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学案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学案)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考点题型1.了解作者吴承恩及作品背景。

2.掌握故事梗概:需要了解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再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需要通过阅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

4.简要分析主要人物:需要了解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5.分析作品主题:需要理解《西游记》所表达的主题。

6.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需要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7.常考知识点梳理。

知识考点梳理归纳1、吴承恩及作品背景:《西游记》是中国明朝嘉靖年间(1522 —1566)的著作,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

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

《西游记》的背景是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将锡仗袈裟赐与玄奘,观音上台言大乘佛法的妙处,玄奘愿去西天,太宗封其为“御弟圣僧”起,受命取经启程,师徒四人一路历经艰难险阻,九九八十一难,降妖伏魔。

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终成正果。

2、《西游记》故事梗概:第一部分(1~7回):描述孙悟空的身世以及他一身本领的来源,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8~12回):主要写了唐僧的身世以及西天取经的缘由,包括如来佛造经,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

第三部分(13~100回):描述了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路途中降妖伏魔,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3、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语言魅力在其众多经典片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1. 大闹天宫:这是《西游记》开篇就讲述的经典片段,描绘了孙悟空的出生到被镇压的过程。

其中,孙悟空与十万天兵天将对峙的场景,以及他被送到太上老君丹炉炼化的过程,都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学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征,领悟红军的精神。

2、领悟红军的精神,感受革命的“红”。

二、学习内容(一)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

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二)作品简介《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一部报告文学。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它是世界上第一本忠实描绘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国共产党,该书让西方世界明白了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一个全新的中国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三)主要内容全书共12 篇,分为四个部分——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

(四)主题思想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五)艺术特色《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六)主要人物形象(按人物出场顺序):1、周恩来:⑴温和文雅:对人热情友好,爱护红军战士;⑵忠心耿耿:忠于民族的解放事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⑶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巴黎留学时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组织领导上海大罢工。

《名著导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名著导读》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导学,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名著的内容、主题和背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对名著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导学重点:名著的主题、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

导学难点:如何理解名著中的深层含义,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名著。

导学内容:一、名著概述1. 本名著的作者、出版年代、流传水平等基本信息;2. 本名著的主要内容梗概;3. 本名著的主题和背景。

二、名著人物1.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和作用;2. 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作用;3. 名著中的人物干系及其对情节发展的影响。

三、名著情节1. 名著的主要情节发展线索;2. 名著的高潮、转折点和结局;3. 情节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四、名著背景1. 名著的历史、社会背景;2. 名著的文学流派和风格;3. 名著对当时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导学要求:1. 阅读名著原著,结合导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2. 完成相关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3. 参与教室讨论和互动,积极表达个人见解和观点;4.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导学延伸:1. 可以选择其他名著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比较不同名著之间的异同;2. 可以参与名著导读讨论会或文学沙龙,与他人分享观点和体会;3. 可以尝试写作名著导读读后感或评论,展示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本次导学,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同砚们在导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文学人。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教案章节一:导读背景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名著,并提供相关的学习指导。

通过导读名著,学生将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章节二:教学目标1.了解名著的背景和重要性。

2.掌握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

4.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章节三:教学内容1.介绍名著的作者、出版年份、背景等信息。

2.概述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和关键事件。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著的背景和内容。

章节四:教学方法1.导读法:通过向学生介绍名著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通过口头讲解和图文并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体讨论,探讨名著的内涵和启示。

4.阅读法:提供名著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和深入研究。

章节五:教学步骤1.导读名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名著的基本故事情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内容。

3.分析名著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意见。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独立阅读,深入了解名著。

5.布置名著导读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导读文章,总结名著的内容和主题。

章节六:教学评价1.通过参与讨论和写作导读文章,评价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观察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评价他们对名著的热爱和探求精神。

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评价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章节七:教学资源1.名著导读教材:包括名著的介绍、故事梗概和相关材料。

2.教学辅助工具:包括多媒体设备、幻灯片、画板、图片等。

3.名著相关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深入了解名著的机会。

章节八: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写一篇关于名著的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组织学生进行名著主题展示或演讲,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初中阶段必读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文学价值。

2、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学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

2、难点(1)深入理解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智慧和启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名著的经典片段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画面,《骆驼祥子》中祥子拉车的场景等,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作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语文名著导读。

(二)名著介绍(10 分钟)1、按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介绍几部必读名著,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西游记》等。

2、简单介绍每部名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阅读方法指导(15 分钟)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1)讲解精读和略读的概念和方法,告诉学生精读要逐字逐句地读,深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内涵;略读则是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了解大致内容。

(2)举例说明在阅读名著时,哪些部分适合精读,哪些部分适合略读。

比如,对于名著中的精彩描写、深刻的议论等可以精读,而对于一些过渡性的段落或情节可以略读。

2、做读书笔记(1)介绍读书笔记的作用和形式,如摘抄优美词句、写心得体会、概括主要内容等。

(2)展示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好读书笔记。

3、边读边思考(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如人物形象的特点、情节的合理性、作品的主题等。

