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合集下载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很多,下面列举了58个例子,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解释和正确用法的说明,希望能帮到你。

1. 苦口婆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讲解,希望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误用:形容某人口水中带着苦味。

)2. 画蛇添足(正确用法: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误用:比喻在画蛇的过程中,增加了蛇的足部。

)3. 深思熟虑(正确用法:形容思考问题认真而周详。

误用:只是简单地思考一下问题。

)4. 不可救药(正确用法: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救治性极低。

误用:形容人或事物根本就无法救治。

)5. 自相矛盾(正确用法:形容言行互相抵触。

误用:形容矛头相向,发生冲突。

)6. 守株待兔(正确用法:形容只等着别人的幸运机会,而自己不积极行动。

误用:形容守株待兔的人会有收获。

)7. 出类拔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在群体中非常出色,超过其他人。

误用:形容某人只是在群体中表现突出。

)8. 班门弄斧(正确用法:指在本领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误用:用自己卖弄本领,展现实力。

)9. 高山流水(正确用法:形容乐曲、字画等的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误用:形容山水相连,高山流水相逢。

)10. 歧途之灯(正确用法:比喻给人指引错误的方向或劝告。

误用:比喻迷失方向的人接受帮助。

)11. 螳臂当车(正确用法:比喻自不量力,以力敌势。

误用:比喻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

)12. 捧心(正确用法:形容为困难操心忧虑。

误用:形容心中所怀珍惜之物。

)13. 兔死狐悲(正确用法: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误用:兔子死了,狐狸喜不自胜。

)14. 吃醋(正确用法:嫉妒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误用:吃酸菜。

)15. 煞费苦心(正确用法:形容花费很大的心思与精力。

误用:形容花费很大的心力但收效甚微。

)16. 胸有成竹(正确用法:形容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误用:形容胸中有竹子。

)17. 眉飞色舞(正确用法:形容喜笑颜开的样子。

误用:形容眉毛上飞舞着颜色。

【初中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2)

【初中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2)

【初中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2)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汇编:初中生最容易用错的八个成语。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过来看看并记住。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
说瞎话”。

)
这个成语来自楚国宋瑜的《风赋》。

课文中有一句话“知己句来巢,风来空穴”。


志瑜经常引用宋志瑜的话说:“树上的鸟弯巢”;因为空旷的山洞,它吸引了风。

白居易
在他的诗中准确地使用了这句话:“腐烂的植物结在树皮上,洞容易被风吹走。

”据说,
腐烂的树木不可避免地会被昆虫吃掉,空洞窟很容易被风吹走。

根据这种解释,“洞”和“风”是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

如果用作隐喻,则应与陈述进行比较,并提供依据和理由。

因此,用“无风”来比喻不存在、没有影子的事物是不恰当的;如果这个类比有原因,有
来源,那就更合适了。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虽然两者模样
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
床,易于解释;(读作“子”)指的是“床上的竹席”。

“床”就是床。

延伸到夫妻
之间的语言或性别。

但穿上“床”的“背心”,就没有“谈话”。

上面的内容丰富详细,希望同学们都能熟记于心,避免用错了。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语
文知识等着大家来关注哦。

常见误用成语(一)

常见误用成语(一)

常见误用成语(一)1.差强人意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解释: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典故:吴汉在新莽末年,以贩马为生,到处与豪侠义士交朋友。

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帮助刘秀消灭割据势力。

吴汉性格比较朴实忠厚,平常不太喜欢说话。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

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2.不赞一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解释: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误用: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典故:孔子任司寇的时候,公文的文辞上如果需要与别人商讨,他从不独自决断。

到他写《春秋》时就不同了,认为该记录的就振笔直录,该删削的就断然删削,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学的弟子,一句话都参酌不上去。

3.三人成虎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典故: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

”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

”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说:“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

而今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

”果然,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

刚开始时,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

等庞葱和太子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七十七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七十七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

七十七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其前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恻动人。

指文章写得好。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大力的帮助。

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用在贬义场合。

12、不胜其烦:指不能忍受其烦琐,用在贬义场合。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人心胸坦率、坦白,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文化”,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多余之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成语误用八种

成语误用八种

成语误用八种一、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如:1、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而不是第一位的意思)2、李伯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3、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4、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2004年北京试题,“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不是文章不需要加标点)5、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2004年浙江试题,“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6、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2004年湖北试题,“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7、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8、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鸿运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诛,处死。

意谓判处死罪还还抵偿不了罪恶。

《孟子o离娄上》说:"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可见,罪不容诛,是"罪不容于诛"的省略。

根据语境,由于省略,常被误解为:犯罪,但还够不上被杀。

)9、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全国卷,"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对象误用的成语

对象误用的成语

对象误用的成语
1. 倒行逆施(本意:倒车逆向行驶;误用:指行事颠倒,反常)
2. 画蛇添足(本意:在画好的蛇上再画脚,多此一举;误用:指做某事增加了麻烦或复杂度)
3. 刻舟求剑(本意:以旧地图去找剑,不合常理;误用:指坚持按照旧方法去解决问题)
4. 亡羊补牢(本意:羊逃了,才修补围栏,为时已晚;误用:指在事情发生后才想办法弥补)
5. 杞人忧天(本意: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误用:指无端担心事情,杞人其实并不需要担心)
6. 唇亡齿寒(本意:嘴唇没了,牙齿会感到寒冷;误用:指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依存,一个出问题会影响到其他的)
7. 纸上谈兵(本意:光在纸上谈论军事思想而没有实际行动;误用:指只在理论层面上谈论而没有实际操作)
8.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本意:明目张胆修筑栈道,暗中偷偷转移到陈仓;误用:指明目张胆做一些事情,却暗地里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9. 对牛弹琴(本意:对着牛弹琴,浪费时间;误用:指对某个不懂的人或对象说一些不懂的话)
10. 班门弄斧(本意:斧在大师家门口,自己拿出斧子并表演;误用: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经常被误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经常被误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

经常被误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以前”“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准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协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协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点。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常被误用的60个成语 你用错过吗

常被误用的60个成语 你用错过吗

常被误用的60个成语你用错过吗1.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

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误用:有些退休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2.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3. 歌功颂德多用于贬义。

误用: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

4.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5.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同“拍手称快”。

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6.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嘛。

7.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误用: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误用: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9.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误用: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0.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从现在往后,多指不好的情况。

误用: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几页偷看,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11.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义。

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12.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

含褒义。

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

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博友。

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

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
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
2、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
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
指"过时之物"。

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
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

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
华丽。

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
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聩,耳聋。

"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
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

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据孔子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