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黄庭坚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总结

合集下载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

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苏轼《念奴娇》诗歌赏析及分析引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此词怀古抒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苏轼《念奴娇》赏析及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诗歌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9课《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课内外比较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古代诗歌阅读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本文是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

②华颠:白头。

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

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二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秋雨使人只能困居于室内,室内却漏雨积水的艰难处境。

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放晴,又逢佳节,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独在异乡的抑郁,借酒消愁。

C.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豪爽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驰射”“拍肩”的畅快,语意疏宕,意境开阔。

(2)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

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情感上“出于苏”,请结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对此作简要分析。

2.古代诗歌阅读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生于1167年,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戴复古为人正直爱国,他生活的时代,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

②貔虎:猛兽,此处指军队,勇士。

(1)下列对本词及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词开头三句,显得起势平淡,远不如苏词开头几句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倒也显得自然轻快。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

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黄庭坚诗词阅读练习答案黄庭坚写词不像写诗那样谨严用力,今存词约180余首,艺术琢炼颇不平衡。

部分作品接近柳永,多写花月艳情。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①。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武陵溪:在今湖南常德。

此处代指世外桃源。

②拂金徽:指弹琴。

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2.下阙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下阙共四句,每一句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请任选一句.进行评点赏析。

参考答案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的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间接写出了桃花丛色彩之美艳夺目。

二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环境之美。

2.①写了词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逸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一一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玉石、玉枕、金徽”等高洁不俗的事物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合污,也寄予了词人高洁的人生理想。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一一言外之意,是倾慕李白的飘逸旷放,感叹缺少这样的人生知音,他不以今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一一以比喻和象征的语言,写自己的志趣品格:愿为超尘的仙草,不作悦人趋时的妾妇(桃花),也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一一表现词人徜徉其间的狂态逸情和放浪自得之志,也让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黄庭坚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③。

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

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5篇)念奴娇原文翻译及赏析1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

夷甫当年成底事,空想岩岩玉壁。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

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

我梦卜筑萧闲,觉来岩桂,十里幽香发。

块垒胸中冰与炭,一酌春风都灭。

胜日神交,悠然得意,遗恨无毫发。

古今同致,永和徒记年月。

翻译饮美酒,读《离骚》。

堪笑人生在世,还有什么更令人得意的事呢?那西晋名士王衍,清雅直立,像玉壁一般,却只顾清谈,最后被敌人杀害,空余遗恨。

我退隐的这一带地方,田园烟雾苍苍,山丘清寒碧碧,居住其中,闲适无比。

可到了将近岁末的时候,我却还是忧风忧雪。

我感慨地追忆那东晋的名臣谢安,虽壮志凌云,却被贬西州而病逝。

我梦想着,建起我的萧闲堂别墅,岩桂的幽香香飘十里。

胸中的种种不平之气,都随着一杯酒,无踪无迹。

天睛日暖的日子里,和友人们相聚,悠然自得,意气风发,不再有一丝一毫的遗恨。

当初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他们曾在兰亭把酒吟诗,这种心情,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啊,王羲之又何必在《兰亭集序》中记什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呢?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杏花天》等。

双调,上片九句,押四仄韵,四十九字;下片十句,押四仄韵,五十一字,共一百字。

追和赤壁词:即步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离骚痛饮,笑人生佳处,能消何物:人生佳处,但能读《离骚》饮酒,不需他物。

《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夷甫:即王衍,字夷甫。

据《晋书·王衍传》中载,王衍虽位居宰辅却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

岩岩玉壁:东晋名士王衍,人称“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五亩苍烟,一丘寒玉,岁晚忧风雪:词人借描绘岁寒翠竹以自比。

寒玉:喻寒竹;风雪:喻忧患。

西州扶病,至今悲感前杰:引谢安故事。

谢安为东晋名臣,文武兼备,有天下之志,淝水大捷后乘胜追击,一度收复河南失地。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念奴娇》诗歌阅读及答案

《念奴娇》诗歌阅读及答案

《念奴娇》诗歌阅读及答案
《念奴娇》诗歌阅读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1──12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乙)。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1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1分)
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1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1分)
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试题答案:
11.(1分)D
12.(1分)C。

《念奴娇》诗词鉴赏

《念奴娇》诗词鉴赏

《念奴娇》诗词鉴赏《念奴娇》诗词鉴赏1古诗原文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

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愁人一作:愁入)译文翻译小舟荡漾在红火、繁茂的荷花丛里,记得来时曾经与水面鸳鸯结成伴侣。

