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中英文实用版)Title: Empowering T eachers with Educational Disciplinary Powers英文:Teachers are the cornerstone of any educational system, serving as the facilitators of knowledge and the nurturers of young minds.However, in the pursuit of creating a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t is crucial to empower teachers with the authority to implement disciplinary measures when necessary.This essay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granting teachers educational disciplinary powers an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hat arise from such an approach.中文:教师是任何教育体系的基础,他们作为知识的促进者和年轻心灵的培育者。

然而,在追求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的过程中,赋予教师必要的惩戒权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重要性以及采取这种方法的潜在益处。

英文:Educational disciplinary powers refer to the authority granted to teachers to address behavioral issues and maintain order within the classroom.This includes the ability to impose consequences for misbehavior, disruptive actions, or violations of school rules.By having the power to enforce discipline, teachers can effectively manage classroom dynamics and cre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to learning.中文:教育惩戒权是指赋予教师解决行为问题并对课堂内的秩序进行管理的权力。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学校里要是没有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那可就乱套了。

就像一群小猴子没了紧箍咒一样。

这时候,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就显得特别重要啦。

咱先说说现在的情况。

在很多学校里,老师就像个“纸老虎”。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想管学生,但是又有很多顾虑。

有些学生调皮捣蛋得很,上课讲话、扰乱课堂秩序、欺负同学。

老师呢,只能苦口婆心地劝,一遍又一遍地讲道理。

可是啊,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就像耳边风一样,根本不当回事儿。

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

我有个朋友是老师,他们班上有个小男孩,上课的时候老是把脚搭在前面同学的凳子上。

我朋友就好言相劝啊,说:“同学,这样不好,会影响别人的。

”那小男孩呢,嘻嘻哈哈地说:“老师,我就放一会儿。

”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我朋友又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干着急。

你看,这要是老师有教育惩戒权,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那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有啥好处呢?首先啊,这能让课堂变得井井有条。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犯错的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惩戒方式。

比如说,对于那些偶尔走神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站起来回答个问题,给他个小小的警告。

这就像是给小火车扳了一下道岔,让他重新回到正轨上。

而对于那些比较严重的错误,像欺负同学之类的,老师可以让他罚站一会儿,或者写个检讨书,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样一来,课堂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捣蛋鬼了,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也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再就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好处。

大家可别觉得惩戒就是惩罚,这其实是一种教育手段。

就像我们小时候,要是在外面乱跑,大人可能会轻轻打一下我们的小手,然后告诉我们这样危险。

老师的惩戒也是一样的道理。

它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如果一个学生犯了错,老师却没有任何反应,那这个学生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就会越来越放肆。

有了惩戒,就像给学生的行为划了一条红线,让他们知道越过这条线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过呢,这个教育惩戒权也得有个度。

就像炒菜放盐一样,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首先,咱们得搞明白,惩戒权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给老师一些工具,让他们在面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时,能够有点儿办法。

比如,那个永远都不按时交作业的小明,老师能不能有个“拯救小明”的方案?或者那个上课总是爱聊天的小红,老师该怎么处理?别急,别急,咱们一件一件地理清楚。

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在学校,总是被老师当作“特别关照”的对象。

因为他总是迟到,作业也没做。

您肯定会想,“老师,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结果,老师面露难色,搔首弄姿:“我也想管他,可是我没办法啊。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觉得,老师要有点儿权力,不然怎么能管住这些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呢?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几个常见的场景。

比如,小明每天都来上学,但他那对上学的态度就像是打了鸡血的熊猫,懒洋洋的。

老师想找点儿办法,可是只能拿一根粉笔瞪眼睛,这肯定不行。

于是老师们就开始想,“要是我能有点儿惩戒权,那我能不能给他点儿小惩罚,让他知道认真上学的重要性?”当然,所谓的“小惩罚”不应该是体罚,顶多就是让他多做几道题,或者写个反思。

