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日本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优秀课件

三、维新之果
国家 日 英 美 德
时间 1868-1873 1851-1873 1861-1873 186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5% 3.8%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 像那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
创境明美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
19世纪中期的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实行锁国政策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地图
明治天皇
目标导美
1.结合材料和所学,了解明治维新前的幕府统治和面临的民族危机, 分析日本进行明治维新的背景原因。
2.利用表格梳理明治维新的措施,根据内容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认 识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2%支持这次出访。他们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记录。
二、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措施
政治 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影响:把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 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和县令,
军事 实行征征兵兵制制,建立新式军队 “富国强兵”
推出地税改革,以““殖殖产产兴兴业业”” 经济 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被
统农
治 阶
工
级商
武士 将军、大名的家臣,构成统治阶级的基础。 中下级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 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
一、维新之因 自主寻美
德川幕府的统治
经济:
锁国政策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 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讲解
贫苦的农民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 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 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 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 士,更是困苦之极……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 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知识讲解
明治维新的措施
1. 政治上 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
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巩固皇权,对外扩张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除幕藩体制弊端、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 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
——福泽谕吉《脱亚论》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②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确立: 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
(1)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2)科教兴国; (3)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
知识讲解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进步性):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
九下历史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实用课件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成 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 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 •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 •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
本课小结
根本原因: 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提条件: 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时间: 1868年 人物: 明治天皇 内容 :政治: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一: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 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 材料二:大阪富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Q: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前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变化? 明治维新前日本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人地位提高。
材料三:德川幕府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 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 收。
Q: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明治维新背景
天皇
大权旁落
将军
掌握政权
统
治
效忠将军;
阶
大名
有些从事工商业
教育是强国之本,要重视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增 强国际竞争力。
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符合 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
迫进行改革。
领导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
下的改革。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基础主干落实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统治危机:二、倒幕运动1.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发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1.开始: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1)积极: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点任务驱动【历史解释——探明治维新之原因】材料一(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
(4分)答: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内忧外患。
内忧: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外患:美国海军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
【历史解释——析日本改革之进步】材料二——据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整理材料三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对西方文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2)根据材料二写出属于“殖产兴业”措施的两项内容。
(写出表中序号即可)(4分)答:④和⑥。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分)“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日本政府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措施是什么?(2分)答:特点:学习西方但不完全模仿。
九下历史部编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促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路,实现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19世纪中期,许多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而东亚的日 本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成为亚洲唯一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避免了与其他亚非拉国家相同 的命运。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872
1878
1869年,日本建造的第一艘轮船
明治政府大力扶持企业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1 8 7 2 年东京 与横滨 铁路通 车
2023/10/18
1 8 6 9 年,日 本建造 的第一 艘轮船 “孝明 丸”( “横滨 丸”) 从筑地 驶往横 滨 。
富冈缫丝厂于明治5年 (1872 年 )由 明 治 政 府 为 实现日本的近代化而第 一次成立的制纱厂。
材料一:天皇住在京都,而将军“另立门户”住在江户。结果江户反而成为全国的政 治中心,将军权力增大,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600年,直到1868年。
①政治上: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下,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材料二:幕府禁令: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只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天皇
1877年,日本东京大学成立
1907年日本小学的入学率达到 98%,创造了当时世界纪录。
很得意的说过这样一句话: “打败俄国的不是日本军 队,而是日本的小学教师”
1910年,日本 95%以上的男子, 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
最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措施 ——改革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为日本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影响深远。
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明治初年日本军费支出 只占该年度经费预算的 20%左右,1887年增至 27.3%,1897年增至 49.4%。——小西四郎 《日本全史》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阶层和统治危机及 倒幕运动的相关史实。
2、通过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学习,能分析出明治维 新的性质和影响。
3、通过讨论,能分析出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 一败的原因。
镰仓幕府
时间: 12世纪晚期 建立者: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地位: 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镰仓幕府 室町幕府 德川幕府
影响: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日本封建等级示意图Βιβλιοθήκη 天皇将军大名
士
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 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 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 国船只货物。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以炮舰威逼日本打开国门的事件,由于 这些美国军舰的外壳都被漆成黑色,所以日本人称这件 事为“黑船事件”。
内忧
幕府的封建统治严 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根本原 因)
