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B 604-97 塑料件电镀涂装铜+镍+铬标准规范(中文)
ASTM名称:B604

ASTM名称:B604-91塑料件表面的镀铜镀镍镀铬标准1.范围1.1本标准包含了要求有良好外观,耐使用性能的可电镀塑料件镀铜、镍、铬几种等级和种类的要求。
五种电镀层的等级与电镀件的使用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1.2 本标准包含了镀件使用中表面沉积金属薄膜或沉积薄膜后敲打电镀层的要求。
1.3 以下是第6节,附录A1,附录X2,X3,X4部分的测试方法标准,该标准不阐述使用中出现的所有安全的问题。
有关安全与健康问题使用者在使用前必须加以限制。
2.参考文件2.1 ASTM标准B368 铜加速盐雾测试方式(CASS测试)B487 通过显微检测金属及氧化物镀层厚度方法B489 金属管件电镀沉积或自动沉积金属层弯曲测试延伸率方法B504 电量分析法测金属镀层厚度方法B530 电镀沉积镍层在磁性和非磁性状态下用电磁法测镀层厚度方法B532 电镀塑件表面处观标准B533 金属电镀塑件剥离强度测试方法B556 用点滴法测铬层厚度方法B567 用贝塔粒子反射法测镀层厚度方法B568 用X射线分光计测镀层厚度方法B602 样本中金属或无机物镀层属性测试方法B659 测试金属或无机物镀层厚度指南B727 电镀塑件材料准备的应用B764 同时测试多层镍层沉积物中每层镍层的厚度以及每层电化学应力D1193 试剂水的标准E50 化学法分析金属时,试验仪器、试剂以及试验安全性预防3.种类3.1按本标准根据不同应用条件可将电镀层分为五种等级以及根据含铜、镍、铬的多少可分为多种形式的镀层。
3.2 使用条件3.2.1 根据镀件暴露严重程度可分为五种规模的电镀等级SC5——特别严重级SC4——比较严重级SC3——严重级SC2——中等级SC1——普通级3.2.2 应用条件数在附目X1中有进一步的定义3.3镀层类别数——镀层分类数意味着电镀形式以及每一个电镀等级镀层的合适厚度。
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3.1 可电镀塑件表示为PL/3.3.2 铜元素(Cu)3.3.3 铜层的最小厚度(µm)3.3.4 小写字母为铜电镀沉积形式3.3.5 镍元素(Ni)3.3.6 M层的最小厚度(µm)3.3.7 小写字母为镍电镀沉积的形式3.3.8 铬元素(Cr)3.3.9 小写字母为Cr的形式(见3.4和6.3.3)3.4 种类表达式的含义——以下小写字母必须用在镀层种类数中来描述镀层的形式a ——表示从酸性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铜b ——表示单层镍d ——表示双层或3层Ni电镀层r ——表示常规的Crmc ——表示常规微晶粒的Crmp ——表示多微孔的Cr3.5 例子——一个塑件镀层含有最少15µm的可延长性酸式铜,最小15µm双层镍层以及最小0.25µm多微孔的铬层则其分类数表达式可表示为:PL/Cu 15aNi15d Cr mp。
ASTM名称:B604

ASTM名称:B604-91塑料件表面的镀铜镀镍镀铬标准1.范围1.1本标准包含了要求有良好外观,耐使用性能的可电镀塑料件镀铜、镍、铬几种等级和种类的要求。
五种电镀层的等级与电镀件的使用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1.2 本标准包含了镀件使用中表面沉积金属薄膜或沉积薄膜后敲打电镀层的要求。
1.3 以下是第6节,附录A1,附录X2,X3,X4部分的测试方法标准,该标准不阐述使用中出现的所有安全的问题。
有关安全与健康问题使用者在使用前必须加以限制。
2.参考文件2.1 ASTM标准B368 铜加速盐雾测试方式(CASS测试)B487 通过显微检测金属及氧化物镀层厚度方法B489 金属管件电镀沉积或自动沉积金属层弯曲测试延伸率方法B504 电量分析法测金属镀层厚度方法B530 电镀沉积镍层在磁性和非磁性状态下用电磁法测镀层厚度方法B532 电镀塑件表面处观标准B533 金属电镀塑件剥离强度测试方法B556 用点滴法测铬层厚度方法B567 用贝塔粒子反射法测镀层厚度方法B568 用X射线分光计测镀层厚度方法B602 样本中金属或无机物镀层属性测试方法B659 测试金属或无机物镀层厚度指南B727 电镀塑件材料准备的应用B764 同时测试多层镍层沉积物中每层镍层的厚度以及每层电化学应力D1193 试剂水的标准E50 化学法分析金属时,试验仪器、试剂以及试验安全性预防3.种类3.1按本标准根据不同应用条件可将电镀层分为五种等级以及根据含铜、镍、铬的多少可分为多种形式的镀层。