再来看小红,她上课总是爱聊天,课堂上那边喧哗得像个集市。

老师给她讲了无数遍规矩,但效果好像微乎其微。

这时候,老师有惩戒权的话,可能就能给她一点儿压力,比如把她的聊天记录变成一个个“待办事项”,让她在课后认真完成。

别以为这是老师对学生的“苛责”,其实这是在帮学生树立规矩,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有后果的。

就像你对待自己家里的小猫猫,如果它总是把沙发弄得一团糟,你会怎么做?当然是需要适当的惩戒,比如让它知道哪儿是“禁区”,对吧?不过,咱们也不能一味地说惩戒权好,就像“万能钥匙”一样解决所有问题。

惩戒权不是用来发泄老师情绪的武器,而是一种帮助学生成长的工具。

老师们要用得当,别让这“权力”变成“威慑”。

毕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在惩罚中徘徊。

说到最后,拥有惩戒权的目的,是为了给教师更多的工具来管理课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作文素材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作文素材

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作文素材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一种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式。

教育惩戒的价值和功能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___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这说明教育惩戒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方式,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___在《荀子·大略》中强调“国将兴,必贵师而重___;贵师重___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___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这说明尊师重教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而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应该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进行。

在当今社会,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仍然存在争议。

一方面,教育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教育惩戒过度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合理使用教育惩戒,避免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同时也应该探讨和推广其他有效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教师惩戒权的探讨越来越深入,这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这意味着,教师的惩戒权将不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要走向具体规则的制定,从而为教师用好惩戒权铺平道路。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惩戒权一度成为敏感话题,引发了许多争议。

人们常常会问:教师是否应该有惩戒权?惩戒权与变相体罚有何区别?随着赏识教育理念的兴起和人们权益意识的提高,许多老师都陷入了“不愿管、不敢管”的困境。

尤其是当老师的严格管教引发与家长的矛盾冲突时,面对一些孩子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公然破坏课堂秩序,老师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

中小学教师应拥有惩戒权作文中小学教师要不要有惩戒权,这个话题啊,简直就是火药桶,谁说都有道理,谁也说不过谁。

我跟你说,有些老师得了这种权利,得意忘形的,把孩子当兵士管。

不过,也有些老师啊,手软得像面条,孩子们都成了小恶魔。

我家侄女上次在学校打架,老师跟没事人似的,我当时都想说,这不得了了吗?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惩戒权到底啥意思啊?就是能不能罚孩子,比如说让他站墙角、写检讨啥的。

我觉得吧,要看老师咋用了。

你说对不对?得拿捏得当,不能一味往死里整孩子,也不能让他们放肆到没边。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班上有个老师,叫刘老师。

她啊,嗓门特别大,一喊就跟喇叭似的。

有一次,我同桌偷看我试卷,结果被她撞见了,非把他叫到讲台前揍了一顿。

那叫一个凶,我同桌哭得跟泪人似的。

不过,你知道嘛,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偷看我试卷了。

可是,现在的社会啊,咱们这些老师也不容易。

要是哪个家长一不高兴了,还得担心被告上法庭。

唉,有时候真是比当老大爷还得小心翼翼。

我有个朋友,李老师,也是个中学老师。

他最近跟我说,学校给出了一些新规矩,说是不能用体罚了,连训话都得小心翼翼。

他说,有时候遇上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有一次,李老师看见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偷玩手机,他生气地走过去,想收了手机。

结果那学生一脸不屑,说:“李老师,你不能碰我,我妈说了,你碰我就是违法的!”李老师听了,差点没气晕过去,心想这日子怎么越过越难啊!但是你也不能完全怪那些家长,毕竟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

