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翻译

合集下载

非文学翻译PPT课件

非文学翻译PPT课件
一。文化翻译 1. 语言与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
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时建立 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 和。
16
17
2019/10/17
第六章 非文学翻译实践
2. 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语言是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 (李运兴) 语言和文化共生共存 (游汝杰) Language is a substantial but partial reflection of a culture. ( Newmark 1991)
18
第六章 非文学翻译实践
3。文化的处理模式 1)文化植入( the Go-ahead model),即
源于文化表达形式直接进入译文。采用音译或 直译 2)文化阻断( the block model),即源于文 化表达形式小时,文化意义没有进入译入语语 篇。 主要是自谦语:鄙人( I ) ; 贱内(my wife) ; 浅谈( on) 等。
7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2. 不保留节奏,只翻译意思 C. 一. 缩略语的翻译方法 一般是采用直译或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具
体来说就是:第一次提到时,直译加解释,再 次提到时,只用缩略形式。
8
第三章 简明英语
一. 什么是简明英语 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 Campaign)是一
种适当、清楚的写作方法,它以尽可能简单的 方式,达到有效沟通过的结果。简明英语使用 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 二. 什么是好英语? 三. 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 1. 更容易阅读 2. 读者喜欢看 9 3. 节省时间和金钱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目录分析
第一章翻译概 述
第二章文学与 非文学翻译
第三章简明英 语和简明英语
运动
第四章简明英 语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搜索引 擎、电子辞书 及其在翻译中
的运用
第六章英语词 典和电子语料 库在翻译中的 运用
第七章译文臃肿和减 肥方法
第八章新旧信息和信 息流动
第九章主动语态、被 动语态和强势动词
第十章句子的长短和 简繁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 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
动词
全书
强势

翻译
实践 翻译
句子
理论
译文
长短
英语
核心
方法
句法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归纳了非文学翻译的特点,提出以英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指导汉英翻译实践,详述 如何利用传统及新兴工具辅助翻译,介绍了译文处理的基本方法,以及文化成分的翻译、翻译改写、原文纠错、 批判性思维等专业译员需要掌握的高级技能,并指出法律翻译应注意的问题。《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全书脉 络清晰,译例丰富,读者可按书索技,实用性强。
第十一章核心 句分析:克服 句法障碍的有
效手段
第十二章语篇 的衔接
第十三章隐喻、 1
俗语等文化词 语的翻译
第十四章段落 2
与篇章的布局 和重组
3
第十五章酌情 改写原文
4 第十六章原文
错误的识别与 翻译方法
5 第十七章批判
性阅读与批判 性思维:译文 连贯的保障
第十八章译文 的修改

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特点介绍——以新闻文本为例

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特点介绍——以新闻文本为例

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特点介绍——以新闻文本为例摘要:非文学翻译范围很广,包含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非文学翻译文本的不同类型决定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也应是不一样的。

但是有一些方法却是共同的。

本文通过介绍非文学翻译的普遍方法入手,结合新闻文本这一具体实例探讨新闻文本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非文学翻译方法与策略新闻文本一:非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可以笼统地称为文件翻译,实用性翻译或应用型翻译。

文学和非文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学是虚构的,虽然可能有事实基础,而非文学是事实性的,或者作者自认为是事实,虽然其中也经常包含虚构的成分,如用于说理的举例。

非文学翻译需要译者透彻地理解原文,需要译者以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原作含义,需要译者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文学翻译的方法与特点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较科学成分多一些,误译或漏译有可能造成财产甚至是生命的损失,因此较文学翻译而言,非文学翻译更要求译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翻译工作。

除了处理翻译中的常规问题需要用到查字典,查资料,问内行,请教专家等方法外,现如今的译者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互联网这个检索工具,查阅电子语料库等方式更快捷更有效地保障翻译的质量和速度。

1.交叉检验法交叉检验法就是利用英英词典里提供的英语释义,例句和词源信息等,并通过不同的词典和资料相互印证,来把握英语单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从而准确的传递原文的信息。

例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大多数媒体的翻译均采用是“a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利用交叉检验法,译者可以来分析这一译法是否准确。

可以先查阅科学发展观的中文准确含义,即指“科学的发展观”或是“关于发展的科学观念”。

那么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看“a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可以理解为“关于发展的科学的观点”。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评述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评述

