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学

合集下载

蔬菜栽培学总论

蔬菜栽培学总论

(四)我国蔬菜科研生产的发展趋势
4、加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力度,提高科学种菜水平 工厂化育苗、无土育苗、快速育苗、组织培养与快速 繁殖 蔬菜嫁接技术:瓜类、茄果类 无土栽培:基质栽培、营养液培、雾培、有机生态无 土栽培 生物肥、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测土施肥、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精准农业技术
三、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发展
(二)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
1、生产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越来 越大 2003年,全国蔬菜栽培面积26930万亩,总产量 54032万吨; 吉林省面积2003年490万亩,总产量1070万吨。 全省园艺特产业产值由1993年的36亿元 增加到2003年的194亿元、2004年的215亿元。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形成规 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创 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调控蔬菜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 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的的科学。


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农田栽培系统关系的一门学科。
2、蔬菜栽培学的特性

综合性强:涉及众学、植物营养、气象学、设施学、植物保护 学、遗传育种学、生物工程学、商品学、市场经济学,甚 至涉及建筑学、材料学等。

实践性强:应用科学 地域性强 :各地气候条件与技术传统的差异
3、蔬菜栽培学的任务
蔬菜标准化生产 无公害、绿色食品级蔬菜 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产出蔬菜产品
蔬菜栽培学的任务
5、反季节生产受到各地重视 “适季栽培”与“反季栽培”并进发展。 北方的寒地设施栽培,南方的夏季降温生产;南北 的淡季互补。 南菜北运正在兴旺,“北菜南销”局面逐渐形成。
三、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发展
(二)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的发展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1、蔬菜:凡是可供佐餐的植物统称为蔬菜。

2、蔬菜栽培学:是研究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栽培管理措施的一门科学,是蔬菜生产的重要理论基础。

3、蔬菜标准化生产:就是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原则,对蔬菜生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经营、销售等活动,进行全程控制的过程。

4、日光温室:不加温温室,主要依靠日光的自然温热和夜间的保温设备来维持室内温度。

5、有机蔬菜:蔬菜植物栽培在无污染的环境中,且不施用化肥、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等栽培的蔬菜。

6、设施园艺:依靠一定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调节热量进行反季节栽培。

7、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中有经济价值、可食用的那部分产量8、生物产量:在某蔬菜的一生中,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物质(占90%~95%)和根系所吸收的物质(占5%~10%)的积累总量。

9、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具有的叶面积。

温度、光照强度、水分、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技术影响叶面积生长的因素。

10、净同化率:单位叶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积累量)。

11、春化作用:对于有些蔬菜作物,它们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开花结实,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

种子春化处理时,胚要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未成熟的种子,因养分不足而不能通过春化阶段。

12、绿体春化:是指蔬菜要在植株长到一定大小后,才能感受低温,对春化有反应的现象。

甘蓝、洋葱、大蒜、大葱、芹菜等13、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面积上各种作物安排布局和茬口接替的制度。

14、熟制: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种植单位一年内作物种植茬口(次)的数量和类型。

例如,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

15、连作:一块田地上连续栽培同一种作物。

连作会带来病虫害严重,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不良化。

土壤某些营养元素变得偏缺而另一些有害植物的有害物质累积。

16、轮作:是指同一块田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制度,也称换茬或倒茬。

17、间作: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隔畦(行、株)同时有规律地种植在同一块地上称为间作。

《蔬菜栽培学》word版

《蔬菜栽培学》word版

园艺生产技术——蔬菜生产第一章绪论一、蔬菜的定义定义:蔬菜是指一、二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多汁器官,作为副食品。

另包括一些鲜生的木本植物、食用菌、藻类、蕨类和某些调味品等。

特点:1、蔬菜的食用器官多样;(柔嫩叶子、新鲜的种子和果实、肉质根或块茎、嫩茎、花球或幼芽等)2、蔬菜营养丰富;3、蔬菜含水量大,不耐贮运,易损伤、萎蔫、腐烂。

二、蔬菜对人体的作用为人体提供维生素为人体提供矿物质为人体提供纤维素色素及挥发性油类物质增进食欲; 保健、治病; 蔬菜美容五、世界蔬菜生产与供应模式1、日本模式“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发展到“分散生产,集中供应”。

