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3篇)《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篇1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我们的语文教学更是“灵魂的雕凿”。
语文教学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对学生各种爱的陶冶,在教学中让“爱”的教育充分地体现。
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一课时我就是这样做的。
一、课文简析:《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全文溢满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所以在教学时我决定以心来感受心,以“爱”来完善爱,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心与同情心。
二、教学前测与后测:教学前测:测试学生是否通过导入调动起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后测:通过朗读,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让小读者与文中的小女孩儿作比较,通过比较感悟到小女孩儿的可怜与悲哀,从而“披文入情。
心生怜悯”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了学生的“爱”心三、: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
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幸福呀!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
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太不可思义了,那么冷的天,她居然光着脚,她太可怜了。
生:她穿得那么少,而且衣服破破烂烂,我很同情她。
生:她又冷又饿,不能回家,在大街上卖火柴,太可怜了。
生:和小女孩比,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么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来帮帮她吧!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么帮助她呢?生:老师,我会请她到我家来,让她做我的小妹妹,让她吃好穿暖。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优秀7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优秀7篇一、复习,构筑体系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小女孩悲惨的生活,如果你看到风雪中的小女孩,你觉得她怎样?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现在需要什么呢?3、如果你遇到小女孩,会为她做什么,对她说什么?二、举一,授予学法(一)请大家按下列步骤自学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1、默读课文,搞清楚小女孩是怎么擦火柴的?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以了解内容。
2、轻声读课文,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擦?擦火柴后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以体会含义。
3、朗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感情体会表达出来。
(学生自学课文)(二)师生共同讨论:1、谁能告诉我,这一段写什么?2、小女孩是如何擦燃第一根火柴的呢?谁把有关句子读一下。
3、读了这段话,你知道“敢”是什么意思?你感到奇怪吗?5、小女孩就不要擦火柴了,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呢?如果你就是小女孩,能告诉我为什么吗?6、想一想听了小女孩刚才的叙述,你自己朗读这几句话该把什么感情表达出来?该抓住哪些词语?各自再试一试看,(学生自渎体会,指名朗读,评议后齐读)7、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们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三、反三,自我阅读下面请大家运用“默读,了解内容;轻读,体会含义;朗读,表达感情”(依次板书出上述内容)的方法自学小女孩第二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
(生自学课文并小组交流)四、交流,强化效果(一)下面请大家把自学的情况汇报一下,说说小女孩每一次是如何擦燃火柴的?为什么这么擦?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结果如何?为什么?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看到烤鹅,是因为她饥饿,说明盼望得到食物,如果是你看到烤鹅,心情如何啊?为什么?2、火柴灭了情况如何?为什么?如何读呢?大家齐读一遍。
(生齐读)3、想一想,你就是小女孩啊,这么饥饿,看到了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你是那么高兴,可是火柴灭了,什么都不见了,你心情如何啊?(稍停,让学生酝酿感情)好,我们再读一下。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终解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撰写人:边鑫欣师:十九世纪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过许多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其中最感人的作品。
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卖了一整天火柴,最后冻死街头,这情景化为永恒的痛,打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个小女孩,最合适?生:感人生:痛苦生:可怜(生写黑板上)生:悲惨(生写黑板上)生:凄美动人师:小女孩有多可怜?继续读课文。
出示: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两生读。
(教师评价正确、流利。
)师:再读。
哪些地方打动了你?生:打动我的是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今天是大年夜,可是她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是非常难受的。
师:一个词打动你!当时的天气呢?再读第一句。
生读后:她一定非常冷,冷极了。
生:打动我的是大年夜。
因为每当过年,家里都是欢声笑语,可是这个小女孩,却独自一人在街上走。
师:她发现很重要的一点:故事发生的时间。
一起来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特别强调:最后一天——大年夜,今天是平安夜啊!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啊!这一天,别人家全家团聚、高高兴兴装饰圣诞树、舒舒服服地烤着火,准备平安夜精美食物,多快乐哪!可这个小女孩却一个人在街上走着。
还得不停地叫卖“卖火柴哟卖火柴”!这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我们读着读着觉得她生齐说:很孤独!很可怜!学生再读这两个句子。
深情地。
师:安徒生是用生命来写作的作家,他的童话内涵十分深刻。
下面我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的1-4自然段,交流你读后自己深受感动的地方。
生读:“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她穿着一双很大的拖鞋。
说明她家里很穷,连双鞋都没有。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她觉得更冷了。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换个角度品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点评