《非文学翻译》评述——翻译中电子工具使用漫谈[摘要]:自2007年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更侧重实践的非文学翻译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互联网时代,层出不穷的网络资源和电子翻译工具对译员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首先概括了李长栓所著《非文学翻译》一书第四章有关电子工具的内容,接下来主要谈论了笔者自己在使用电子翻译工具中的一些心得,最后谈论了目前在电子翻译工具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主要电子翻译工具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广大译员的深入思考,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字]:非文学翻译;电子工具;问题一、《非文学翻译》第四章内容概述《非文学翻译》是李长栓教授编著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之一,在本书第四章“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中,李长栓开篇首先列举了电子工具的几大特点:检索方便、内容无限、更新及时、便于摘录,接下来他谈到了电子工具对于翻译的意义:1、提高翻译质量,电子工具不仅可以无所不包的各行各业的术语和知识可以帮助译者理解原材料,从而为准确翻译打下基础;2、电子工具可以帮助译者查找译入语的相关文本,使得译者熟悉相关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从而提高翻译产出质量;3、电子工具也有助于提高翻译的速度。

紧接着作者向读者介绍了翻译中常用的网站和电子词典,网站方面重点介绍了谷歌和维基百科,桌面电子词典则主要向读者推荐了巴比伦、灵格斯两款桌面词典,在介绍过程当中,作者不但分析了各个相关网站和电子词典的使用方法和特点,还演示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并以截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十分清晰,大大提高了文章内容的阅读性,使读者很容易模仿操作。

章节最后,作者讨论了网络资源和电子词典的多种用途:1、帮助译者理解陌生的概念和单词。

2、帮助译者审查汉英或英汉词典中提供的译法是否正确或符合特定上下文的需要。

3、帮助译者确定英语单词的用法,并预言网络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便于使用,今后世界图书馆的资料都能实现电子化,供公众查阅。

非文学翻译演示文稿

非文学翻译演示文稿

第一章 概论
• 五. 非文学翻译的特点 • 1. 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所反映或欲反映的客观
现实 • 1)意思连贯 2)语言准确,句子表达严密 • 3)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4)任何增删不能损
害原文基本信息的准确性 • 2. 语言朴实 • 1)语言规范 2)简洁明了 • 3)信息准确性第一,语言艺术第二 • 4)中译英时文风朴实化
号的使用有较大的随意性。
第四章 篇章的衔接
• 上下文衔接关系是使语篇成为形式和意 义完整统一体的重要手段。可以分为两 大类:
• 1. 语法/结构衔接,包括照应( reference, 指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等); 替代,指 代动词do,以及one, the same 这种词, 以及答语中的so, nor 等;省略(ellipsis, 指名词性词、动词、小句的省略等); 连接(conjunction,指虚词and, but 以及
第三章 简明英语
• 一. 什么是简明英语 • 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 Campaign)是一
种适当、清楚的写作方法,它以尽可能 简单的方式,达到有效沟通过的结果。 简明英语使用直白、具体和常见的词汇 。 • 二. 什么是好英语? • 三. 为什么使用简明英语? • 1. 更容易阅读
第三章 简明英语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 2. 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于意 象)
• 3. 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 • 4. 直译+意译(把比喻翻译为比喻+意思) • 5. 意译(把比喻转换为意思) • 6. 删除多余或没有什么意义的隐喻 • 7. 直译+解释
第二章 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 翻译
第六章 非文学翻译实践
• 4)文化归化(the adaptation model),即源 语表达形式略去,代之以译语的形式,源 语文化意义丧失。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实现途径.docx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实现途径.docx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实现途径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渐提高,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交往无论是在政Z,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日益频繁。

因此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中国的商业、医学、科学、学术、旅游等方面与国外的逐渐紧密交流催生了非文学翻译的产生和成长,并慢慢开始了职业化的历程。

而如今科技日渐成熟,非文学翻译更是快速地发展起来,那究竟什么是非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其实现途径又是什么呢?2非文学翻译是什么非文学翻译,即除文学翻译外的其他文本的翻译。

也可笼统地称为文件翻译、实用型翻译或应用型翻译。

非文学翻译的领域包括:行政翻译、商业翻译、计算机翻译、经济翻译、金融翻译、法律翻译、医学翻译、医药翻译、科学翻译、学术翻译、技术翻译等。

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的相同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都需译者透彻地理解原文;都需译者以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原文含义;都需译者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非文学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主要在于事实与虚构、艺术与科学、责任的不同上。

