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式联运枢纽发展情况
2024年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多式联运是指将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网络整合起来,为货物运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它是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前景和挑战。
1. 多式联运市场的国内发展现状多式联运市场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多式联运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在各个城市设立了大型货运物流中心和国际联运枢纽,提供了便捷的货物转运和转运服务。
其次,政府对多式联运的支持力度加大,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多式联运业务。
此外,多式联运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也逐渐完善,为市场的有序发展提供了保障。
2. 多式联运市场的国际发展现状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国内,国际多式联运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对于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多式联运市场逐渐形成并发展,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欧洲的多式联运市场已经相当成熟,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的紧密整合,实现了高效的货物运输。
3. 多式联运市场的前景和挑战多式联运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运输网络、货场设施、信息系统等。
其次,多式联运市场需要加强与不同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更高效的货物转运和转运服务。
同时,多式联运市场还需进一步解决运输环节中的风险和安全问题,确保货物的安全和稳定运输。
结论多式联运市场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多式联运市场将继续高速发展。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国家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加强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推动多式联运市场的健康发展。
美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美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
美国在其到200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
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一、物流发展总体状况2010年,美国商业物流体系总成本增长了10.4%,弥补了上一年度一半以上的跌幅损失。
商业物流成本上升到1.21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1140亿美元,但仍旧大大低于经济衰退前的年份,如图1所示。
2010年,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8.3%,相比2009年增长了0.5%。
2010年,美国物流成本的主要构成要素(库存持有成本和运输成本)均有10%以上的增长。
其中,库存持有成本增长了10.3%,主要原因是税收、报废、折旧以及保险成本的大幅增加,而库存持有率和仓储成本的进一步下跌则抵销了部分成本增长。
与2009年相比,运输成本增长较快,为10.3%,其中,占运输成本78%的公路货运成本增长了9.3%,但明显滞后于空运、铁路运输、水运和管道运输成本的平均增长率15.4%。
2010年,美国商业库存除第二季度有所下滑外,全年都处于增长状态。
到第三季度,库存水平就已回升到经济衰退初期的水平,年末库存水平则达到了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所有商业库存(农业,采矿业,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批发业以及零售业)的平均投资额增长到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990亿美元。
2010年下半年,由于民众购买力未达到预期,多数消费者期待季末商品打折机会,导致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库存成本攀升到1700亿美元。
物流案例分析:现代物流发展的国际趋势

⼀、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美国经济⾼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
美国政府推⾏⾃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且异常频繁,因⽽就决定了美国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特征。
(⼀)美国物流业发展概况和结构特点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国家之⼀。
1901年J.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1927年R.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次⽤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从实践发展的⾓度看,1941~1945年第⼆次世界⼤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
1946年美国正式成⽴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逐步形成,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要素,物流在为顾客提供服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
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60年,美国的Raytheon公司建⽴了最早的配送中⼼,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流服务。
1963年,美国成⽴了国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
进⼊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户等纳⼊管理的范围,利⽤物流管理建⽴和发展与供货⼚商及⽤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先进的技术、站在更⾼的层次上管理这些关系。