你说对吧?所以我觉得啊,教师要有惩戒权,还是得看情况适度使用。

不能太过了,也不能太软弱。

说到底,咱们都是为了孩子好,不是吗?总之,这个话题讨论起来真是没完没了。

老师们要不容易,学生们也要不容易。

希望咱们能找到个平衡点,让教育更和谐,更有效果!。

有关惩戒权的教资作文

有关惩戒权的教资作文

有关惩戒权的教资作文
今天,老师讲了惩戒权,我听得耳朵都竖起来了。

好像是一个很厉害的词语,能让我一下就想起爸爸妈妈严肃的眼神,也让我一下就想起了班里的小明被老师罚坐时的难过表情。

惩戒权,它是什么呢?是老师手里的一把尺子,这个可以丈量我们的错误,也这个可以提醒我们及时改正。

但,惩罚也要有分寸,得像妈妈做鱼一样,盐放多了就都不大好再吃,最严重的是厉声呵斥,反而会让人心死如灰。

我记得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爸爸气得脸都红了,高声地严厉批评我。

当时止不住的眼泪都快掉了下来了,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一样。

但是,听说后来爸爸又给我讲了故事,还帮我分析错题,我不仅十分认真地学习了。

惩戒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指导我们成长,也可以让我们突然之间感觉到痛苦。

怎样才能让它变成一把锐利的“宝剑”呢?我想,老师估计要用爱和耐心去约束我们,让我们也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长大,成为一个更合适的人。

得像一颗颗小树苗,需要阳光雨露和一双关爱的手,才能茁壮成长。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作文
“哎呀,老师怎么又批评我啦!”这是我常常会嘟囔的一句话。

记得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和同桌小明在偷偷说话,正说得热火朝天呢,突然听到老师严厉地喊了我的名字:“小美,你在干什么呢!”我一下子就懵了,脸涨得通红,感觉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我身上。

我低着头,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心想:老师干嘛这么凶嘛。

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美啊,你知道吗,老师批评你是为了你好呀。

你们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好好学习的时候,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怎么能学到知识呢?”我听了老师的话,心里虽然还是有点委屈,但也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回到教室,我看到小明也一脸沮丧,我就问他:“你说,老师批评我们是不是真的对我们好呀?”小明挠挠头说:“应该是吧,老师也是希望我们能学好呀。

”我们俩想了想,觉得老师平时对我们也挺好的,教会了我们好多东西呢。

其实仔细想想,老师就像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和惩戒,我们可能会走很多弯路。

就好比一棵小树苗,如果没有人去修剪它那些多余的枝桠,它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我们学生不也是这样吗?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育惩戒权,怎么能让我们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成长呢?
老师的惩戒不是为了惩罚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呀!我们应该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尊重老师的教育惩戒权,这样我们才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茁壮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啊!难道不是吗?。

关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作文

关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作文

关于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作文说起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这事儿,我就想起了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刘老师。

刘老师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个头不高,身材微胖,平日里总是穿着那几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脸上带着严肃又不失温和的神情。

在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学生眼里,他一开始可真是个让人又敬又怕的存在。

记得有一次,班上的“捣蛋鬼”小李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被刘老师抓了个正着。

刘老师二话不说,径直走到小李的座位旁,伸出手,示意小李把手机交出来。

小李还试图狡辩,说那不是手机,是个电子词典。

刘老师那眼神,一下子就变得严厉起来,“少给我来这套,我在讲台上看得清清楚楚,你当我眼瞎啊!”全班同学都被刘老师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镇住了,大气都不敢出。

刘老师拿起手机,脸色阴沉地看着小李,“学校三令五申不让带手机,你倒好,不仅带来了,还在课堂上玩!你说说,你对得起谁?”小李低着头,不敢吭声。

刘老师顿了顿,接着说道:“这手机我先替你保管,什么时候你表现好了,什么时候再还给你。

还有,今天放学后,给我写一份检讨书,好好反思反思!”小李无奈地点点头,那模样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下课后,我们都以为小李这下惨了,刘老师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

可没想到,刘老师把小李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再严厉地批评他,而是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起来。

“小李啊,我知道你们这个年纪喜欢玩手机,但是咱得分清时候。

现在是学习的时候,你把精力都放在玩手机上,以后怎么办?你想想你的父母,他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是为了让你在课堂上玩手机吗?”刘老师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是敲在了小李的心上。

小李听着听着,眼眶红了,他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从那以后,小李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再也没犯过同样的错误。

我们都好奇刘老师到底跟他说了啥,能有这么大的魔力。

后来小李跟我们说,刘老师那天跟他谈了很久,不仅没有一味地责怪他,还给他讲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告诉他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有出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

