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中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一、理解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在解答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所给的阅读材料的整体内容。
通常阅读材料的开头会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背景,中间部分会对主题进行展开和论述,结尾部分会总结文章的观点,并提出作者的态度和建议等。
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和重要观点,理解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作者提出的论点和论证过程。
通过理解整体内容,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二、注意文章的标题和关键词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会很好地体现出文章的主旨。
因此,阅读材料的标题是理解主旨大意的重要线索。
在阅读中,要着重理解标题所涉及的关键词,并把握关键词与文章内容的联系。
例如,如果标题是“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那么可以推测文章可能会介绍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阅读材料时,就要特别关注与科技和人文相关的内容,并将其与标题联系起来,从而找到文章的主旨。
三、从文章的结构和段落落脚处寻找线索除了标题和关键词,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落脚处也是寻找主旨的重要线索。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一般会通过段落层次和结构来展开观点和论述。
在阅读中,可以注意一下各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处的总结或归纳部分。
通常来说,作者会在结尾部分通过总结来体现文章的主旨。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信息的连贯性。
四、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可以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首先,将选项逐个与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然后,将剩余的选项与文章的主题和重点进行比较,选取符合文章内容和逻辑的选项。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选项的表达方式和态度倾向来进行筛选。
例如,如果文章中表达了正面观点和积极态度,那么选项中表达相反观点或消极态度的选项可以排除。
五、总结文章的态度和观点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还要注意总结文章的态度和观点。
通常来说,作者在文章中会通过逻辑推理、事实陈述、举例论证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高考英语冲刺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冲刺阅读理解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在高考英语中,阅读理解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其中的主旨大意题更是考查考生综合理解和把握文章核心内容的关键题型。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来应对主旨大意题,是提高阅读理解分数的重要途径。
一、了解主旨大意题的常见提问方式首先,我们要熟悉主旨大意题常见的提问形式。
比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Which of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等等。
通过对这些常见提问方式的了解,我们能够在阅读文章时更有针对性地去寻找主旨。
二、阅读文章时要抓关键1、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多文章在开头就会点明主题,或者在结尾处进行总结概括。
所以,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开头和结尾的段落,这往往是揭示主旨的关键所在。
2、留意段落的主题句通常,每个段落都会有一个主题句,它能够概括该段落的主要内容。
主题句可能出现在段首、段中或段尾。
如果能够准确找到段落的主题句,对于理解整篇文章的主旨会有很大帮助。
3、注意文中的转折词和总结词像“but”、“however”等转折词,以及“therefore”、“thus”等总结词后面的内容,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可能会指向文章的主旨。
三、排除干扰选项1、以偏概全的选项这类选项往往只涉及文章的某一部分内容,而不能涵盖整篇文章的主旨。
2、过于具体的细节选项虽然是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只是具体的细节,不能代表文章的整体大意。
3、与文章内容无关的选项有些选项可能与文章的主题毫无关联,很容易被排除。
4、主观臆断的选项这类选项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推测出来的,而非基于文章的内容。
四、归纳总结文章主旨在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排除了干扰选项后,我们需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归纳总结。
文学阅读理解专题复习之主旨大意题型解题技巧

文学阅读理解专题复习之主旨大意题型解题技巧主旨大意题是文学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题型。
解答这种题型需要我们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并准确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以下是几种解题技巧供参考:1. 理解文章主题:在解答主旨大意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文章的主题。
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导语和段落开头,可以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
理解文章主题:在解答主旨大意题之前,首先要全面理解文章的主题。
通过阅读文章的标题、导语和段落开头,可以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了解。
2. 整体把握中心思想:阅读全文,仔细观察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和重要的描述。
通过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整体把握中心思想:阅读全文,仔细观察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经常出现的关键词和重要的描述。
通过这些关键信息,我们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注意段落结构:段落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
特别要注意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它们通常包含着段落的主旨。
注意段落结构:段落结构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组织方式。
特别要注意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它们通常包含着段落的主旨。
4. 关注语气变化: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或态度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气。
我们要关注这些语气变化,因为它们通常与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有关。
关注语气变化: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或态度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气。
我们要关注这些语气变化,因为它们通常与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有关。
5. 排除干扰信息: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文章无关或只是文章的细节的选项。
