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卡西欧杯中学数学讲题比赛
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

例 2 (2000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设关于 x 的二次方程 (k2-6k+8)﹒x2+(2k2-6k-4)x+k2=4
的两根都是整数.求满足条件的所有实数 k 的值.
分析 此题也可通过直接求根法求出二根,但是它的条件与例 1 不同,例 1
况。 解 若 k=6, 则 x=-2; 若 k=9, 则 x=3;
若 k≠6 且 k≠9,原方程可化为 [(k-6)x-9][(k-9)x-6] = 0 ,故方程的二
根为 x1= k 9 6 ,x2= k 6 9 .为使 x1 和 x2 都是整数,则应有 k-6 = ±1,±3,± 9 , k=-3,3,5,7,9,15;还 应 有 k-9 = ± 1,± 2, ± 3,± 6, k=3,6, 7,8,10,11,12,15. 所以 k=3,7,15时,x 1 和 x 2都是整数,
当 m =1 时,方程 mx2-6x+9=0 的二根均为 1,方程 x2-4mx+4m2-4m-5=0 的
二根为-1 和 5,符合要求。 当 m =-1 时,方程 mx2-6x+9=0 的二根均不是整数,不符合要求. 所以仅当 m=1 时,方程的两根都是整数。 例 4. (1996 年上海市初中数学竞赛试题)若关于 x 的方程 ax2+2(a-3)x+(a-2)=0
a = 25, 18, 16, -9, -2, 0
因 a 为正实数,于是 a 25 或 18或 16均为所求.
例 8 (第十七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十年级试题)求使方程 x2-pqx+p+q=0 有
整数根的所有正整数 p 和 q.
解 设原方程两根为 x1、x2,则 x1x2 = p+q
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章建跃)

“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总结暨大会报告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大家好。
受本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组委会、评委会的委托,我给大会作总结报告。
本次活动受到全国高中数学教师、数学教研部门、各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来自全国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行业的近83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覆盖范围广,参与热情高。
各会员单位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很多会员单位从两年前就开始布置、落实本项活动,把工作细化在过程中,积极组织当地广大高中青年数学教师参与观摩活动,引领广大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以观摩与评比活动带动课堂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我代表组委会对各会员单位为本次活动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承办方河南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为本次活动投入了很大精力,付出了辛苦的劳动。
承办大型活动非常不易,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很繁重,承担的风险很大。
我代表组委会对你们做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大会的协办方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中国数学教育》&《数学周报》社为本项活动提供了资金、技术、奖品以及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我代表组委会对他们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要感谢各位参赛选手,你们付出了巨大的智力劳动,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为本次活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我代表大会组委会、评委会对你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祝贺你们取得优异的成绩,祝贺你们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而坚实的一步。
由于本次活动组织方式的改变,对评委提出了高要求。
各位评委不仅要事先对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和课堂实录进行仔细阅读、观摩,在现场还要聚精会神地观察选手的表现,根据参赛选手的预设和现场生成,做出评判,并给出点评。
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与各位评委的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直接相关,我代表组委会对各位评委的高度热情和负责精神表示衷心感谢。
第四届“卡西欧杯”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赛后反思

独立或合作 体验 着知 识形成 过程 的真 实
课堂。
下 了一个表 面气 氛活跃 的假 象。我在 比
赛 课 中 对 例 2解 题 过 程 的 处 理 , “ 讲 就 大
像、 性质等知识 , 这为研 究几类 不 同增 长
的 函数 模 型 提 供 了基 础 。 以说 , 节 课 所 这
反 思 之 二 :课 堂 上 教 师 的讲 与 学 生 的 多 或 少 。 是 “ 入 式 ” 学 与 “ 发 不 注 教 启 随着课 改 的深入推 进 ,以教 师为 中 “ 心 满 堂 灌 ” “ 入 式 ” 教 法 的 确 是 越 来 、注 的
得 必 要 的 基 础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 “ 展 ,发 理 解 “ 学 建 模 ” 思 想 方 法 解 决 问题 的 数 的 有 效 性 。 3) 励 学 生 收 集 一 些 社 会 生 活 ( 鼓
学 生独 立 获取 数 学知 识 的 能力 ” ………
这 些都 是《 普通高 中数学课 程标 准》 中规
而特讲 起来 ” 因为教 科书 中对 判断模 型 。
函 数 的 思 想 方 法 ”我 认 为 就 高 一 年 级 学 , 生 而 言 这 种 处 理 方 法 在 理 解 上 会 有 困 难 ,但 它 又 是 高 中 数 学 学 习 的一 种 很 重 要 的 思 想 方 法 ,所 以 我 通 过 板 书 详 细 分 析 讲 授 了这 一 过 程 , 旨在 帮 助 学 生 对 “ 构 造 函 数 的思 想 方 法 ” 留 下 一 个 美 好 又 深
l AoXUE
研
究
第 四届 “ 西 欧杯 ’ 中数 学 卡 ’ 高 青 年教 师优 秀课 评 选 赛 后反 思
教 学 目标 的确 定 不能只 重视 知 识 的灌输 、技 巧 的传 递 而忽视学 生 的主体
最新学年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结果通报

2010学年海珠区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结果通报
各高中(含六中、美院附中):
根据广州市教研室数学科和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数学科的工作计划和安排,2010学年广州市中学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海珠区初赛于2010年12月31日(第十八周周五)14:30——16:30在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举行,本次比赛高中共评出一等奖7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42名。
本初赛获得一、二等奖的教师以及本初赛未获得一、二等奖,但在上学期广州市“卡西欧”杯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教师将代表海珠区参加下学期广州市解题比赛决赛。
具体名单届时将另发通知。
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在下学期的全市决赛中勇创佳绩!