美国多式联运枢纽发展情况

美国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谭小平2014年4月2014年3月19~20日,利用赴美参加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会议之机,笔者随交通运输部代表团一行6人(名单附后)前往芝加哥访问了美国两大铁路公司BNSF(Burlington Northern-SantaFee)和CSX (Chessie-Seaboard-X)的多式联运枢纽站、联邦快递FedEx公司的空陆联运服务中心,与他们就多式联运发展状况、枢纽站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该地区汇集了1448公里铁路线、125处铁路交汇点,Ⅰ级铁路密度高于全美其他任何城市,每天到发1300次铁路货运班列、3.9万节货车、2500万吨货,超过75%的美国铁路货运量途径此地。
同时芝加哥也是美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空运中心,多达十多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越此地。
得益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芝加哥地区现已发展起多达28个大型多式联运枢纽站,吸引了全球众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到此经营。
一、以三大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多式联运发展概况BNSF和CSX是美国现有7家Ⅰ级铁路货运公司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分别运营5.2万公里和3.4万公里铁路线(各占全美Ⅰ级铁路营运总里程的24.6%、15.9%)。
这两家公司起源于铁路,目前实际已发展成为以铁路货运为基础,涵盖集装箱和半挂车多式联运、卡车门到门配送以及合同物流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
而FedEx 则是全球著名的跨国物流公司,其业务遍及美国各地以及全球超过220个国家(包括中国)和地区,拥有环球庞大的航空及陆运网络,空陆联运、地面公铁联运衔接有序,通常只需1~2个工作日,就能迅速运送有严格时限要求的货件,且确保准时送达。
上述三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不断拓展其多式联运服务,借此提高运输效率、减低物流成本,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美国所有大型物流运输企业都是不同形式的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如美国7家Ⅰ级铁路货运公司的多式联运比例均超过总货运量的1/3,其中BNSF 公司接近50%,CSX公司则超过40%。
国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国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一、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1.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交通运输体系也十分完善。
美国的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均为全球领先水平。
美国的公路系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之一,其总里程数为450万英里,其中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超过万英里。
美国的铁路系统也十分发达,其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路运输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网,其中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等河流构成了重要的航运通道。
此外,美国的航空运输系统也是全球最发达的之一,其航空公司覆盖全球各地,并且有着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
2. 德国德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其高效性和可持续性著称。
德国的公路网络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道路系统,其高速公路总里程数达到万公里以上。
德国的铁路系统也十分发达,其ICE高速列车系统覆盖全国各地,为旅客提供高速便捷的出行服务。
此外,德国的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内陆水运和海运网络十分发达,为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德国的航空运输也十分发达,其主要机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设施和服务。
3. 日本日本在交通运输领域也有着非常发达的体系。
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是全球最发达的之一,其中包括新干线和JR铁路等高速列车系统,为旅客提供快速舒适的出行服务。
日本的公路系统也十分完善,道路质量高,交通秩序良好。
此外,日本的水路和航空运输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海运和空运网络覆盖全国各地。
二、国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 转型升级在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领域,一些新兴的技术和模式正逐渐引入,以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转型升级。
例如,智能交通技术、共享出行模式、氢燃料汽车等新技术和新模式正在逐渐普及,以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可持续性。
2. 绿色发展在面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也在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例如,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逐渐普及,以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外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发展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与启示作者:梁喜刘怀英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03期摘要: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同时运营园区的经营状况却并不乐观,点式经营和信息孤岛发展困局进一步激化,园区过剩、同质化竞争现象日趋严重,物流园区的集约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文章针对我国物流园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入“物流园区+”服务业态思路,借鉴国外“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的发展模式,提出我国物流园区应从协调机制、集聚发展、大数据等方面入手逐步向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等高级发展形态转型升级。
