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二)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二)(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30,分数:45.00)1.血病治气,适用于•A.血虚•B.血瘀•C.血脱•D.气血同病(分数:1.50)A.B.C.D. √2.“阴病治阳”适用的证候是•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分数:1.50)A.B.C.D. √3.活血化瘀以治崩漏,属于•A.实者泻之•B.通因通用•C.缓则治本•D.急则治标(分数:1.50)A.B. √C.D.4.“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所确定的用药原则是因为•A.标本同治•B.因时制宜•C.因人制宜•D.因地制宜(分数:1.50)A.B.C. √D.5.“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治疗原则,其理论依据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用热远热(分数:1.50)A. √B.C.D.6.下列何项不是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分数:1.50)A. √B.C.D.7.“通因通用”适用于的病证是•A.脾虚泄泻•B.食积泄泻•C.气虚泄泻•D.肾虚泄泻(分数:1.50)A.B. √C.D.8.治疗气血两虚的病证,其原则属于•A.急则治标•B.缓则治本•C.标本兼职•D.本而标之(分数:1.50)A.B. √C.D.9.就病变过程中矛盾主次关系而言,按标本之划分,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B.病因为标,症状为标•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D.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分数:1.50)A.B. √C.D.10.下列治法中,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A.发汗•B.滋阴•C.养血•D.益气(分数:1.50)A. √B.C.D.11.“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属于•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分数:1.50)A. √B.C.D.12.中医治疗疾病最基本的原则是•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调整阴阳•D.标本缓急(分数:1.50)A.B. √C.D.13.阳旺之体慎用温热之品,其理论依据是•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用热远热(分数:1.50)A.B.C. √D.14.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A.扶正•B.先补后攻•C.攻补兼施•D.先攻后补(分数:1.50)A.B. √C.D.15.根据养生的基本原则,五脏之中重在调护的脏腑是•A.肺脾•B.肺肾•C.肝肾•D.脾肾(分数:1.50)A.B.C.D. √16.气滞治疗宜•A.益气•B.补气•C.降逆•D.行气(分数:1.50)A.B.D. √17.下列各项,符合“用热远热”的是•A.阴虚慎用热药•B.阳盛慎用热药•C.夏季慎用热药•D.假热慎用热药(分数:1.50)A.B.C. √D.18.下列属于从治法则的是•A.虚者补之•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分数:1.50)A.B. √C.D.19.下列各项,属于反治的是•A.热因热用•B.虚者补之•C.用寒远寒•D.阳病治阴(分数:1.50)A. √B.C.D.20.“塞因塞用”,适用于治疗•A.真虚假实证•B.实证•C.虚实夹杂证•D.真实假虚证(分数:1.50)A. √B.C.21.下列各项.符合“用寒远寒”的是•A.阳虚慎用寒药•B.阴盛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寒因寒用(分数:1.50)A.B.C. √D.22.下列各项,属于“热因热用”用药原则的是•A.实热证用热药•B.虚热证用热药•C.假热证用热药•D.虚寒证用热药(分数:1.50)A.B.C. √D.23.热性病变出现热象,用寒凉药治疗,属于•A.用热远热•B.用寒远寒•C.热者寒之•D.寒者热之(分数:1.50)A.B.C. √D.24.下列各项应“急则治其标”的是•A.气虚感冒•B.气血两虚•C.关格病证•D.阴虚内热(分数:1.50)A.B.C. √D.25.下列各项,属于反治的是•A.虚者补之•B.实者泻之•C.通凶通用•D.热者寒之(分数:1.50)A.B.C. √D.26.下列各项,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以补开塞•C.用热远热•D.热者寒之(分数:1.50)A.B.C.D. √27.“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分数:1.50)A.B.C. √D.28.“热因热用”,适用于治疗•A.寒证•B.真热假实证•C.寒热错杂证•D.真寒假热证(分数:1.50)A.B.C.D. √29.“寒因寒用”,适用于治疗•A.寒热错杂证•B.寒证•C.真热假寒证•D.真寒假热证(分数:1.50)A.B.C. √D.30.“通因通用”,适用于治疗•A.真虚假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证•D.真实假虚证(分数:1.50)A.B.C.D. √二、B型题(总题数:7,分数:21.00)•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1).治疗阴虚阳亢证.采用的治则是(分数:1.50)A.B.C. √D.(2).治疗阳虚阴盛证,采用的治则是(分数:1.50)A.B.C.D. √•A.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B.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1).“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分数:1.50)A.B. √D.(2).“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分数:1.50)A.B.C.D. √•A.单纯祛邪•B.单纯扶正•C.祛邪兼扶正•D.扶正兼祛邪(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分数:1.50)A.B. √C.D.(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分数:1.50)A.B.C. √D.•A.热者寒之•B.通因通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1).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泻病证,其治则当属(分数:1.50)A.B. √C.D.(2).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分数:1.50)A.B.C. √D.•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1).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分数:1.50)A.B. √C.(2).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分数:1.50)A.B.C. √D.•A.行气开郁•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1).气闭者,治宜(分数:1.50)A.B. √C.D.(2).气脱者,治宜(分数:1.50)A.B.C.D. √•A.未病先防•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1).“用温远温”此属于(分数:1.50)A.B.C. √D.(2).“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分数:1.50)A.B.C.D. √三、X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31.