附:2010学年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获奖名单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2010年1月6日。
第八届“卡西欧”杯全国数学优质课大赛教案 角的比较和运算

《角的比较和运算》教学设计长春市解放大路学校李明华一、教学内容解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基本知识之后对角的内容的延续学习,更是对几何图形中有关联的量的认识加深的内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和、差运算;难点是辨析图形中角与角的关系.学好本节课对于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二、学生学情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中几何部分内容,对于几何学生仅限于对图形的简单认识而不能了解图形中潜在的联系,对于简单的几何逻辑推理语言仅仅在线段相关问题中使用过.借助于本节课内容的传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条件与结论对应的概念,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本质.三、教学策略分析引课用肢体语言所能展现的几何图形引入新课,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最终服务于生活.角的比较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知识探知未知的知识,基于学生对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的掌握,在抛出角的大小比较后,让学生自行寻找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希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基本素养,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归纳,在学生提出比较的方法之后,要培养学生归纳的习惯.数学的灵感来源于不断地对数学知识的归纳,形成自己的数学触感.归纳能力也是学生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我会多引导学生发现、总结,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探知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进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角的和、差辨析能力的培养,在一个图形中认识几个角之间内在联系为重点,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式子转化成为多个同等变形的式子,养成学生对同一公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掌握,认识复杂图形中的内在联系.学会发现一个变化的数学问题中不变的量或关系,并能根据这个量或关系解决相应问题.培养逻辑推理语言,角平分线的定义中除了让学生能够将定义引申为条件与结论的对应,还要简述几何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并且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恰当使用这样的连接词,来阐述数学问题的因果.课题:4.6.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知识技能1.会比较角的大小,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理解角的和、差关系,学会辨析图形中角的关系,能够计算角的和、差.学目标3.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辨析图形中角的数量关系.过程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探究两个角的大小比较,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归纳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2.经历对角的和、差及角的平分线认知过程,体会图形中位置与数量的关联.3.利用角的和差关系,使用三角板中的角画其它度数的角,培养学生发现数学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初步体会和掌握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辨析并且准确运算图形中角的和、差.3.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并会辨析图形中角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1.用类比的方法提炼角的大小比较方法.2.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关系.教具与教学手段为学生准备画好角的透明卡片、三角板、量角器,并利用多媒体配合教学.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老师摆出拍照片时的“V”胜利手势和举起双臂的欢呼姿势,让学生观察能够体现哪个几何图形.这两个角哪个更大?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还要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角的比较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卡片中的∠1和∠2,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1、∠2,∠3,怎样比较这三个角的大小?归纳总结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教师细心观察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板书:1.度量法∵∠1=57°∠2=63°∴∠1<∠22.叠合法①顶点重合②一边重合③另一边在重合边的同侧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从探究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比较三个角的大小的过程,从中归纳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与旧知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练 习先观察图中的两个角,其中哪一个角较大?