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中医来解释其中的尴尬

合集下载

男性脱发中医治疗方案

男性脱发中医治疗方案

摘要:脱发问题困扰着众多男性朋友,中医治疗脱发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出发,详细阐述男性脱发中医治疗方案,旨在为脱发患者提供有效治疗建议。

一、中医理论对脱发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脱发是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湿热内蕴、瘀血阻络等因素引起的。

以下是中医对脱发成因的详细分析:1. 肝肾亏损: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

肝肾亏损导致精血不足,毛发失去滋养,从而引发脱发。

2. 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则毛发失养,易导致脱发。

3. 湿热内蕴: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阻碍气血运行,导致毛发失去营养,引发脱发。

4. 瘀血阻络:瘀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毛发得不到滋养,易引发脱发。

二、男性脱发中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具有滋补肝肾、养血润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①滋补肝肾方:枸杞子、菊花、当归、熟地黄、何首乌、桑椹等。

②养血润燥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黄、枸杞子、菊花等。

③清热利湿方: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泽泻、车前子等。

④活血化瘀方:丹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等。

(2)中药外敷:将中药煎煮后,用其药液擦拭头皮,或用中药粉剂涂抹于头皮,以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改善脱发症状。

2. 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通过针刺、艾灸等方法,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再生。

(2)按摩治疗:按摩头皮,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缓解头皮紧张,有助于改善脱发症状。

(3)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黑豆、鱼类、蔬菜等。

(4)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进行针灸、按摩等治疗。

2. 饮食上,患者应遵循中医饮食原则,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随着社会的进步,⼈们⽣活的节奏也在不断的加速,⼯作加速、学习加速、⽣养婚嫁都加速,带来的负⾯结果就是⼈们与⽇俱增的“精神压⼒”!再加上环境污染、饮⾷不节,导致“脱发”脱颖⽽出,成为现代⼈最⼤烦恼!⼀、现代社会脱发⼤数据阿⾥⼤数据统计显⽰,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90后占⽐36.1%,即将赶超占⽐38.5%的80后,⽽之前脱发主⼒军70后,仅仅占⽐17.8%。

其中秃顶⼈数,男性约1.3亿,⼥性约0.7亿,男⼥脱发⽐例为13:7。

搜索脱发关键词男性占76%,⼥性占24%,也就是说平均每6个中国⼈中就有⼀个⼈有脱发症状。

另外,在阿⾥零售平台上,“脱发”的搜索热度,在每年3⽉份会出现第⼀个⼩⾼潮,接着从8⽉份开始持续到11⽉份,“脱发”的搜索热度都会持续上升。

⼆、中医对脱发病机的解释每六个⼈当中会有⼀个脱发患者,概率出现如此之⾼的脱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从中医的⾓度来辨证分析⼀下。

1、脱发与五脏的关系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与五脏六腑的失调有关,五脏六腑失调,导致⼈体⽓⾎不⾜、阴阳失衡,从⽽造成⽓滞、⾎瘀、⾷停、痰凝、疳积等,导致肝肾亏虚、⽓⾎不和或⽓滞⾎瘀,从⽽导致发失濡养,⼲枯脱落。

(1)脱发与肾脏的关系“肾藏精,主⽣殖,其华在发”、“发为⾎之余”,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头发为⾎液的产物。

肾藏精,精⽣⾎,说明⾎的⽣成,本源于先天之精,化⽣⾎液以营养⽑发。

⼈的元⽓根源于肾,乃由肾中精⽓所化⽣。

元⽓为⼈体⽣命运化之原动⼒,能激发和促进⽑发的⽣长。

肾阴不⾜不能上滋⼼阴,致使⼼阳独亢,⼼肾不交,头发就会脱落。

肾阳不⾜,会造成脾失运化,供⾎失调,导致⽓⾎不⾜脱发。

⼼失肾阳的协同,则⼼阳不振,没有⼒推动⾎液,导致⽓滞⾎瘀头发失养脱落。

肝失肾阴所养,则肝藏⾎功能受影响,头发会失去⾎濡脱落。

(2)脱发与肺的关系肺主⽑⽪,肺败则⽪⽑先绝。

“肺朝百脉,输精于⽪⽑”(《素问经脉别论》)。

燥邪伤肺,肺失清润,宣发布散失常,不能输布精⾎以濡润⽑发。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一)脱发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脱发有很多种类型,严重的影响美观。

中医对于脱发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来做不同的配方治疗的。

以下三种,就是中医对脱发的辨证论治。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一、肾虚:治疗以补肾生发为主。

