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

20xx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巩固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时,某学习小组得出如下一些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北宋时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宋朝时,江南地区农业发展较快的原因有()①南方战乱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③自然条件优越④那里原来就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3.两宋时期,社会经挤高度发展。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

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题,其中正确的是A. 春秋时期青铜开始用于农具制造B. 隋朝时市不再有时间的限制C.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曲辕犁D. 宋朝能够制作冰裂纹瓷器5.下列农作物均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属于北宋时引进的是()A. 玉米B. 占城稻C. 马铃薯D. 花生6.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

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

材料反映了宋代( )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7.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

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市舶司B.通判C.户部D.枢密院8.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 )A.天津和上海B.开封和杭州C.广州和泉州D.厦门和宁波9.如下图是小同复中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的史实时制作历史知识片,其中错误一处()A. ①B. ②C. ③D. ④10.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 “江南……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同步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A. 司马迁B. 司马光 C. 孔子 D. 班固2.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一处( )A. 小商贩摆摊的地方B. 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C. 文化娱乐场所 D. 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3.宋代市民的服饰呈现舒适化. 非等级化的趋向 ,群众的衣料主要是〔〕A. 纺织品B. 麻布 C. 棉布 D. 兽皮4.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以下对瓦舍的表达 ,错误的选项是( )A.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B. 假设生活在南宋 ,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C. 瓦舍的出现 ,反映了农民的需要D. 瓦舍的出现 ,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5.陆游诗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 )A.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 民众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C.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 城镇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6.?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A. 社会分工完成B. 边境贸易繁荣 C. 民间艺术精湛 D. 市民生活丰富7.?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

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

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统一国家建立B. 江南地区开发 C. 商品经济繁荣 D. 民族政权并立8.王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屡次提及“瓦子〞。

由此推断 ,这一朝代是( )A. 秦朝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9.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B. 国家政府的提倡C.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 农民生活的需要10.?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 )A. 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 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 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11.学习完宋朝历史后 ,某同学编了一个反映宋朝社会生活的小剧本 ,请指出下面哪个环节符合史实〔〕A. 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元旦、立春、中秋B. “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C. 宋朝绝大局部人口居住在城市D. 宋朝地位最高的是商人12.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环境保护 ,追求人与自然相协调 ,明朝就有一部著作表达了这种思想。

12 中考历史关键考点分类强化练习题汇编: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12 中考历史关键考点分类强化练习题汇编: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

中考历史关键考点分类强化练习题汇编考点: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与科技文化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为旋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海外贸易兴盛D.民族隔阂消除【答案】B2.《金史》中描述:“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两国之货”。

由此可知,“榷场”的主要功能是()A.促进边界地区贸易往来 B.有效避免双方战争C.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D.推动少数民族汉化【答案】A3.七年级历史课上,王老师出示了如下四幅图片,由此可知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秧马图宋代海船《清明上河图》(局部)宋代针铺商标A.宋朝时期流芳千古的绘画艺术B.宋代商业的繁荣C.宋朝实现大江南北的统一 D.宋朝经济的发展【答案】D4.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战国牛尊东汉执锸立陶俑北宋《耕获图》A.奴隶制瓦解B.水稻种植技术发展C.农业的发展D.金属冶炼技术的发达【答案】C5.如图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定窑孩儿枕。

作品设计独具匠心,线条柔和流畅,细部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是文物中的珍品。

这件文物最能说明哪一部门的现象()A.手工业的水平高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C.商业贸易发达 D.民族文化交融加深【答案】A6.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这一时期城市打破了市坊分区,夜市、瓦子、纸币也相继出现。

这反映出当时()A.商品经济的繁荣B.经济重心开始转移C.城市建设逐渐加快D.重农抑商的政策被打破【答案】A7.《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江南地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C.南方人大量北迁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答案】C8.下图是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集中区域统计表,这表明当时的宋朝()C.经济重心南移D.海外贸易发达【答案】C9.“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初中必刷题】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二)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2024七下·期末)[2023 山东潍坊中考]“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

”“山田枯旱湖田涝,惟此丰凶岁岁均。

”这些诗句描写的是()A.B.C.D.2.(2024七下·期末)[2023广东中考]唐朝洛阳设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尤以南市最盛,“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货贿山积”。

