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原文及释义

合集下载

[VIP专享]张迁碑译文

[VIP专享]张迁碑译文

汉代张迁碑译文《张迁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

现陈列于山东泰山岱庙碑廊。

碑高2.92米,宽1.07米。

碑主人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迁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

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其功德,刊石立表以纪之。

碑阴三列,上两列各19行,下列3行,刻有捐钱人题名和钱数。

碑阳隶书15行,满行42字,共567字,字径3.5厘米。

碑阴刻立碑官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共3列41行323字,隶书,字径3.5厘米。

额篆书“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字径9.5厘米。

书体意在篆隶之间又能有意曲屈,似汉印之缪篆。

12字分两行而无列,布局紧密大小错落,浑然一体,或挪让、或盘曲、或长短、刚健有力,实为额中之妙品。

此碑在明初掘地时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碑文完好可读,到明正德年间,仅残缺5字,“东里润色”4字尚好;清乾隆年间,“东里润色”“东”字泐半边,“润”字泐半边,其水旁尚存中点,“色”字与下边的“君”字泐大半。

建国后,在东平县政府院内建亭一座,立碑于内。

1966年移至岱庙炳灵门,外置玻璃罩加以保护。

此时残泐65字,不可认读的36字。

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

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

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

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

清初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疑其为后为摹刻。

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碑为原刻。

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与此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张迁碑》流行的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

[VIP专享]张迁碑释文

[VIP专享]张迁碑释文

【原文】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

帝游上林,问禽狩(通兽)所有。

苑令不对,更问啬夫。

啬夫事对,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

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

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殡(通宾),各贡所有。

张是(通氏)辅汉,世载其德,爰既且(既且为暨之误)于君,盖其繵縺(即缠连),缵(即继)戎鸿绪,牧守相系(即继),不殒(通陨)高问,孝弟于家,中(通忠)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政之误)。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

数为从事,声无细闻。

征拜郎中,除谷城长。

蚕月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亻蔡](祭之异写),休囚归贺。

八月[打不出这个字](筭之简写,通祘)民,不烦于乡。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

路无拾遗,犂(即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其道区别。

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分陕,君懿于棠。

晋阳佩玮(即佩韦之俗字),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

流化八基,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随送如云。

周公东征。

西人怨思。

奚斯赞鲁,考父颂殷。

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

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

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於穆我君,既敦既纯。

雪白之性,孝友之仁。

纪行求(来字右上一点,据考为求字)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

利器不觌,鱼不出渊。

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沛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

既多受祉,永享南山。

干禄无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

阳气厥[木片](析之俗字),感思旧君。

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

张迁碑释文及今译

张迁碑释文及今译

张迁碑释文及今译原文译文君讳迁,陈留己吾人也。

君名字叫迁,是陈留郡己吾地方人.(本人对这一句认识与原作者有些不同,待考)君之先出自有周,君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代,周宣王中兴,有张仲,周宣王中兴的时候,有一个叫张仲的大臣,以孝友为行,将善待父母和兄弟作为行为准则,披览诗雅,焕知其祖。

披阅一下诗经小雅篇,就可以明显地知道张仲是张氏祖先。

高帝龙兴,汉高祖龙兴的时候有张良,善用筹策,有一个叫张良的大臣,善于运用谋略,在帷幕之内,在军帐内指挥作战,决胜负于千里之外,就可以决胜千里之外,析圭于留。

汉朝开国后后,被封在留地,称留侯。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文帝和景帝期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忠诚辅佐皇帝,建立了功业,帝游上林苑,有一次,皇帝游览上林苑,问禽狩(兽)所有问哪里有禽兽,苑令不对,苑令答不出来,更问啬夫,再问啬夫,啬夫事对,啬夫答对了,于是进啬夫为令,于是,决定提升啬夫为苑令,令退为啬夫,苑令降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张释之谏议说,不可以这样做,苑令有公卿之才,苑令有公卿的才干,啬夫喋喋小吏,啬夫是只会说几句话的小吏,非社稷之重,不是国家的重臣,上从言。

皇上听从了他的话。

孝武时有张骞,孝武帝有张骞,广通风俗,广泛地沟通汉朝与其他国家的风俗,开定畿寓(宇)开拓并且平定了周边地区,南苞八蛮,向南囊括了八蛮部落,西羁六戎,向西占领了六戎部落,北震五狄,向北震慑了五狄部落,东勤九夷,向东安抚了九夷部落,荒远既殡(宾),荒远地区都已经宾服了,各供所有。