方药组成:制首乌20克,菟丝子20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5克,云苓18克,当归15克,山药30克,丹参18克,黑豆10克。

中成药可用七宝美髯丹。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二、阴血亏虚型:治疗以益气养血、生发为主,方药:当归15克,白芍18克,熟地20克,制首乌18克,阿胶10克(烊化),天麻9克,菟丝子18克,丹参18克,木瓜9克,羌活5克。

每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中成药可用神应养真丹;
脱发的中医辨证论治之三、脾虚血亏:健脾血亏,治疗以健脾养血生发为主,方药组成:参12克,黄芪18克,炒白术10克,云苓18克,陈皮9克,元肉10克,炒枣仁18克,制首乌18克,桑葚9克,当归15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

中成药可用归脾丸;
脱发有很多种,我们应该先到医院检查看是什么类型的脱发,对症治疗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

中医对脱发的论述一、中医对脱发的认识脱发是指头发逐渐稀疏或者掉落,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中医认为,脱发是由于肝肾虚弱、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此外,还有一些外因,如过度使用化学药品、紫外线辐射等也会导致脱发。

二、中医对脱发的病因分析1. 肝肾虚弱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两个器官之一,如果这两个器官出现了虚弱状态,就会影响到头发的生长和健康。

例如,肝气郁结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影响到头发的营养供应;而肾虚则会导致头发变得干枯无光泽。

2. 血液循环不畅中医认为,血液循环不畅也是导致脱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头皮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就无法维持头发健康生长。

此外,在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毒素和废物也会在头皮积聚,从而影响到头发的健康。

3. 气血不足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导致头发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此外,气血不足还会导致头皮干燥、出现脱屑等问题。

三、中医对脱发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对脱发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方剂,以调节患者的肝肾功能、增加气血等方式来治疗脱发。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中医对脱发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头部穴位,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增加毛囊营养供应等效果。

常用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等。

3. 食疗治疗中医认为,饮食也是调节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对于脱发患者来说,可以通过食疗来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

例如,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类等。

四、中医对预防脱发的建议1. 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化学药品会对头发造成损伤,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品。

如果必须使用,则应选择低刺激性的产品,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注意保护头发头发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和氧化物质的损伤,因此需要注意保护头发。

可以戴帽子或使用防晒喷雾等方式来减少对头发的损伤。

3. 锻炼身体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内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有助于预防脱发。

中医辨证论治脱发

中医辨证论治脱发

中医辨证论治脱发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与脾胃、肝、肾都有密切的关系。

肝藏血,肝血充分,头发就能有充足的供血;脾主运化,负责把营养成分运输到全身,包括毛发;肾中精气是人体的根本,头发的生长、健康状态的维持都与肾密切相关,所以毛发的生长与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盛衰都有密切的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云:“诸经血气盛,则眉髭须发美泽” 。

在生理状态下,青壮年人精血旺盛,毛发生长而有光泽,年老体弱者精血虚衰,毛发干枯而脱落。

临床很多疾病可以引起脱发,主要有斑秃,包括普秃、全秃,中医称为油风;男性型脱发、女性弥漫性脱发、早秃,中医称为蛀发癣、发蛀脱发;以及药物引起的生长期脱发;产后、重病后、手术后发生的脱发等。

在临床辨证诊治各种脱发患者时,主要应用以下七种治法:一、疏肝散风止脱现代社会工作高效率、生活高节奏,人的情志活动、精神状态易超过正常限度,引发疾病。

很多人在脱发前都有精神紧张,情致抑郁等病史,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过度紧张、意外刺激等精神因素均可影响肝之疏泄功能,导致人体气机紊乱,气血运行不畅,头皮局部血虚,风邪乘虚而人,而引起脱发。

症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发根松动,局部头皮发麻发痒,伴烦躁或郁闷,胸胁胀满,善太息,夜寐不安,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散风、调理气血,可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还可伴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肝木乘脾土等多种症候,临床应随证加减。

如局部头皮发红,周围毛发松动,为肝火上冲,灼伤毛窍,可加黄芩、丹皮、龙胆草;若局部头皮发麻、刺痛,为头皮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可加当归、红花、牛膝;若伴头晕头胀失眠,为肝阳上亢,可加灵磁石、生龙牡等。

二、凉血祛风止脱血分蕴热,外受风邪,外风与内热相搏,上犯巅顶;或情志不遂,五志过极化热化火,热盛生风,上犯巅顶,热伤阴血,灼伤毛窍,则毛发失养而脱落。

脱发的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

脱发的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

脱发的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脱发是指头发脱落过多或稀疏,通常会给人们带来烦恼和困扰。

