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合集下载

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精神

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精神

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精神象棋和围棋是中国智慧的独特创造,它们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壤,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全息地映射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神。

《老子》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以理性的根源而论,象棋和围棋发端于天地之“道”。

吴清源认为,围棋开始是一种天文工具。

这样,棋盘就是天,棋子是星星,因此,它应该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的结晶。

《周易·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宇宙的变化是从无到有、从浑沌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的。

象棋有河界分明划定敌我阵地,而围棋则不然;象棋棋子有固定功能和行走路线,而围棋则没有;象棋有7种棋子而围棋只有黑白对立。

这就契合着简单与复杂、混沌与清晰的辩证运动。

在宇宙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中,“无”蕴含着“有”,混沌蕴含着清晰,简单蕴含着复杂。

围棋有大道至简的品格,象棋则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两者均有各自奇妙的艺术境界。

象棋的艺术和棋理折射着儒家精神,围棋的内蕴体现着道家精神。

驰骋沙场的战将多大刀阔斧纵马驰车,而隐世不出的“仙人”多悠然措置黑白对峙。

象棋的敌我阵地、棋子位置,作用和行走路线的不同,暗合着儒家的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而围棋没有固定的阵地,棋子没有固定的路线和作用,表现着道家不受羁束、放达超逸的理想。

在儒家社会等级中,国君是最高统治者,因而象棋也就以夺取敌帅为胜;围棋取象于天地,天地辽阔,因而以围地多为胜。

象棋尚刚,要求积极拼杀作战;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

围棋尚柔,落子后就不再移动,却像细胞生长一样,显现了自己的生命力。

围棋在序盘阶段,尤其可以体现“善阵者不战”的古训,这又吻合着《周易·坤卦》至大至柔的性格。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日本棋手武宫正树继承了吴清源与木谷实变革围棋布局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行棋奔放、气势磅礴的大模样作战法,在现代棋坛形成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正是由于不争众人所好的“金角银边”,一开始就实施宏大的中原战略,他创造了行棋的新观念,获得了“宇宙流棋士”的美誉。

中国古代的游戏与娱乐象棋围棋与骑射技艺

中国古代的游戏与娱乐象棋围棋与骑射技艺

中国古代的游戏与娱乐象棋围棋与骑射技艺中国古代的游戏与娱乐:象棋、围棋与骑射技艺中国古代的游戏与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象棋、围棋以及骑射技艺。

这些活动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中既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又被视为提升智力和培养军事技能的手段。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古代的游戏与娱乐活动。

一、象棋象棋,又称中国国际象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类游戏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象棋的棋盘由九条纵线和十条横线组成,棋盘中央有一座王座,两侧分别是九个士(象)和兵(卒)的阵营。

每个阵营有三个车(车、炮)、马、象、士以及五个兵组成。

目标是将对方的主帅(将)困住,达到“将死”的状态。

象棋是一种智力游戏,富有策略性和变化多样性。

它要求玩家在有限的步数内采取最优的布局和行动,以保护自己的棋子并威胁对手的棋子。

象棋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被广泛流传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围棋围棋是另一种古老而受欢迎的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千年左右。

围棋是一种排斥游戏,玩家通过放置黑白两色的石子在棋盘上,争夺地盘,并将对方的石子围困起来。

最终,谁能够占据更多的地盘和拥有更多的石子,就能获得胜利。

围棋的规则相对简单,但它的变化却极其复杂。

由于围棋棋盘庞大,共有19条纵线和19条横线,因此棋局的变化几乎是无限的。

围棋强调战略性和长远眼光,对于玩家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围棋作为传统的文化遗产,对于培养人的智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骑射技艺骑射技艺在古代的中国被广泛发展和推崇,既是一种军事技能,也是一种娱乐形式。

在古代,骑射技艺尤其是弓箭射击被视为一种高尚的技能,常常与武士、龙骑士等形象联系在一起。

中国古代骑射技艺注重马术和箭术的结合,要求骑手能够熟练掌握马的特性,并能在快速奔跑的情况下稳定发射箭矢。

骑射技艺的训练涉及到坐姿、发射频率、箭矢的准确性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驯养训练出一匹优秀的战马和选择合适的弓箭。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