各自向汉朝供奉他们的财物。

张是(氏)辅汉,可见,张氏辅佐汉朝,世载其德,世代都记载着他们的功德。

爰既且(暨)于君,等到了君这一代,盖其繵縺(蝉联),大概就是他们后代的继承人,缵戎鸿绪,继承发扬了前辈伟大的业绩,牧守相系(继),世代做官相互继续,不殒高问(闻),没有辱没好的声名。

孝弟(悌)于家,在家里能做到孝敬父母,善待兄弟,中(忠)謇于朝,对朝廷做到忠诚正直,治京氏易,精通京氏所传的易经,聪丽权略,君机智灵活而有韬略,艺于从畋,特别善于耕种农田,少为郡吏,年轻时作过郡吏,隐练职位,精熟本职上干练有能力,常在股肱,常常被派在重要岗位上,数为从事,多年做从事,声无细闻,细小的事情都能明察,征拜郎中,被朝廷征召任郎中,除谷城长,又被任命为谷城县的县令,蚕月之务,三月里养蚕事务最忙的季节,不闭四门,县衙的四门都不关闭,腊正之际,到了腊月和正月,休丘归贺,给监狱里的囚犯放假让他们回家贺岁祭祖,八月筭民八月份征收赋税,不烦于乡众吏到乡间去,随就墟落随地住到村落里,存恤高年,安抚慰问老年人,路无拾遗,谷城县路无拾遗,犁种宿野,农夫耕种,晚上就住宿在田野里,黄巾初起,黄巾起义爆发,烧平州市,烧毁城市,斯县独全,惟独这个县能够保全,子*孔蔑,子*能治理小地方,孔子看不起他,其道区别,这是他们(张君和子*)的治国之道有所区别,尚书五教,《尚书》里提到五种教化,君崇其恩,君推崇宽这一点,诗云恺悌,《诗经》上说做人要行恺悌之道,君隆其恩,君能将此做到很高,施恩于人,东里润色,东里子产擅长给文字润色,君垂其仁,而君能将仁爱施加给百姓,邵伯分陕,邵伯和周公分地治陕,君懿于棠,君也能像邵伯一样,百姓保护好棠树而纪念他,晋阳(西门)佩韦,西门豹佩韦自缓,西门(晋阳)带弦,董安于带弦自急,君之体素,君之性情,能双其勋,能够做到不急不缓,兼有两者,流化八基,君之教化流传八方,迁荡阴令,调任荡阴县的县令,吏民颉颃,官吏和百姓上下奔走,随送如云,像云一样跟随送行,周公东征,周公东征的时候,西人怨思,西周人曾加以指责,奚斯赞鲁,鲁国奚斯写诗赞叹鲁君,考父颂殷,商大夫考父颂扬殷商,前哲遗芳,这都是前代贤人留下来的好传统,有功不书,有功劳而不记载下来,后无述焉,后代就没有办法追述了,于是刊石立表,于是为张君刊石立碑,铭勒万载,让他的名字铭刻万代,三代以来,夏商周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虽然时间久远(但由于有铭文流传),好象还很近,诗云旧国,《诗经》上说,周朝虽然是旧国,其命维新。

张迁碑释文

张迁碑释文

张迁碑释文汉故榖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阳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

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

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

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

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

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秋,东勤九夷。

荒远既殡,各贡所有。

张是辅汉,世载其德。

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

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

孝弟于家,中謇于朝。

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政。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

数为从事,声无细闻。

征拜郎中,除谷城长。

蚕月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祭,休囚归贺。

八月筭民,不烦于乡。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

路无拾遗,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其道区别。

《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分陕,君懿子棠。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

君之体素,能双其勋。

流化八基,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随送如云。

周公东征,西人怨思。

奚斯赞鲁。

考父颂殷。

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

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

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

雪白之性,孝友之仁。

纪行来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

利器不觌,鱼不出渊。

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沛棠树,温温恭人。

干道不缪,唯淑是亲。

既多受祉,永享南山。

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n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