3.2 使用条件3.2.1 根据镀件暴露严重程度可分为五种规模的电镀等级SC5——特别严重级SC4——比较严重级SC3——严重级SC2——中等级SC1——普通级3.2.2 应用条件数在附目X1中有进一步的定义3.3镀层类别数——镀层分类数意味着电镀形式以及每一个电镀等级镀层的合适厚度。
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3.3.1 可电镀塑件表示为PL/3.3.2 铜元素(Cu)3.3.3 铜层的最小厚度(µm)3.3.4 小写字母为铜电镀沉积形式3.3.5 镍元素(Ni)3.3.6 M层的最小厚度(µm)3.3.7 小写字母为镍电镀沉积的形式3.3.8 铬元素(Cr)3.3.9 小写字母为Cr的形式(见3.4和6.3.3)3.4 种类表达式的含义——以下小写字母必须用在镀层种类数中来描述镀层的形式a ——表示从酸性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铜b ——表示单层镍d ——表示双层或3层Ni电镀层r ——表示常规的Crmc ——表示常规微晶粒的Crmp ——表示多微孔的Cr3.5 例子——一个塑件镀层含有最少15µm的可延长性酸式铜,最小15µm双层镍层以及最小0.25µm多微孔的铬层则其分类数表达式可表示为:PL/Cu 15aNi15d Cr mp。
电镀喷漆塑胶产品检验标准

后附五金(电镀)/塑胶件缺点定义及判断附表一五金件:电镀 / 喷漆部分外观查验标准Item Class I Class II Class III Class IV Remark刮伤宽宽宽线与线 > 50mm 长 : 10mm长: 12mm长: 20mm露底材不接受 .接受 2 line接受 2 line接受 2 line凹点直径直径直径露底材不接受深深深接受1点接受 1 点 by one 接受 2 点side异物 ,突点直径直径直径点到点>高高高150mm.接受3点接受3点接受4点银色部分银色点 :银色点 :银色点 :点到点 >50mm 污点 / 凹点 / 凸D<0.4 mm D<0.5 mm D<0.5 mm在同一地区内只接点接受2点接受 2点接受 2点受 1 个黑点和一个高黑色点 :黑色点 :污点黑色点 :接受 2点接受 3点高接受2点银色部分银色部分银色部分银色部分线状异物宽宽宽长 : 5mm长: 5 mm长: 10 mm接受1 条接受2 条接受2 条电镀部分亮点 :亮点污点 ,凸点直径接受接受 ,3mm地区内直径超出 6点不接受高其余地区,点到接受2点点 >20mm.黑点 dot:直径高接受1点电镀靠谱度测试(如有要求,需做以下试验)盐水喷雾试验:1.试验条件 : Na Cl 浓度 5%,温度 35℃± 1℃ ,时间 48h2.测试样品数目 :5pcs.3.判断方法 : 除掉盐渍后无显然色彩变化及剥落现象抽样计划(依照uec 零组件进料查验规范QA-0100C)1.外观抽样依照MIL-STD-105E 一般Ⅱ级随机抽样2.判断标准为0 收 1退判断。
塑胶件外观查验标准一.缺点定义:1点 (含杂质 ):拥有点的形状,丈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2毛边:在塑料部件的边沿或联合线处线性突出(往常为成型不良所致 )3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部件表面褪色(往常为白色 )。
ASTM B 塑料件电镀涂装铜 镍 铬标准规范 中文

ASTM文件编号:B604-91(1997年重新认可)表面处理资料塑料件电镀涂装铜+镍+铬标准规范本标准在固定文件编号B604之下发行,文件编号之后的数字是本年采用的编号,或者万一有修改,则为本年最后修改版本。
括号中的编号表示本年最终认可编号。
上标E指最后修改或重新认可的变更。
1、范围1.1 本规范涉及的要求用于电镀铜+镍+铬塑料素材的几种等级和类型,而这些素材的外观,耐用性和热循环都对服务性能非常重要。