换个角度品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点评目录换个角度品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点评 (1)板块一:紧扣“小”字,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 (2)(一)谈话导入,聚焦标题中的“小”字 (2)(二)走进文本,寻找文本中的“小”字 (3)(三)感情朗读,突显朗读中的“小”字 (4)板块二:在文本中涵泳,思辨幸福的丰富内涵 (7)(一)根据文本,质疑“幸福” (7)(二)再读文本,找寻“幸福” (9)(三)细读文本,追源“幸福” (10)(四)回溯文本,叩问“幸福” (13)板块三:回到故事原点,感受安徒生童话的魅力 (16)【总评】 (18)一、以“辨”激趣,培养思维深度 (18)二、以“思”促学,实现自能读书 (19)三、“思辨”相融,走向广泛阅读 (20)板块一:紧扣“小”字,感受人物命运的悲惨(一)谈话导入,聚焦标题中的“小”字(课前板书:卖火柴的女孩)师: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安徒生先生的作品。
安徒生是19世纪著名作家,他一生写了168篇童话,大多是以普通的小人物作为主角。
今天的这部作品也有一个“小”字。
(在课题中补充“小”字,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小”字,你能想到什么?生:我能想到这个小姑娘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卖火柴,她的日子一定过得非常艰苦。
师:年龄小。
还有谁想说?生:我可以想到这个小女孩非常的艰苦,不然她的父母不可能让她这么小就去卖火柴。
师:一叶知秋。
小女孩——在我们通常的印象里,就是那种年龄——(小)、力气——(小)、能力——(小),这就叫小女孩。
【点评:从课题中的“小”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年龄小、力气小、能力低,这种崭新的切入视角,给这部经典童话的阅读带来惊喜。
】(二)走进文本,寻找文本中的“小”字师:还有要说的吗?当你无话可说的时候,不妨去看看书。
这个“小”字藏在课文的角角落落,找到它们,读一读。
(生认真读)师:谁找到了第一处“小”字?生:“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生:“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生:我找到的在第5自然段“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师:虽有“小”,但不是说小女孩。
语文S版六年级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3篇

语文S版六年级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3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意思。
3.初步学会缩写句子;能用“因为”、“虽然……还是……”、“简直”、“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同情穷苦人民小朋友的凄惨遭遇和仇恨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第,一段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吗?安徒生是丹麦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被誉为“童话之王”。
他出生于贫苦的鞋匠家庭,从小受尽颠沛流离之若,整个童年十分倒霉和寂寞,因此他的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倒霉的受欺侮的穷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题)。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里,她却孤苦伶仃在街头卖火柴,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师:是呀!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究竟怎么写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读文后的感受。
(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又自然地导入本堂课。
)生1:从课文和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我很同情她。
生2:我很难受,在人人同乐的大年夜里,她不但不能和家人团聚,还独自一人忍饥挨冻,实在让人可怜。
生3:师: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呢?生: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读这句话。
师:孩子们,拿出你的笔,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里感受到小女孩可怜的?(抓住重点句可怜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感悟。
)生1: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生2: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
生4: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精选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篇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却带着微笑,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徒生通过这个通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
本堂课教学中,飞老师把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同时,老师适时地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如:在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时,先要求学生轻声朗读这部分内容,再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然后仔细读读这些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老师从扶到放,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让学生去感受文中作者所要告诉读者的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并利用句式“这是一个的小女孩。
”“这是一个的小女孩。
”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从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去揣摩、感悟小女孩的的悲苦、可怜、没人疼爱……接着,老师又抛出问题——“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并进行交流汇报。
如此开放的问题情景,创设了互动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主动研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的兴趣。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篇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
它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倡导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