关键词:物流园区;多式联运;集约化;转型升级;协调机制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Under the promotion of policies,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arks in China has entered a high-speed growth perio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the operating parks is not optimistic. The dilemma of point 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island development is further intensified, and the phenomenon of excessive and homogeneous competition in the park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parks is imminent. Therefore,in view of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gistics par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dea of“logistics park+”service format, and draw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of“logistics park+multimodal transport”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roposes that China's logistics park should gradually transform and upgrade to the advanced development mode of multimodal transport logistics park from the aspects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luster development, big data, etc.Key words: logistics park;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ns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ordination mechanism近年来,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等物流政策推动下,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期。
美国海铁联运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海铁联运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作者:索沪生来源:《集装箱化》2013年第06期大约在五六年前,一本美国人写的书《集装箱改变世界》在我国运输领域广为流传。
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很精彩,直接译成《集装箱改变世界》,而英文原文则更加务实地说明集装箱改变了什么:“The Box―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集装箱:海运集装箱怎样使世界变小而使世界经济更大)。
这本书的作者马克·莱文森是一位经济学家,因此他能跳出我们司空见惯的集装箱的运输角色,从看似简单而冰冷的箱子,道出20世纪的这项运输技术进步是如何令今天的世界经济形态发生改变的。
该书揭示出集装箱的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
正像麦伯良先生在其中文译本的推荐序中所说:“集装箱最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
”这“一整套运输体系”可以说是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领域是集装箱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和水水联运。
1 我国海铁联运发展情况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层面看,经过几十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路和管道运输在内的各种运输方式均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分散发展,缺乏有机衔接,这一问题越来越凸显。
特别是在各种运输方式分别得到相对充分的发展后,如何从综合运输的角度,经济合理地使用各种运输方式,解决多式联运及各种运输方式间转换衔接(包括设施衔接和服务衔接)的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我国整体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社会流通费用乃至节能减排、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重要方面。
我国多式联运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当数集装箱海铁联运。
由于铁路运输通常具有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速度快、排放低、能耗低、安全性高等特点,世界各大港口和大型船公司都把海铁联运作为提升港口集装箱集疏运能力和巩固、拓展船公司业务的重要方面。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现状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和交通运输技术的不断提升,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已经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国外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
1.欧洲欧洲多式联运发展已经相对较成熟,其核心是欧洲铁路货运运输和内陆水运。
欧洲的铁路和水路网络十分发达,高速铁路和内陆水路港口使货物可以快速、高效地从一个国家运输到另一个国家。
此外,欧洲还有一套完善的多式联运标准和法规体系,确保货物在不同运输模式之间顺利转运。