从1971年起,国家批准建设中央批发市场,中央批发市场有计划组织货源,调节余缺,拍卖销售。

2、美国模式“集中生产,分散供应”。

美国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条件比较好的加尼福利等5个州,通过加工销往全国。

全国大蒜91.5%,甘兰85%在加利福尼亚州生产。

3、荷兰温室专业出口蔬菜生产荷兰被誉为“欧洲菜园”,温室是生产为主要形式,中等番茄产量60万kg/hm3, (8万斤/亩),蔬菜出口占农产品1/3。

六、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向1. 建设规范化蔬菜产销基地在城市近郊要注重发展不耐贮运的叶菜类蔬菜,把蔬菜基地作大作强。

2. 要注重提高菜农科学种菜技术尤其是品种选择,合理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方面。

3. 建立完善的良种繁殖体系克服目前多家经营,各自为政,造成计划性差,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

4. 科学利用保护设施,处理好设施园艺与运输园艺的关系充分利用我省地理及交通优势发展保护地栽培,尤其是大棚及日光温室,建立大面积基地,生产外运菜,加强蔬菜生产经济学研究,重视资源最佳利用。

5. 加强蔬菜速冻、脱水及保鲜技术研究与示范要注意解决蔬菜采收后的短期贮藏保鲜问题。

6、突出优质蔬菜生产,重视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的全程控制。

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医药保健型蔬菜(育种新目标)。

重视可持续发展农业。

蔬菜栽培学总论 绪论

蔬菜栽培学总论 绪论

(一)蔬菜的生产方式
自给性 商品性 专业化 季节性
(二)蔬菜生产的特点
1.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
2.对栽培条件要求较高,需 精耕细作 3.育苗移栽
4.设施栽培 5.采后处理
蔬菜发展现状
1. 蔬菜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首要地位。
2. 广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新技术。
3. 4. 5. 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稀特蔬菜、净菜、精品菜、礼品 菜、方便菜等需求增加。 无公害生产普及,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正在兴起。 蔬菜标准化生产迅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化、农资供 应统一化、生产管理规范化、产品销售品牌化)。
(万ha)
8.7
Ü ú ¿ ײ Á
(千万t)
1600
Ë ê ù È Ä ¾
400 200 0
48
326 6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Ë ê ù È Ä ¾
4 蔬菜栽培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成熟阶段
(1979~现在) • 浙江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总论和各论· 南方本 • 山东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各论· 北方本 •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蔬菜栽培学(保护地栽培)》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编《中国蔬菜栽培学》 (1987) • 吴耕民的《蔬菜园艺学》(1936) • 吴耕民的《中国蔬菜栽培学》(1958) • 山东河北浙江山西等多所院校分别编著 的《蔬菜栽培学》 (上中下) (1959~1962) • • •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630) 王桢的《王祯农书》(1313) 王象晋的《广群芳谱》(1621) 吴其睿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 《诗经》 《论语》 《吕氏春秋》


477.14
895.94 1430.7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蔬菜栽培学1. 蔬菜:凡是具有柔嫰多汁产品器官、可佐餐的所有植物均可列入蔬菜的范畴。

包括一二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或木本植物、菌类和藻类。

2. 植物生长周期性: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或季节更替而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3. 生长相关性:植物各个器官或部分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制约的现象。

4. 季节周期性: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5. 春花作用:某些植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低温诱导才能开花,我们把这种低温对开花的诱导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6.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也称“相对生产率”。

7. 蔬菜种子:蔬菜生产所用的种子,泛指所有的播种材料。

包括植物学上真正的种子、植物学上的果实、营养器官、菌丝组织和孢子、人工种子。

8. 嫁接育苗:将栽培品种幼苗地上部,移接在具有优良根部性状等的其他带有根系茎的蔬菜或植物幼苗上,形成新的组合苗,并将其培育成健壮的秧苗。

1.蔬菜栽培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答:蔬菜栽培学是以蔬菜为研究对象,探索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利用现代的生物科学理论与先进的管理技术来协调蔬菜、土壤、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主要任务,调控蔬菜的生长发育,以获得优产、高质、高效为最终目的。

2. 蔬菜的生产特点:种类繁多、食用器官多样化、育苗移栽、精耕细作、设施栽培、采后处理、高效高产。

3.蔬菜的分类方法:植物学分类、食用器官分类、农业生物学分类。

蔬菜植物学分类及分类方法。

(1)分类:主要以形态学、解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各个学科为理论依据,把蔬菜按界、门、纲、目、科、属、种进行分类,其中,种为基本单位,在种以下,还可分为亚种、变种、品种等。