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以在这节课中金老师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感渲染,激起同情从课文导入开始,金老师就渲染一种情境,从与学生的谈话“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在学生充分发言后,金老师深情地说:“同学们真幸福啊!……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爷爷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5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精选5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l)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点: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女孩死后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她真的能飞到"没有寒冷,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吗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想象.学生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感情朗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新课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节吗生:喜欢.师:你最喜欢过的是什么节怎样度过的生:我最喜欢春节,过春节是全家人一起吃饺子放鞭炮,非常热闹.师:是啊,春节是一个团圆热闹的节日,中国人都喜欢.生:我喜欢过六一儿童节,过这个节日时,爸爸妈妈会送我礼物,还会陪我一起玩.师: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那一天我们可以得到我们喜欢的礼物.生:我喜欢中秋节,那一天可以和爷爷奶奶一起过,还能吃月饼.师:嗯,中秋节是一个全家团圆的日子,老师也喜欢.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在西方,你们最重视什么节日吗生:圣诞节.师:是啊,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这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里的故事.(师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中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子在大年夜里卖火柴,最后冻死的故事.师:你概括得非常准确,凝练.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师:故事中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我觉得这个小女孩非常可怜.生:我觉得她的命运非常悲惨.师: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浏览课文,可以边读边划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寒冷饥饿没快乐没人爱",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生1: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生2: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生4: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生: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每逢我有解不开的疙瘩时,爱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厌其烦给我讲道理,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生: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比较开明民主每当我做了错事,他们总是耐心地教育我,让我下不为例师: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在家中被家人浓浓的爱所包围,以致让文中的小女孩羡慕而渴望能拥有(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文中有一句话强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谁能告诉我是哪一句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师:小女孩的大年夜,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生:我仿佛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家乡,看到了形单影只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根不少,因为一整天根本没人来买她更冷更饿,原因在于街上时时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更让她不能忘记今天是大年夜多么凄惨的一幅画面呀!生:我心情很难受,眼前总是出现着小女孩的身影她独自一人在街头卖火柴,大雪纷飞的年夜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还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那样地美丽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却不敢回到跟街上一样冰冷而无温暖的家,与家人团聚,多让人替她难过呀!(紧扣可怜,将它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 师:两个孩子说得多动情,多凄美呀!你的难过,小女孩的悲惨,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出来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师: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里赤着脚在风雨中卖火柴,正像同学们所说,她太可怜了.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结局怎么样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后两段.师: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疑问生:小女孩死前为什么嘴角带着微笑生:为什么作者说小女孩是幸福的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小女孩临死前看到了许多美好的景象.生:她是沉浸在幸福中去逝的.师:你知道她为什么感到幸福吗生:她从划亮的火柴中产生了幻觉.师:小女孩几次划亮了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生:五次,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师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女孩擦亮火柴的动画,感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师出示动画)师:通过观察,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小女孩划亮火柴很犹豫,从这里我知道小女孩实在是无法忍受寒冷才划亮火柴的.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生:小女孩看到了火炉,烤鹅,奶奶非常开心.生:我看到当火柴熄灭时,小女孩非常失望.师:刚才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也用心去体会了小女孩的心境.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刚才的感受来朗读5-10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生读书)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生: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师:谁能读得再幸福点.