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10.日月潭(教案+实录+说课稿+资料)

10日月潭(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潭、湖”等 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描写日月潭美景的词句;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台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文中的佳句,了解日月潭的美丽风光。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内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几幅图片,猜猜这是哪里?教师口述:我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日月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欣赏宝岛上那颗最耀眼的明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10日月潭)【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生字,识记。
(1-4)(5-6)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说一说太阳和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太阳是圆圆的,月亮是弯弯的。
)(板书:名字的由来:日潭北边圆圆的月潭南边弯弯的)(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默读课文3、4自然段,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
1.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从这句话中你感到日月潭怎样的美?(一种隐隐约约的朦胧美)(板书:清晨隐隐约约的湖中倒影)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飘着薄薄的雾”感到一种雾气缭绕的朦胧的美。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3.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台湾省的日月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日月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
它在哪里,是怎样一个地方?自由读课文,标上小节号,然后用一句话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答:日月潭是一个大湖。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日月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提示: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
读句训练。
注意停顿,注意强调“台湾省”、“大湖”。
投影:“日月潭”的简笔画。
教学字词:潭。
结合投影,重点理解字义。
潭,原来指深水池,深水坑,这里指的是湖。
教学字词:台湾省。
二、讲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句义1.讲读第二节。
①学习第一句话。
为什么人们把这个大湖叫作“日月潭”?指名读第二节,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投影:在“日月潭”的简笔画下,出示句子:日月潭里有个小岛,把潭分成两半,一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一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教学字词:岛。
先指名找出图中的“小岛”;再联系字形理解词义:岛是水中的高起的部分,像山,所以“岛”字里有个“山”;然后回到课文,结合投影,继续理解:日月潭中高起的部分,是岛;台湾是大海中高起的部分,也是岛。
观察图像,朗读句子,然后指图说出哪儿像圆圆的太阳,哪儿像弯弯的月亮,理解句子的意思。
读句训练。
注意强调“圆圆”、“弯弯”、“太阳”、“月亮”、“日潭”、“月潭”等词。
②学习第二句话。
读读课文,看看图像,说说日月潭又像什么小岛又像什么?教学字词:玉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0《日月潭》教案含反思

10 日月潭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授课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潭、湖、绕、围”等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点击鼠标,出现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中国地图,然后请学生走上讲台指指宝2.岛台湾的位置,师生结合课外资料简要介绍介绍台湾岛。
3.师: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
(出示日月潭的全景图)学生观看。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4.读后解释“潭”:水很深的池。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在那见过这个字。
(玉渊潭、龙潭湖)二、检查预习,识记生字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⑴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读准字音。
⑵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⑴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潭、湖、绕、茂、盛、围、胜、央、岛、华、纱、童、境、引、客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对读得正确的同学及时送上增强物,鼓励她们再接再厉。
⑵看电脑,读词语: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请学生走上讲台,自主地指词语,带领同学们读词语)⑶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 日月潭》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日月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8个生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台湾地图,请问同学们:这是中国哪个省的地图形状?(比较难,引导简单了解中国有34个省份和自治区)2、导入新课:台湾被称为宝岛,其中那里的风景名胜很多,日月潭便是其中之一。
咱们一起去日月潭看看吧!3、板书课题:日月潭。
二、整体感知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读课题,思考:从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预设:为什么叫日月潭?日月潭是什么样的?日月潭美在哪里?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和同学认一认!并且思考刚刚提到的问题。
3、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想一想:你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字记住的呢?4、多种识记方法帮助记住生字:(1)形声字:湖、绕、围、胜、纱、境加一加:湖、胜换一换:绕——浇——烧,纱——沙——吵,境——镜(2)通过组词来帮助记忆。
5、读一读,记一记相关词语。
日月潭、台湾省、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山清水秀、湖中央、小岛、轻纱、童话、仙境、吸引、中外游客、点点星光、蒙蒙细雨6、学习一二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由来。
三、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2、指导书写:(1) 学生互相说说书写应该注意什么?教师加以指导。
如“名”中“夕”略偏左上,“口”略偏右下。
如“央”:第一笔和第二笔的竖段向内斜。
(2)重点指导“展”字: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四、板书设计日潭圆圆的太阳日月潭月潭弯弯的月亮五、作业布置查找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日月潭所处的位置、名字的由来以及迷人的风光。
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基本能自主识字了,朗读对他们就不是难事了。
台湾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对台湾的了解并不多,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倾听故事,走进文本。
(5分钟)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给一个故事——关于“日月潭”。
1、板书课题:日月潭(指导“潭”的书写。
)2、教师讲《日月潭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有人说:“恶龙躲在潭底,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才能战胜它们。
”还有人说:“恶龙非常凶猛,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将它们制服。
”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大尖哥和水社姐手拿砍刀,高举火把,来到阿里山。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
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
他们吃下龙肉后,身子就一个劲地往上长。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
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就把这两座山命名为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0《日月潭》(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0《日月潭》(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日月潭》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四单元第10课《日月潭》。
课文详细描述了我国台湾省的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向往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了解日月潭的景色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插图、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台湾著名的风景区,引导学生猜一猜,激发学生对台湾美景的兴趣。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句。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景色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5. 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日月潭台湾省景色优美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日月潭的景色。
2. 答案:(1)略(2)示例:日月潭位于我国台湾省,湖水碧绿,周围环绕着群山。
清晨,太阳从山后升起,阳光洒在湖面上,美丽极了;黄昏,月亮爬上山头,月光照耀着湖面,宁静而祥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课文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激发了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日月潭课文教案