关于棋文化的知识引言: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智慧。

在中国,棋文化已经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种类、规则和智慧等方面,对棋文化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中国棋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最早的棋类游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中的伏羲和神农氏都曾经发明了棋类游戏,这些游戏逐渐演化成了如今的围棋、象棋等。

在古代,棋艺常常被用作教育和培养智力的工具,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二、种类:中国棋艺主要包括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和五子棋。

围棋是最古老的一种棋类游戏,它以黑白两色的棋子在棋盘上进行对弈。

象棋是中国传统的棋类游戏,它通过将不同兵种的棋子摆放在棋盘上进行对弈。

国际象棋源自印度,在欧洲和美洲广泛流行,它有着严谨的规则和策略。

五子棋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棋类游戏,目标是在棋盘上连成五个同色棋子。

三、规则:每种棋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

围棋以黑白两色的棋子在19×19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占领更多的地盘。

象棋通过将棋子摆放在9×10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将对方的将军。

国际象棋是在8×8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将对方的国王困住。

五子棋是在15×15的棋盘上进行对弈,目标是先连成五个同色棋子。

四、智慧:棋艺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围棋被誉为“千年智慧”,它要求棋手在广阔的棋盘上进行高度复杂的计算和判断。

象棋注重策略和计谋,棋手需要在有限的棋盘空间中寻找最佳的着法。

国际象棋也是一种高智商的游戏,需要棋手具备超前思考和深入分析的能力。

五子棋则是一种平衡策略和防守的游戏,棋手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应对对手的进攻。

结语:棋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智慧魅力,成为了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文化形式。

通过学习和研究棋艺,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战略思维和判断力。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文化(1)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毫无变化。

棋子除黑白为对以分二方外,所有棋子没有区别,无谁大谁小,无分工,不知性能。

可一落到棋盘上,突然活起来,都在谋在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或满盘皆输,变幻莫测,不可端倪。

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

有一位我所佩服的先生着文说:「象棋的最大优点,也是较围棋的最大进步是:每一个棋子有每一个棋子的性能。

」这真使我大失所望。

他不知道围棋的无可无不可正在个中,且又不知道中国人对于他手下的东西最讨厌有固定的性能。

再看下去:「象棋棋子越下越少,而围棋棋子越下越多,少则容易控制,多则眼花缭乱,满盘密密麻麻,真能看出青光眼。

」倒还有些意思的是称这是「象棋和围棋的最大差别」,则又大谬不然矣。

围棋和象棋比,棋子无固定性能,这就比象棋对人的主观依赖性为大。

中国象棋每个子,与生俱来有一身本领,人服从于这一性能。

象棋的每一个棋子的作用是固定的,而且看起来有天赋的优越条件,例如车可以横冲直撞,马可以斜过去吃子,当然这是他们的好处,但是也是一种限制,总是一种天赋吧!车好像出身高贵,似乎是纨绔子弟,旧时代的王公贵族。

兵很可怜,只能往前,只能走一步,过了河才能横行,横行也只能走一步。

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保护将,将死了就是棋局终了,即使别的子很多也是输了。

象棋布局也是先布好,像罗马方阵图一样,摆出阵地决一死战的架势。

围棋就不同,每一个子都靠人的主观,它本身没有天赋,全仗人,下棋人,临时决定,临阵决机。

这样围棋形而上的成分高,象棋形而上的成分少……象棋的布局先固定死,再分头冲杀,而围棋的宏观布局先存于心,且边走边布,重在占位。

我以为围棋是典型的真正的中国式。

中国象棋落子非常明确,为的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

围棋落第一手时,战场上空无一物,第一手下去,根据你的第二手才有第三手。

棋手在布局上很下功夫,绝对不是为了杀伤对方有生力量。

正如老子所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高二议论文《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精神》1200字(共14张ppt)