阳气厥析,感思旧君。

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

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碑阴故安国长韦叔珍钱五百。

故从事韦少王钱五百。

故从事韦元雅钱五百。

故从事韦元景钱五百。

故从事韦世节钱五百。

故守令韦叔远钱五百。

故守令范伯犀,故吏韦金石钱二百。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张迁碑》篆额题《汉故毂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有碑阴题名,刻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无盐(治今山东省东平)境内,于明代出土。

张迁碑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

《张迁碑》和《曹全碑》都为汉末名碑。

碑中字体大量渗入篆体结构,字型方正,用笔棱角分明,具有齐、直、方、平的特点。

张迁碑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

文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1)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2)。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3)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於留(4)。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5),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6),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7),更问啬(8)夫,啬夫事对。

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9),非社稷之重,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10),广通风俗,开定畿寓(11),南苞八蛮(12),西羁六戎(13),北震五狄,东勤九夷(14)。

荒远既殡(15),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

爰既且(16)于君,盖其繵縺(17),缵戎鸿绪(18),牧守(19)相系,不殒高问(20)。

孝弟于家,中謇(21)于朝,治京氏易(22),聪丽(23)权略,艺于从畋(24),少为郡吏,隐练(25)职位,常在股肱(26),数为从事(27),声无细闻(28)。

徵拜郎中(29),除谷城长,蚕月(30)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祭,休囚归贺(31)。

八月算民(32),不烦於乡。

随就虚落(33),存恤(34)高年。

路无拾遗,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35),其道区别,尚书五教(36),君崇其宽。

诗云恺悌,君隆其恩(37)。

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38)分陕,君懿于棠。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39),君之体素,能双其勋(40)。

流化八基(41),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42),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

张迁碑译文及释义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於留。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

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寓,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

荒远既殡,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

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

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为从事,声无细闻。

徵拜郎中,除谷城长,蚕月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祭,休囚归贺。

八月算民,不烦於乡。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

路无拾遗,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

诗云恺悌,君隆其恩。

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分陕,君懿于棠。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

流化八基,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

奚斯赞鲁,考父颂殷。

前喆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来,虽远犹近。

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於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

纪行求本,兰生有芬。

克岐有兆,绥御有勋,利器不觌,鱼不出渊。

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沛棠树,温温恭人。

乾道不缪,唯淑是亲。

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

共享无祚,亿载万年。

上部分释义:1、陈留己吾:陈留,郡名,今河南东部。

己吾,地名,今河南东南;2、焕知其祖:明白地知道(张仲)是其远祖;3、高帝:汉高祖刘邦。

龙兴:喻新王朝的兴起。

帷幕:此处指军中的帐幕;4、析珪:受封。

何绍基临张迁碑全文及释义

何绍基临张迁碑全文及释义

shí yǒu 時,有
zhāngjiǎn āntōngfēngsú kāi 有个叫张骞的人,将中国的风俗传 張 騫 ,廣 通 風 俗,開 播到了西域各地,开拓了汉朝的疆
dìngjīyù nánbāobāmán xījī 土,在南方,包括了八蛮;在西边, 定 畿寓, 南 苞 八 蠻 ,西羁 束缚了六戎;在北方,震慑了五狄;
liú huà bā jī qiān dàng yīn 张君之善流美八载,现在改任荡阴 流 化 八 基 , 遷 蕩 陰 县令,吏民奔走相告,送别者多如
lìng lìmínjiégāng suísòng 云涌。周公东征三年,西人怀着哀 令 。吏 民 頡 頏 , 隨 送 怨思念,
rúyún zhōugōngdōngzhēng xī 如 雲 。 周 公 東 征 ,西
liànzhíwèi chángzàigǔgōng 又多次 練 職 位, 常 在股 肱 。
shǔwéi 數為
cóngshì shēngmóxìwén zhǐ 從 事 , 聲 無細 聞 。 徵
bài lángzhōng chú gǔ chéng 拜 郎 中 ,除穀 城
成为郡守的从事(郡守自辟的僚 属).因为他自己不事张扬而不为人 知。故后来他被拜为郎中和谷城县 长。农忙之时能够做到四门不闭;
shū hòumóshùyān yūshìkān 書 , 後 無 述 焉 。於 是 刊
shí 石
shù biǎo míng lè wàn zǎi 以流传万载。三代(夏、商、周) 豎 表 , 銘 勒 萬 載 。 情况,虽然时代很远(由于有颂词
sāndàiyǐlái suīyuǎnyáojìn 传世)又觉得很近。《诗经》所载都 三 代 以 來 ,雖 遠 猶 近 , 是旧事,我们所云,却是新闻。美