2.北美北美地区的多式联运主要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北美的铁路运输系统覆盖范围广,能够连接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等国家。
公路运输也在北美地区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卡车和集装箱运输,货物可以从一个地方迅速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此外,北美也有一些大型货运枢纽,如芝加哥和洛杉矶港口,提供多式联运的转运服务。
3.亚洲亚洲是全球贸易的中心之一,多式联运在亚洲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亚洲各国通过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无缝对接。
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亚洲各国之间的多式联运合作,促进了货物和贸易的流通。
此外,亚洲还在发展跨国铁路网,促进亚欧贸易的发展。
4.其他地区除了欧洲、北美和亚洲,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发展多式联运。
南美地区的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通过内陆水路和公路运输,实现了多式联运。
非洲的几个地区也在推动多式联运的发展,例如东非的毛里求斯和坦桑尼亚。
总的来说,国外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得益于先进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的运输网络和法规标准。
多式联运的发展不仅提高了货物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还减少了运输成本和环境污染。
未来,随着全球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国外多式联运将继续发展壮大,并在全球供应链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谭小平2014年4月2014年3月19~20日,利用赴美参加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会议之机,笔者随交通运输部代表团一行6人(名单附后)前往芝加哥访问了美国两大铁路公司BNSF(Burlington Northern-SantaFee)和CSX (Chessie-Seaboard-X)的多式联运枢纽站、联邦快递FedEx公司的空陆联运服务中心,与他们就多式联运发展状况、枢纽站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该地区汇集了1448公里铁路线、125处铁路交汇点,Ⅰ级铁路密度高于全美其他任何城市,每天到发1300次铁路货运班列、3.9万节货车、2500万吨货,超过75%的美国铁路货运量途径此地。
同时芝加哥也是美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空运中心,多达十多条国家干线公路穿越此地。
得益于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芝加哥地区现已发展起多达28个大型多式联运枢纽站,吸引了全球众多大型物流运输企业到此经营。
一、以三大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多式联运发展概况BNSF和CSX是美国现有7家Ⅰ级铁路货运公司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分别运营5.2万公里和3.4万公里铁路线(各占全美Ⅰ级铁路营运总里程的24.6%、15.9%)。
这两家公司起源于铁路,目前实际已发展成为以铁路货运为基础,涵盖集装箱和半挂车多式联运、卡车门到门配送以及合同物流的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
而FedEx 则是全球著名的跨国物流公司,其业务遍及美国各地以及全球超过220个国家(包括中国)和地区,拥有环球庞大的航空及陆运网络,空陆联运、地面公铁联运衔接有序,通常只需1~2个工作日,就能迅速运送有严格时限要求的货件,且确保准时送达。
上述三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不断拓展其多式联运服务,借此提高运输效率、减低物流成本,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力。
实际上,美国所有大型物流运输企业都是不同形式的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如美国7家Ⅰ级铁路货运公司的多式联运比例均超过总货运量的1/3,其中BNSF 公司接近50%,CSX公司则超过40%。
如图1所示。
图1 2012年Ⅰ级铁路公司完成的运载单元运输量及多式联运占比情况在美国,多式联运(Intermodal)一般指基于标准化运载单元(主要是标准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的跨运输方式的全程运输,且在变换运输方式过程中不发生对货物本身的操作。
因此,多式联运主要适用于厢式化运输。
以BNSF为例,其多式联运全部集中在消费品运输领域(其他农产品、煤炭、工业产品并不适宜于多式联运),2012年完成966.1万个运载单元的货运量,其中消费品运输476.9万个运载单元全部采用多式联运。
也就是说,BNSF的多式联运比例达到49.4%。
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2012年BNSF公司完成的运输量及其结构美国的公铁联运主要有箱驮运输(COFC—container on flatcar)和驮背运输(TOFC—trailer on flatcar)两种形式(如图3所示)。
由于美国十多年来大力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使得COFC的联运效率优势更加凸显,因此也导致TOFC的发展势头不断减弱(如图4所示)。
以BNSF为例,其公铁联运中COFC和TOFC的比例1998年分别为62%和38%,到2012年则变化为86%和14%。
图3 美国的箱驮运输(COFC)和驮背运输(TOFC)示意图图4 美国公铁联运发展状况及其运载单元结构变化三家公司通过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对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作用。
以BNSF公司从洛杉矶到芝加哥的专线运输为例,通过公铁联运每趟可减少256个集装箱的卡车长途运输,相应减少燃油消耗和运输成本5~10%,更可减少碳排放62%。
CSX公司数据表明,一列火车的承载能力是卡车的280倍,当有10%的公路长途货运通过公铁联运转向铁路时,每年的燃料消耗量可减少120亿加仑。
二、三大公司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建设情况1、BNSF公司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BNSF公司把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作为其领先战略,图5所示是BNSF在美国四大交通枢纽城市芝加哥、孟菲斯、堪萨斯城、阿莱恩斯建设的超大型现代化多式联运物流园区。