指名读.师:有点幸福的意思了.师:多幸福呀!这一刻,小女孩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谁再来交流.生: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从这个句子中,我知道小女孩一定饿极了,才会看到烤鹅.师:对呀,分析得真有道理.真是太美妙了!香喷喷的烤鹅,马上就可以吃,这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是多么幸福呀!你再来读一读.生朗读.师: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来配合读一读好吗老师读现实,你读幻想.(师生配合朗读)师:这样朗读效果怎么样生:这样读,可以把现实和幻想做对比,更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师:说得真有道理,同桌俩试着这样去读一读,感受文中的情感.(同桌俩朗读)师:还有哪感动着你生: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师:圣诞节时,有钱人家会点起漂亮的圣诞树,树上挂满了彩灯,蜡烛和礼物.孩子们在圣诞树下尽情地跳啊,玩啊,快乐极了.小女孩在火光中也看到了圣诞树,那她的心情怎样生:也会非常高兴,非常快乐.师:那你能将小女孩的快乐读出来吗来,读给同桌听听.同桌练习读.师: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生:看到奶奶.师:读出相关的句子.生: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师:奶奶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想象一下,当她看到奶奶时,会是怎样心情生:很喜悦.生:非常激动.生:会很兴奋.师:那你就尝试着把小女孩的喜悦,激动和兴奋读出来.生练习朗读.师:这样的幸福,小女孩是否能得到生齐声:得不到.师:当温暖的火炉一闪而过之后,怎样生:只剩下一根火柴梗.师:当喷香的烤鹅不见了之后呢生: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师:当圣诞树上美丽的彩灯熄灭了呢生:一切都不见了.师:小女孩的快乐转瞬即逝.她依旧在风雪中寒冷着,饥饿着.所以,当奶奶出现时,她喜悦的同时,心里还充满了……生:担忧,或者恐惧.师:为什么生:怕奶奶不见了.师:是啊,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亮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生:第一次是不敢的,犹豫的;而第五次是毫不犹豫的,果断的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小女孩非常想留住奶奶.师:你来读一读!学生练习朗读.师:从一根到一把,从不敢到果断,这是小女孩的不幸.她太冷,她太饿,她太缺少关爱!幻想是那样美丽,而现实又是那么无情.请大家齐读这段话.师出示课件.师: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那他的意思就是说,小女孩死了.离开了这个世界.师:美丽而幸福的幻想,更衬托了现实的悲惨无情.那你现在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生: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解脱.生:小女孩只有离开了世界,才能不痛苦.师:是啊,小女孩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看来死比活着更幸福.作者以喜写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无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她鸣不平.三,总结升华师: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生:很难过,很同情她.师:让我们为她写一首小诗好吗 (出示课件)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里无家可归她擦燃了所有的火柴在明亮的火焰里她看到了火柴燃尽了可怜的小女孩她死了死在了死在了死在了如果让我遇到了她我定会生动笔写.师: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诗.生:她看到了暖和的火炉,香甜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火柴燃尽了,可怜的小女孩死了,死在了圣诞夜的街头,死在了美好的幻境里,死在了富人的嘲弄里.如果让我遇到了她,我定会把她带回家,给她香甜的食物,给她美丽的衣服,让她过上幸福的日子.师:你的诗写得很好,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四,拓展延伸师:没有写好的同学,课后用心去写一些.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学的课文是谁写的吗生:安徒生.师:课后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安徒生的作品,相信你学过了这篇文章,会对他的作品有更多更深的认识.五,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寒冷,饥饿,没有快乐,没有爱六,《卖火柴的小女孩》本课是一篇童话,写于1845年,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传世之作.这一课极富感情,不宜层层分析,那样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在这一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一),设置情境,促进生本对话.崔峦同志说过:"在一定情境之中训练语言事半功倍."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调节方式,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整个课堂的品读总是伴着淡淡忧伤的旋律,学生受到音乐的感染,朗读和理解更能深入文本.另外,我学生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进入入课文的情境中去,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注重朗读,促进理解在这堂课中,我非常注重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朗读密切的结合起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层层加深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理解与同情,将朗读与感悟并行推进.(三),在对比中用心感受在教学过程中,几次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哪里知道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因为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一次次的对比,将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推向高潮,让学生对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感受得更加深切,除此以外,还能渗透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一意图.(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最后以诗总结课文,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既检查了这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说结尾练笔,完全是水到渠成,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还算顺利,但由于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后面的教学时间显得过于紧凑,"卖火柴的小女孩子诗歌"的创作,时间不够充裕,大多数学生没写完,没能把这节课最后的亮点完美的展示出来,这是节堂课非常遗憾的一点.