张迁碑的释文

张迁碑的释文

张迁碑的释文张迁碑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于留。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建忠弼之谟。

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

苑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

于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

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之重。

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开定畿宇,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九夷,荒远既宾,各贡所有。

张是辅汉,世载其德,爰暨于君,盖其繵纟连。

缵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

孝弟于家,中謇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从畋。

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

数为从事,声无细闻。

徵拜郎中,除谷城长。

蚕月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祭,休囚归贺。

八月算民,不烦于乡。

随就虚落,存恤高年。

路不拾遗,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其道区别。

《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分陕,君懿于棠。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双其勋。

流化八期,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随送如云。

周公东征,西人怨思。

奚斯赞鲁,考父颂殷。

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述也。

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

三代以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

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

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有勋。

利器不觌,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芾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唯淑是亲。

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

阳气厥析,感思旧君。

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

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碑阴文)(上列十九行)故安国长韦淑珍钱五百;故从事韦少口钱五百;故从事韦元雅钱五百;故从事韦元景钱五百;故从事韦世节钱五百;故守令韦叔远钱五百;故守令范伯犀;故吏韦金石钱二百;故督邮范齐公钱五百;故吏范文宗钱千;故吏范世节钱八百;故吏韦府卿钱七百;故吏范季考钱七百;故吏韦伯台钱八百;故吏范德宝钱八百;故吏韦公携钱五百;故吏汜定国钱七百;故吏韦闰德钱五百;故吏孙升高钱五百;(中列十九行)故吏韦公逴钱七百;故吏韦排山钱四百;故吏范巨钱四百;故吏韦义才钱四百;故吏韦辅节钱四百;故吏韦元绪钱四百;故吏韦客人钱四百;故从事原宣德钱三百;故吏韦公明钱三百;故吏范成钱三百;故吏韦辅世钱三百;故吏范国方钱三百;故吏韦伯善钱三百;故吏汜奉祖钱三百;故吏韦德荣;故吏范利德钱三百;故吏韦武章;故吏驺叔义;故吏韦宣钱三百;(下列三行)故吏韦孟光钱五百;故吏韦孟平钱三百;故守令韦元考钱五百;【说明】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l86年),为谷城旧吏韦萌等为张迁立的去思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迁碑》全文及释义原文碑阳: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己吾(1)人也。

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2)。

高帝龙兴,有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3)之内,决胜负千里之外,析珪於留(4)。

文景之间,有张释之(5),建忠弼之谟,帝游上林(6),问禽狩所有,苑令不对(7),更问啬(8)夫,啬夫事对。

於是,进啬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9),非社稷之重,上从言。

孝武时有张骞(10),广通风俗,开定畿寓(11),南苞八蛮(12),西羁六戎(13),北震五狄,东勤九夷(14)。

荒远既殡(15),各贡所有,张是辅汉,世载其德。

爰既且(16)于君,盖其繵縺(17),缵戎鸿绪(18),牧守(19)相系,不殒高问(20)。

孝弟于家,中謇(21)于朝,治京氏易(22),聪丽(23)权略,艺于从畋(24),少为郡吏,隐练(25)职位,常在股肱(26),数为从事(27),声无细闻(28)。

徵拜郎中(29),除谷城长,蚕月(30)之务,不闭四门。

腊正之祭,休囚归贺(31)。

八月算民(32),不烦於乡。

随就虚落(33),存恤(34)高年。

路无拾遗,犁种宿野。

黄巾初起,烧平城市,斯县独全。

子贱孔蔑(35),其道区别,尚书五教(36),君崇其宽。

诗云恺悌,君隆其恩(37)。

东里润色,君垂其仁。

邵伯(38)分陕,君懿于棠。

晋阳佩玮,西门带弦(39),君之体素,能双其勋(40)。

流化八基(41),迁荡阴令。

吏民颉颃(42),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

奚斯赞鲁,考父颂殷。

前喆遗芳(43),有功不书,后无述焉,於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44)以来,虽远犹近。

