度比煤油大,密度比水小。
随堂练习
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实验现象 描述正确的是( C )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③燃烧后得 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 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⑤
实验探究2:钠与氧气的反应(加热)
实验内容 切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中加 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钠首先熔化成球状,在空气 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 生成淡黄色固体。
01
02
一、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3
钠与氧气的反应(加热) 。 化学方程式: 2Na +O2 = Na2O2 淡黄色固体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对比
实验探究1
钠与水的反应
(1)实验内容: 用镊子夹取一块钠(不可用手接触 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 垫有滤纸的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观 察钠的颜色、光泽,向盛有水的烧杯 中滴入酚酞,把切割成绿豆大小钠放 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钠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钠在常温下的外观、硬度、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

3. 了解钠与水、氧气和酸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能够描述钠的用途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1. 钠金属样品2. 水、氧气和酸的实验用品3.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4. 学生实验用具和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黑板展示钠的外观,并引导学生描述钠的外观特征。

2. 提问学生,钠是固体还是液体?它的硬度如何?探究钠的物理性质:1. 将钠金属样品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和感受钠的硬度,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钠的熔点和沸点,并与水的熔点和沸点进行比较。

3.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钠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探究钠的化学性质:1. 展示钠与水的反应。

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下来。

2. 引导学生观察钠与氧气的反应。

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观察钠与酸的反应。

可以使用实验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下来。

总结和应用:1. 引导学生总结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记录在笔记中。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钠的用途和重要性。

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钠在冶金和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钠的性质和应用的小论文,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记录是否准确。

2. 评估学生在小论文中对钠的性质和应用的描述是否准确和完整。

拓展活动:1. 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科学家来学校进行钠的相关讲座或分享,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钠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等。

教学反思:1. 在引入部分,可以通过展示钠的外观和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清河中学祁俊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了解钠的存在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其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报效祖国的神圣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

其中钠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及钠与水的反应。

难点就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在钠的存在和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存在的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教材对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

三教法建议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具体建议如下:(1)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

(2)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

(3)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分析,最后自己得出结论。

(4)钠和氧气的反应可由[实验2-2]钠的表面在空气中的变化而引入。

2.深入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优化的知识结构。

(l)虽然碱金属单质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它们的某些化合物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2)可让学生标出与反应的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3)应将的结构、性质、保存、存在、用途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主线。

充分体现结构决定性质、存在、用途以及保存方法取决于性质这一思想。

(4)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紧接着可让学生讨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成什么物质?”再做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来验证。

使学生对初中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一个更深入、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规律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钠的性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必修一《钠的性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钠的性质》教学案例合肥十三中李华军案例背景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钠和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钠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后学习、研究碱金属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

同时,为学生正确掌握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课程目标的标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尤其是钠与氧气、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

2、理解钠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3、了解钠的保存、存在、制法与用途,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和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4、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探究精神。

学会在活动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案例设计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焰火表演展现生活场景,并引出安全事故“火灾”,提出问题:“在火场附近仓库堆放着大量的金属钠,让现场的消防员也感到害怕。

”到底钠有什么样的性质,会让久经考验的消防员都感到害怕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学会正确的看待、使用化学物质。

本节课用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

如钠与水能不能反应,反应的现象怎样,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钠与水的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总结钠的物理性质,推断钠与水反应的产物并书写反应方程式。

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钠与水反应可能引起爆炸?怎样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如在钠的化学性质讨论结束后,提问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钠表现出强还原性,与结构有什么关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关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指导,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物质,正确使用化学物质。

教学过程:案例评析1、由日常生活场景引入,将化学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正确认识、使用化学物质,造福人类。

2、重视发挥实验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推测产物,设计验证,展示经典装置和教师自己的改进装置,通过对比异同,鼓励学生创新,体验创新、成功的乐趣。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一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能初步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金属钠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教具】钠、酚酞试液、小刀、镊子、滤纸、水槽、玻璃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投影】布置学生思考交流研讨1交流·研讨: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学生讨论】【概括】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性质教案》

《钠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通性,知道金属性质的递变性;掌握钠的基本性质;理解金属单质钠和镁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学习分析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掌握简单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探究、发现规律的乐趣,懂得科学实践的重要性;体会金属性质的同性与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钠、镁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理解。

难点:自己设计实验探究钠、镁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钠的常见化合物食盐和面碱,试着从物质分类、性质和用途方面回顾,从而思考其单质会有那些性质。

2 展示钠、白磷的保存方式,思考为何会采取这种保存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1 钠单质具有金属单质的通性。

2 液封的保存方式。

被保存的物质会和空气里的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可能较活泼。

进一步设问:1 钠可否采取其它溶液液封呢?液封液选择有什么原则呢?2 设计实验验证几种常见的溶剂水、乙醇、苯等可否用来做液封液,并观察总结哪种更合适,为什么?强调注意事项:1药瓶的取用及用量。