好的翻译曾让一桩快失败的生意谈成。

翻译失误也曾让冷战升级。

非文学翻译的责任不同,因而需要更加的细致和严谨。

3非文学翻译的标准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可以从很多个方面衡量,但主要的还是应从作为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和能动性三个方面出发。

非文学翻译作为职业活动需要注意准确理解,通顺表达。

例如,“handwritingonthewall”从字面意思翻译成中文指“墙上的笔迹”,如果直接翻译成字面意思肯定是不能达到其要表达的含义。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去了解他的出处。

该典故出自基督教的《圣经》。

故事讲的是古巴比伦国王伯撒沙在举行王位登基大典的宴会上,空中出现一只手,在宫廷的墙上写下了MENE,TEKEL,PERES的三个大字,但是当时无人知晓其意思,后来找来当时一个预言家,预言家说着三个字的意思是说国家将忘,国王将死。

事情过了不久之后,巴比伦就真的被别国灭亡。

学习笔记 《非文学翻译》读书报告

学习笔记 《非文学翻译》读书报告

学习笔记(非文学翻译)读书汇报(非文学翻译)一书是由李长栓所著。

李长栓为北外高翻学院教授,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兼做口笔译实践,擅长法律翻译。

其著作有(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公司,2022〕、(非文学翻译)〔外研社,2022〕、(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外文社,2022本书是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分为三编,共十二章,系统地阐述了非文学翻译的根本理论与职业开展、非文学翻译理念及工具、译员专业素养的培养等,对于翻译学习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书中的许多章节、许多观点都深有感触,尤其是和一般翻译实践息息相关的几点,比方译者的能动性、翻译与写作、平行文本以及以宏观视角解决微观问题。

1. 译者的能动性译者的能动性是指译者依据交际的情境对原文进行调整的灵敏性,包含省略、简化、增补、完善等。

这种能动性对于完成翻译目的至关重要,然而,这一点也是学习翻译的学生经常无视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翻译是需要依据不同的目的和读者对象对原文进行调整的,完全的遵照原文来翻译有时不仅达不到应有的目的,而且还可能给读者造成不必要的阅读负担,或者引起读者的困惑,甚至将原文中错误的信息不假思索地翻译出来。

这样被动的翻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达,同时也会显示出一个译者的翻译经验与水平。

就像工厂里挂的宣传标语“糊弄客户等于慢性自杀〞,翻译时我们就应该想一想,这样的标语真的应该翻译出来吗?译出来真的能到达预期的宣传效果吗?再如,首都机场边境治理处的中文提示是:请出示登机牌、护照、出境登记表,而英文提示只有Please Show Your Boarding Pass and Passport,而没有“出境登记表〞,因为外国人不需要填这个表。

这充分说明了不同的读者对象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做翻译时要时刻关注不同的翻译目的,充分考虑读者对象、交际情境、文化差异等,发挥好译者能动性,使译文最大限度地到达翻译目的。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之间的区别1. 引言1.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定义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是翻译领域内的两大分支,二者在翻译对象、方法、要求、难度和技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定义上,文学翻译通常指的是对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的翻译,其目的是将原作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情感传达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

而非文学翻译则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等各个领域,其目的是准确传达原文信息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文学翻译强调对原作情感、风格和意义的忠实传达,注重保持原作的文学美感和文化特色。

非文学翻译则更注重准确性和专业性,需要翻译者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文学翻译更偏向艺术性和文化表达,非文学翻译更注重信息传递和专业性。

两者在翻译理念和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翻译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1.2 翻译在文学和非文学领域的应用在翻译领域,文学和非文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文学翻译方面,翻译者需要将原著的优美语言和情感传达到目标语言中,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意境。

文学翻译常常涉及诗歌、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理解能力。

而在非文学领域,翻译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法律、科技、医学等各个领域。

非文学翻译更加注重对原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翻译者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词汇的熟练掌握。

非文学翻译的范围广泛,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文件、合同、报告等。

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在应用领域上有明显的区别,要求翻译者具备不同的技能与素养。

