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慧 课题五 迁飞性昆虫治理与研究进展共50页
瘦弱秽蝇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瘦弱秽蝇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邹德玉;徐维红;刘晓琳;白义川;刘佰明;许静杨;胡霞;谷希树;吴惠惠【期刊名称】《环境昆虫学报》【年(卷),期】2017(039)002【摘要】The tiger-fly Coenosia attenuata Stein is a predator that is currently thought to be a useful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 for insect pests in greenhouses.It has received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a wide range of agricultural pests,including fungusgnat,whitefly,leaf miner,winged aphid,andleafhopper.Distribution,biology,morphology,bionomics,behavior,feeding requirements,phylogeographical patterns,existing problems,and futur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of C.attenuata were discussed.%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为一种优良天敌昆虫,可以捕食蕈蚊、粉虱、斑潜蝇、有翅蚜及叶蝉等多种害虫而得到昆虫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瘦弱秽蝇的地理分布、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取食需求及亲缘地理格局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和讨论了其在生物防治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总页数】9页(P444-452)【作者】邹德玉;徐维红;刘晓琳;白义川;刘佰明;许静杨;胡霞;谷希树;吴惠惠【作者单位】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津300384;天津农学院农业分析测试中心,天津3003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8;S476【相关文献】1.中国秽蝇属区系研究(双翅目:蝇科) [J], 郑立军2.瘦弱秽蝇对韭菜迟眼蕈蚊的捕食功能研究 [J], 王一昕;徐维红;史一荔;刘佰明;许静杨;白义川;谷希树;邹德玉3.中国蝇科秽蝇族分类、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J],4.秽蝇族分类研究概况及我国秽蝇族研究现状 [J], 郑立军5.尾秽蝇属分类研究概况及我国尾秽蝇属研究现状(双翅目:蝇科) [J], 郑立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多样性与害虫控制科研成果在本科教学实践中转化的典型案例

[收稿时间]2018-08-20[基金项目]国家级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本科品牌专业—植物保护”(云高教〔2015〕78号)、“昆虫学教学标本多元化建设研究”(2017YAUJY027),云南农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农业昆虫学》(2017YAUKC06E )。
[作者简介]杜广祖(1986-),男,河南新乡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业害虫综合治理。
通信作者:陈斌(1970-),男,甘肃礼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农业昆虫学。
2019年4月April ,2019University Education [摘要]针对高等教育中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教学不够的现象,结合学校提出的加强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病虫害控制课程组近年来结合该院实际对这门课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本科教学中,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害虫;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04-0100-03高校作为高级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研发的孵化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主要工作,如何将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学、科研双促进的格局对于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十分重要,这也是高校二级学院和科技管理部门需要长期共同努力的方向[1]。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分开授课,这种授课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此外,在现在以科研为重的大环境下,大部分教师迫于生存压力,对课程教学并没有深层次的把握[2]。
基于这样的情况,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系近年来在科研促进教学方面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在将生物多样性控制虫害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并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昆虫定向机制研究进展

。鸟
昆虫雷达观测到的部分定向迁飞的昆虫
观测地点 尼日尔 尼日尔 苏丹 加拿大 澳大利亚 肯尼亚 澳大利亚 肯尼亚 中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墨西哥 墨西哥 中国 中国 中国 英国 参考文献 [ 10 ] [ 10 ] [ 10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1056 · 迁飞的存在
[ 7]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47 卷
( 表 1) 。
类定向机制的研究为昆虫定向研究提供了依 据, 但昆虫的神经系统较之脊椎动物的简单得 多, 昆虫到底是利用什么信号, 又是如何利用这 些信号来完成其定向运动呢? 现就国内外该领 域研究做以系统综述, 以明确以上诸多问题 。
[ 24 ~ 27 ]
号 。 Frisch 最先发现 蜜 蜂 可 以 利 用 摇 摆“8 ” 字 舞来告 知 其 它 同 伴 新 蜜 源 的 距 离 和 方 向
[ 23 ]
。
。
蜜蜂指示蜜源的方向主要借助太阳的方位来表 达 。 蜜蜂首先爬 行 一 个 半 圆, 然后转入直线运 动, 直线运动与重力线的夹角代表蜜源与太阳 的夹角 。 在直线 运 动 过 程 中, 蜜蜂的头部垂直 表示蜜源方向与太阳方向一致;当头部 向上时, 垂直向下时, 表示蜜源在太阳的相反方向;当直 线 运 动 在 逆 时 针 方 向 与 重 力 线 呈 一 定 夹 角 时, 表明蜜源在太阳左侧的相应位置;反之, 表明蜜 源在太阳的右侧 。 蜜蜂还利用舞动的节奏快慢 ( 腹部的摇摆) 来表 达 蜜 源 距 离 蜂 巢 的 距 离, 爬 行和舞动的速度越快表示距离越近 。 蜜蜂利用 太阳 进 行 定 向 是 具 有 时 间 补 偿 特 性 的, 太阳方 位具 有 明 显 的 日 变 化, 蜜蜂可以根据不同的太
《2024年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范文