(2)分类方法:我国栽种的210余种蔬菜,列属于32个科。

一般栽培的蔬菜除食用菌外,都属于种子植物门,分属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在双子叶植物中,以十字花科、豆科、茄科、葫芦科、伞形科、菊科为主;在单子叶植物中,以百合科、禾本科为主。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瓜类蔬菜的共同点:1.根系发达,要求疏松肥沃,耕层深厚,但根系易发生木栓化,伤根后再生能力差,故宜采用护根育苗2.花芽分化早,且具有可塑性,生产上可采取措施促进花芽分化(可施用乙烯利在2~4片真叶时)3.喜湿,不耐寒。

,喜较大昼夜温差,生长量大,水分蒸发量也较大,水分需求较多,喜光照4.均属葫芦科,有相同病虫害,生产上应轮作、倒茬。

嫁接苗的优点:1.防止转病害2.克服设施土壤,连作障碍。

3.与根苗相比,抗逆性强,生长旺盛,产量增加。

嫁接的方法:顶接法、靠接法和插接法。

化瓜:刚坐位的瓜纽和正在发育中的瓜条,生长停滞,由瓜尖至全瓜逐渐变黄、干枯根本原因:小瓜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营养物而停止发育1.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造成瓜秧徒长而瓜化2.黄瓜生长期低温过低,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降低,瓜条营养供应不足而化瓜3.连续阴天、低温少光、光合产物少。

4.下面瓜不及时采收,造成果实间的养分争夺,导致上部小瓜化掉。

5.花期喷药不当或有毒气体危害。

花打顶:黄瓜植株生长点不再向上生长,顶端出现雌雄花相间的花簇,不再有新叶和新梢长出,形成自封顶。

出现原因:夜温偏低昼夜温差过大造成。

低夜温、短日照使营养大量消耗黄瓜四段便问管理的依据:6点到14点25~35度光合作用最旺盛14点到17点20~22度光合减弱呼吸上升前半夜18~15度促进养分想果实运输后半夜15~12度降低夜间养分呼吸消耗畸形瓜:包括弯瓜、大肚瓜、光头瓜、蜂腰瓜等。

苦瓜苦:直接原因:苦瓜素积累过多,偏施N肥、土壤干旱、低温低造成的。

西瓜品种的类型:早熟(雌花开后到成熟30d)中熟35d 晚熟40d 以上。

西瓜的嫁接技术:1.砧苗的培养。

2.接穗苗的培养:品种选择,播种催芽、砧苗播后7天播接穗苗。

3.嫁接准备:用具、接前准备。

4.方法:顶接法。

5.接后管理:温度日30度夜20度;湿度:前三天95%~100% 5天后:65%~70%。

保持方法:盖膜,灌水时间为嫁接前,浇到畦面。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名词解释:1.特征:是指蔬菜植株的外部形态特点。

2.特性:是指蔬菜个体发育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3.系统发育:指物种的进化过程。

4.个体发育:指植物从播种至开花结实再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5.生长:是植物直接产生与其相似器官的现象。

生长的结果,引起体积或重量的增加。

6.发育:是植物通过一系列的质变之后,才产生与其相似个体的现象,发育的结果,产生新的器官——花、种子、果实。

7.春化作用:低温对植物发育的诱导影响(作用部位在生长点上)8.光周期作用:蔬菜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定长短的昼夜相交替的光周期条件,才能诱导开花,称为光周期作用。

9.生育适温(适宜温度):各种蔬菜植物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

在此温度范围内,同化作用强,生长良好,产量和品质最好。

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简称生育适温。

10.生活适温:在生育适温范围之外,一定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范围内,生育缓慢趋于停止,同化作用弱,消耗较多,植株能较长期地保持生命力而不至于死亡。

这一温度范围称为生活适应温度或生活适温。

11.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当温度低到或高到生活适应以外,蔬菜停止生长和生命活动,此时的温度称为最低温度或最高温度12.致死温度:当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或高于最高温度,达到使植物体受到伤害,造成死亡的温度称为致死温度。