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

首先把握材料的内容,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然后明确材料的价值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接着要分析材料的要求,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

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最后分析文体,“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

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参考立意:1.惩戒也是良药。

2.明确教育惩戒权是社会的进步。

3.无金箍,不成佛。

4.惩戒是素质教育的钙质。

5.惩戒乃师之担当。

6.教育惩戒是教师的权利。

7.从“刑赏忠厚之至论”谈教育惩戒的必要性。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然后开篇由国务院印发的文件引出话题。

正文主体部分先借助古今对比印证赋予教育者适当的惩戒权的必要性,然后分析教育惩戒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最后结合国外的事例和荀子的名言进行印证。

结尾部分提出期望,回扣开头。

用好惩戒权关键要规范“戒尺”尺度来源:羊城晚报作者:阅尽教师惩戒权话题再度引发社会关注。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这意味着,教师的惩戒权已不只是于理论理念上的探讨,而要步入具体规则的制定,从而在法律法规层面为教师用好惩戒权铺平道路。

曾几何时,惩戒权几成敏感话题,教师该不该有惩戒权?惩戒权与变相体罚有何区别?诸如此类问题,时常引发舆论的争议。

随着赏识教育理念的勃兴,以及人们权益意识的提高,许多老师都陷入“不愿管,不敢管”的困境。

尤其是当老师的严格管教动辄引发与家长的矛盾冲突,面对一些孩子的违纪违规行为,或公然破坏课堂秩序,老师们深感束手无策。

为此,一些省市近年开始尝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授予教师惩戒权。

如广东省和山东青岛市均在学校安全条例或管理办法中明确这一权限。

在类似地方法规的制定与讨论中,人们对教师惩戒权的认识渐趋明朗,从抵触、排斥到渐渐形成共识,大多数家长对此表示理解或支持。

其实,惩戒权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从未缺席,众所周知的“戒尺”打手心可谓典型场景。

这种惩戒手段的消失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

因此,恢复惩戒权其实也是回归常理常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度惩戒,这既是令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亦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

事实上,完全摒弃对孩子的惩戒既不可行,也令不少家庭深陷迷茫甚而教训沉痛。

过去许多家长一听惩戒权就神经紧张,这是对惩戒权的误解,以为惩戒便是体罚。

固然,惩戒中难免会有体罚内涵,但那只是其中很小部分。

从国外的实践看,惩戒包含诸多手段,如令其离开课堂、罚做某件事、早到校晚离校、停课几日或勒令转学等。

某些家长担忧惩戒权是否会过度使用,是否会挫伤学生的自尊甚至身心健康等,应该说,类似担忧有其合理性。

毕竟,既是惩戒就带有一定强制性,在实施过程中,若遭遇学生的抵制或反抗,会否引发师生冲突,或学生权益受损有无救济渠道等,都关系到惩戒权的运用合理及正当与否。

正因为此,未来教师惩戒权实施的成败关键还在于“戒尺”的尺度、标准以及使用规范等。

这就涉及实施的细则制定,包括基本原则、惩戒形式、实施范围、具体程序、相关监督等。

如有些国家禁止教师单独体罚学生,而需有其他教师做证人等。

总之,惩戒权细则要有可操作性,同时,亦让学生懂得其错误行为将受到何种惩戒。

只有严密、规范的细则才能确保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权益。

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来源:钱江晚报作者:戎国强教育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人们就注意到了“意见”第14条当中的一句话:“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热议话题,其中不乏对教育惩戒现状的片面认识,对惩戒权的不太恰当的理解。

这些议论让人感到,教育惩戒权的制订和使用,要慎而又慎。

使用稍有不当,后果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意见”出台后,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惩戒权又回来了!”过去,确实是没有成文的惩戒权,但惩戒行为一直存在,也没有明文禁止,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一直拥有实际上的惩戒权。

没有明文的惩戒细则,教师的惩戒就不可避免地有随意性,带有情绪化成分,而理性不足。

这样的惩戒,容易演变成师生纠纷、老师家长之间的纠纷。

在法律法规层面规定惩戒权,制订惩戒细则,有望避免或减少这类纠纷。

很多人认为,明文规定惩戒权,可以解决老师“不敢管”的问题。

但是,无论“不敢管”的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另一个极端却是要警惕的:过度依赖惩戒,以惩戒代替其他教育方法,把教育简单化。