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实践出一条教学名著的道路,让自己的讲授课文的路子更宽了,这要感谢同年级的各位老师.同时,存在的不足,我将通过今后的教学逐步完善,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有趣.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篇2多角度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李怀源一、猜测童话故事,营造学习氛围师:我来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判断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半堵墙)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及评析【教学实录】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生1: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又黑又冷的大年夜,一位孤零零的小女孩徘徊在街头卖火柴,纷纷扬扬的大雪洒落在她金黄的、打着卷儿的头发上,看上去那样美丽!生2:我接着他的说,在小女孩美丽的背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人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大年夜里,她却孤苦伶仃在街头卖火柴,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师:是呀!怜惜之情油然而生,文中究竟怎么写的?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概括读文后的感受。
(既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又自然地导入本堂课。
)生1:从课文和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我很同情她。
生2:我很难受,在人人同乐的大年夜里,她不但不能和家人团聚,还独自一人忍饥挨冻,实在让人可怜。
生3:……师: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这是怎样的一个小女孩呢?生: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生齐读这句话。
师:孩子们,拿出你的笔,读课文第一部分,勾画出你是从哪些语句里感受到小女孩可怜的?(抓住重点句“可怜的小女孩”,让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感悟。
) 生1:“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我认为在这举家团聚的日子里,街上行人稀少,该买的东西早就准备好了,谁会在今天去买小女孩的火柴?生2:“在这又黑又冷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从这句话里边我认为她没人可怜。
生3:“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小女孩在大年这天还要去卖火柴,足可见她家境的贫困,父亲的虐待,让她有家而不敢归,实在是太可怜了。
生4:“他们头上只有……灌进来。
”家里和街上一样冷,这样的家,回与不回又有多大关系呢?师:孩子们,家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感觉?生: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每当我有忧愁、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的家以及家人,他们总会给我勇气,勇敢地让我去面对生活的一切。
生:家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每逢我有解不开的疙瘩时,爱我的爸爸、妈妈就不厌其烦给我讲道理,我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生:我的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爸爸、妈妈比较开明、民主。
每当我做了错事,他们总是耐心地教育我,让我下不为例。
师:孩子们,你们是幸福的,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在家中被家人浓浓的爱所包围,以致让文中的小女孩羡慕而渴望能拥有。
(家是温暖而幸福的,唤起学生对家温馨的回忆,为后文作好铺垫。
)师:然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有家不能归,不敢归。
文中有一句话强调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小女孩也忘不了。
谁能告诉我是哪一句?生:“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师:大年夜是人们一年一度团聚的时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人,毕竟还是个孩子,也毫不例外地希望在这大年夜里能和家里的人团聚在一起,如此小小的要求,都得不到满足。
这更让我们对她产生同情。
孩子们,大年夜这三个字,你能联想到什么?生: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年夜饭,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整个家里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生:我们全家人先吃年夜饭,饭后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午夜钟声一响,我们就放鞭炮,那真是“爆竹声声将岁除”,让人幸福,甜蜜。
生:……师:小女孩的大年夜,让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生:我仿佛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丹麦,安徒生的家乡,看到了形单影只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根不少,因为一整天根本没人来买。
她更冷更饿,原因在于街上时时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
这更让她不能忘记今天是大年夜。
多么凄惨的一幅画面呀!生:我心情很难受,眼前总是出现着小女孩的身影。
她独自一人在街头卖火柴,大雪纷飞的年夜里,任凭雪花飘落在她金黄的长头发上,还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那样地美丽。
如此美丽的小女孩,却不敢回到跟街上一样冰冷而无温暖的家,与家人团聚,多让人替她难过呀!(紧扣可怜,将它与我们的大年夜相比,更突出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
)师:两个孩子说得多动情,多凄美呀!你的难过,小女孩的悲惨,作者用了一句话概括出来。
生齐读“可怜的小女孩!”师:在大年夜,这个又冷又饿、无人关心、无人疼爱、有家不敢回的小女孩,只有在一座房子的角落里,蜷缩下来。
天气太冷了,从后文哪句话里可看出?生:“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师:正因为要冻僵了,她才产生了什么愿望?(巧妙地过渡到第二部分的内容,不留痕迹。
)生:她想到擦火柴,因为她太需要温暖呀!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师:于是,小女孩用火柴擦燃的火焰来取暖,在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
这正是文中第二部分的内容。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二部分,先体会一下这些幻象给你的感受如何?用一个词来说说。
生自由说。
(幸福、温馨、美好、像梦幻一般。
)(所体会的幻景越美好,与出现破灭的结果一旦相联系,则更显凄凉,为后文的比较作基础。
)师:故事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小女孩擦火柴的部分。
几次擦火柴都出现什么样的幻象?生齐说。
(第一次:火炉第二次:烤鹅……)生:五位同学读这五次擦火柴的部分。
每读完一次,师用语言将它们连接起来。
师:这种种幻象中,你最感兴趣是哪次?同桌互说感兴趣的理由。