将提供此条件的五个等级涂装,每一个都希望能达到满意的性能。
1.2 本规范涉及使用的涂装要求,是在应用自动角媒的金属膜之后使用的,或者在应用自动触媒后任何涂装的应用之后使用的。
1.3 以下只属于此规范测试方法的笫六部分,附录A1,附录X2,附录X3和附录X4。
本标准不是旨在说明所有安全问题,如有,则是关于其使用上的。
本标准的使用者责任在于使用前建立一套合适的安全健康的条例,决定规格限制的可使用性。
2 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B 368 方法用于铜加速盐雾试验(CASS试验)B 487 试验方法用于交叉部分检验金属和氧气涂装厚度的测量B 489 条例用于金属涂装电镀和自动触媒延展性的弯曲试验B 504 试验方法金属涂装厚度的测量B 530试验方法用磁性的方法测量涂装厚度:磁性的非磁性素材的镀镍涂装B 532 规范用于电镀塑料表面或外观B 533试验方法用于电镀金属塑料件脱层强度B 556 指南用于通过斑点测试对薄铬层的测量B 567 试验方法用于通过Beta Backscatter方法测量涂装厚度B 568试验方法用于通过X光谱测量涂装厚度B 602 试验方法用于金属和非有机涂装样件性能B 659 指南用于金属和非有机涂装厚度测量B 727 条例用于电镀塑料材料的准备B 764 试验方法用于多层电镀镍中单层厚度和电化学潜力的决定(STEP试验)D 1193 试剂规范E 50 条例用于金属化学分析的仪器,试剂和安全防护措施3 术语3.1 定义3.1.1 重要表面———通常为可视表面(直射或反射),当正常装车后损坏表面的产品来源时,对产品的外观或服务性能起重要作用的表面。
注塑、涂装、电镀、硅胶、IML产品品质通用检验标准

注塑、涂装、电镀、硅胶、IML产品品质通用检验标准1. Purpose目的为使本公司产品能达到并维持一定的品质水准,并清晰地向客户阐明所提供产品的品质标准及检验方法,特制定本标准.2. Scope范围本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注塑制品、涂装制品、IML制品的品质规格要求.3. Definitions定义3.1抽样方案:采用国家标准GB2828.1-2003idt国际标准ISO2859-1:1999计数型抽样检验程序单次抽样为本公司出货检验抽样标准。
合要求.MAJ重缺点:对产品组装功能、外观有影响,或两个轻缺点构成一个重缺点.MIN轻缺点:产品有一定瑕疵,但不影响产品外观、组装、功能者.3.2 外观等级分类及定义:A面: 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可见的表面,通常包括顶面、前面B面: 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不直接可见的表面,通常包括侧面和背面C面: 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不可见的表面,通常包括底面和内部3.3 检查基准:3.3.1 照度: 400~800 Lux光线的照明下, 以45度角,视力在1.0或以上无色盲的检查者进行检查。
3.3.2 A级面50cm的距离观察5秒钟以内发现不了缺点时判定为接受B.C级面50cm的距离观察3秒钟以内发现不了缺点时判定为接受(注:客户没有特别指示时缺点距离定为20mm,C面一般不作外观要求).3.3.3 跟外观不良限收样板比较检查,基准值以下判定为接受3.3.4 跟设计承认样品比较检查, 基准值以下判定为接受3.3.5 跟设计承认书及图面比较检查(外观及尺寸关联事项)4. Note 注意事项:4.1 本《通用品质检查标准》为我司所供应的注塑、喷涂、电镀、硅胶及IML制品之基本检测项目标准。
如客户要求比本标准更高的品质标准、或更严的抽样方案、或新增品质检查项目等,我们将以客户的检验标准为依据。
则产品价格将据品质成本的增加而有所变化.4.2 客户指定的供应商所供的物料或是客户直接提供的物料,按客户要求进行检验(或免检),如发生品质问题,需及时反馈。
塑胶电镀、涂装产品实验测试标准

3.4.6测试结果判断:
3.4.6.1测试完毕后,产品不应有裂纹、离层、剥落及起泡等现象。