二年级日月潭课文教案二年级日月潭课文教案「篇一」一、随文识字提高认读效率(一)教学片段实录教师:(出示中午时的日月潭图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日月潭清晨的美景,请你猜猜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学生答后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因为图中阳光灿烂,景物清晰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词语──清晰,学生认读。
教师在图片下方出示文中句子: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师生合作读句子)教师: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怎样了──(学生跟读)教师:中午,什么变得清晰了?(学生练读句子)教师:(出示雨中日月潭的图片)雨中的日月潭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对比晴天时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两幅图片对比:如果说晴天的日月潭景色清晰可见,那么雨中的日月潭就是一片朦胧。
出示词语:清晰──朦胧,再读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它们是一组反义词。
教师:朦胧还可以换一个词就是──隐约(生答);这是一组──近义词(生答)。
谁来为我们解说雨中的日月潭?在图片下方出示句子: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中的仙境。
学生读句子。
教师出示词语:仙境,学生练读词语。
教师:联系你听过的传说、看过的故事,说说什么是仙境?学生: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
(二)点评教学中,教师将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隐筑晰境朦胧等随文识字。
这种在语境中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
学生在认读生字时,生字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再配上背景中出示的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生字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结合语言环境,学生既知字音、认字形,又能借助语言环境解字义、明用法,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对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运用多种方法巧记字形(一)教学片段实录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不少日月潭风光的图片,想不想欣赏欣赏?教师:(出示日月潭风光的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小岛;茂盛的树;环绕的群山。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10 日月潭》教学设计

10 日月潭一、教学目标1.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9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二、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预习圈画情况。
2.借助拼音读一读,对重点字的读音进行。
3.教师领读词语。
4.去掉拼音,自主认读。
(二)感知品味,随文识字1.感知日月潭的位置和优美风光,随文识字。
(1)联想诗句,理解“潭”的字义,识记“潭”字。
(2)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湾、湖”,拓展词语,指导书写“湾”。
(3)把生字放进句中读一读。
(4)感知日月潭的位置,识记“绕”字,理解词语“群山环绕”。
(5)认识“茂、盛”这两个字,理解词语“树木茂盛”。
(6)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围”字。
(7)利用部首查字法,借助字典理解生字“胜”,理解词语“名胜古迹”。
(8)指导书写“胜”。
(9)出示课件,欣赏日月潭周围的名胜古迹。
(10)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感知日月潭名称来历,随文识字。
(1)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2)结合词语和图片,识记“央、岛”。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到日潭和月潭。
(4)指导朗读。
(5)出示图片,引导背诵。
3.感知日月潭的不同时段和天气下的景色美,随文识字。
(1)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美在哪?在书上画一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边听边想象画面。
(3)体会清晨的朦胧之美,理解“隐隐约约”。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5)感受晴天的美,理解词语“清晰”。
(6)雨天的景色是一种怎样的美?读课文体会。
(7)理解“朦胧”,指导朗读,读出雨天的“朦胧美”。
(8)随文识记“纱、童、境”。
(9)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10)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语,试着背一背三、四自然段。
4.感知日月潭的风光秀丽,随文识字。
(1)理解“风光秀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0 日月潭教学设计东平县商老庄乡八里湾小学梁倩倩
教材分析 :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
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
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
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
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
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三)体会日月潭的美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六、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七、阅读并思考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3、配乐朗读全文。
八、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小导游”。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