《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北方地区,迁飞性害虫问题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
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这类害虫,我们必须进行精准的监测及对其种群动态的深入研究。
本报告基于长期的研究数据和实地考察结果,就北方地区重大迁飞性害虫的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展开阐述,为今后的预防治理提供参考。
二、迁飞性害虫的特点迁飞性害虫是具备远程迁移能力的昆虫种类,通常能够因气候、食物、种群繁衍等自然因素而发生大范围的迁移。
北方地区因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往往成为这些害虫的主要迁徙路线之一。
迁飞性害虫通常繁殖速度快、迁徙能力高、危害范围广,对农作物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监测方法与技术针对北方地区的迁飞性害虫,我们采用了多种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1. 诱捕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或对特定物质的吸引,设置诱捕器进行捕捉并统计。
2. 雷达监测:利用雷达技术追踪害虫的飞行轨迹和迁徙路径。
3. 卫星遥感技术:结合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分析害虫的分布和扩散趋势。
4. 地面巡查:定期对农田、林地进行实地巡查,观察害虫的活动情况。
这些方法和技术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迁飞性害虫的全面、实时监测。
四、种群动态分析基于监测数据,我们对北方地区的迁飞性害虫种群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变化:分析害虫在不同季节的种群数量变化,找出其繁殖高峰期和低谷期。
2. 空间分布:通过雷达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害虫的空间分布和扩散趋势。
3. 生态关系:研究害虫与其他生物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其生态位和种间竞争情况。
4. 迁徙路径:通过分析飞行轨迹数据,确定害虫的主要迁徙路径和影响范围。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害虫的种群动态,为预防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预防与治理建议根据监测与种群动态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预防与治理建议:1. 加强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频率,实时掌握害虫的动态变化。
蒋晓慧 课题五 迁飞性昆虫的治理与研究进展

后向外飞离发生地的行为。
转移或过境(transmigration):是指某一迁
飞种群只在该地过境而不停留下来生活与繁殖的行 为。 迁入(immigration):是指某一迁飞种群的个 体由彼地迁到此地并停留下来繁衍后代的行为。 迁飞也是昆虫成虫从飞离羽化场所并开始到达新的 场所产下后代的全过程。
在进行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时: A.详细调查本地的害虫发生情况,做出预测预报指 导当地害虫防治工作; B.进行异地测报,即根据迁出地虫情资料预报迁入 地害虫的发生发展趋势,不断提高中长期预测预报 的准确性。
异地预报工作需要统一组织、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A.在迁出地 查明寄主植物总面积和被害面积、 害虫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残虫数量及其发育进度、 天敌种类和发生数量、以及气象条件等,明确迁出 虫源的多少。 B.在迁入地 查明迁入期的降雨、气温、风等气 象条件、寄主作物栽培面积和生长发育状况等,综 合分析外来虫源数量、当地发生条件和历史资料等 做出预测预报。
醋液、 杨树枝把、性诱剂等诱杀成虫,降低发生基数。
诱蛾产卵
在棉田或玉米田套种芝麻,每隔5~20行种植1
条芝麻带,可引诱成虫到芝麻上产卵,于卵孵 化盛期集中喷药防治,可显著减轻地老虎对棉 花的危害。在田间插放稻草或麦草把诱卵,每 5天集中处理1次,也是减少卵量的好方法。
诱杀幼虫
常用的方法有毒饵诱杀、堆草诱杀、泡桐叶诱杀 等,多用于苗床或防治大龄幼虫。 可做毒饵的基料较多,在傍晚撒施于作物幼苗旁 边, 常用切碎的新鲜菜叶或杂草在90%晶体敌百虫 100倍 液中浸泡10分钟,制成毒饵,每667m2用30~ 40kg; 或用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2.5~5kg, 喷在 50kg粉碎炒香的棉籽饼、油渣或麦麸上制成毒 饵, 每667m2用4~5kg。 堆草诱杀多采用幼虫喜欢取食的新鲜杂草或菜叶, 每隔4~5m放1堆,早晨翻草捕杀幼虫,3~4天更换1 次。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1第六章