诗云旧国,其命惟新(45)。

於穆(46)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仁。

纪行求本(47),兰生有芬。

克岐有兆(48),绥御有勋(49),利器不觌(50),鱼不出渊。

国之良干,垂爱在民。

蔽沛棠树,温温恭人(51)。

乾道不缪,唯淑是亲。

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疆,子子孙孙。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52)同声,赁师(53)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

共享无祚(54),亿载万年。

上部分释义:1、陈留己吾:陈留,郡名,今河南东部。

己吾,地名,今河南东南;2、焕知其祖:明白地知道(张仲)是其远祖;3、高帝:汉高祖刘邦。

龙兴:喻新王朝的兴起。

帷幕:此处指军中的帐幕;4、析珪:受封。

析:中分,一半在天子,一半在诸侯。

留:地名;5、文景:西汉文帝和景帝;6、上林:苑名,秦曰苑,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7、禽狩:以狩为兽。

石门颂有“恶虫弊狩”亦通此例。

苑令:指上林;8、啬:小气;9、啬夫:苑令以下的小官,此处指上林里养禽兽的小官。

喋喋:多言;10、孝武:汉武帝刘彻。

张骞:人名;11、畿寓:畿宇,疆宇,国土;12、苞:包括,指势力范围所及。

八蛮:对南方部族邻国的鄙称;13、羁:ji,平声,束缚。

六戎:对西方部族邻国的鄙称;14、震:通振,震慑,以威力服人。

五狄,对西北方部族邻国的鄙称。

东勤九夷,使东方的九夷来为汉帝国效劳;15、殡:以殡为宾。

宾:曰服之意;16、爰既且:当为爰暨,汉魏碑文中习语。

爰:语气助词。

暨,及,到;17、繵縺:即蝉联;18、缵:zuan,三声,继承。

戎:同汝。

全句为继承张家的恢宏的造绪;19、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20、高问:崇高的声誉。

问:通闻,声誉;下部分释义:21、中謇:以中为忠。

謇:jian,三声,a,正直;b,口吃,言辞不顺;22、京氏易:《京氏易传》,西汉京房作;23、聪丽:聪,察也;丽,思也。

全句是善于观察与思考权变谋略;24、艺于从畋:畋,tian(二声),打猎,此处应为“政”,多才多艺。

25、隐练:隐,安也;练,干也;26、股肱:肱(gong,一声)。

辅佐皇帝的大臣;27、从事:官名;28、细闻:微词,隐晦的批评;29、郎中:官名;30、蚕月:夏历三月;31、腊正之祭,休囚归贺:腊祭百神,纵囚归家;32、算民:汉代的人丁税,亦作“算人”,碑中为别体字;33、随就虚落:随时造访一些林落,虚今作“墟”;34、存恤:安慰抚恤;35、子贱:孔子的学生,孔子叹息他治理的地方太小。

蔑:小也;36、尚书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37、诗云恺悌,君隆其恩:恺悌君子,温和乐观而又简朴平易近人;38、邵伯:即召伯,西周时人;39、晋阳佩玮,西门带弦:韦,碑作玮,牛皮条,取其柔韧之意,弦门弦;40、君之体素,能双其勋:体素此处指气质;41、流化八基:广布教化八年。

基通“期”;42、吏民颉颃:吏民上下奔走;43、前喆:喆同哲,前辈的哲人;44、三代:夏,商,周;45、诗云旧国,其命惟新:至周文王,周乃成为新国;46、於穆:赞叹词。

於,叹词;穆,美;47、纪行求本:求有释“来”,误。

言纪其行而求其始也;48、克岐有兆:克岐谓渐能行走,后多借以形容幼年聪慧。

有兆,有预兆;49、绥御:绥,安也。

御,治也;50、觌:di,二声,相见,觌面;51、蔽沛棠树,温温恭人:应作蔽芾,幼小貌。

温温,和柔貌。

恭人,谦恭之人。

52、佥:qian,一声,全都;53、赁:租,租房,租车,出工;54、祚:福,皇帝的地位。

先生名字叫张迁,字公方,是陈留郡己吾(地名)的人。

先生的祖先出自周朝。

周宣王使周朝由衰弱变为兴盛,那时,就有个叫张仲的人,以孝惕和交友为做人的准则,批阅《诗雅》。

现在可以清楚地知道,张仲就是张迁的祖先。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张良在军营中,运筹于帐幕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受封在留(地名),为留侯。

