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和象棋是中国两大棋类。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它们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一、围棋体现平等: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分为黑白二方外,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的大小,而欲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气眼”。“气眼”即活动空间,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不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极易被消灭。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只有所有棋子联合在一起,才会势不可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二、象棋等级森严:象棋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卒(兵)等7种。功能各异,贵贱不一。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将帅属于最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车乃至宝,万不可轻弃。马、炮地位大抵相等。最悲惨者就是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注定悲惨。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三、中国文化的两种精神: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于象棋,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设计,就是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的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则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就弈者而论,弈围棋者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预先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而象棋弈者则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只是为了那无能统帅一人的安危。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这种游戏规则乃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兵将齐全,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最后甚至仅剩光杆司令困守孤城。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象棋布阵直观固定,局面一目了然,较为浅显易懂,故而弈之者众,但臭手

众多。而围棋则深奥莫测,非智商较高者不得为之,不然往往徒招其辱,毫无乐趣可言。

总而言之,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至少还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而象棋则表现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