下列各项,适于“急则治其标”的是A.血崩√B.关格√C.中满√D.二便不通√32.“塞因塞用”适用的病证有A.阳明腑实证B.脾虚腹胀√C.阴虚便秘√D.腹胀食积33.下列各项,属于调整阴阳偏盛的原则是A.抑其阳盛√B.损其阴盛√C.寒者热之√D.热者寒之√34.中医学的“治未病”包括A.治标治本B.未病先防√C.调整阴阳D.既病防变√35.下列各项,适于“缓则治其本”的是A.肝气郁结√B.肺虚咳嗽√C.肾不纳气√D.心阴不足√36.“通因通用”适用的病证有A.食积泄泻√B.气虚泄泻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37.阴阳互根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38.“塞因塞用”适用于A.血枯经闭√B.脾虚腹胀√C.热结便秘D.肾虚癃闭√39.“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气陷所致的腹泻B.湿热蕴结所致的痢疾√C.瘀血阻滞所致的崩漏√D.食积不化所致的腹泻√40.下列各项,属于血病治则的是A.血虚则补√B.出血则止√C.血瘀则行√D.血寒则温√41.从治法适用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格阳证√42.下列属于“先治其标”的病证有A.大出血不止者√B.慢性病又伴外感者√C.抽搐√D.尿闭√43.下列各项,属于气病治则的是A.气虚则补√B.气滞则疏√C.气脱则固√D.气逆则降√44.未病先防,旨在A.提高抗病能力√B.防止病邪侵袭√C.维持阴阳平衡D.保护身心健康45.从治法适应的病证有A.脾虚腹胀√B.瘀血所致的崩漏√C.肾虚癃闭√D.阴虚盗汗4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A.食滞泄泻B.肝病吐血√C.肝病鼓胀√D.血虚经闭47.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48.下列属于调整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阴中求阳√D.阳中求阴√。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 )(2011年第13题)(分数:2.00)A.风气内动√B.气机逆乱C.火热内生D.暑热扰神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风气内动的定义,属于识记型考题。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
内风的病机,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2.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2004年第7题)(分数:2.00)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阴阳的病机内容,属于理解型考题。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A选项和C选项为阴虚阳亢表现;B选项外感引起而非阴虚引起;D选项为阴盛格阳。
故选E。
3.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 (2004年第6题)(分数:2.00)A.魂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肝气失调的病理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急躁易怒为肝火上炎,为肝之阳气升发太过的病理表现。
神不守舍是心神失养的病理表现,髓海空虚则肾精亏虚的病理表现;肝血不足多见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心神失养多见失眠多梦甚则怔忡等表现。
4.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2002年第13题)(分数:2.00)A.嗳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E.面红目赤易怒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气逆的病机表现,属于理解型考题。
气逆,为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的病理状态。
在肺,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逆上气。
在胃,则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中医基础理论(8.3)--防治原则练习题(沈津湛).doc_close_201405202

第八章 防治原则一、单项选择题(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治病求本之“本”是指( )A.病因病机B.病位C.症状D.病性E.邪正关系2.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称( )A.反治B.从治C.治标D.正治E.反佐3.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属于( )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4.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治疗属于( )A.寒者热之B.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5.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称( )A.反佐B.逆治C.治标D.正治E.反治6.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的症状属于( )A.实者泻之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7.当病情缓和,或病势迁延而无急重病状的情况下,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8.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祛邪D.扶正E.因人治宜9.祛除邪气,排除病邪侵袭或消减病邪损害的治疗原则称( )A.调整阴阳B.治病求本C.祛邪D.扶正E.因人治宜10.下列属于扶正的方法有( )A.清热B.发汗C.滋阴D.泻下E.消导11.下列不属于祛邪的方法有( )A.发汗B.清热C.祛痰D.健脾E.活血化瘀12.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治之称( )A.扶正祛邪B.治病求本C.补其不足D.寒者热之E.损其有余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E.血虚14.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的方法称( )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D.阳中求阴E.治病求本15.“用热远热”的治法属于(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因时治宜16.临床见大出血,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先治其阳B.急则治标C.调整阴阳D.先治其阴E.缓则治本17.祛邪治则适用于( )A.邪实证B.热证C.虚实夹杂证D.正虚证E.寒证18.补虚之法属于( )A.调整阴阳B.急则治标C.扶正D.祛邪E.缓则治本19.补气生津适宜于( )A.气郁不能行津者B.气虚不能生津者C.气虚不能行津者D.阳气不能化气行津E.气虚不能摄津者20.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治则称( )A.因地制宜B.调整阴阳C.因人制宜D.治病求本E.因时治宜二、填空题1、治疗疾病的主导思想是_____。