汉文帝和汉景帝之间,有个叫张释之的人,为朝廷创建了忠诚辅弼的策略。

有一次,皇帝游上林苑,询问上林苑的苑令,有关上林苑饲养的禽兽的事。

上林苑的苑令答不上来。

皇帝又问上林苑里负责饲养禽兽的啬夫,啬夫详细的回答了皇帝的问题。

于是,皇帝就将啬夫提升为上林苑的苑令,原来的上林苑的苑令,被贬为饲养禽兽的啬夫。

张释之认为这样处理不可以,他对皇帝说,原来的上林苑的苑令有公卿的才干,而饲养禽兽的啬夫,只是喋喋不休的小吏,并非国家需要的重臣。

于是,皇帝就听从了张释之的建议。

汉武帝时,有个叫张骞的人,将中国的风俗传播到了西域各地,开拓了汉朝的疆土,在南方,包括了八蛮等国;在西边,束缚了六戎等国;在北方,震慑了五狄等国;在东方,臣服了九夷等国。

荒凉偏僻地方的国家和部落,都来臣服,进贡各自国家的所有。

张骞辅佐汉朝,人们世世代代都铭记他的功劳。

到了张迁的时候,继承了张家恢弘的造绪,继承了牧守的职位,没有辱没张家崇高的声誉,在家中,极尽孝悌;在朝廷,忠诚正直。

研究<<京氏易>>一书,善于观察与思考权变谋略,多才多艺。

张迁年轻的时候做郡吏,在职务上尽职尽责。

常常做为辅弼皇帝的大臣,几次担任皇帝身边的从事这一职务,从未有人批评过他。

后来,张迁做到了郎中,到谷城做长官。

夏历三月农忙时,四门不关闭,以方便人们劳作。

腊月过年祭祀祖先时,他让狱中的囚犯回家祭祀祖先。

八月里征收人头税,从没有到村庄上惊扰过百姓。

随时造访一些村庄,安慰抚恤那些上了年纪的人。

把当地治理的路不拾遗,犁地种田,露宿于野。

黄巾起义刚开始时,烧毁了许多城市,惟独谷城得以保全。

孔子曾说子贱所在的地域及其气量太小,而张君与他完全不同。

《尚书》载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教,张君最崇拜其宽容;《诗经》讲恺悌和乐,张君受其恩惠最深;东里子产以润色文章著名,而张迁最爱的是其“仁”字。

召公分主陕地以西,他在甘棠树下留下善政美名,张君之美名,亦不相让或犹过之,昔日晋阳(董安于)性急,故佩韦(皮绳)以自警;西门豹性缓,则带弓弦作为鉴戒,而张君素质很好,能兼二者之长,张君之善流美八载,现在改任荡阴县令,吏民奔走相告,送别者多如云涌。

周公东征三年,西人怀着哀怨思念,奚斯曾作《鲁颂》赞鲁,正考父作《商颂》歌殷。

前代的贤哲已有颂德之遗芳,有功不记,后人就很难再写。

于是现在就刊石竖碑,以流传万载。

三代(夏、商、周)情况,虽然时代很远(由于有颂词传世)又觉得很近。

《诗经》所载都是旧事,我们所云,却是新闻。

美哉张君!你既交敦厚又单纯,你有白雪一样的本性,又有孝敬父老,尊敬他人的仁德。

纪其行而求其本,就像兰花生来就有香味。

能够预知因有征兆。

安抚治理卓有功勋,事良策不轻显露,就像鱼儿潜藏深渊。

国家的栋梁,为民所爱,就像周人爱护召伯虎的棠树。

树虽弱小却温馨宜人,天乾之道不会有错,惟有善良才为人亲近。

受此福祉,应像南山一样永恒。

祝其官禄无穷,并传至子子孙孙。

东汉灵地中平三年,干支为丙寅,二月初见打雷之月,时在上旬,正是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的转变之际,为了感谢旧时明君之恩德。

故吏人韦萌等人,众口同声,一致同意雇用石工师傅孙兴,刻石立碑,以告示后人,共享天赐之福,直至于千秋万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