3.4.6.2测试完毕后,产品不允许有任何穿透到铜层或基体裸露的腐蚀点。
3.4.6.3如按客户要求的评级标准进行判断,应参考GB6461—86中相关参考资料。
3.3.4测试设备:冷热冲击试验机。
3.3.5测试标准:产品依次浸入温度为79±2℃的热水缸及温度为21.5±2℃的冷水缸,浸入两缸的时间均为40秒种,产品浸入冷热水缸各一次为一循环,总共475次循环。
3.3.6有特别要求的产品以品管部之〈检查/测试标准书〉为准。
3.3.7测试结果判断同3.2.6
3.3.8验收标准:如非客户特别接收,一般样品须100%测试合格。
6.5 GB/T 4955-1997
3.2.2样板抽取:每班(批)包括每种产品抽样不得少于3PCS。
3.2.3如客户没特别指定,且无需做冷热冲击测试时用下面之标准:
先将电镀件置于烤炉(75±5℃)约1小时,再置于室温(25±5℃)约1小时,再放入冷柜(-30±2℃)约1小时,再拿出置于室温(25±5℃)约1小时,如此这样循环三次。
3.2.4如产品需做冷热冲击测试时则其标准为:先将电镀件置于室温(25±5℃)约1小时,再放入冷柜(-40±2℃)约1小时,如此这样循环三次。
3.3.9对被判为不合格的产品依《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3.4盐水喷雾测试
3.4.1每班(批)生产的电镀产品均要抽取样板测试。
3.4.2样板抽取:每批每种产品抽样不得少于3PCS。
3.4.3测试设备:盐水喷雾试验机。
3.4.4测试条件:参考及《ASTM B117-73盐雾实验标准》及《盐雾试验机操作指引》
电镀喷漆塑胶产品检验标准

后附五金(电镀)/塑胶件缺陷定义及判定附表一五金件:电镀/喷漆部分外观检验标准电镀可靠度测试(若有要求,需做以下试验)盐水喷雾试验:1.试验条件: Na Cl浓度5%,温度35℃±1℃,时间48h2.测试样品数量:5pcs.3.判定方法: 除去盐渍后无明显色泽变化及剥落现象抽样计划(依照uec 零组件进料检验规范QA-0100C)1.外观抽样依据MIL-STD-105E 一般Ⅱ级随机抽样2.判定标准为0 收1退判定。
塑胶件外观检验标准一.缺陷定义: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2 毛边:在塑料零件的边缘或结合线处线性凸起(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3 银丝:在成型中形成的气体使塑料零件表面退色(通常为白色)。
这些气体大多为树脂内的湿气,某些树脂易吸收湿气,因此制造前应加入一道干燥工序4气泡:塑料内部的隔离区使其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5变形:制造中内应力差异或冷却不良引起的塑料零件变形6顶白:成品被顶出模具所造成之泛白及变形﹐通常发生在顶出稍的另一端(母模面)7缺料:由于模具的损坏或其它原因﹐造成成品有射不饱和缺料情形.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0.3mm,也被认为有漏印。
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12流水纹:由于成形的原因﹐在浇口处留下的热溶塑料流动的条纹13熔接痕:由于两条或更多的熔融的塑料流汇聚,而形成在零件表面的线性痕迹14装配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15细碎划伤: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16硬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17凹痕缩水:零件表面出现凹陷的痕迹或尺寸小于设计尺寸(通常为成型不良所致)18颜色分离:塑料生产中,流动区出现的条状或点状色痕(通常由于加入再生材料引起)19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LENS透明区除外(依每部品材料所订定之检测距离)20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21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22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23修边不良:产品边缘处因人工修边而产生缺口等不规则形状24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电镀件试验要求