激化
导致
社会矛盾
幕
府
统
治
危
导致
加剧 机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民族矛盾
列强入侵,日本国内矛盾的激化
①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 场倒闭。 ②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③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
时间
日 1868-1873
英 185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美 1861-1873
《日本明治维新》PPT教学课件

天皇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 宪制政体,把当时的日本领 土分成了3府72县,采用中央 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
三府七十二县
消灭了封建割据,巩固 了天皇统治。
日本海军舰队
川崎造船厂
铁路投入使用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日本缫丝厂
技术成熟的女工在工厂做工
“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 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 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 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 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 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 长。
——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积极影响: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 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材料一: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天皇 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一切大权,政府只对天皇负责。
材料二: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 年颁布的“军人训诫”中,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 “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 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
—— 【英】H.G.韦尔斯
材料:据统计,1881—1893年日本的工厂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94— 1898年其各类公司由2900家增至7000多家,1883—1897年其日平均纱锭 由2.87万支增至76.83万支,……这样,就使日本由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 的封建国家,一变而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民族特点
善于学习和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来自要 人物 性质 方式 结果原因
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戊戌变法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行贸易的唯一地点——长 崎出岛。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 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 府统治危机。
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丧权辱国
明治维新的原因
内忧 外患
幕府的封建统治 激化 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导致
西方列强入侵
导致
社会矛盾
幕
府
统
治
危
加剧 机
③局限:但是改革保留了旧制度残余,军 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 张的道路
找找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 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方式: 自上而下
作用: 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9、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 2要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 3向先进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度、思
民族矛盾
资
天皇
只是傀儡,毫无实权
义 生 产
幕
将军
掌握政权,组成幕府
幕府
府
关 系 的 形 成
大名 武士
有些从事工商业
经济状况恶化 不满情绪增强
已 成 为 众
和 发
农民、城市 平民
生活日益贫困 进行反抗斗争
矢 之
展
新兴地主、 商人
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权利较少
的
倒幕运动
时间:1868年 主力:中下级武士 方式:武力
代表了新兴资产 阶级改革力量
明治维新
1.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②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归纳总结
迈入近代的维新
目的: 性质:
挟天皇以倒幕 内容: 影响:
前提:武士领导 倒幕运动
幕府统治的危机
内忧:阶级矛盾尖锐 外患:民族危机严重
从日本历史上两次成功的改 革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知识小结
1.①根本原因: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外因:列强的入侵使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直击中考
1.日本从被迫打开国门到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书写了 一个又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象地说:19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中国有 着同样的命运,都长了瘤。两国都想医治,中国是中 医慢慢调理, …而与此同时,1868年,日本开始用西 医动刀除瘤。 1)材料一中“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除瘤”指什么事件? 力图实现什么目标?“中国是中医慢慢调理”,于是 出现了哪一运动?
明治初期的小学
东京鹿鸣馆(1883年建)
2)根据材料二图片内容概括“日本开始用西医动刀 除瘤”的具体措施。
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异同
时代相同
19世纪60年代
相 性质相同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同 结果相同 点
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转折点)
局限性 相同
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旧制度残余
原因不同
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幕府 幕府,原指出征时将军的 军营,后来将军控制了中央 政府,就把以将军为首的统 治称为幕府统治。天皇名存 实亡,成为傀儡。从一开始 幕府就被一些实力强大的家 族控制。19世纪中期,日本 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德川家康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天皇
将军
大名
明治维新背景小结
幕 府
内忧 统治危机
倒
专
幕府统治 幕
制
运
统
外患 民族危机
动
治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改革前提:倒幕运动)
自主学习课本15页,完成以下 问题。
1.时间: 1868年
2.主力: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
3.结果:结束了幕府统治
改国号为“明治”。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1、时间:1868年
(诸侯)
武士 农 工 商
幕府统治时期的统治机构有 两级——幕府(掌管国政) 和藩国。将军把领地分封给 藩主(大名),大名效忠于 士 幕府。大名拥有世袭的统治 权,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 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 等权力,形成半独立的“藩 国”。 民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德川幕府严格限 制了商业活动,同 时对工商业者采取 歧视态度,严格限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
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
同
俄国是挽救危机,维护沙皇的专制统治
点 目的不同
日本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摆脱外来的侵略而
进行的改革(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2.前提:倒幕运动结束了幕府统治 3.改革时间:1868年 改革者:明治天皇
改革目的:富国强兵 4.改革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经济上,殖产兴业 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 5.影响: 积极影响: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影响: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6.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7.启示:勇于改革;善于学习;改革是强国之路。
重农抑商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实行商品专卖,设 立关卡、对工商业 者财产恣意没收。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幕府禁令 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 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德川幕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与中国的哪一时期相似?这会导致什么后果?
机器纺织厂
铁路投入使用
第一艘轮船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4)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改造日本 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穿西装的政府 官员
明治初期的小学
东京鹿鸣馆(1883年建)
第三篇章:强国之路—维新影响
国家 性质 :时资间产阶级性经质济的年改平革均增长速
度
日 1868-1873
32.2%
2.目的: 富国强兵
3.措施: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 央集权。
三府七十二县
京
东
都
京
大 阪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2)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 式军队;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3)经济上,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
发展近代经济。
第二篇章:“明智”之举—维新措施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黑船事件
民族危机
列强的入侵使日 本面临着沦为殖 民地的危险。
第一篇章:岛国之忧—维新背景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 多手工工场倒闭。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 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
黄金,造成日本统黄金治大危量机外流,引起市场混
乱,物价飞涨。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 的处境不断恶化。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影响:①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篇章:强国之路—维新影响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和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保 留 了 大 量 封 建 残 余
第三篇章:强国之路—维新影响
中国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