这说明,当时洛阳()A.商业贸易繁荣B.城市布局对称C.市民文化兴盛D.政治制度完备3.(2024七下·期末)[2023 湖南长沙期中]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以下关于宋代商业贸易说法正确的是()A.朝廷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C.宋代经商有严格的时间限制D.开封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商业区与居民区分离4.(2024七下·期末)[2023 陕西西安一模]两宋时期通航的海港至少有20来个,设有市舶机构的港口就有10 多个。

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约有60个,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红海周围及东非沿海地区。

这反映宋代()A.产品行销世界B.边界贸易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经济重心南移5.(2024七下·期末)明代《南都繁会图》描绘了南京秦淮河两岸风貌,画卷中街市纵横,车水马龙,店铺林立,各式招幌牌匾繁多,如“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川广杂货”“万源号通商银铺”等。

这反映当时()A.白银货币化程度提高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多C.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产生最早的商业广告6.(2024七下·期末)[2023 福建福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柳永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11课 两宋时期的社会生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民族政权竞立和南方经济的发展—辽宋夏金元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华书局版课后练习四十四第1题【单选题】假如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马可.波罗来华B、吃占城稻米饭C、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出海D、游历瓷都景德镇【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

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B、食客盈门的酒楼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D、好汉比武的擂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金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宋代,回到现代后,向同学们描述宋代市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A、棉布成为衣着原料B、茶和酒是最重要的饮料C、轿子成为最为普通的交通工具D、市民文化生活出现商业化等趋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今年,介绍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其实宋朝时的饮食也相当丰富,如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临安城内外的鱼店不下一二百家,各地的城镇里还有很多茶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人民的生活很富足B、宋代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开始形成C、宋代资本主义开始萌芽D、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繁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B、谢和耐是外国人,他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C、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有关宋代社会风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发展B、饮茶之风开始盛行C、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D、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B、会子C、美元D、英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宋代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城市中出现了众多的服务性行业,其中专门的娱乐场所是( )A、酒店B、茶楼C、瓦子D、旅馆【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宋代民间传统节日很多,其中最受百姓重视的三大节日是( )①元旦②寒食③冬至④元宵节⑤中秋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在非正规的场合,服饰呈现______、______的趋向。

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宋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0、11两课)【复习目标】1、明确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时期、表现和原因。

2、了解和掌握宋代的社会生活。

3、学会客观评价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自主复习】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0、11课的内容,找出并掌握以下内容:1、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宋代南方手工业兴旺的表现。

3、宋代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4、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何时开始的?到何时完成的?有何意义?5、分别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明宋代物质生活的状况。

6、列举宋代精神生活的表现。

【教师点拨】1、到网站/v_show/id_XODU2MDczNzI=.html播放《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宋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2、到网站/image.cgi?w=%E5%86%B0%E8%A3%82%E7%BA%B9%E7%93%B7%E5%99%A8 &ex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in.i&ic=one&imf=&scr=&ity=0&id=1&wpic= &tid=&pg=1&ie=utf-8&mc=#cid=6展示冰裂纹瓷器让学生真实地认识宋代南方手工业发展的情况。

3、到下列网站/image.cgi?w=%E5%AE%8B%E4%BB%A3%E8%B4%A7%E9%83%8E%E5%9B%BE &ext=&sc=img&ac=&ch=s.p.res.detail&pid=p.in.i&ic=one&imf=&scr=&ity=0&id=10&wpic =&tid=&pg=1&ie=utf-8&mc=#cid=10展示宋代《货郎图》让学生感受宋代商业的繁荣。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综述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综述