【基础】中医助理-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属于既病防变的是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2、补阳时适当配伍补阴药的方法称为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以上均非3、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其治则是A、塞因塞用B、攻补兼施C、实者泻之D、虚者补之E、通因通用4、塞因塞用属于A、治本B、逆治C、反治D、治标E、正治5、热者寒之属于A、正治、逆治B、反治、从治C、正治、从治D、反治、逆治E、标本同治6、属于从治的是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7、属于反治的是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8、属于正治的是A、热因热用B、以通治通C、热者寒之D、用热远热E、以补开塞9、塞因塞用适用于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0、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12、下列疾病中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是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二、B1、A.塞因塞用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寒因寒用E.通因通用<1> 、适用于脾虚腹胀的治则治法是A B C D E<2> 、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的治则治法是A B C D E2、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 B C D E<2> 、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 B C D 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热者寒之<1> 、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A B C D E<2> 、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A B C D E4、A.治未病B.扶助正气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因地制宜<1>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A B C D E<2> 、治病时考虑年龄属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医学类试卷]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
![[医学类试卷]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doc](https://img.taocdn.com/s3/m/2565074c87c24028905fc352.png)
[医学类试卷]中医基础理论(病机、防治原则)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1 《临证指南医案》所谓“阳气之变动”指的是( )(2011年第13题)(A)风气内动(B)气机逆乱(C)火热内生(D)暑热扰神2 阴损及阳的病机主要是指( )(2004年第7题)(A)阴虚不足,虚阳上越(B)外感阴寒之邪,伤及阳气(C)阴液亏损,虚热内生(D)阴寒雍盛,阳气浮越于外(E)阴液亏损,累及阳气化生不足3 急躁易怒主要与下列哪项功能失调有关( ) (2004年第6题)(A)魂不守舍(B)髓海空虚(C)肝血不足(D)肝升太过(E)心神失养4 气逆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不确切( )(2002年第13题) (A)嗳气,呃逆(B)头胀痛,甚则昏厥(C)咳逆气喘(D)眩晕耳鸣如蝉(E)面红目赤易怒5 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指( )(2001年第11题)(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积聚(B)外感温热阳邪,伤及阴液(C)阳虚不能制阴,阴寒内盛(D)阳气虚损,阴液化生不足(E)阳热遏伏.拒阴于外6 产生“薄厥”的病因,多是( )(2001年第8题)(A)大怒(B)过悲(C)过喜(D)大惊(E)卒恐7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 (1999年第13题)(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8 《临证指南医案》指}}I:“内风”的机理均属于( )(1997年第12题;1998年第11题;2006年第154题)(A)气机逆乱(B)阴血不足(C)阳气之变动(D)津液液亏虚(E)筋脉失养9 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体现的病机是( )(1997年第11题;2001年第10题;2005年第11 题;2011年第12题)(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10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 ) (1996年第14题;1998年第12题;2000年第13题)(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阻滞11 下列不属于心血亏虚的病理表现是( )(1996年第12题)(A)血脉空虚而见脉细无力(B)心神失养而神识衰退(C)心阳失敛、阳不如阴、神不守舍而见失眠多梦(D)颜面失于荣养-而见面白无华(E)眼目失于濡养而见干涩、昏花12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的确切病机是( )(1996年第7题;2004年第9题) (A)气不摄血(B)气机逆乱(C)血随气逆(D)血随气脱(E)血随气结13 下列不属于瘀血痹阻心脉及心的阳气虚衰的表现是( )(1996年第9题) (A)心胸憋闷疼痛或暴痛(B)心悸怔忡或惊恐(C)心烦失眠多梦(D)肢冷或汗出日肢厥(E)脉伏不出14 痰浊蒙蔽心包神志改变的特征是( ) (1993年第8题)(A)狂言,谵语(B)神昏,痴呆(C)喜悲,欲哭(D)烦躁不安(E)疑虑不定15 “故水病者,下为肘肿大腹,而上为喘呼不得卧”的病机是( )(1993年第9题;1998年第13题)(A)肾病及心,水气凌心(B)脾肾阳虚,水湿泛滥(C)肺脾气化失司,不能输布津液(D)肾病及肺,其本在肾,其末在肺(E)以上都不是16 “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 ) (1993年第6题;1996年第6题;2000年第12题)(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试卷2(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先安未受邪之地”是指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疾病预防包括:(1)未病先防——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防止病邪侵害。
(2)既病防变:早期诊治,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属于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急则治其标D.标本兼治外邪侵袭人体,如果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愈来愈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
因此,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
肝属木,脾属土,肝木能乘克脾土,故临床上治疗肝病,常配合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既病防变法则的具体应用。