其中芝加哥物流园区占地面积最大,堪萨斯城物流园区新近才建成投入使用,而位于俄亥俄州阿莱恩斯的物流园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吊装设备——可以实现横跨9条铁路线的越库直接转运换装作业。
图5 BNSF公司四大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布局示意图BNSF芝加哥物流园区占地面积3770亩,自2002年8月开始运营,现已成长为北美地区最大和最活跃的内陆公铁联运站之一。
该园区主要提供两种公铁联运服务:一是往返于西海岸各主要港口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另一是北美地区汽车铁路联运服务。
园区内有多式联运专用轨道5条(总长2.6公里)、铁路机车位440个,汽车联运专用轨道3条、铁路机车位108个(如图6所示)。
图6 BNSF芝加哥物流园区鸟瞰图仅就该园区的多式联运功能区而言,其用于多式联运的停车场6个、面积达971亩,可停靠4800台挂车和堆存6000个集装箱,拥有进、出园区车道分别为16条、11条;集装箱装卸能力每月可达8万个(日均2666个),2013年实际完成吞吐量90万箱,每天进、出园区的车辆可达5000辆。
同时,园区还使用了自动门禁系统、集装箱自动识别和追踪系统、车辆和起重吊装设备GPS调度系统等先进信息管理技术,有效支撑了园区的装卸作业和交通运行的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该园区紧临一个占地面积达7284亩的工业仓储基地,基地内拥有158万平方米的仓储建筑(包括沃尔玛在内的诸多商贸物流企业)和大量的运输、装卸、配送设施设备,彼此形成了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图7所示)。
图7 BNSF物流园区与周边仓储基地的紧凑布局2、CSX公司的多式联运站CSX公司芝加哥公铁联运站(图8所示)是CSX公司最大的多式联运设施,其占地面积1821亩(其中集装箱堆场168亩),可停靠6000台53英尺半挂车和堆存5500个集装箱,拥有各种铁轨35公里、13条进站车道和9条出站车道,日均进、出车辆可达8000辆。
从本站出发可3天抵达新泽西州、2天抵达新英格兰或佛罗里达,每天有直达货运列车通往纽约/新泽西港和弗吉尼亚的港口,同时与CSX公司的其他货运枢纽通过铁路网密切联系。
该站服务的货运线路中有95%的线路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净空要求(剩余5%正在抓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单列双层集装箱列车可以运输多达220个标准箱。
该站日均完成3000个运载单元(包括集装箱和半挂车)的装卸和350个车次通行量,2013年全年完成了106万个运载单元的装卸量(在全美多式联运枢纽中排名第二),其中国内运输站70%(主要是53英尺集装箱或半挂车)、国际运输占30%(主要是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
图8 CSX公司芝加哥公铁联运站鸟瞰图3、FedEx公司的空陆联运服务中心FedEx快递公司芝加哥机场空陆联运中心是其十大航空快递枢纽之一,拥有8个宽体货机机位和1个可扩展的窄体机位,每天进出14个货运航班(晚上5班进港、1班出港,白天2班进港、6班出港)。
配套建设了29万平方英尺的地面分拣大楼,具有自动化分拣设备和先进的扫描识别系统,日可处理8.9万个航空集装箱,配送端设有32个卡车装卸平台、3个散货拼装泊位、24个集装箱装卸泊位,每天有180台次的牵引车和挂车进出运行。
该中心预留一块334亩空地,拟规划建设集中托运/配送仓储设施。
图9为FedEx芝加哥空陆联运中心的作业现场。
图9 FedEx芝加哥空陆联运中心的作业现场为了支撑航空快递的落地配,该中心在芝加哥地区建立了一支拥有600台城市配送车辆、200台半挂车的车队,其1.3万名员工依托当地分设的12个服务站,每天收、送包裹多达16万个。
三、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通过与美方交流,我们深刻感受到美国运输与物流界高度重视发展多式联运。
自1991年美国通过“冰茶法案”(ISTEA—Interm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 Efficiency Act)确立多式联运发展战略后,联邦和各州政府在促进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改善、市场引导和规制创新、装备技术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等方面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有力带动了美国多式联运的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大型多式联运承运商,多式联运优势和市场活力不断显现,发展趋势方兴未艾。
中国目前正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尽管在各种运输方式网络建设和衔接方面成效显著,但相对而言,中国的多式联运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单一(目前仅有海铁集装箱联运),设施装备落后,运输组织不力,规制政策不适应,多式联运经营人严重缺失。
结合此次访问交流体会,我们建议:一是切实提升多式联运的战略地位。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和衔接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多式联运发展问题,充分回应市场诉求,尽快取得推动多式联运发展的重大突破。
要以多式联运需求为导向,评估和促进货运基础设施的结构优化,加强多式联运发展的顶层设计,采取强有力的倾斜政策,建立以多式联运为主导的新型发展战略。
二是高度重视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建设。
与美国在芝加哥、孟菲斯等交通枢纽城市规划建设大批专业化程度很高、占地面积达数千亩的多式联运枢纽设施形成巨大反差,中国虽然多方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但在功能上对多式联运设施要求不多、规范缺失、引导不力,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物流用地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粗放式建设,或将成为未来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隐患。
有必要加强对多式联运专业化枢纽站场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基础研究,加快形成系列政策和规范,把支持多式联运设施设备建设作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三是加快培育多式联运市场经营主体。
与美国大型物流运输企业纷纷发展成为多式联运承运人不同,中国基于各种运输方式法规政策的不统一,目前实际上还没有出现能够“一票到底”、全程承运的完全意义的多式联运经营人。
有必要加快破解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瓶颈制约,积极培育、引导和扶持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成长壮大,为激发联运市场活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