2 实验反应容器选择。

引导学生总结液封液的选择原则:(1)不与被液封的物质反应;(2)液封液密度要比被液封物质小。

进一步提问,上述实验反映出钠的哪些化性?并回顾相应实验现象。

板书:一钠的化学性质。

1 钠可与水反应原理:2Na + 2H2O =2NaOH + H2↑(1)试从实验现象角度分析产物;(2)试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产物。

现象:浮、熔、游、声、消、(红)。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实验探究2:设计实验探究镁与水可否反应,现象如何?原理:Mg + 2H2O =Mg(OH)2↓+ H2↑现象:镁条表面有气泡生成,有浑浊出现,加酚酞变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钠的燃烧现象
学生上台利用NB化学进行模拟实验操作
回忆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
观察实验,分析与自己所想不同的现象
结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原因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总结的能力
通过操作模拟实验既能避免实验中氯气可能造成的危险,又能直观且真实的演示出Na和Cl2反应的现象。
通过模拟实验,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科技和化学的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钠的化学性质,能描述钠与氧气、氯气,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和接触各种各样的金属,对金属的性质有初步的了解;会使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预见金属的性质,经历过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感受过实验条件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能够与同伴进行良好的合作,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钠与水反应的实质、钠与氧气、氯气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教学难点: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找出与自己推测现象的不同之处,分析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然后讨论归纳出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从而突破难点。
记录钠的性质和相关用途
归纳总结,整理知识,理解钠活泼的本质原因
用拟人化的方式总结钠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更加投入的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理解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小试牛刀
练习:将一块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
B钠融为小球漂浮于水面上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学以致用,升华知识,用理论解释看到的反应现象原因
实验探究
2.钠与非金属单质(氧气、氯气)反应
取一小块儿钠,用小刀将其切开,观察其变化
【预设】钠切开的瞬间是银白色,很快就变暗
现象的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从结构分析,我们发现钠容易失去电子,表现的比较活泼,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表面光泽发生了由亮变暗的变化。
那么你能推测一下钠和硫酸铜反应该是什么现象呢?我们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思考】为什么Na不能直接置换Cu2+
结合已学过的的金属反应规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与水反应相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又有何异同
观察变化,钠很容易切开,
切口处很快由银白色变暗
写出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图,观察Na的原子结构分析金属钠变暗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表演化学小魔术“滴水生火”。其实,这其中的奥妙就与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物质——钠有关系
观察现象
通过反常识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归纳新知
1.钠与水的反应
现在我们来解密滴水生火背后原因,在棉花中我事先放了一小块儿钠,因此在我滴水之后,棉花就燃烧了。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将水滴在钠上棉花就能燃烧呢?
【钠的简历】中学毕业后就进入各个公司进行融合磨练,参与了很多大的项目,生产过氧化钠、制作高压钠灯,特别是置换出贵金属的能力使得它名气大旺,涨粉无数,现在又参加了一个国家级的核工业秘密工程,作为导热剂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微观角度看,钠原子核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极易失去而达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所以,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活泼,易失电子被氧化。
2Na+2O2=2NaOH+H2↑
回顾燃烧的条件,推测棉花燃烧的原因,推测滴水生火的原因
通过观察的现象推测并归纳钠的性质
利用学过的原理推断产物
以解密魔术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推测原因进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利用网络进行实验直播,让学生观察到更多的实验细节,体验新技术为学习知识带来的便利
一、基本信息
课名
《钠的性质》
章节
第3章第1节
学科(版本)Leabharlann 化学人教版年级高一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的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本节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届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现象背后涉及的可能原因,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努力。
应用实践
钠的性质既然这么活泼,在实验室中我们更好地保存钠呢?
掌握钠的保存方法及原理
将学到的理论用到实践中解决问题
总结升华
【钠的性格】活泼好动,团结合群。爱憎分明,一见到氧气,氯气,脸色立变,一落水就非常生气,遇到一些盐溶液中还会扭打在一起
【预设】钠会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从而使得棉花燃烧;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的同时又能放出氧气助燃,所以棉花燃烧了
【小组讨论】取一小块钠,观察钠的外观,将其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教师通过将反应现象直播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反应的现象细节。通过观察后,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实验表格并派代表回答
【小组讨论】钠与水的反应到底生成了什么产物,大家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进行推测。
镁条燃烧的白光我们至今历历在目,那么大家觉得钠可以燃烧吗?说出你的理由
【预设】钠比镁活泼,因此可以燃烧在石棉网上加热一小块钠,观察现象
学习了钠与氧气的反应,我们接下来学习钠与氯气的反应,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模拟实验,并描述反应的现象。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大家还记得吗?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描述一下。
C有银灰色金属沉淀
D溶液的棕黄色褪去
练习巩固
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
六、教学流程图
七、板书设计

1、性质2、保存方法
密度小与水反应煤油中保存或者密封保存
物理性质熔点低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硬度小与盐溶液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