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信息,抓住文章的中心。
排除干扰信息: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与文章无关或只是文章的细节的选项。
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信息,抓住文章的中心。
最后,做题时要多练,熟悉各种类型的文章和题目。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总结,我们能够提高解答主旨大意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 注意:以上解题技巧仅供参考,实际解题时需要根据具体文章和选项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思路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是考察考生对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理解
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阅读者通过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下面是解答主旨大意题的一般思路。
1. 全文理解法
全文理解法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的总体
概况和主要论点,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到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
这种方
法适合对篇幅较短的文章进行解答。
2. 首尾呼应法
既然主旨大意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通常会在文章的开头或
结尾部分进行暗示。
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并注意其
中论点的呼应和延伸,来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3. 重点把握法
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关注作者的观点陈述和细节描述,以及出现的
关键词汇、论证思路等,这些都是找寻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信息。
通
过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
思想。
4. 段落主题法
文章通常会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主题。
通过分析
每个段落的主题,并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
章的中心思想。
5. 题干引导法
有时候,题干中会明确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我们
可以通过题目中给出的关键词来回溯文章,找到相关的信息,从而确
定文章的主旨大意。
总之,解答主旨大意题的关键在于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理解和细致
分析。
考生需要通过充分掌握文章的结构、论点、观点和细节等要素,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思路,来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阅读理解中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主旨大意题是必考的阅读题型之一。
主旨大意题包括概括文章大意、给文章选择适合的标题、指出作者的写作目的等。
本文结合近五年广东高考英语试题来谈一谈这类试题的一些特点及解题技巧。
一、五年考情二、命题方式主旨大意题的类型与提问方式:1.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或段落大意的题干。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2008年第49题)2. 考查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的题干。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 (2007、2008年第45题)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___. (2009年第45题)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2011年第45题)3. 选择标题的题干。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2007年第50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2010年第50题、2011年第30题)三、错误选项的特点1. 无中生有或断章取义。
即在短文中没有提到或有的选项中的某些词语取自文章中,但经过推敲之后你会发现这类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内容不相符合。
(见例1)2. 以偏概全。
有些选项只阐述了文章的部分内容,这往往会让学生在选择答案时举棋不定。
[例1](2011年广东) In the animal kingdom, weakness can bring about aggression in other animal. This sometimes happens with humans also. But I have found that my weakness brings out the kindness in people. I see it every day when people hold doors for me, pour cream into my coffee, or help me to put on my coat. And I have discovered that it makes them happy.From my wheelchair experience, I see the best in people, but sometimes I feel sad because those who appear independent miss the kindness I see daily...Last month, when I was driving home on a busy highway, I began to feel unwell and drove more slowly than usual. People behind me began to get impatient (I)put on the car flashlights and drove on at a really low speed.No more angry shouts and no more horns!When I put on my flashlights, ... But instead of getting impatient and angry, they waited, knowing the driver in front of them was in some way weak. Sometimes situations call for us to act strong and brave even when we don’tfeel that way. But those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More often, it would bebetter if we don’t pretend we feel strong when we feel weak or pretend that we are brave when we are scared.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 A Wheelchair ExperienceB. Weakness and KindnessC. Weakness and StrengthD. A Driving Experience选项A和C是似是而非。
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高境一中 王小红 2005.32005 高考英语上海卷“阅读部分”考核目标: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能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 能推测文章中的隐含意思;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能运用阅读技能完成不同文体的阅读任务。
分析阅读理解命题趋势生疏短语增多,句子结构复杂。
组篇方式新颖,深层理解要求较高。
命题方式灵活多样,整体理解和推断题增加。
2005 年高考英语上海卷新增新题型“标题配对” 。
分析趋势,掌握技巧,赢取高分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现在的阅读题远非停留在理解词句和看懂内容上。