然后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比较,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在学案上作答.教师巡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积极参与 并独立度量或作图.巩固知识,让学生体会,几何问题不能仅仅依靠观察,更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角 的 和 差 运 算观察图中的角你能通过此图直接说出哪些角的大小关系?∠AOC 比∠AOB 大多少?得到角之间的等量关系: ∠AOC-∠AOB=∠COB , ∠AOC -∠BOC =∠AOB , ∠AOB +∠COB=∠AOC .可见,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到的和或差也是角.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角的和差关系.独立思考,积极回答.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式子转化成为多个同等变形的式子,养成学生对同一公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掌握,认识复杂图形中的内在联系.教学 环节教 学 内 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O CB A练习1.如图,若∠AOC=35°,∠BOC=40°,则∠AOB=度.2.如图,若∠AOB= 60°,∠BOC=40°,则∠AOC=度.3.如图,若∠AOB=75°,∠AOC=60°,则∠BOC=度.4.若∠AOB=60°,∠AOC=30°,则∠BOC=度.板书解题过程:引导学生口述简单的推理过程.独立思考认真解答学生分析并将结果板演.培养逻辑推理语言简述几何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将已知中的图形略去,让学生体会改变已知后给答案带来变化,并注意几何问题中没有给出图形要注意分类讨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OC=35°∠BOC=40°∴∠AOB=∠AOC+∠BOC=75°角的平分线CBO A根据上题中答案之一的图形,∠AOB=60°,∠AOC=30°,∠BOC=30°,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如果OC是∠AOB的平分线,则它应具备哪些条件?根据同学们的总结,你能否用几何语言描述图中的角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1.∠AOC=∠BOC=12∠AOB2.∠AOB=2∠BOC=2∠AOC角的平分线概念的几何表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C=∠BOC=12∠AOB板书:角的平分线根据图形中角的特殊关系归纳角的平分线应满足的条件.体现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概念的过程.再次感受一个等量关系的变形在图形中体现的不同角度.培养逻辑推理语言练习1.如图,∠AOB=180°,OC是∠AOB的平分线,巩固知识培养逻辑推理语言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则∠AOC= = 度.简述几何语言,让学生体会数学逻辑连接词的练习2.如图,∠AOC=65°,OC是∠AOB的平分线,则∠BOC=∠=度;∠AOB=∠AOC=度.作用,并且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恰当使用这样的连接词,来阐述数学问题的因果.思维提升ABCEFO如图,∠AOB=80°,OC是∠AOB的角平分线,则∠AOC= =40°.OE、OF分别是∠AOC和∠BOC的平分线,则∠EOF= °.变式1:将OC是∠AOB的角平分线的条件删去,求∠EOF= °.变式2:改变OC的位置,求∠EOF= °.变式3:改变OB的位置,求∠EOF= °.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改变已知条件,动态演示.从简单的几何模型过渡到复杂的图形,尝试从中抽取基本模型.感受动态几何中变量与不变的量之间的关系.将最基本的角平分线模型叠加,提出新的问题,一是要让学生再次感受已知条件的改变对结果带来的影响,二是使学生感受动态几何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几何直觉和模型观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手你能利用手中的三角板画出15°的角吗?利用手中的三角板还可以画出哪些的角?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体会角的和差关系,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从中探究操作这些角度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小结1.角的比较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2.角的和、差运算3.角平分线教师小结有利于培养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开幕辞

中国教 育学会 中学数学教 学专业委员会
21 0 0年 1 O月 1 日 6
2
为 了更好地体现 “ 过程” 、参与” 、交流” 研究”等关键 “ “ 、“ 词 ,本次活动在 总结 以往成功经验 的基础上 。进一 步改进了活
本 次活动 由中 国教 育学会 中学数 学教学专 业委 员会主 办 , 动 的举 办形 式和组织方式 ,增加 了评委现 场点评 、一等奖参 评 河南省教育学会 中学数学教学 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 教 师与观摩 代表现场 交流互动的时 间 ,为大家提供 了更 多交 流
21 0 0年
第 1 2期
J un lo h n s te t s E u ain o r a fC iee Mah mai d c t c o
N .2 00 O1 2 1
“ 西 欧杯 ” 第 五 届全 国 高 中青 年 数 学教 师优 课 卡
困
尊敬的各位评委 、各位一等奖参评教师 、各位代表 : “ 卡西欧杯”第五届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 与评
本次活动得 到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 门 、各级教学研 究部 门 也 会 更 大.
以及学校 的大力支持 ,对此我们表示衷 心的感谢 !