生:(读文,同桌说原因。
)师: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象?生:再次读文。
(提出问题,再次读文,让学生从文中进行发现交流。
)生:因为小女孩又冷又饿。
所以她会想到火炉、烤鹅。
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小女孩是寒冷、饥饿、痛苦的,她想得到温暖和幸福,所以她会想到这些。
生:小女孩无人关爱,她渴望得到温暖、幸福、快乐,因此,她的眼前出现了种种美丽的幻象。
师;讲得多好!是呀,小女孩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寒冷、饥饿、痛苦与孤独。
她渴望拥有这一切。
当她擦燃火柴从幻象中,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毕竟,火柴是要熄灭的呀,火柴一灭,所有的渴望没有了?结果怎样?作者又是怎么写?读文,找出相关语句。
(现实与幻象的比较,更突出小女孩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
)生:(读文,勾画语句。
)出示:“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的眼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只见圣诞树的烛光……一道细长的红光。
”生:从火柴灭了,小女孩温暖没有了,烤鹅不见了,她只有寒冷和饥饿。
生:从星星的滑落,让小女孩想起了唯一疼她的奶奶,小女孩对奶奶大声的叫喊,以及哀求奶奶带她一起走,这更让人体会到小女孩孤苦无助的痛苦生活,奶奶是她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
师:掌声鼓励这位同学。
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再一次的擦燃火柴,这一次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读这两次擦火柴,从哪些字词里体会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读句,思考,交流。
生:第一次里的“敢”,其实是说小女孩是不敢的,但从“终于”这个词里,说明小女孩实在是太冷了,她顾不了那么多,犹豫着终于抽出了一根,让自己感受一下温暖。
生:小女孩她第一次擦火柴是经过思想斗争,犹犹豫豫的,但最后一次,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因为她只想留住唯一疼她的亲人——奶奶。
师:孩子们,他俩讲得多好!(两相比较,紧扣重点字词,学生领悟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只为了幻景永不消逝。
)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出示:“她敢从……终于抽出一根。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抽生读。
师指导读,齐读。
师:此时的小女孩已经很虚弱了,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赶紧读这段话,边读边想,怎么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 ?生读,思考。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女孩死了。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因为她是活活冻死、饿死的。
师:孩子们,我们该怎样来读读这句话?生自读,齐读。
(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应该感受更深。
)师: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可是安徒生却在课文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
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读一读。
生齐读。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师:这一切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生:她曾经看到过美丽的东西是火炉、烤鹅、圣诞树。
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词句,你能看出小女孩认为这些东西是美丽的?请自由读课文有关的段落,勾划出来读一读。
生勾画句子,交流。
生: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生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生: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鹉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又,瞒珊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生: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样,在向她眨眼。
生:齐读。
师: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和奶奶在一起很幸福?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找、划划。
并把它读出来。
生:“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象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来,搂在怀里。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师:这样的地方,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呀!假如你就是这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和奶奶一起到了这样一个幸福的天堂里去生活,你怎么读,读出这幸福生活的心情?自由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是呀,小女孩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呀!所以作者说:生:齐读。
师:可是,上课开始时,你们都说小女孩很“可怜”,怎么现在又都说小女孩很“幸福”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怎样理解安徒生写这句话的含义?生:这句话是说小女孩因为现实中的寒冷、饥饿、痛苦、孤独,才擦燃火柴想到的,而不是真实的。
生:小女孩在幻想中越“幸福”,反衬出她的现实生活中越“悲惨”!师:是啊,同学们,但小女孩仍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擦火柴。
然而,幻想终究不能解决寒冷、饥饿,终究得不到欢乐、疼爱!所以作者悲伤地说:生:齐读。
师:所以作者欲哭无泪地说:生:再次齐读。
(对两个幸福的理解,层层递进地朗读,再次升华情感。
幻想中的幸福,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反衬得淋漓尽致。
) 师: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令人同情,残酷的社会现实令人痛恨。
卖火柴的小女孩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故事还在流传着,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读了全文,用一个词概括小女孩的人生?生:悲惨。
师:她的一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一则故事?生:凄凉。
师:小女孩的含笑死去,让我们深思,给我们警世: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做些什么?用笔写写。
生练笔。
(后面附学生当堂的练笔)(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既加深了学生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更寓德育于语文课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