3.正治是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A.逆其证候性质,逆治√B.顺其证候性质,顺治C.逆其证候性质,顺治D.逆其证候性质,逆治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下列哪项不属于“正治”A.“寒者热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热者寒之”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5.“损其阴盛,治寒以热”适用于A.阳盛而阴相对未虚B.阴盛而阳相对未虚√C.阴阳俱盛D.阴阳俱虚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适用于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2. 某男, 10 岁。反复发作咳喘 3 年。现病情稳定,偶有咳嗽,舌淡红苔白,脉 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先治本后治标 E.因人治宜
答案: A
3. 某女, 71 岁。 2 月前因恼怒而昏仆倒地,不省人事,经救治神志清醒。现半 身不遂,痰涎较多,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弦滑。上述病证应采取 A.扶正 B.祛邪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治本 E.治标
答案: C
B1 型题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1. 正治属于
答案: D
2. 反治属于
答案: D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3. 寒“因寒用 ”属于
答案: B 4. 寒“者热之 ”属于
答案: A
A.未病先防 B.既病防变 C.早期诊治 D.治病求本 E.缓则治本 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属于
答案: A
9. 通“因通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0. 热“因热用 ”的治疗方法属于 A.正治法 B.反治法
C.治本法 D.治标法 E.祛邪法
答案: B
11. 下列属于反治的是 A.寒则热之 B.热则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塞因塞用
B.涌吐 C.补气 D.祛痰 E.清热利湿
答案: C
24. 因体质、年龄不同而用药各异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扶正祛邪
答案: A
A2 型题 1. 某女, 28 岁。足月产后 4 个月,阴道一直出血,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有 血块,腹痛,血块流出后腹痛缓解。舌质暗淡,脉弦涩。上述病证应采取 A.寒因寒用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寒则热之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2、先安未受邪气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3、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 )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6、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7、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末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也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8、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0、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以下哪项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12、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1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1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热假寒证D.寒热错杂证E.表寒里热证16、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17、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18、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19、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20、反治法指的是( )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B.逆着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的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E.反常的治疗方法21、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B.热因热用C.用寒远寒D.以补开塞E.以寒治热二、B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扶正法则适用于( )A.C.D.E.<2>、祛邪法则适用于( )A.B.C.D.E.2、A.正治B.从治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C.D.E.<2>、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4、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1>、调摄精神属于( )A.B.C.D.E.<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
一、A1
1、“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
A、治病求本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时制宜
E、既病防变
2、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法是
A、治标
B、治本
C、先治标后治本
D、反治
E、标本兼治
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4、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
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
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
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
6、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
B、治标法
C、从治法
D、反治法
E、治本法
7、反治法是
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
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
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
E、反常的治疗方法
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既病防变
D、未病先防
E、因时制宜
9、属于正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热之
E、塞因塞用
10、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正气虚,邪气不盛
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盛
D、正虚邪盛,但正气尚耐攻伐
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
二、B
1、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