提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 与评 比活动 自 20 0 0年举 展 规划纲要》 中 ,党中央 、国务 院明确提 出了 “ 高教师业务
办 以来 ,深 受 广 大教 师 、教 研 人 员 的欢 迎 . 项 活 动 坚 持 “ 在 水 平 ,完善 培养 培训体 系 ,做好培养培训规划 ,优化队伍结 构 , 本 重
中数学各类竞赛获奖一览表

王圣仕
第九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三等奖
王进敬
2003、12
04届4班
徐磊
2003年上海市数学竞赛二等奖
梁国胜
2003、12
05届5班
俞若诚
2003年上海市数学竞赛三等奖
涂斌祖
吕尤
第五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六年级三等奖
王进敬
10届7班
左淳诚
第五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六年级三等奖
王进敬
2007
10届6班
毛雁
2007年第七届“中环杯”中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市级)决赛二等奖
王进敬
2007
10届6班
王诗伟
2007年第七届“中环杯”中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市级)决赛三等奖
涂斌祖
徐驰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二等奖
涂斌祖
俞若诚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一等奖
涂斌祖
朱志尧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活动一等奖
涂斌祖
2004、12
05届5班
俞若诚
2004年上海初三数学竞赛二等奖
涂斌祖
朱志尧
2004年上海初三数学竞赛二等奖
11届6班
陈晓轩
第二十届“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预备年一等奖
但水平
2009.2
11届6班
戎欣
第二十届“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预备年三等奖
但水平
2009.2
11届6班
马大任
第二十届“五羊杯”初中数学竞赛预备年三等奖
但水平
2009.2
11届6班
刘唯楚
“卡西欧杯”第五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 优秀课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评比结果的通

贺祠 亮 邓 礼 咸 赵 志 明
四川绵 阳中学 四川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贵 州 龙 里 中学
詹 爽 姿
石 小 丽
陈
华
浙江桐乡第一中学
安徽蚌埠第一中学
安徽 淮 南 市第 二 中学 福建 泉 州 市培 元 中学 福 建 师 范大 学 附 属 中学
黄 修 禹 胡 跃 源
优 秀课 一等奖名 单
( 6 共 5名 ,排 名 不 分 先后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第 二 附 属 中 学
北 京 市 第 十 二 中学 程 敏 山西 大 同市 第 一 中学 校 山西 太 原 市 育 英 中学
董
韩
凯
灵
高 李
宇 翥
北 京 市 第 五 中学 天津 市 汉 沽 区 第 一 中 学
N 2 O 0 O1 2 1
J u n lo h n s te t s E u ain o r a f C i ee Mah mai d c t c o
21 0 0年
第 1 2期
“ 西 欧 杯 ”第 五 届 全 国 高 中青 年 数 学 教 师 优 秀课 观 摩 与 评 比活 动 卡
21 0 0年 1 0月 1 日 9
本 次 活 动 共 评 比产 生 优 秀课 一 等奖 6 名 ( 单 附后 ) 5 名 ,4个
本 项 活动 始 终 坚持 “ 在 参 与 ,重 在 过 程 ,重 在 交 流 , 重 会 员 单 位 被 评 为 优 秀 组 织 奖 ( 单 附后 ) 重 名 .
赵
樊
亮
涛
贵州省实验 中学
云 南 大学 附 属 中 学 云 南玉 溪 第 一 中 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卡西欧杯”中学数学“讲题比赛”
获奖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研室中数科,各中学数学科:
2011年10月28日,广州市“卡西欧杯”中学数学“讲题比赛”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科和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卡西欧”公司协办,得到了越秀区第21中学、海珠区绿翠中学、番禺星海中学鼎力相助。
聘请了市区主管初中的教研员和市区初中数学骨干教师担任“讲题比赛”评委。
共有305名初中数学教师参加本次“讲题比赛”。
这些教师都是各区(县级市)“讲题比赛”的优胜者。
在为期一天的“讲题比赛”中,他们践行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展示了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为数学学科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讲题案例。
经各评比小组的认真评选和各小组之间的协调,共评出一等奖31名,二等奖89名,三等奖185名,获奖名单附后。
特此通知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科