01
传粉昆虫:蜜蜂、壁蜂、熊蜂、切叶蜂。
02
绢丝昆虫:桑蚕、柞蚕、天蚕、塔色蚕(印度柞蚕)、琥珀蚕(印度姆家蚕)、 蓖麻蚕、樗蚕、樟蚕、栗蚕(银杏大蚕蛾)、无桕蚕、柳蚕。
03
其他工业用昆虫:紫胶虫、白蜡虫、五倍子蚜、胭脂蚧。
D
豆虫的侧单眼
添加标题
01
PEPORT ON WORK
昆虫对光的反应:
01
昆虫感光:波长在240~700mµ 紫外光~黄橙光
02
人眼:波长在400~800 mµ 篮紫光~红光
03
蜜蜂:250~650mµ
04
根据昆虫对光的反应,可将昆虫分成:日出性和夜出性两大类。
05
有些昆虫对绿色和黄色敏感,如黄板诱蚜。
06
对紫外光有很强的感应力,可用黑光灯诱虫。
07
3.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因种类、食性、取食方式不同有特化。 1) 构造:由上唇、上腭、下腭、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 2) 类型:咀嚼式口器为原始的口器型式。特化的类型有刺吸式、虹吸式、舐吸式、咀吸式、锉吸式、双刺吸式、口钩等。 3) 口器类型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咀嚼式口器的害虫选用胃毒性的药剂,刺吸性的害虫选用内吸性的药剂,两类害虫均可用触杀剂,仓库害虫、检疫害虫可用熏蒸剂。 近代农药几乎同时具有多种作用,而且未来的农药发展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的方向发展,受口器构造和类型的局限就小了。
4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
5
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 1980 《昆虫学》 (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严毓骅《植物保护总论(二)普通昆虫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年。
杀虫剂分子靶标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研究进展

学
报
Vo . l 11
烟碱 型 乙酰 胆 碱 受体 ( n ico tinic acety lcho line recepto rs , nAChR s) 属于 配体 门控 离子 通道 蛋 白, 主要介导快速 兴奋性 神经传 导, 在昆虫 中广 泛分 布于中枢神经 系统 , 是杀 虫剂作 用的主 要靶 标之 一
[ 15] [ 18]
gam bia e 有 10 个亚基 ( A gam 1 9 , A gam 1) 、 蜜蜂 Ap ism ellifera 基 因组 中 存在 11 个 受体 亚 基基 因 ( Am e l 1 9, Am el 1 2) 。目前, 上述 3 种昆虫中完 整的 nAChR 基因组已经获知 , 它们拥有 在不同昆
[ 7]
。
图 1 乙 酰胆碱受体 示意图 [ 4 ]
F ig. 1
Schem a tic illu stration o f nAChR s
( A 侧视图 , B 俯视图 , C 配体结合部 位 )
[ 4]
( A: S ide v iew, B: V ertical v iew, C: L igand b ind ing s i结构 域, 其 中包含竞 争 性结 合 区 , 之 后 紧 跟 3 个 跨 膜 结 构 TM 1 TM 3 ( TM 2 形成通道 ) 、 一 个巨 大的 胞内 环、 第 四个 跨 膜结构 域 TM 4 和 C 端胞外 区。两 个相 邻亚基 的 结合面是乙 酰胆碱 的结 合位点 区, 其 中一 些重 要 氨基酸构成 6 个环 , 即 loop A F ( 图 1) 。如果组成 受体的 5 个亚基相同 , 则称为同 型受体 ( 或同 型五 聚体 ) , 若亚 基不 同 , 则 称为 异 型受 体 ( 异型 五 聚 体 ) 。不同亚基组合形成 不同亚型的受体 , 由 于各 亚型受 体 在 药 理 学 上 特 性 的 不 同 , 因 而 呈 现 出 nAC hR 的多样性。与脊椎动物 nAC hR 不同的是 , 昆虫中的 nAChR 只在神经系统中表达。 1 . 1 昆 虫 烟 碱 型乙 酰 胆 碱 受 体亚 基 的 分 子 多 样性 目前已确定的脊椎动物乙酰 胆碱受体亚基 有 17 种 ( 1 10, 14 , , , )
昆虫迁飞的调控基础及展望

第28卷第6期2008年6月生态学报ACT A ECOLOGI CA SI N I CA Vol .28,No .6Jun .,2008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6CB10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500330);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5BA529A03,2005BA529A04);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2023)收稿日期:2007204205;修订日期:2007212229作者简介:江幸福(1970~),男,安徽怀宁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昆虫迁飞行为的生理、生态及遗传调控机制和害虫综合防治研究.E 2mail:xfjiang@i ppcaas .cnFounda ti on item :The p r 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Maj or State Basic Research Devel opment Pr ogra m (No .2006CB102001);Nati 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ina (No .30500330);Nati onal Key Pr 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Plan (No .2005BA529A03,2005BA529A04)and Beijing Science Foundati on (No .6072023)Rece i ved da te:2007204205;Accepted da te:2007212229B i ography:J I A NG Xing 2Fu,Ph . D.,A ss ociate p r ofess or,mainly engaged in ecol ogical,physi ol ogical and genetic regulati on of insect m igrati on and pest integrated manage ment .E 2mail:xfjiang@i ppcaas .cn昆虫迁飞的调控基础及展望江幸福,罗礼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要:昆虫迁飞是在长期适应多变的环境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种行为对策,也是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以及迁飞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