电镀件试验要求————————————————————————————————作者:————————————————————————————————日期:塑胶产品装饰性镀铬最低性能要求(14668有删减)电镀试验范围—参照标准---镀层要求1范围本规范涵盖了塑胶零件镀铜-镍-铬的基本要求,包含组装件。
作为公司开发新产品、检验产品质量以及试验产品性能的依据。
规定了汽车上使用的铜-镍-铬装饰电镀层的厚度、外观、结合强度、防腐性能等的检测及评定方法。
汽车零件塑料材料上起到装饰性和防腐蚀性作用1.1材料描述这个电镀标准旨在以下应用内饰件(代码A)。
内部应用不要求使用不连续铬层或多层镍体系。
不连续铬合金(r)可允许内部应用。
内部零件:是指在车身内部的,不会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在风雨中的零件。
类型1标准内部使用类型2需要较高涂层厚度的应用和/或类型1达不到性能要求,(例如可能需要类型2的门拉手,人工换档环或玻璃框)。
这些与包括的要求厚度都必须在图纸上说明。
注释:如果内部类型没有在详细的图纸上列出。
采取类型1。
外饰件(代码B)外部零件:是指除了内部零件外的零件。
那些只有部分暴露于气候中的零件称为外部零件。
对于外部应用,应该使用间断的铬板(多微孔(mp)或显微裂纹(mc)),另外还有多层镍体系。
类型1在汽车上很少或不会受到碎石撞击的;类型2会有明显的碎石撞击的。
包括固定在前面车辆区或固定在受自制石削影响的车辆区的电镀塑料零件的突出面(由车胎直线投影作用大于等于15度而定)。
类型3非常严重的服务条件(车轮覆盖和保护盖),包括石削塑胶电镀件的主要面装配于汽车面向前面的部分或那些会遭受汽车自身产生的碎石冲击的区域(定义为从轮胎发出成≥15度角直线撞击区域)。
如果详细图纸上没有标明类型,则默认是类型2。
1.2 典型应用。
这类涂层主要用于装饰目的。
光亮或其它(如:缎面、仿绒、木纹)外观的塑料内饰件或外饰件,由式样和特别外观标准来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TM文件编号:B604-91(1997年重新认可)表面处理资料塑料件电镀涂装铜+镍+铬标准规范本标准在固定文件编号B604之下发行,文件编号之后的数字是本年采用的编号,或者万一有修改,则为本年最后修改版本。
括号中的编号表示本年最终认可编号。
上标E指最后修改或重新认可的变更。
1、范围1.1 本规范涉及的要求用于电镀铜+镍+铬塑料素材的几种等级和类型,而这些素材的外观,耐用性和热循环都对服务性能非常重要。
将提供此条件的五个等级涂装,每一个都希望能达到满意的性能。
1.2 本规范涉及使用的涂装要求,是在应用自动角媒的金属膜之后使用的,或者在应用自动触媒后任何涂装的应用之后使用的。
1.3 以下只属于此规范测试方法的笫六部分,附录A1,附录X2,附录X3和附录X4。
本标准不是旨在说明所有安全问题,如有,则是关于其使用上的。
本标准的使用者责任在于使用前建立一套合适的安全健康的条例,决定规格限制的可使用性。
2 参考文献2.1 ASTM标准:B 368 方法用于铜加速盐雾试验(CASS试验)B 487 试验方法用于交叉部分检验金属和氧气涂装厚度的测量B 489 条例用于金属涂装电镀和自动触媒延展性的弯曲试验B 504 试验方法金属涂装厚度的测量B 530试验方法用磁性的方法测量涂装厚度:磁性的非磁性素材的镀镍涂装B 532 规范用于电镀塑料表面或外观B 533试验方法用于电镀金属塑料件脱层强度B 556 指南用于通过斑点测试对薄铬层的测量B 567 试验方法用于通过Beta Backscatter方法测量涂装厚度B 568试验方法用于通过X光谱测量涂装厚度B 602 试验方法用于金属和非有机涂装样件性能B 659 指南用于金属和非有机涂装厚度测量B 727 条例用于电镀塑料材料的准备B 764 试验方法用于多层电镀镍中单层厚度和电化学潜力的决定(STEP试验)D 1193 试剂规范E 50 条例用于金属化学分析的仪器,试剂和安全防护措施3 术语3.1 定义3.1.1 重要表面———通常为可视表面(直射或反射),当正常装车后损坏表面的产品来源时,对产品的外观或服务性能起重要作用的表面。