放眼望三十六处荷塘连绵一气,罕见游人踪迹,无数映水的荷花衬着荷叶在微风中摇曳,就像系着佩带和裙裳的美女。

翠碧的荷叶间吹过凉风,花容粉艳仿佛带着残余的酒意,更有水草丛中洒下一阵密雨。

荷花嫣然微笑轻摇倩影,幽冷的清香飞上我赞美荷花的诗句。

日暮之际,荷叶如青翠的伞盖亭亭玉立,情人艳姿已隐然不见,我怎忍心乘舟荡波而去?只恐怕寒秋时季,舞衣般的荷瓣容易凋落,西风吹得南浦一片狼藉,使我愁恨悲凄。

那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将浪花吹起,仿佛拘留我在荷花间留居。

多少圆圆的荷叶啊,曾知我多少回在沙岸边的归路上徘徊,不舍离去。

注释解释武陵:今湖南常德县。

薄:临近。

朅(qiè):来,来到。

吴兴:今浙江湖州。

相羊:亦作“ 相佯”。

亦作“ 相徉”。

徘徊;盘桓。

光景:风光;景象。

三十六陂:地名。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诗文中常用来指湖泊多。

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

菇蒲:水草。

菇即茭白。

青盖:特指荷叶。

争忍:犹怎忍。

凌波:行于水波之上。

常指乘船。

南浦:南面的水边。

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田田:莲叶盛密的样子。

沙际:沙洲或沙滩边。

诗文赏析这是一篇托物比兴的咏物词,借写荷花寄托身世。

宋代词人周邦彦是钱塘人,写下“叶上初阳乾宿雨。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附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附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 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挹:舀。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4分)(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2分)(2)(4分)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张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挫折,但他仍能泰然自若,物我两忘,融入到广阔浩渺的自然美景中。

大自然的宁静、澄澈令词人陶醉,他气宇轩昂,豪爽坦荡,化身为万物之神,威然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宇宙的主宰,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一切人间烦恼都烟消云散。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尽舀西江之水酿美酒,高举北斗七星作酒杯,邀万物豪饮,与天地狂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黄庭坚的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总结 念奴娇 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甥待月。

有客孙彦立者,善吹笛,有名酒酌之。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 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 晚凉幽径, 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 家万里, 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注: 此词写于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

(1) 开头三句, 作者描写雨后开阔的远景, 用语十分传神。

请从“净”“染” 中任选一词,作简要赏析。

(2 分) (2)上阕词人是怎样从主观上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其乐的骚人雅兴的,请 作简要赏析。

(4 分) (3)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1)“净”: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生动地写出了雨水使天空澄清的动态 感。

“染”: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生动地写出了经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 命力。

(2)三个问句,一个反问,一个设问,一个一般疑问,整齐中富于变化,表 达十分灵动;运用想象、比喻(联想)等手法,让嫦娥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 来,旧典翻新,想象奇特。

(每点 2 分) (3) 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乐观、旷达、豪迈的情怀。

(“身处逆境”“乐 观”“旷达”“豪迈”各 1 分) 赏析 此词写于作者于公元 1094 年(绍圣元年)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 宾)时。

词中以豪健的笔力,展示出作者面对人生磨难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襟 怀,表达了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笔墨酣畅淋漓,洋 溢着豪迈乐观的情绪。

开头三句描写开阔的远景:雨后新晴,秋空如洗,彩虹挂天,青山如黛。

词 人不说“秋空净”,而曰“净秋空”,笔势飞动,写出了烟消云散、玉宇为之澄 清的动态感。

“山染修眉新绿”,写远山如美女的长眉,反用《西京杂记》卓文
1/6


君“眉色如望远山”的故典,已是极妩媚之情态,而一个“染”字,更写出了经 雨水洗刷的青山鲜活的生命力。

接着写赏月。

此时的月亮是刚过中秋的八月十七的月亮, 为了表现它清辉依 然,词人用主观上的赏爱弥补自然的缺憾,突出欣赏自然美景的娱悦心情,他接 连以三个带有感情色彩的问句发问。

三个问语如层波叠浪, 极写月色之美和自得 其乐的骚人雅兴。

嫦娥驾驶玉轮是别开生面的奇想。

历来诗人笔下的嫦娥都是 “姮娥孤栖”, “嫦娥倚泣”的形象, 此处作者却把她从寂寞清冷的月宫中走出 来,并兴高采烈地驾驶一轮玉盘,驰骋长空。

旧典翻新,非大手笔不能为也。

此下转而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 园森木”,用散文 句法入词,信笔挥洒,写洒脱不羁的词人,正带着一群愉快的年轻人,张园 密茂的树林中徜徉。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离家万里,难得有 今宵开怀畅饮! “老子平生, 江南江北, 最爱临风曲! ”三句把词人豪迈激越之情推向顶峰。

这三句是此词最精彩之处。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瘐亮武昌时,于气佳景清之秋 夜,登南楼游赏,瘐亮曰:“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子,犹老夫,语气间隐 然有一股豪气。

作者说自己这一生走南闯北, 偏是最爱听那临风吹奏的曲子。

“最爱临风笛” 句,雄浑潇洒,豪情满怀,表现出词人处逆境而不颓唐的乐观心情。

最后一笔带到那位善吹笛的孙彦立:“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孙郎感 遇知音,喷发奇响,那悠扬的笛声回响不绝。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 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

作者自诩此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 歌”,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

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 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体现他的诗词 创作中。

[念奴娇黄庭坚的阅读答案 鉴赏赏析总结 ]相关文章:
2/6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