因此,在制订惩戒权细则时,明确惩戒权使用范围特别重要;或者说,要特别强调:明文规定的惩戒权使用范围之外不能使用惩戒权;明文规定的惩戒方法之外,教师不能自行发明、使用惩戒方法。

要考虑出现这种越界惩戒如何处置,如何挽回过度惩戒、滥用惩戒造成的后果。

惩戒权一旦形成文字,就具有了统一性,统一性即刚性。

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气质或心理特点又是各不相同的,家庭环境也各不相同,因此学生对惩戒的反应会不同,对惩戒的承受力也不一致。

有的学生“心太大”,对惩戒可能无感;对另一个学生可能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另外,家长对惩戒的理解和反应也会不同;家长的反应很可能影响到学生对惩戒的反应。

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呢?还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惩罚也是教)呢?这些既是教育伦理问题,也是具体操作问题;在实施惩戒权之前,对这些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预见。

在校园内的各种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所有教育、教学行为的效果的实现,都以师生之间的信任为基础,以教师是否得到学生信任为基础。

惩戒权的实施更是如此。

对师生关系惩戒权实施细则的制订和出台是在国家层面进行,但是惩戒权的实际使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个体之间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个人之间的互动。

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已有关系,是惩戒权实施的前提。

师生之间已经建立了信任关系的,惩戒权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即使在惩戒权实施过程中,对师生关系形成一定的冲击和考验,而结果则可能是师生信任的进一步巩固。

如果没有师生信任这个基础,惩戒可能扩大师生之间的矛盾与裂痕。

不得不说,目前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任比较薄弱。

因此,教育惩戒权的实施,应该慎而又慎。

操之过急,可能事与愿违。

教师惩戒学生和教师受罚都应依法依规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艾萍娇据报道,今年5月,山东日照五莲县二中班主任杨某用课本拍打逃课学生,被学校停职一个月,取消评优并师德考核不及格。

日前五莲县教体局下发文件,对杨某追加处罚,要求学校新学期不再聘用杨某,并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

五莲县教体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责成学校不再聘用杨某,是指五莲二中不再聘用他,其他学校还是可以聘用。

不少网友对当地教育部门追加处罚颇为不解,认为虽然没有剥夺杨某的教师资格,但如此处罚对他能否继续从教影响很大,将其纳入“黑名单”,至少令其短期内很难找到工作。

舆论对此事的普遍反应是“处罚过重”。

当前,无论是教师惩戒学生,还是教育部门处罚教师,都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有法可依。

最近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但现实中教师惩戒学生面临困境。

舆论呼吁加快制定实施细则,以明确惩戒教育的尺度,把教师从惩戒教育的困惑中解放出来。

要纠正违纪违规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需要进行适当的惩戒,但何谓适当的惩戒,目前缺乏明确的规定。

比如教师罚站学生,是惩戒还是体罚?要落实教师惩戒权,就必须有惩戒的细则,要根据学生违纪违规的具体情节,明确谁来进行惩戒,进行怎样的惩戒,教师如果滥用惩戒权,要对教师进行怎样的处罚等等。

对于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为维护课堂秩序,教师应该有直接惩戒权,细则应该明确学生有哪些违纪行为,教师可以进行怎样的惩戒。

比如,学生上课高声喧哗,破坏课堂秩序,第一次教师可以提出警告;如果警告后学生再违反课堂纪律,教师可罚站学生5分钟;如果罚站后,学生还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可把学生请出教室,交给保安处理。

教师严格按照这一细则进行惩戒教育,就不会再陷入是惩戒还是体罚的争议。

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违规违纪行为,那就属于校园公共事务,对这类行为的惩戒权,就不在教师手中,而应该由学校按校规处理。

如果教师超出细则规定处罚学生,被学生和家长投诉,那教育部门、学校应该成立独立的调查组进行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