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研究分析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锁骨骨折是较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发生在锁骨的中段。
在治疗锁骨骨折时,常采用的方法是钢板内固定,即通过手术将一块钢板固定在骨折处,以促进骨折愈合并恢复锁骨的功能。
本文将观察并分析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治疗过程。
钢板内固定是一种相对常见且有效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通过手术将钢板固定在骨折处能够提供稳定的内固定,有助于骨折断端的愈合。
很多研究显示,钢板内固定能够有效降低骨折后的疼痛和不适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钢板内固定也可以帮助恢复锁骨的功能,减少肩膀和颈部的不稳定感,提高上肢活动的自由度。
钢板内固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导致出血、神经损伤或血管供应不足等并发症。
术后还可能出现术区感染、钢板松动或断裂等问题,进而影响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对于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治疗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护理等。
首先是手术选择。
目前,对于锁骨骨折而言,钢板内固定是比较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如骨折的类型、位移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活动水平等。
对于伴有多发骨折或合并其他严重伤情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手术方式或保守治疗。
其次是手术方式。
钢板内固定有多种手术方式可供选择,包括经皮锁定钢板、锁定钢板与无锁定钢板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骨折稳定性和复位效果有所差异,对于复杂的骨折可能需要采用锁定钢板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再次是手术时间。
对于锁骨骨折,手术时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骨折发生后尽早进行手术会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但对于部分非移位性骨折或骨折发生较远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以避免手术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最后是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
术后一般需要固定患者的肩膀或手臂,避免患肢过度活动,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2例

上向内下倾斜 约 5 。 有 2 。 0 , 0 的活动范 围 , 是上 臂外展 上举运 动的辅助关节 , 故维持肩锁关节的微动对 肩关节 的功 能有重
要 的 意义 。
情况决定应用的时间长短。采用 颈腕 吊带保护 4周 , 术后3d
开始行肩部功能锻炼 , 许肩关节外展 9 。 允 0 。术 后 1 拆 线 , 4d
1 5 8— 9岁 , 均 3 . 平 35岁 。左 侧 锁 骨 远 端 粉 碎 性 骨 折 2 1例 ,
右侧锁骨 远端 粉碎性 骨折 l 。车祸伤 2 1例 6例 , 伤 6例 。 摔 合并肋骨骨折 4例 , 合并急性颅脑损伤 2例 , 合并胫 腓骨开放
性 骨折 2例 , 合并 锁 骨 下 神 经 血 管 伤 。 无
切 口。
而应用重建钢板 固定往往使肩锁关 节完全 固定 , 响肩锁关 影
节 的微 动 及 肩 关 节 的上 抬 。 肩 锁 关 节 由 肩 峰 内端 与 锁 骨 肩 峰 端 构 成 , 骨关 节 面 斜 卧 于 肩 峰 关 节 面 上 , 节 间 隙 由 外 锁 关
13 术后处理 .
常 规应用 抗生 素预 防感染 , 据病 人实 际 根
量和暴力 的作用 , 使远 侧骨折 端 下前 方移位 ; 喙锁韧 带 如
断 裂 , 可 导 致锁 骨 近 侧 端 向 后 上 方 移 位 , 增 重 骨 折 端 的 又 更 移 位 。肩 关 节 活 动 时 可 带 动 骨 折 端 一 起 活 动 , 折 难 以 复 位 骨 和维 持 复 位 , 发 生 骨 折 不 愈 合 … 。保 守 治 疗 效 果 不 佳 , 易 故 临 床 上 多 采 取 切 开 复 位 内 固定 。 以 往 此 类 骨 折 常 用 克 氏针 或 者 重 建 钢 板 固定 。以 克 氏 针 固 定 骨 折 处 维 持 位 置 , 时 缝 同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73例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3%,明显优于对照组77.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满意,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锁骨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受伤原因主要是直接创伤,锁骨骨折发生临床占全部骨科创伤骨折的6%,并以锁骨中1/3段骨折为常见类型[1]。
传统骨折通常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对于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欠佳。
近年来研究发现,钢板内固定在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骨折固定牢固,并发症较少,早期康复训练后可获取良好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2]。
但关于钢板内固定在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73例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患者,全部患者符合锁骨中1/3段粉碎性骨折的诊断标准[3],根据患者不同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2.31±6.21)岁;交通意外伤15例,跌倒伤20例,砸伤2例;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34例。
对照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2±6.33)岁;交通意外伤14例,跌倒伤18例,砸伤4例;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32例。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刘志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奎东农场医院,新疆伊犁 833200)【摘要】目的 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七师医院收治的11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55例。
采用传统外固定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锁骨粉碎性骨折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组间比较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的方式为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研究【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04.31.02粉碎性骨折在锁骨骨折中占据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健康,传统的外固定疗法不能很好的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导致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而锁骨钢板内固定的方式则在该病治疗中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该疗法展开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七师医院骨科于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55例。
在对照组中,有33例患者为男性,22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55岁和24岁,年龄均值为(37.25±7.28)岁。