为了增加阅读理 解题的区分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拉开差距,近年高考阅读题中概括主旨题和推断 题明显增加。
若要获得高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回答此类能力题(在此,我们统称为主旨大 意题。
) #本讲座分两部分: (一): 选择题二):标题配对题(新题型)一) : 选择题.问题类型n .常见提问方式 m .主要答题步骤IV .分析典型例文,掌握答题技巧主题句在开头或结尾 主题句在中间 中心贯穿于全文V .总结主旨大意题选择题答题技巧1.2.3. 4.5. 1.2.3.4.I .主旨大意题题目类型:概括文章大意选出最佳题目(标题)概括人物特点识辨作者语气、态度等推断文章出处推断文章或作者意图推断文章的结局或结论、下文内容等等n .常见提问方式:1.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 _________________ .(2000 秋季上海卷 64 题)2. What would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2001 秋季上海卷 74 题)3. 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2001 秋季上海卷 81 题)4.ln writing the passage, the author intends to ______________ . (2002 秋季上海卷 77 题)5.l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part of a (an ) __________________ . ( 2002 秋季上 海卷78题)6.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____________ . (2003 秋季上海卷 85 题)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2003 秋季上海卷89题)8.In advertisement 2, the Traveller enables us to learn ________________ . (2004 秋季上海卷 79 题)9. The passage mainiy focuses on _____________ . (2004 秋季上海卷 85 题)10. What will the author probably discuss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2004 秋季上海卷 89 题)m .主要答题步骤:1. 先看问题,是否有和主旨大意题有关的题目 ,了解题目类别和提问方式。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导语:高考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二就是要大量的做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
阅读理解之主旨大意题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是要了解其大意,明确其主旨。
因此,主旨大意题是常考题。
主旨大意题包括:主要内容(main idea, mainly about)型、文章标题(title)型、写作目的(purpose)型。
广东高考近
几年来考查过的题目中mainly about 只考过4 题,title 题考了5 题,purpose 题考了5 题。
解题技巧
1.弄清文章的大意,关键是找到主题句。
主题句的位置:主题句通常在文首、文末或首尾呼应,有时也在文中,或没有主题句,需根据文章所述内容进行归纳。
各段的主题句也常在该段的首句或尾句。
议论文和说明文一般有主题句,但记叙文通常没有主题句,需要归纳。
2.找主题句的方法:用浏览法(skimming),即
快速阅读文首、文尾,或每段的首句和尾句等,搜索主题线索和主题信息。
找主题句的四个小窍门:
(1)段落中出现表转折的词语(如however, but, in fact, actually 等)
时,该句很可能是主题句。
(2)首段出现疑问句时,对该问题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文章主旨。
(3)作者有意识地反复重复的观点,通常是主旨;反复出现的词
语,一般为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词。
(4)表示总结或结论的话常有therefore, thus, in short, conclude,。
六级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

六级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阅读理解是英语六级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其中的主旨大意题常常是考生们头痛的难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主旨大意题。
一、理解文章结构在解答主旨大意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理解。
要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并找出文章中的主线思路,这将有助于我们在解答问题时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二、寻找关键词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留意到文章中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往往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词语,它们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线索。
通过找到并记住这些关键词,我们能够更快地找出文章的主旨。
三、抓住段落主题句每个段落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它表达了该段落的主旨。
当我们解答主旨大意题时,可以通过抓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将这些主题句串联起来,形成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四、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传递作者思想的重要部分。
开头通常会引入文章的话题,而结尾则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或者提出对读者的呼吁。
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我们可以将开头和结尾进行对比,找出主题凝聚在其中的区域,从而确定文章的主旨。
五、联系题目要求解答主旨大意题时,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并与文章内容进行联系。
题目要求往往会给出特定的关键词或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寻找这些关键词或回答这些问题的方式来确定文章的主旨。
六、排除干扰选项在解答主旨大意题时,我们有时会遇到一些干扰选项,它们可能与文章的内容相关,但并不代表文章的主旨。
我们要学会排除这些干扰选项,将注意力集中在与文章的主题最为相关的选项上。
七、综合分析最后,在确定文章的主旨大意时,我们要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以上的技巧,我们应该同时考虑文章的结构、关键词、段落主题句、开头结尾以及题目要求,并将它们综合起来,形成最准确的答案。
总结:在解答六级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大意题时,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关键词,抓住段落主题句,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联系题目要求,排除干扰选项,并进行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理解“主旨大意题”解题技巧高境一中王小红2005.32005高考英语上海卷“阅读部分”考核目标:1.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能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3.能推测文章中的隐含意思;4.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5.能运用阅读技能完成不同文体的阅读任务。
分析阅读理解命题趋势1.生疏短语增多,句子结构复杂。
2.组篇方式新颖,深层理解要求较高。
3.命题方式灵活多样,整体理解和推断题增加。
4.2005年高考英语上海卷新增新题型“标题配对”。
分析趋势,掌握技巧,赢取高分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现在的阅读题远非停留在理解词句和看懂内容上。