而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在脱发问题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脱发的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的原理和具体做法。

一、望诊方法中医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面部、舌苔、舌质等表现来判断病情及辨识病证。

在脱发的望诊中,主要包括观察头发、头皮、面部和舌苔等几个方面。

1. 观察头发通过观察头发的生长情况、颜色、质地等来判断脱发的类型和程度。

例如,头发颜色异常、稀疏、断裂等可能与肾虚、血瘀等症状有关。

2. 观察头皮仔细观察头皮的油脂分泌情况、头皮干燥情况以及是否有破损、溃烂等。

头皮油脂分泌过多可能与湿热、内热等症状有关。

3. 观察面部观察面部的气色、色斑、皮肤状况等。

面色暗黄、色斑增多可能与肝郁、气滞等症状有关。

4. 观察舌苔通过观察舌苔的厚薄、颜色、湿润程度等来判断脱发的原因。

如舌质淡白、舌苔薄白可能与气血不足、阳虚等症状有关。

二、辨证施治原理中医治疗脱发的核心是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的原理是通过辨别病人体内的脏腑状况和病理变化,选用相应的药物和疗法来实现平衡和调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脱发中医辨证类型及相应施治方法。

1. 肾虚型症状:头发稀疏、干燥、易脱落;两鬓发丝稀疏,发根松动;晚上小便次数增加、色淡等。

治疗:滋养肾精,健脾益气。

可选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如肉苁蓉、何首乌等。

2. 湿热型症状:头部多油脂,头皮瘙痒,有异味;脱发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

治疗:清热解毒,祛湿通络。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白花蛇舌草、黄连等。

3. 气滞型症状:头发颜色暗淡;常有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当归等。

4. 气血不足型症状:头发稀疏,色素减退;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舌质淡白,无苔。

治疗:益气养血,滋养毛囊。

可选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黄耆、当归等。

综上所述,中医望诊方法及辨证施治是治疗脱发问题的重要手段。

脱发的五种中医分型和对应的治疗方法!(附通用疗法)

脱发的五种中医分型和对应的治疗方法!(附通用疗法)

脱发的五种中医分型和对应的治疗方法!(附通用疗法)脱发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中医分型五种,对应五种不同药疗和食疗方法。

(ps:可以直接跳到文末,查看对各种分型都有用的治疗方法)1、血热生风脱发头发突然成片脱落,局部微痒,头皮光亮,伴见心烦口渴,便秘馊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凉血为法。

方用桑叶、黑芝麻各30g,生地15g,丹皮、赤芍、当归、黄芩、女贞子各12g,制首乌、墨旱莲各2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2、阴血亏虚脱发头发油亮,脱屑较多,头皮发痒,脱发部位发生在头顶或两领角,兼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来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方用熟地、枸杞子、桑椹子各30克,沉香0.6克,用米酒二斤浸泡半月后饮用,每次15-20ml,早、晚各一次。

3、气血两虚脱发症见头发细软稀疏,干燥少华,伴少气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肢体麻木,舌淡少苔,脉来细弱。

治宜大补气血。

方用紫河车、胡桃肉各100克,红参、当归各30克。

研极细末,装入胶囊。

每服2克,一日三次,亦可常服十全大补育。

4、淤血阴滞脱发证见头发脱落或须眉俱落,日久不一长,常有头痛,面色晦黯,舌紫脉涩。

治宜活血化盛法。

方用桃仁、丹皮、参三七各20克,川芍30克,米酒2斤。

浸泡半月后饮用,每次15ml,早、晚各一次。

5、肝郁化火脱发症见头发突然成片脱落,伴见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失眠便秘,口苦舌红脉细。

治宜解郁降火。

方用焦山桅、月皮各30克。

研末服,每次2克,一日二次。

通用型外用方用生侧柏叶、当归、旱莲草各30g,水煎外洗浸头部,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或泡酒精外搽患处,每日3~4次。

(各型通用) 。

“发者血之余”,脱发原因虽多,总属血与精不足,三药共用补阴血、益肾精,为毛发再生之良方。

脱发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医角度看脱发有8大病因

脱发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医角度看脱发有8大病因

脱发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医角度看脱发有8大病因脱发是什么原因?中西医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脱发是什么原因,总结出八个原因。

下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脱发的原因是什么:传统中医对于脱发的病因病机及诊治均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从丰富的中医古代文献中发掘脱发的证治规律,中医治疗脱发无疑对现代治疗脱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认为脱发的病因与下列几点有关:1、瘀血阻络瘀血阻于头部血络,阻塞血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发失所养,故脱落。