4 分类4.1 本规范涉及了服务条件代指定折五个涂装等级,和由分类号定义的几种涂装类型。
4.2 服务条件代号4.2.1服务条件代号指,以涂装等级为目的的曝光严重度,根据以下规格:SC5——非常严重SC4——很严重SC3——严重SC2——中等CS1——轻度4.2.2 服务条件代号与电镀件相关时曝光严重度在附录X1有进一步定义。
4.3 涂装分类号——涂装分类号是一种涂装特定类型和厚度编号,适用每个等级并由以下组成:4.3.1 素材符号(PL)表示塑料,划斜线4.3.2 铜化学符号(CU)4.3.3 铜涂装最小厚度,单位微米4.3.4 下标字母指定电镀铜类型(见4.4和6.3.1)4.3.5 镍化学符号(Ni)4.3.6 给出镍的最小厚度数,单位微米4.3.7 下标字母指定电镀镍类型(见4.4和6.3.2)4.3.8 铬化学符号(Cr)4.3.9下标字母指定电镀铬类型(见4.4和6.3.3)4.4 表达分类的符号——将会使用以下下标字母作为涂装分类代号以描述涂装类型。
a——在酸性中延展铜沉淀b——在全光亮条件下单层镍沉淀d——双层或多层镍涂装r——规则(也就是常规)铬mc——微裂纹铬mp——微渗透铬4.5完全分类号例子——一种由最小15um酸铜+15um双层镍+0.25um微渗透铬组成的塑料涂装件,分类号为PL/Cu15a Ni 15d Cr mp。
5 订单信息5.1 当根据此标准对电镀件下订单时,买方将陈述以下事实:5.1.1 ASTM文件编号5.1.2 或者要求特定涂装的分类编号(见4.3),或者要求注明严重度条件的素材材料和服务条件编号(见4.2),如果只引用服务条件编号的任何涂装类型,如表一,根据要求,生产商将通过买方通知涂装使用的分类编号。
表一 铜+镍+铬的塑料件A涂装服务条件编号 分类编号 相同镍厚度um mils(大约) SC5 PL/Cu 15a Ni 30d Cr mc 30 1.2PL/Cu 15a Ni 30d Cr mp 30 1.2SC4 PL/Cu 15a Ni 30d Cr r 30 1.2PL/Cu 15a Ni 25d Cr mc 25 1.0PL/Cu 15a Ni 25d Cr mp 25 1.0SC3 PL/Cu 15a Ni 25d Cr r 25 1.0PL/Cu 15a Ni 20d Cr mc 20 0.8PL/Cu 15a Ni 20d Cr mp 20 0.8SC2 PL/Cu 15a Ni 15b Cr r 15 0.6PL/Cu 10a Ni 10b Cr mc 10 0.4PL/Cu 10a Ni 10b Cr mp 10 0.4SC1 PL/Cu 15a Ni 7b Cr r 7 0.3A 铜最小厚度在某些运用时为了满足热循环或其它要求可以稍大。
5.1.3 例如要求外观明亮,灰白或光滑,可选择供应的成品是要求品质的或在成品范围内,或者由买方认可。
5.1.4 重要表面应该在样件图纸上指示,或者在样件上标出(见3.1)5.1.5 重要表面上物品架或接触标记不可避免。
5.1.6 延伸到非重要表面缺陷可以接受。
5.1.7 除标准值之外的延性(见6.4)。
5.1.8 腐蚀测试之后可接受表面缺陷延展(见6.6.3)。
5.1.9 抽样方法和接受水平(见7部分)。
5.1.10热循环和腐蚀测试是否在每个样件上分别进行,见6.6和6.7描述;或者用相同样件按顺序进行,见6.8;进行这些测试时样件是否同时安装或不安装总成。
5.2 单层镀镍层之间电镀潜在差别最小值根据方法B764,在6.10给出限度之内。
6 产品要求6.1 可视缺陷6.1.1 电镀件可视表面不可有缺陷,如水泡,坑,粗糙,裂纹或末涂装区域;不应有污点或脱色。
部件上的接触痕不可避免,但接触部位应由供应商指定,电镀件不能有损坏并且干净。
6.1.2 注塑表面缺陷,如冷料流痕,顶出点,毛边,胶口,分模线,斜面或其它缺陷,即使使用最好的电镀方法,也会严重影响外观和涂装性能。
相应地,电镀方会放弃注塑操作中因为涂装缺陷而引起的责任(注释1)。
注释1——为减少电镀问题,涉及本规范电镀项目应该包含表面缺陷延展度的适当限制。