(2)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提高阅读的效果。

(四)名著赏析(20 分钟)1、选取一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如《骆驼祥子》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描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以下问题:(1)这段描写表现了祥子怎样的性格特点?(2)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手法来展现祥子的辛苦?(3)从这段描写中,你能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哪些特点?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3)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革命先驱者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动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 掌握《红星照耀中国》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作品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问:《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概括主要人物形象和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

3. 教师总结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拓展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反馈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阅读笔记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学习效果: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分析能力、鉴赏水平等方面的提高。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全书框架,感知《经典常谈》主要内容。

2.以《经典常谈》为舟,激发经典阅读的兴趣。

3.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专题的阅读。

【重点难点】1.梳理全书框架,感知《经典常谈》主要内容。

2.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专题的阅读。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资料,阅读教材,完成如下各题。

1.《经典常谈》的作者是 ,原名自华,号秋实,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杰出的家、、。

著有诗文集《》,散文集《》《你我》等。

2.《经典常谈》全书共篇.按我国古代、、、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和历代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3.请大家翻看《经典常谈》目录,浏览一下本书的篇目数量和大概内容,绘制思维导图。

二、探究案1.朱自清写《经典常谈》的希望是什么?2.试简述《经典常谈》的艺术特色。

3.模仿如下示例,请另选择一个章节进行阅读,并制作阅读卡。

阅读内容一: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

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

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

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

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了,会争着去作那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便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

但仓颉造字的传说,战国末期才有,那时人并不都相信,如《易·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我们知道,文字不断的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系辞》的话自然合理得多。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第二课时(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第二课时(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第二课时学案班级:课时:课型:【认定目标】1.小组合作探究成果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由分到总对整部作品的总结。

【预习检测】1.这三篇散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体现人物性格,除了可以通过对人物进行描写外,还可以通过事件,那么这三篇文章又写了哪些事?3.三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一样的吗?【共同探究】《阿长与〈山海经〉》1.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2.叙述人物事件:名字由来、粗俗的习惯、懂得烦琐的礼节、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为我买《山海经》。

她是一个没有名字、地位低下、饶舌多事、迷信无知,却又淳朴善良、真诚热情、真心爱我的人。

《藤野先生》1.作者采用任务的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2.藤野先生与我的一些事。

例如:①主动为“我”改讲义。

②为“我”改正解剖图。

③关心“我”解剖实习。

④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

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

《范爱农》对范爱农的刻画在开头用了记叙手法,写了一批东渡日本求学的学生,在这中间穿插对他的人物描写,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为后文铺垫。

后来回到故乡,又写了他的回乡教书糊口、失业落魄寄食、游湖落水身亡的事情,写了他悲惨的一生。

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范爱农:进步却不合时宜、颓废、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

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由平等的人。

◎三个人物的刻画方法是什么?◎写作方法: ①欲扬先抑:《阿长与<山海经>》、《范爱农》 ②叙事平实:三部作品均有此特点。

③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藤野先生》【参考答案】【预习检测】《阿长与〈山海经〉》1.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2.叙述人物事件:名字由来、粗俗的习惯、懂得烦琐的礼节、长毛故事、谋害隐鼠、为我买《山海经》。

她是一个没有名字、地位低下、饶舌多事、迷信无知,却又淳朴善良、真诚热情、真心爱我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一、考纲内容“名著导读”——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推荐阅读的名著相关知识,包括作品的主体内容、思想意义、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二、名著目录7上:《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7下:《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2015,选文不在“精彩片段”中)8上:《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8下:《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2016,选文不在“精彩片段”中)《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9上:《水浒》: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傅雷家书》: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培根随笔》: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9下:《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2017,选文出自课本“精彩片段”)《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三、样题展示我脱了上衣、皮鞋和袜子,穿着牛皮背心走下海去。

这时离满潮大约还有半个钟头,我赶紧涉水而过。

不到半个钟头,我就到了舰队挺粕的地方,敌人见了我都吓坏了,就从舰上跳到海里去,向岸边泅水逃命,一时跳下水去的不下三万人。

我赶快拿出绳索、钩子,把钩子缚在每只船船头的一只孔里,接着又把所有绳子的另一头聚拢起来扎在一起。

我正在这样作的时候,敌人就放了几千枝箭,有许多枝箭射中了我的手和脸。

……我把眼镜拿出来牢牢地戴在鼻子上。

由于我有了这种防御,我继续大胆地工作起来。

8、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的,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我”涉水渡海把敌人吓得跳海逃生B.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我”涉水渡海并在敌人的反击中栓敌船C.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我”遭到了敌人的强烈反击D.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我”决定在满潮前渡海9、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B.这部作品讲述了英国船医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C.这部作品描述了小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而大人国尔虞我诈、争斗不休。