在观察组中,有35例患者为男性,20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56岁和26岁,年龄均值为(37.62±7.11)岁。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05期 113 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李春辉,杨丰,徐杏荣△(连云港市市立东方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42)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接受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另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4.78%,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6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87.3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05.076本文引用格式:李春辉,杨丰,徐杏荣.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5):113.0 引言锁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常见性骨折疾病,骨折局部压痛、肿胀,若不能及时诊治可引起并发症,加重病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上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主要选择传统外固定、钢板内固定等治疗方案[1]。
现就我院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进行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46例在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做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确诊为锁骨粉碎性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1:25,年龄21~68岁,平均(40.8±0.2)岁,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1:19,年龄25~65岁,平均(41.2±0.5)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目的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借鉴。
结果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经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2±0.4个月),术后7-9周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出现愈合,该方法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39/43),经过临床治疗和相应的术后护理,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未出现螺钉以及钢板松动或者折断等。
结论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显著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43例均为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者年龄在23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2.3岁,其中男性患者例25例,占总数的58.14%;女性患者例18例,占总数的41.86%。
所有患者的骨折原因如下:摔伤21例(44.84%)、车祸13例(30.23%)、打架斗殴9例(20.93)。
1.2 治疗方法43例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检查,手术操作中,取患者的仰卧位,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是否补充局部麻醉,将患者骨折的中心部位作为手术的中心,在患者的锁骨侧进行切口,切开骨膜后,采用剥离器将患者骨折部位骨膜进行剥离,一般情况下与患者骨膜相连的骨折块的骨膜不进行分离,将患者的骨折处骨头复位后,对其进行暂时性的固定,之后对锁骨骨折短端处进行有效复位,将锁骨内固定钢板合理安置在锁骨处,采用螺丝钉分别对钢板的近侧端以及远侧端进行固定。
锁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分析

锁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索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与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0例。
常规组使用单纯的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案治疗,研究组复位时使用克氏针临时辅助固定后,再使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方案。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四个方面。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粉碎性骨折采取手术治疗时,复位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可以有效地维持锁骨的生理弧度,再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从而使得手术步骤简化,达到快速固定骨折的效果。
【关键词】锁骨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快节奏中的受伤几率也相对提高。
骨折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损害形式。
锁骨骨折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肩胛骨周围骨折,根据临床调查,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且损害范围相对较广,年龄层次较为普及[1]。
尤其是在交通事件中,发生几率最高。
再加上,高空作业项目的增多,这就使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出现频率不断递增。
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且在手术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害[2]。
当前,存在锁骨复位与固定效果欠缺,从而神经血管损伤,愈合状态与实践较差,影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面对该种模式,我国临床医学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加良好的治疗方案。
我院近几年发现,在临床中先对其加以固定,再进行内固定,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10例。
两组患者中男共计12例,女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34±4)岁。
锁骨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30例疗效分析

锁骨 中段粉碎性骨折在 锁骨骨折 中较为常见 , 大 多为青壮 年 患者 , 多为直接暴力受 伤所致 , 治疗有 非手术治疗 和手术治 疗丽种方法 。 非手术治疗 常采 用闭合复位绷带或石膏绷带外固 定, 由于锁骨上有很 多肌肉 的起止 点 , 各 组肌 肉不 同地牵 拉及
1 . 1 一 般资料
锁骨部位 的特殊 性常常使外 固定失效 , 骨折移 位 , 易 出现 骨折 畸形愈合或延迟愈合 , 且固定时间长 , 患者痛苦大。 我院 2 0 0 7 年 3 月一2 O 1 0 年4 月间对 3 0 例锁 骨中段 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 术切开复位锁骨钢板 内固定治疗 , 取得满意疗效 , 现报告 如下 。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 明, 采用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频发