为了增加阅读理解题的区分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拉开差距,近年高考阅读题中概括主旨题和推断题明显增加。
若要获得高分,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回答此类能力题(在此,我们统称为主旨大意题。
)#本讲座分两部分:(一):选择题(二):标题配对题(新题型)(一): 选择题Ⅰ.问题类型Ⅱ.常见提问方式Ⅲ.主要答题步骤Ⅳ.分析典型例文,掌握答题技巧主题句在开头或结尾主题句在中间中心贯穿于全文Ⅴ.总结主旨大意题选择题答题技巧Ⅰ.主旨大意题题目类型:1.概括文章大意2.选出最佳题目(标题)3.概括人物特点4.识辨作者语气、态度等5.推断文章出处6.推断文章或作者意图7.推断文章的结局或结论、下文内容等等Ⅱ.常见提问方式:1. Both the doctor and the lawyer in this passage are very ________. (2000秋季上海卷64题)2. What would most probably happen next? (2001秋季上海卷74题)3.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2001秋季上海卷81题)4.In writing the passage, the author intends to ________. (2002秋季上海卷77题)5.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part of a (an) __________.(2002秋季上海卷78题)6.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_________. (2003秋季上海卷85题)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summariz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2003秋季上海卷89题)8.In advertisement 2, the Traveller enables us to learn _________. (2004秋季上海卷79题)9.The passage mainly focuses on ______. (2004秋季上海卷85题)10.What will the author probably discuss after the last paragraph? (2004秋季上海卷89题) Ⅲ.主要答题步骤:1. 先看问题, 是否有和主旨大意题有关的题目,了解题目类别和提问方式。
2. 再看文章首尾,或各段的开头,找出主题句,或通过浏览全文,抓住关键字眼,把握文章主旨。
3. 以掌握文章主旨为前提,处理推断作者语气或意图等其它深层理解的问题。
Ⅳ.分析典型例文,掌握答题技巧:(1)主题句在开头或结尾:(A)①It was assumed generally that behavior was “caused” and that the causes of and the cures for crime would be discovered. Sick societies and sick individuals were the causes of crime.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band-aid and an ineffective “home remedy) “. The new, scientific approach, however, would cure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crime rather than concentrate on the symptom: criminal behavior.②But does poverty cause crime?(Q1) It is certainly true that there is a very close link between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the sort of violent street crime that worries urban America so much. Furthermore, we must agree with Judge Bazelon that persons of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probablyfind it easier than others to true to violent street crime for money, excitement, or release.also true that the majority of poor people are not violent criminals. Judge Bazelon is simply wrongin his belief that poverty “causes” crime.(Q2)③People sometimes think of crime as a combination of poverty and bad characteristics of acriminal.Q1but they may still have the desire for more wealth. In this aspect, crime seems no more related with poverty than with the behavioral features of the person involved in a case. Cyber-crimes and white-collar crimes can serve as good examples, the criminals are not short of money, they simply need more than they can gather and they will be happy to get more without having to work.④Poverty is neither a sufficient nor a necessary cause of crime. 主题句(Q1)(Q2)Povertymay make the choice to obey the law more difficult,the poor have choice whether to engage in crime, and the majority choose to obey the law. Is it true that no poverty, no crime?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poor persons does not reduce the level of violent panics in periods of rising wealth. The “poverty cure” does not work . Attempting to get rid of poverty isa worthy social goal,珍爱) for its own sake and not in the belief that it will cure crime.( D ) 1. The most appropriate title for the essay would be ____ .(概括主旨、选定篇名题)易误选CA. Economics and CrimeB. Wealth and ViolenceC. Causes and Cures for CrimeD. Poverty and Crime( C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a summary of the author’s ideas? ___ .(概括观点题)易误选AA.Crime is a consequence of a low economic status.B.Poverty should be cured before law and order can be kept.C.Poverty does not necessarily cause crime.D.Poo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turn to violence.分析:Q1: 本文为议论文.选定篇名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们先看文章首尾或各段开头找主题句。
第一段(起始段):落后的社会和个人会导致犯罪。
消除犯罪的科学方法在于彻底消除引起犯罪的根源。
第二段:开头提出问题“Does Poverty cause c rime?”并指出:落后的经济状况与犯罪之间有密切联系。
第三段:人们认为犯罪是贫困和个人不良品行的结合。
第四段(结尾段):贫困并非犯罪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穷人中大多数人还是守法的。
消灭贫穷并不意味着消除犯罪。
从分析的第一段和结尾段以及各段开头可判断,文章论述的是贫穷和犯罪的关系。
主题句为Poverty is neither a sufficient nor a necessary cause of crime.(注:第一段中提到the causes of and the cures for crime would be discovered.学生很容易误以为这就是文章的主题,选择(C).然而只要浏览全文便可知每一段都谈到poverty与crime 的关系,故答案选(D).)Q2: 该题是一道概述作者观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