D.这部作品不仅有其童话色彩,而且还具有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性。

7上:《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伊索寓言》: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二、自主复习内容:1、作家:生平、国别、定评2、作品:主体内容、思想意义、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要熟读“精彩片段”,能够感知片段中暗示的篇目信息。

三、基础知识检测(一)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石,裂成两半了。

A.冰心繁星·春水告诉那些弱小的人们,想要成功必须借助外力。

B.冰心繁星·春水勉励人们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不畏艰险,收获人生坚韧意志的硕果。

C. 谢婉莹繁星·春水告诫人们,不要拒绝别人的帮助,否则不能成功。

D.谢婉莹繁星·春水勉励人们,勇于向比自己强大的人求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B. 《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C. 揭露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是《繁星》《春水》主要内容之一。

D. 《繁星》《春水》在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活泼明丽。

(二)有个小孩在城墙前捉蚱蜢,一会儿就捉了许多。

忽然看见一只蝎子,他以为也是蚱蜢,便着两手去捕捉他。

蝎子举起他的毒刺,说道:“来吧,如果你真敢这样做,就连你捉的蚱蜢也会统统失掉。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的《》,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 法布尔昆虫记表现了小孩子不怕危险勇于实践B. 伊索伊索寓言告诉人们不要怕敌人的威胁,要勇于斗争C. 伊索伊索寓言这故事告诫人们,要分辨清好人和坏人,区别对待他们D. 伊索伊索寓言告诫人们,不能患得患失,否则连得到的也会失去。

2、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伊索相传是公元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B.《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借助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

7下:《童年》:在苦难中长大《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2015,选文不在“精彩片段”中)二、自主复习内容:1、作家:生平、国别、定评2、作品:主体内容、思想意义、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要熟读“精彩片段”,能够感知片段中暗示的篇目信息。

三、基础知识检测1、《童年》是以___________的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____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讲述的是___________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的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3、四、综合检测(一)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今天姥姥买菜做饭,明天就是姥爷。

该姥爷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次。

而姥姥则总是买最好的肉。

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姥爷就会惊慌地说:“慢,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他仔细地数着茶叶,然后说:“你的茶叶比我的要碎点儿,我的叶子大,所以我要少放点儿!”他还特别注意姥姥倒在两个碗里的茶的茶色和浓度,份量当然更在需仔细考察之列。

“最后一杯给你吧?”姥姥在把茶倒净以前说。

姥爷说:“好吧!”圣像前的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

在共同生活了50年以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看着姥爷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又好笑又厌恶,而姥姥则只觉得可笑。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高尔基在人间小茨冈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格列佛高尔基童年阿廖沙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小茨冈2、下面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这部作品是以作者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部作品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上层社会的生活情况。

这部作品中“姥爷”贪婪吝啬,而“姥姥”宽厚善良。

这部作品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又能使人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8上:《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二、自主复习内容:1、作家:生平、国别、定评2、作品:主体内容、思想意义、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3、要熟读“精彩片段”,能够感知片段中暗示的篇目信息。

三、基础知识检测(《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附后)1、《朝花夕拾》的作者是,是作者唯一一本集。

全书共篇文章。

2、《朝花夕拾》是作者回忆童年、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记叙文,是性散文。

3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他的对于我的热心和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4、《骆驼祥子》的作者是原名,有“”的称号。

5、祥子最初来到北京,他是一个的人,但是经过起落,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的人。

小说通过祥子这个人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的黑暗本质——。

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苏联作家。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到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在此期间,主人公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

7、在主人公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的精神、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四、(一)他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

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

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

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

当然,由于愚蠢,由于年轻,更多的是由于无知,也犯了不少错误。

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在精力全部耗尽之前,他没有离开过队伍。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的长篇小说,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A罗曼罗兰名人传米开朗基罗反思自己的一生B高尔基童年阿廖沙反思自己的一生C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朱赫来反思自己的一生D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反思自己的一生2、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部作品是作者取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创作的。

B这部作品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C主人公在冬妮娅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二)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下列各项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选文出自的散文集《》,从这段文字的可以看出。

鲁迅野草父亲是一个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鲁迅朝花夕拾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高尔基童年父亲是一个严格要求孩子的家长鲁迅五猖会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2、以下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

B作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回忆了作者童年、少年时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C作者执着于生活,一“人是生物,生命是第一义”为圭臬,致力于“改良这人生”。

D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也是选自该散文集。

《朝花夕拾》目录:小引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内容摘要)《朝花夕拾》中的第一篇文章《狗•猫•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

《二十四孝图》是《朝花夕拾》里的一篇重要作品,表现了鲁迅对白话文的坚决捍卫和对封建孝道的猛烈抨击。

鲁迅在《无常》中,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的形象,鲁迅对他显露出难以掩饰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