正如《医林改错》所说“无病脱发,亦是血瘀”。

治疗上可用通窍活血汤,以活血通络、祛瘀生新。

2、肾精不足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

肾精亏虚,无以滋润与濡养则毛发焦黄脱落,发为本病。

如年老、久病、房劳过度等多种原因引起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可引起脱发。

3、血虚不荣头发的生长需要气血荣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

产后、病后多见气血亏虚,血虚受风,风盛血燥,则无以充养毛发,发失所养。

《诸病源候论·毛发病诸候》曰:“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4、脾气亏虚脾胃阳气衰落,不能化生气血,毛发失于濡养,则可见脱发。

如《脾胃论。

脾胃胜衰论》云:“夫胃病其脉缓,脾病其脉迟。

且其人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若火乘土位,其脉洪缓,更有身热,心中不便之证。

此阳气衰落,不能生发……或皮毛枯槁,发脱落。

”5、肺热毛脱肺主皮毛,肺热可致皮枯而毛脱。

金水相生,肺失宣降,则肺金不能生肾水,精微不布达于头,发失所养,则枯黄脱落。

《东医宝鉴·保命》记载:“虚损之疾,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

”《素问·痪论》认为:“肺热者,色白而毛败。

”治疗宜清肺热、养肾精,药用桑白皮、地骨皮、石膏、知母等清肺,加用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等益肾精。

6、湿热熏蒸若素食肥甘厚味,脾胃损伤,纳运失职,中焦湿热内生,上攻于头,熏蒸发根之血,渐成枯槁,可致脱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来解脱发的尴尬
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现代生活像洪水猛兽般推着人们往前赶路,伴随而来的是,“头顶危机”成了不少人不得不面对的困扰。

从枝繁叶茂到草木凋零, 脱发者们常以聪明“绝顶”掩饰头顶寥寥无几的尴尬。

头发虽是身体的“附属品”,但在这个看重“颜值”的时代,谁人不想“顶”上添花呢。

从中医临床情况看,脱发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而且越来越年轻化,20岁~35岁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主力军”。

男性、女性脱发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常伴有头发油腻、头皮屑增多、头皮瘙痒等。

事实上,祖国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有关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毛拔”“发坠”。

传统中医学认为,毛发的生长荣枯多与肾精、气血盛衰有关。

由于男女脱发表现有别,故脱发当从性别差异论治,辨证调理。

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外候,肾精足则毛发自荣。

男性在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容易导致肾精耗伤、发枯脱落,脱发多是肾精不足所致。

故临床治疗男性脱发时当“从肾论治”,常配合滋补肝肾、填精生发之药物,如桑寄生、牛膝、菟丝子、覆盆子等,方剂常用七宝美髯丹加减;若偏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桑葚子以补肾养阴;伴心烦口干、口舌溃疡、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知母、黄柏、玄参以滋阴清热泻火;偏阳虚者,加补骨脂、杜仲、川续断、淫羊藿、巴戟天以补肾壮阳;精神紧张、失眠多梦者,加牡蛎、龙齿、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以安神解郁。

传统医学著作《诸病源候论》指出,“若血盛则荣于头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血为生发之本,血虚、血瘀、血热均可导致头发脱落。

女性一生要经历“月经、孕产”等生理过程,耗血过多,脱发病因也重在气血失调,故临床治疗当“从血论治”。

血虚致头发供养不足而脱落,应治益气养血,方剂用养血生发汤加减,药用当归、首乌、川芎、丹参、白芍、鸡血藤、白蒺藜、黄芪、甘草等;而平素血热之体,易外感风邪,郁而化燥,进而耗血伤阴,阴血不能“上行”荣养毛发,故头发容易脱落,临床上多以清热凉血施治,并配合化湿、祛风、养血法并用,方药以凉血消风散为主。

需要提醒的是,注意食物禁忌可以加速病愈,脂溢性脱发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糖类食物,少吃辣椒、生蒜等食物。

脱发人群平时的饮食也有一定讲究:荤菜以低脂蛋白质为宜,如河鱼、精瘦肉、脱脂奶等;多食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豆制品、马铃薯等;多吃一些经过慢火加工的新鲜绿色蔬菜。

饭后喝些温热的薄荷茶,坚持每天吃2个新鲜水果。

另外,维生素B6对于调节脂质代谢、抗皮脂、刺激毛
发再生均有效果,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B6的食物,如马铃薯、蚕豆、青鱼、橘子、芝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