高二议论文《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精神》1200字(共14张ppt)
1200字
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 精神
高二议论文
象棋和围棋是中国智慧的独特创
造,它们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
的沃壤,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全息地映射着中国民族文化的精
神。
《老子》载:“道生一,
万物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
。”
以理性的根源而论,象棋和围
棋发端于天地之“道”。
关键词:民族,文化,艺术,形式,
全息,精神,老子,道生,万物,理性, 根源,发端,天地,象棋,围棋,创造, 映射,独特。
高二议论文《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 精神》
宇宙 ”
的变化是从无到有、从浑
沌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的。象棋有
河界分明划定敌我阵地,而
围棋则不然;象棋棋子有固定功
能和行走路线,而围棋则没
有;象棋有7种棋子而围棋只有黑白 对立。这就契合着简单与复杂、混沌 与清晰的辩证运动。
关键词:宇宙,河界,敌我,阵地,
棋子,功能,行走路线,象棋,分明,划 定,围棋,没有,对立,契合,辩证,浑 沌,清晰,简单,复杂,固定,混沌。
高二议论文《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 精神》
棋子运动能力越强越有优势。
落子 围棋尚柔,
后就不再移动,
却像细胞生长一样,显现了自
己的生命力。围棋在序盘阶
段,尤其可以体现“善阵者不战”
的古训,这又吻合着《周易·坤
卦》至大至柔的性格。
关键词:棋子,能力,优势,落子,
细胞,生长,生命力,序盘,阶段,阵者, 古训,周易,性格,围棋,显现,体现, 不战,吻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二议论文《象棋围棋与民族文化 精神》
而围棋没有固定的阵地,棋子
路线 没有固定的
和作用,表现着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与中国传统文化围棋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智慧与意识的结晶,是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围棋文化是中国思维形式,甚至是中国人形象的代表与缩影,所以说,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

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华夏农历361天。

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一个季度3个月的90天,棋盘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则表示阴阳。

甚至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最高级的境界,不提倡斩尽杀绝、擒贼擒王。

从表面上看,围棋的棋盘格子死板缺乏生机和变化。

然而棋子除了以黑白分清敌我外,棋落在如此的盘子上,就突然神奇地活起来,从少到多,自简到繁的招招式式,都于平静中存在谋杀一着,能使通盘皆活,亦使满盘皆输,变幻莫测对弈,双方进行的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争。

更吸引人的是,围棋中阴阳谋略的结合这正是典型的中国文化。

同时也有人说,围棋是中国人超脱老辣的形象相像。

其实在围棋中,还体现了一种和谐理念,围棋落子的目的远非杀伤对方。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看,围棋本质是一项和平运动。

越是高手就越不咄咄逼人,不以吃杀为目的;而是在双方整个过程中,占据主动与先机,保持扩大自己,压缩对方。

所以说,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我们正在社会道德层面上强调的和谐。

围棋的存在,至少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

还有中国的哲学思维,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的表现与内涵,并承认其关联性,重视事物之间的渗透和转化,而对于各个部分的仔细考察则置于次之。

这正是围棋不能孤立和单一地考虑一块地盘的得失,必须从全盘局势和趋向的高度和广度去考虑各块棋的关联,以及他们之间蕴含的转变来影响整个棋局的可能。

围棋的思想光芒,还有很多诸如谦虚礼让、尊师敬长、虚怀若谷。

它处处流露着中华文明独特的思想魅力,堪称中华文化的瑰丽奇葩。

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序,也有利于传统道德的维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棋文化文档

棋文化文档

棋文化1. 引言棋文化是指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等棋类游戏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和智慧。

这些棋类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玩棋类游戏,人们可以培养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并体验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意味。

本文将介绍棋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2. 棋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1 围棋围棋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棋类游戏,起源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

围棋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被视为中国智慧的象征。

围棋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门学问。

它以其独特的规则和策略吸引着众多棋迷,并广泛流传到了东亚各个国家。

2.2 国际象棋国际象棋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棋类游戏之一,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印度。

国际象棋是一种思维深度极高的游戏,它要求玩家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策略和战术来击败对手。

国际象棋已成为国际智力运动会和世界冠军赛等重要赛事的项目,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与者。

2.3 中国象棋中国象棋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棋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象棋的规则简单明了,但策略复杂,它注重策略调动和阵型变化。

中国象棋在中国社会中普及广泛,并经常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用于培养孩子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3. 棋文化的影响3.1 智力培养棋类游戏是一种智力与思维的竞技活动,通过玩棋类游戏可以培养人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围棋和国际象棋在特定的策略和规则下,要求玩家进行深思熟虑的决策和计划,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国象棋则注重孩子们的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文化传承棋文化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玩棋类游戏,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围棋、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意味。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棋类游戏,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世界三大棋