条款B 532区分了在注塑初期和电镀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缺陷。
6.2 预处理——正确的准备步骤对电镀塑料件性能至关重要。
根据条款B727描述进行,加工万一受专利保护,则根据根据提供这些工序供应商指南进行。
6.3 加工和涂装要求——准备之后,根据要求将塑料件放入电镀溶液中,以便产生合成涂层。
见特殊涂装分类号或者表1中指定的服务条件号中列出的指定分类号。
6.3.1 铜的类型——延展铜沉淀应在酸性有机添加剂中,提高质量水平。
6.3.2 镍的类型——对于双层或多层镍涂装,最下层应包含的硫重量最多0.005%(见注释2)。
顶层应包含硫重量至少0.04%(见注释3),并且其厚度不少于镍层总厚度的确10%。
双层涂装时,下层厚度不少于镍层总厚度的60%,三层涂装时,顶层不少于50%,不超过70%。
如果是三层涂装,中间层含硫重量不少于0.15%,不超过总镍层厚度10%,多层镍涂装见表2。
6.3.3 铬沉淀厚度——重要表面上铬沉淀最小厚度为0.25um,铬沉淀厚度由与类型相同的符号指定,而不是铜镍的数据(见4.4)。
注释2——指定硫的含量是为了说明必须使用的电镀镍溶液的类型虽然没有唯一方法适用于决定涂装件镍沉淀的硫含量。
注释3——通常,用显微镜检验根据测试方法B487准备的抛光样件,论证镍的种类是可能的,在双层或多层涂装的单层镍厚与电化学镀层单层厚度一样,可以根据方法B764步骤测试。
表2化 二或三层镍涂装要求概述镍层种类 特殊延长 硫含量 总镍层厚度双层 三层下层 8% 〈0.005% >/=50% >/=50%中层(b)….. >0.15% ….. 最大10%顶层(b) ….. >0.04% >/=40% >/=40%测试方法附录X3AA 见本规范注释2B 见本规范注释36.4 延展性——镍铜最小延展值为8%,测试时根据附录3给出的方法,根据要求延展性可以稍大,但必须由买方和生产商双方同意。
6.5 涂装厚度:6.5.1 最小涂装厚度由涂装分类号指定。
6.5.2 比本规范更厚的涂装可以有其它要求。
6.5.3 涂装厚度及不同涂装层矿工应在重要表面点上测试。
(见4.2 和注释4)注释4——当重要表面涉及到不易控制的沉淀厚度时,比如螺纹,孔,角度和相同区域,买方和制造商都应明白其表面的沉淀可能会厚一点或特殊处理。
特殊处理包括使用一致,辅助物,双电极或非导电体。
6.5.3.1 Coulomertric 测试方法B504中描述可以用于测试铬层厚度,总镍厚和铜厚,测试步骤,方法B764与Coulomertric方法相同,用于决定多层涂装中单个镍层之厚度。
6.5.3.2 方法B487中显微镜测试法用于测量每层镍厚和铜厚。
6.5.3.3 方法B567中B后分散方法可以用于测量末指明单层厚度的铜/铬/镍复合涂装总厚度。
6.5.3.4 如果可以说明测量的不确定少于10%,或者少于6.4.3应用方法中所述,可以使用其它方法。
其它方法见测试方法B530和B568,指南B556和B6596.6 腐蚀性试验6.6.1 涂装件应根据表3所示,腐蚀测试时间应适用于特殊服务条件号(或者服务条件号与指定分类号相符),此试验细节参见ASTM标准。
注释5——加速腐蚀度试验无直接关联,因为几点因素,如保护膜成分,腐蚀进程影响和环境变化引起的不同等。
所以,试验中获得的测试结果不应作为测试材料在所有可以使用的环境下的耐腐蚀性的直接指南。
同样,此试验中不同材料的性能在参考时不能意是作为这些材料的耐腐蚀性的直接指南。
表3 每个服务条件号腐蚀测试服务条件编号腐蚀耐性测试A(CASS)SC5 循环3个16H BSC4 循环2个16H BSC3 循环1个16H BSC2 8HSC1 ……A见方法B 368B 样件从试验室内取出后,在水中漂洗并检查,然后进行暴露16H的每个16H CASS 试验循环,样件不应在两次循环之间取出测试箱超过8H。
6.6.2 在根据相关试验方法处理样件后,检验对素材的腐蚀程度,或者镀铜层和涂装的起泡程度。
任何铜层受损,涂装起泡或素材露出都会导致样件拒收。
测试后一定时间内可能产生腐蚀缺陷是可以理解的。
总的来说,“可接受耐性“意味缺陷在观察时,表面不会严重脱落,或严重影响电镀性能。
6.6.3 涂装表面缺陷在某些类型的涂装试验时可能会发生,表面缺陷的伸展度由买卖方指定可以接受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