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变迁。

2.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3.掌握解读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的方法。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1.夏朝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世袭制度–社会分层制度2.商朝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分封制度–贵族特权制度3.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封建制度–策命制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深入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

2.帮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3.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与讨论2.视频辅助教学3.文献分析4.考古材料分析五、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老师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背景。

Step 2、授课老师讲解夏朝、商朝、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变迁,并区分这三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Step 3、文献分析老师将介绍一些与这些政治制度相关的文献,并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文献,体会“文献反映时代”的思想。

Step 4、考古材料分析老师将介绍一些与这些政治制度相关的考古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体会“考古资料反映社会、政治与经济变迁”的思想。

Step 5、课堂交流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思考,总结政治制度变迁的规律和原因。

六、学习评估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七、拓展延伸结合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实地了解古代文化遗迹,感受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八、教学评价此教案旨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处理方法,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了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此教案适用于高中历史课程的授课,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增强其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掌握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能够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究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2)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2)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与其他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比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2)提问: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4. 比较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与其他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的异同;5. 课堂小结:(2)强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优先进度;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三个重要时期,其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王权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等内容。

七、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内容和影响。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人教版必修1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政治组织和官职制度;3.吸收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夏、商、西周时期的统治者、政治组织和官职制度。

教学难点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的联系;2.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概述;2.夏时期的政治制度;3.商时期的政治制度;4.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5.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的联系;6.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概述1.通过教师讲解和视频资料,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况;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梳理夏、商、西周时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各小组发言,进行讨论和比较,总结夏、商、西周三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活动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组织和官职制度1.教师以夏、商、西周三个时期为主题,制作PPT介绍各时期的统治者、政治组织和官职制度;2.学生跟随教师的PPT,逐步理解各时期的官职名称、职责和作用;3.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官职进行介绍,展示各自认为最为吸引人的官职。

活动三: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的联系1.通过课文,教师讲解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的联系;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课本,形成小组讨论;3.小组之间分享讨论结果,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宗教、文化联系的特点。

活动四: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以教师介绍为蓝本,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展示,阐述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学生通过口头演讲和PPT展示,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何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3.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点评和反馈,总结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

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史料分析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三、重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宗法制四、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

周天子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提问: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新课设计:(一)王位世袭制1、上古时期的继承制度——禅让制(尧舜禹)2、夏的建立3、世袭制的建立1)开创者:启2)过程:禹传位与益,启杀益夺位,传之子孙3)表现:父死子继,兄终弟及4)影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二)分封制1、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3、内容:王畿(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以外的广大地区的土地与人民4、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结合P5的图,注意鲁、燕、齐、宋四国)5、义务:镇守疆土(伯禽伐淮夷,做《费誓》),随从作战(周王有六师),缴纳贡赋(周昭王因楚不贡苞茅而伐楚不复),朝觐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6、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7、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认识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2. 通过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夏朝政治制度:了解夏朝的建立,掌握夏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2. 商朝政治制度:了解商朝的建立,掌握商朝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西周政治制度:了解西周的建立,掌握西周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5.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比较法: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兴趣。

2. 讲解夏朝政治制度:阐述夏朝的建立,分析夏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3. 讲解商朝政治制度:阐述商朝的建立,分析商朝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4. 讲解西周政治制度:阐述西周的建立,分析西周政治组织形式和权力结构。

5. 比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引导学生分析三者的异同。

6. 讨论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7. 总结本课:强调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2. 通过学生的小论文,评估他们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评价。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主题的探究活动,如小组讨论、研究报告等。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特点;(2)掌握夏、商、西周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构设置及权力运作方式;(3)了解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演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2)运用史料实证法,探究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夏、商、西周政权组织形式及国家机构设置;(3)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演变。

2. 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2)夏、商、西周政权运作方式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2)提问: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3. 课堂讲解:(1)讲解夏、商、西周政权组织形式及国家机构设置;(2)分析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3)阐述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的演变。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中的政治制度信息;(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进行课堂讨论。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异同;2. 深入研究夏、商、西周政权运作方式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3. 结合教材,分析夏、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2.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自觉。

二、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难点1.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2.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同学们,中国有句谚语叫“政治生命是历史的命脉”,什么是政治制度?2.政治制度有哪些种类?可以举个例子吗?3.你们知道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吗?4.今天我们将讲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第二步:夏代政治制度1.列举夏代的政治制度:王制、宗法制、封建制;2.周朝早期的各级官职、职责,以及官职的继承方式。

第三步:商代政治制度1.商王政治制度的特点:封建制、宗法制、君权至上;2.商代的官制与职能;3.商代后期的弊端与原因。

第四步:西周政治制度1.西周王室的宗法制度;2.西周的封建制度;3.西周官制与职能。

第五步:政治制度演变1.对夏商西周三代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2.政治制度的演变原因。

第六步:课堂小结1.统一梳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2.总结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比较分析;2.学生可以开展独立研究,探究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历史文化素养,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同时也萌发了独立研究和思考的兴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授课方式可能过于单一,存在着学生兴趣参与不足的问题,今后需要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

关于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高中历史优秀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时期王位世袭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则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设置情境创设问题,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来学习相关疑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了解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进一步确立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三重难点分析本课重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难点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大小宗这两个概念。

具体突破方法我将在教学过程中详细阐述。

四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

但是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初中没有涉及,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这一点,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在准确把握教材以及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图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材料分析法等教学方法,以及相对应的学生的分组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的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初具国家规模。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历代古人用卓越的政治智慧,不仅使得奴隶社会延续两千年之久,而且遗留的思想文化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思想凝聚力。

那么,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去追寻。

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

【考试说明】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前771年,灭亡。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建立侯国,拱卫王室)。

(2)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地图与示意图)。

(3)诸侯的权利: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再分封),有相当大
的独立性。

(4)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5)特点:①政权与族权相结合,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6)作用:西周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7)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随着生产力的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分封制破坏),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不断。

3.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
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
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按血
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4)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体现,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

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基本的特点)。

●史论共享
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

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

三、本课问题检测
回答下列有关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问题
(1)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四个历史时期?其中西周何时由谁建立?定都何地?何时灭亡。

(2)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义务、特点及影响?(3)宗法制的含义?最大特点?实质(与分封制的关系)?作用?
(4)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三点)?
四、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
1.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B.分封诸侯国 C.王位世袭制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口和铁犁
3.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巩固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势力的增长
4.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科举制度
5.宗法制度是
A.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的制度 B.以性别为基础来进行土地分配的制度
C.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选拔官员的制度 D.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分封诸侯的制度
6.商周时期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
A.经济实力的强弱B.血缘关系的亲疏 C.担任官职的大小D.拥有奴隶的多少
7.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
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西周实行宗法制的主要目的有
①保证王权的稳定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
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③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④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