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附:2011年广州市“卡西欧杯”中学数学讲题比赛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番禺区陈迪银钟村奥园学校三等奖番禺区张焕连象达中学三等奖番禺区沈晓欢桥兴中学三等奖番禺区翁文钰石碁中学三等奖番禺区林赞娟富丽中学三等奖番禺区赖锦发石壁中学三等奖海珠区邓广源蓝天中学三等奖海珠区邓璐璐广州市江南中学三等奖海珠区谭丽梦广州市绿翠中学三等奖海珠区周达荣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三等奖海珠区周竞灿广州市南武实验学校三等奖海珠区毕文霞广州市海珠中学三等奖海珠区蔡丽群广州市南石中学三等奖海珠区许丽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三等奖海珠区阙志祥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三等奖海珠区唐光灿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张翠怡迳口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刘勇冯村中学三等奖花都区温春好梯面中学三等奖花都区罗文珍邝维煜纪念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刘珠花山中学三等奖
花都区吴彩红联安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张小敏大塘中学三等奖花都区胡余华赤坭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张旭宏雅瑶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叶雯秀全外国语学校三等奖花都区王雪莹雅瑶中学三等奖花都区汤燕芳云山中学三等奖花都区李强军冯村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宋大春雅瑶中学三等奖花都区王文东迳口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徐桂欣金华中学三等奖花都区李雄彬雅瑶中学三等奖花都区周文强冯村中学三等奖花都区肖海英华侨中学三等奖花都区黄桂英迳口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陈劲浩广州市第一二三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黄佳丽广州市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三等奖黄埔区罗玲广州市黄埔区双沙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陈婷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三等奖黄埔区张雨红广州市黄埔中大附属外国语实验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钟淑欢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中学三等奖
黄埔区秦柳儿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三等奖黄埔区徐慧君广州市第八十七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高伟明广州市第八十四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韩学涛广州市黄埔区港湾中学三等奖黄埔区饶秋莎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分校三等奖荔湾区周桃安23中三等奖荔湾区韦宏平一中实验三等奖荔湾区江喜婵广雅实验三等奖荔湾区李俊广州市美华中学三等奖荔湾区王甫仕真光实验三等奖荔湾区张卫华24中三等奖荔湾区甘厚清西关外国语学校三等奖荔湾区周文辉广州市第四中学三等奖荔湾区唐振宁西关外国语学校三等奖荔湾区郭晋西关外国语学校三等奖荔湾区邓永东花地中学三等奖荔湾区王亚南广雅实验三等奖荔湾区刘天亮广州市美华中学三等奖荔湾区刘超然第九十三中学三等奖荔湾区李勉聪南海中学三等奖荔湾区林结英广州市第四中学三等奖
荔湾区卢燕玲双桥中学三等奖荔湾区黎乐锋一中实验三等奖荔湾区陈珅一中实验三等奖萝岗区邱蓝青广州市玉岩中学三等奖萝岗区李定锋广州市玉岩中学三等奖萝岗区黎洁蕴广州市第九十一中学三等奖萝岗区赵干花萝岗区九佛第二中学三等奖萝岗区赵丰雪广州市玉岩中学三等奖萝岗区胡晓丽广州开发区中学三等奖萝岗区邱传林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三等奖萝岗区刘克谱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三等奖萝岗区刘新柱萝岗区东区中学三等奖南沙区林莲英黄阁中学三等奖南沙区陈炳坤黄阁中学三等奖南沙区李洁南沙一中三等奖南沙区邝立斌英东中学三等奖南沙区吴小莉横沥中学三等奖南沙区郭桂珍南沙一中三等奖南沙区黄安锦珠江中学三等奖南沙区陈君敏南沙一中三等奖南沙区梁桂雄南沙一中三等奖
南沙区张华平横沥中学三等奖南沙区汤泽娜南沙一中三等奖天河区何文泰安中学三等奖天河区梁艳珍骏景中学三等奖天河区谢林艳47中三等奖天河区刘汉科天秀中学三等奖天河区刘伟光44中三等奖天河区李远清113中学三等奖天河区费华菲省实天河三等奖越秀区唐琦广州市第2中学三等奖越秀区廖远萍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三等奖越秀区周利华八一实验学校三等奖越秀区黄海龙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三等奖越秀区齐美丽广州市梅花中学三等奖越秀区张碧铿广州市培正中学三等奖越秀区陆曼丽广州市第7中学三等奖越秀区劳珠琼广州三中三等奖越秀区梁惠平17中三等奖越秀区陈罕聪应元2中三等奖越秀区邱丹曼广州市铁一中学三等奖越秀区黄木生37中三等奖
越秀区陈思远五羊中学三等奖增城市罗文欢增城实验中学三等奖增城市李春燕增城二中三等奖增城市陈文锋荔城三中三等奖增城市江耀雄仙村中学三等奖增城市毕燕平永新中学三等奖增城市姚仁忠荔景中学三等奖增城市谭宗标海伦堡学校三等奖增城市李健增城中学三等奖增城市梁志敏增城中学三等奖增城市谢翠环大鹏中学三等奖增城市刘右城增城二中三等奖增城市赖灶兰增城二中三等奖增城市黄柳仪英华学校三等奖增城市吴小兰小楼中学三等奖增城市林彩霞增城二中三等奖增城市盘香荣正果中学三等奖增城市林惠新塘三中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