世界三大棋

中国象棋与中国文化世界三大棋, 象棋、围棋、国际象棋, 中国占了二棋。

中国文化是人类世界三大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一支, 一直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 为世人所触目. 就象棋、围棋而言,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 不但使历代的棋人痴迷不已, 而且深入民心,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同诗歌使中国有“诗国”的美称一样, 棋艺的繁荣, 也使中国拥有“棋国”的美誉.本文只谈象棋. 只谈象棋里的中国文化意蕴。

关于象棋的起源, 可谓众说纷纭, 既有神农氏、黄帝造棋的传说, 也有源于印度等的说法, 令人迷惑。

其实,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去切入、去细品象棋, 就可以扫去那些使人疑惑的迷雾, 还其本真的面目。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从人类有了劳动, 人民在劳动时,尤其是扛木头, 为了解除疲劳, 为了步调一致, 人们打心里发出的“吭唷、吭唷”之声, 便是诗歌, 便是文学。

文学源于生活、源于劳动, 艺术亦然。

象棋被古人敬为四大艺术之一, 与琴、书、画并列, 足见他们对象棋的热爱。

那么,作为艺术的象棋, 无疑就与人类的生活、劳动有关了。

古人爱将自己热爱的东西托付于神, 使其充满神圣, 像国外有诗神。

我们先人没有诗神, 却有棋神, 也许是我们先人对棋的爱胜于诗歌的缘故。

刻划得比较传神的棋神是帝台。

“苦山之首, 曰休舆之山. 其上有石焉, 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 其状如鹑卵, 帝台之石, 所以祷百神者也, 服之不蛊。

”(《山海经·中次七经》)帝台这棋, 神化得很,却也道出了远古人的棋是石头。

即使是帝台的棋, 也不过是像雨花石一类的石头。

也就不难明白, 棋是远古人玩石头玩出来的, 大家有份发明, 不属谁的专利,可以说, 棋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

当远古人学会使用石头这工具, 他们在击禽打兽的劳动之余, 为了娱乐, 为了练习投石的准确, 便两人, 三人或四人, 相距十步或二十步而立, 你用石头击我的石头, 我用石头投射你的石子, 击中为赢, 以此取乐, 便诞生了最原始的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棋、象棋与中国文化
围棋和象棋是中国两大棋类。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现象,它们以棋盘和棋子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一、围棋体现平等: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分为黑白二方外,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的大小,而欲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气眼”。

“气眼”即活动空间,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这体现着一个思路: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不必须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极易被消灭。

成片棋子虽“人”多势众,但若无气眼,也绝难存活。

只有所有棋子联合在一起,才会势不可挡。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围棋似乎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形成之前的产物,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二、象棋等级森严:象棋将棋子分为将(帅)、士(仕)、象(相)、马、车、炮、卒(兵)等7种。

功能各异,贵贱不一。

其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其余各子也因功能不同而地位不一。

将帅属于最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车乃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

最悲惨者就是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注定悲惨。

这是下层人民在传统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贱视苍生的生动体现。

三、中国文化的两种精神:就产生时间而言,围棋必早于象棋,其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

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设计,就是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的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生灵的僵化理念,则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

就弈者而论,弈围棋者自主性强,不必为保全预先设定之统帅而煞费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势为依据进行判断。

而象棋弈者则必须经受折马损炮甚至丢掉爱车的痛苦,只是为了那无能统帅一人的安危。

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这种游戏规则乃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规则的缩影,是典型专制思维的折射。

从游戏法则角度看,围棋是用加法,开始时空无一人,最终则往往拥挤不堪;而象棋则用减法,开始时兵将齐全,到残局时诸子凋零殆尽,最后甚至仅剩光杆司令困守孤城。

真是两种感受,两种意境。

象棋布阵直观固定,局面一目了然,较为浅显易懂,故而弈之者众,但臭手
众多。

而围棋则深奥莫测,非智商较高者不得为之,不然往往徒招其辱,毫无乐趣可言。

总而言之,围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围棋的存在表明中华文化体系中至少还存在着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而象棋则表现出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誓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这两种精神和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