13.临界致死温度:当温度低(高)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率或细胞死亡率达到50%时的温度称为临界致死温度(临界致死低温、高温)14.三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15.五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低温,受害高温16.三相比:即:固相:液相:气相=4:3:317.蔬菜产量:田间收获的产品的鲜物重量18.生物重量:由光合作用所合成物质(占90%~95%)和根系所吸收的物质(占5%~10%)的积累总量,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所有器官19.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中有经济价值、可食用的那部分产量称为经济产量20.经济系数(K):等于经济产量(Y X)与生物产量(Y B)的比值(Y X/Y B=K)21.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也就是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量占其所得能量的百分率22.叶面积指数: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具有的叶面积,称为叶面积指数(LAL)23.净同化率:净同化率是指单位叶面积,在一定时期内,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干物质的重量(积累量)。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第一章根菜类蔬菜(P1)第二章白菜类蔬菜(P11)第三章甘蓝类蔬菜(P18)第四章绿叶蔬菜类(P22)第五章葱蒜类蔬菜(P25)第六章茄果类蔬菜(P32)第七章瓜类蔬菜(P45)第八章豆类蔬菜(P58)第九章薯蓣类蔬菜(P62)第十章水生蔬菜(P69)第一章根菜类(2学时)§1 概述根菜类蔬菜是指由肥大的肉质直根作为食用器官的蔬菜植物(块根类除外)。

目前栽培的根菜类蔬菜主要有以下几科:十字花科:萝卜、大头菜、芜菁、芜菁甘兰、辣根伞形科:胡萝卜、美国防风、根芹菜菊科:牛蒡、菊牛蒡、婆罗门参藜科:根菾菜主要栽培的是萝卜、胡萝卜,其次是大头菜、芜菁甘兰、芜菁这类蔬菜一般都是二年生植物,少数为一年生及多年生植物。

根菜类蔬菜类型品种多,四季都可栽培,对均衡供应起很大作用。

根菜类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盐。

可供炒、煮、加工与生食,其叶子及肉质根也可作为饲料。

根菜类对土壤及气候的适应性广、生长快、产量高、栽培管理简易,便于机械化生产,是我国蔬菜栽培中很重要的一类。

§2 根菜类的生物学特性一、植物学特性(结合实验1,根菜类肉质根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根根菜类都是深根性植物,其中根菾菜根系分布最广,其次为胡萝卜。

萝卜根系较浅,应选土壤深厚,富含有机质,保肥保水力强,排水容易的土壤栽种。

根菜类植物在种子萌发后到营养生长初期,幼苗的胚轴和直根均未膨大,生有许多侧根以吸收土中营养。

直根开始膨大后,叶子制造的养分逐渐贮藏到根部而形成肥大肉质根。

①根的外部形态a、根头部(顶部):短缩的茎部,由幼苗的上胚轴发育而成,上生芽、叶。

b、根颈部(轴部):由幼苗的下胚轴发育而成,此部无叶,无侧根。

c、根部(真根):由幼苗的初生根肥大而成,上生侧根,伞形科根菜侧根四列,十字花科及藜科根菜的侧根为二列,子叶开展方向与二列侧根生长方向一致。

所以,间苗时,所留幼苗的子叶开展方向最好与行垂直,以便使根部得到更好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栽培学
一、考试科目:
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
二、考试比例:
蔬菜栽培学总论(占30-40%)、蔬菜栽培学各论(占60-70%)。

三、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四、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

五、参考教材:
1.程智慧主编. 蔬菜栽培学总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
2.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蔬菜栽培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3.程智慧主编. 蔬菜栽培学各论.科学出版社,2010年
4.张振贤主编. 蔬菜栽培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六、考试内容
蔬菜栽培学总论
一、蔬菜的起源与种类、分类
二、蔬菜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
三、蔬菜的栽培制度与茬口安排
四、蔬菜的种子和育苗
五、菜田土壤耕作和栽植技术
六、菜田水肥管理技术
七、蔬菜植株调整技术
八、菜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九、蔬菜品质及产品产地处理技术
蔬菜栽培学各论
一、主要茄果类蔬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番茄生产中常见生理障碍及其对策
二、主要瓜类蔬菜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及黄瓜生产中常见生理障碍及其对策
三、主要豆类蔬菜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四、主要白菜甘蓝类蔬菜品种类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五、主要直根类蔬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肉质根形成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六、主要葱蒜类蔬菜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生产中常见问题与对策
七、主要绿叶类蔬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八、薯芋类蔬菜(马铃薯)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种性退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