文学翻译更注重对情感和文学意境的传达,而非文学翻译更注重对信息和专业性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领域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确保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文学翻译的翻译对象主要是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

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原作文学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的美感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ur love and hate of dialects令人又爱又恨的方言
Every time I visit my hometown, I get praised for something I take for granted - being able to speak the local dialect.
每次回老家,我总因还会说家乡话而被人称赞,可这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之事。

I spent the first 15 years of my life in that par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spoke nothing but that dialect. Sure, I learned putonghua in school, but it was a language we kids would use only when reciting texts. The downside was, my putonghua carries a slight accent that I cannot shake off even though I have been living in Beijing longer than in my hometown.
15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浙江老家,只会说当地方言。

当然,我在学校学了普通话,但对于我们孩子而言,这是只在念课文时才会用到的语言。

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尽管后来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在老家还久,但我的普通话总是带着些摆脱不了的口音。

My attitude towards dialects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I saw it as a form of impediment for communication. When I first arrived in Guangzhou for graduate study in the early 1980s, I could not understand a single word of Cantonese and even some teachers could not get themselves understood despite their efforts to speak putonghua. Forget about the granny whom I asked for directions.
我对方言的态度随着时间慢慢改变。

最初,我一度认为方言是沟通的障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读研时第一次来到广州。

我完全听不懂粤语,甚至听不懂一些老师的普通话,尽管他们费劲地想让学生听明白。

就连向个老奶奶问路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So I wished the country's dialects would vanish and everyone could easily talk to one another.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it may well come true. Well, the moment I realized my youthful wish is indeed coming true was when I overheard youngsters in my hometown conversing in putonghua even in leisure time. They can still understand the local dialect, but they do not have the willingness or ability to speak it. In another generation, the dialect will be gone.
那时,我就希望全中国的方言都消失,每人都能顺畅地沟通。

切不可随口许愿,一不小心就成真了。

有次偶然听到老家的年轻人闲聊时都是在讲普通话,我意识到年轻时的这个愿望真的变成现实了。

虽然年轻人仍然能听得懂当地的方言,但他们不乐意讲,或讲不了方言了。

再下一代,方言就将消失了。

Multiple it by thousands, even millions, of similar incidents and you'll get the bigger picture of what's happening to the spoken language of Chinese. No wonder some people have taken action to
defend their local dialects.
如果数以千计,甚至数以百万计这种事儿发生,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口头语言正在发生着什么。

难怪一些人士都已经采取措施来保护当地的方言了。

Call it the victim of progress. In the old days with no televisions or highways, we had little chance to talk to thos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untain, so we stuck to our little quaint way of speaking. Now that we can reach another province in an hour, we've realized our special ways are part of our collective linguistic wealth. Lao She's Beijing-based novels, Northeastern comedy, Hong Kong movies, among others, would not be possible without the respective dialects.
姑且称之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在过去没有电视和高速公里的年代,我们没什么机会和大山对面的人交流,所以就坚持自己这种有点古怪有趣的说话方式。

现在我们只需一个小时便能到达外省,我们意识到这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其实是集体语言财富的一部分。

尤其是老舍的京味小说,东北喜剧,香港电影,如果没有各自的方言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In the tug of war between unity and diversity, the trick is in balance. Without a unifying spoken language, we won't be able to talk across provinces or even villages. But if we all talk exactly alike, we would have forsaken the little something that marks us for the richness of each of us.
语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这场拉锯战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平衡。

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我们就无法与外省交流,甚至是与外村交流。

但如果我们使用几乎同一样的语言,我们便会失去某些让我们每个人更丰富的标志。

There is not much a government can do about such linguistic development. But the push for putonghua is more and more like the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s I see it. It started with good intention but it may have outgrown its necessity. Unlike my generation, the young has no problem mastering the spoken form of standard Chinese, but they may regret they did not grasp a variety that could have enriched them in expressiveness.
对于这类的语言发展,政府需要做的地方不多。

但是在我看来,推广普通话越来越像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一样了。

其初衷是美好的,但似乎用力过猛。

不像我的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要说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轻而易举的,但他们可能会后悔没有多掌握一种语言,能够更加丰富多样地表达自己。

Just imagine. China's comedy scene would be so much more barren if all the dialect-based routines disappeared.
想象一下,如果删去所有的方言表演部分,那么中国喜剧是会多么的沉闷无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