主食——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饭、粥、面条、饼、馒头、包子、饺子
副食——点心小吃;饮料以茶和酒为主
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其次是猪肉; 南方人吃鱼较多
美食的天堂
品种丰富多样
烹、烧、烤、炒、爆、溜、煮、 炖、卤、蒸、腊、冻、腌……
美食小tips
包子、角子(饺子) 索饼(面条)、 焦碱水锥(炸元宵) 浮团子(汤圆) 爆米花、火腿、 豆芽菜、东坡肉
1、两宋前期
南宋后期
崇尚简朴 → 奢华
严格等级规定 奇装异服,穿胡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1.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民族融合: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3.统治阶级日益腐朽
小常识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畸形的审美观念——缠足
宋朝时饮食文化有哪些? 南北方在饮食上有什么区别? 这些差异今天还存在吗?
返回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 俗。
注意以下几幅民居图片, 看一看哪幅是农村百姓的 房屋?哪幅是城市平民的 房屋?哪幅是达官贵人的 宅院?
草房
瓦房
顺德春晖园
宋代的住房
地位:
住房:
农村百姓 —— 草房 城市平民 —— 瓦房
贵族官僚 —— 前堂后寝
返回
宋墓壁画“宴饮图”
此画反映了宋代服饰和家具特点
史现象的原因是( B )
A.衣帽上不得坠饰朱玉
B.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C.统治者衣服精美华丽
D.北宋初年崇尚节俭
4.以下关于宋代社会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开封酒店请人吃饭,荤菜
以羊肉为主②南宋时期人们吃鱼比较多③两宋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晋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2.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大发展。

下列现象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出现了精美的四羊方尊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辨别航向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

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A.宋代商业贸易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南宋国家统一D.宋代闻名世界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A.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C.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非常发达D.江南地区成为我国的制瓷业中心5.南宋时,南方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开垦出许多梯田、圩田。

梯田就是依山势而建,状如梯子;圩田就是把临近江河湖泊的水洼地用堤围起来,堤上有闸门,洪涝时闭闸防淹,干旱时开闸灌溉。

南宋时南方梯田、圩田的开垦()AA.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B.依赖于北方农民南迁C.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D.取决于南方社会安定6.下列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C.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D.棉花种植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7.景德镇陶瓷制品以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之处享誉世界。

景德镇兴起于()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8.宋朝时期,地处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它们还是当时的()A.重要粮仓B.著名瓷都C.著名大商港D.丝织业中心9.某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两宋时期的社会生活一、选择题
1.妇女缠足的陋习开始于(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2.所谓“薄罗衫子薄罗裙”指的是( )。

A.宋代女子大多穿轻而薄的衫和裙
B.宋代女子大多因贫困穿着单薄衣服
C.宋代女子大多穿着薄如蝉翼的衣服
D.宋代达官贵人穿着轻而薄的衫和裙
3.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的习俗在什么时候出现?( ) A.北宋初年 B.北宋中期 C.北宋晚期 D.南宋初年4.今天流传的“东坡肉”的由来是( )。

A.因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喜欢吃肉 B.苏东坡亲自烹制的好吃的肉C.苏东坡的父亲特爱吃肉 D.苏东坡的朋友烹制的肉
5.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6.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交通发达,邸店很多 B.宋代人们多骑马
C.宋代人们多用牛车、驴车 D.达官贵人乘轿普遍
7.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宋代农村百姓住房多为低矮的瓦房 B.宋代富裕人家多住两层楼房C.城市平民住房多为正方形 D.宋代贵族官僚住宅宏丽
8.关于宋代的节日习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宋代称春节为元旦 B.宋代有贴春联的习俗
C.宋代有“守岁”的习俗 D.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完全一样9.关于宋代的衣食住行中的“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北宋东京夜市小吃丰富,夏季还有冷饮
B.宋代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C.肉食中两宋都以猪肉为主
D.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二、分析题
10.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代,你可能会碰上哪些见闻,请结合你所学到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知识,写一篇《两宋社会风貌》的见闻,内容要分“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写。

【答案】1.C 2.A 3.A 4.B 5.B 6.B 7.D 8.D 9.C 10.“衣”: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统治者在北宋初年崇尚节俭,衣帽上不得缀饰珠玉,后来衣饰精美华丽。

妇女缠足陋习开始。

“食”:饮食丰富,多种小吃,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住”:农村百姓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房多为屋顶盖草或瓦的长方形房屋。

“行”:人们多用牛车、驴车,达官贵人乘轿。

“乐”:有娱乐场所瓦子,十分热闹,人们可以过各种节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