室性 、 室上性 早搏 , 优于单用 1 3受体 阻滞剂 , 能够提 高疗效 , 明 显缓解心悸 、 胸闷、 气短 、 乏力等症状 , 减少早搏发作频次。 两药 有 增效协 同作用 , 且美托 洛尔片用量较 小 , 可 以避免 大剂量受 体阻滞 剂的副作用 , 值 得临床推广 。
■ 嘧回国岛国
组7 5 . 0 %, 差异显著 ( P < 0 . 0 5 o见表 1 。
表1 2组疗效 比较 例( %)
房结细胞 和其他异位起搏 细胞 的 自律性 , 从而有效减少早搏 的
发生 , 但 由于负性肌力作用及心动过缓等副作用亦 限制 了其 临
床使 用。 步长稳 心颗 粒是一种纯 中药制剂 ,主要 由甘松 、党参 、 黄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1 )
锁 骨钢板 固定治疗锁 骨 中段粉碎性骨折 3 0例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锁骨粉碎性骨折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78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
参照组给予传统外固定治疗,治疗组给予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经不同方式治疗,治疗组优良率为8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并使用。
关键词锁骨;钢板内固定;粉碎性骨折;效果
锁骨粉碎性骨折发病率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骨折部位常伴随有肿胀、压痛等现象,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诱发严重并发症,加重病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2]。
目前,传统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方式。
基于此,本院以78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分析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该疾病的效果,现将研究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以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锁骨粉碎性骨折诊断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
参照组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7.40±10.63)岁;致伤原因:9例打架斗殴,13例高处坠落,17例摔伤。
治疗组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6.90±11.04)岁;致伤原因:7例打架斗殴,10例高处坠落,22例摔伤。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参照组给予传统外固定治疗,应用8字绷带,行锁骨固定带外固定操作,术后,以患者耐受情况为指标,调整为前臂吊带悬吊治疗[3]。
1. 2. 2 治疗组给予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指导患者仰卧,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患者肩部垫高,头部转向左侧。
做12 cm切口于锁骨上缘,逐层切开皮肤,直至骨膜,采用骨膜剥离器,充分剥离骨膜,显露粉碎骨块与骨折端,尽量不游离较大的骨块,避免因骨缺血引起骨不连,尽最大程度保护胸膜及锁骨下血管神经。
充分清除断端内嵌插软组织血肿,复位骨折。
部分碎块,无法复位,使用0.5 mm钢丝捆扎,以患者骨折端具体情况为依据,置入9孔锁骨钢板。
尽量保护锁骨下组织,锁骨钻孔后,拧入螺钉。
部分患者,游离骨块较大,钢板固定后,应用丝线捆扎固定。
使用1号可吸收线,进行捆绑,减少术后反应。
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叮嘱患者定期进行X线检查[4]。
1. 3 疗效判定标准[5] 优:愈合良好,不存在延期愈合现象,未出现并发症。
良:愈合后,伴有轻微移位现象,愈合未延迟,肩关节可正常活动,无并发症。
中:愈合后,伴有轻微移位现象,愈合延迟,肩关节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差:愈合延迟,且存在愈合畸形现象,伴有并发症。
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方式治疗,治疗组优良率为8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锁骨骨折,直接与间接暴力均可引起,但多表现为间接暴力,临床上,患者以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压痛等为主要表现。
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X线检查是诊断锁骨骨折的常用方式[6]。
锁骨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能量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导致锁骨粉碎性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8]。
如今,临床上普遍认可传统外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但传统外固定疗法,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不良症状,例如移位、周围神经损伤、愈合畸形等,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内固定术是一种采用金属螺钉、钢丝、骨板、钢板等物,直接于断骨内或外面连接断骨并固定的手术。
相较于单纯外固定,内固定术可较好保持骨折解剖复位,直接且有效。
钢板内固定维持骨折关节面平整性,且可预防并发症[4]。
本次研究中,以2014年12月~2016年8月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78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为依据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
其中,传统外固定用于治疗参照组,锁骨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治疗组。
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87.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6.7%(P<0.05)。
需注意的是,选择内固定术治疗时,必须熟练掌握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确保达到最佳治療效果。
适应证:①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或牵引难以维持骨折端复位的患者。
②内固定有助于患者早日愈合的情况。
③骨折治疗不合理或其他因素造成的不愈合。
④按照计划切骨矫正畸形后,需进行内固定治疗。
⑤8~12 h内、污染较轻的开放性骨折,彻底清创并复位后,可实施内固定操作。
禁忌证:①骨折区域伴有急性感染的患者。
②开放性骨折超过12 h,或虽然处于12 h内,但遭到严重污染的患者。
综上所述,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咸敏. 58例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2,18(34):83-84.
[2] 丁东胜.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2):119.
[3] 李克军.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15,23(5):6-7.
[4] 杨政科.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分析.当代医药论丛,2016,14(2):154-156.
[5] 孙俊生. 锁骨粉碎性骨折应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研究.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118-119.
[6] 王俊义. 胸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合并胸锁关节脱位. 中医正骨,2016,28(5):40-42.
[7] 汤凌. 前置与上置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分析. 创伤外科杂志,2016,18(6):334-337.
[8] 刘应忠. 2种方法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S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