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福建高中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语文) 精品
(完整版)2018语文高考考纲

2018语文高考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D。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
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2023年福建省语文会考纲要

2023年福建省语文会考纲要
2023年福建省语文会考纲要:2023年福建省语文会考是
为了考核学生语文研究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福建省语文会考的考试大纲分为四大部分:
一、语言文字知识:考查学生对汉语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如汉字形音义结构,汉字书写等;
二、语言表达能力:考查学生对中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规范,如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口语技巧等;
三、文学知识:考查学生对语文文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等;
四、文学创作能力:考查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如散文写作,诗歌写作,戏剧写作等。
福建省语文会考的考试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增强文学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福建省语文会考中,学生需要牢记一些关键点:首先,学生要全面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其次,学生要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再次,学生要研究和研究文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欣赏
文学作品;最后,学生要研究文学创作技巧,以便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
福建省语文会考的准备需要学生认真研究,努力积累知识,提高研究能力,勤加练,增强自信心,以期取得好成绩。
只有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充分准备考试,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考试目标要求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展、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018年福建会考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内容与要求

【导语】“⼀分耕耘⼀分收获”,⼗载寒窗铸直了你挺拔的⾝姿,丰富的知识拉远你睿智的⽬光,岁⽉的流逝反衬出你娇美的容颜,奋⽃的道路上,你的⾝影显得⽆⽐的昂扬。
你与每⼀个成功拥抱,你的汗⽔在七彩的⽣活⾥闪光!祝愿你考试⼀帆风顺!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福建会考信息技术考试⼤纲内容与要求》供您查阅。
⼀、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福建省普通⾼中学⽣学业基础会考⽅案(试⾏)》、《2018年福建省普通⾼中学⽣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纲(试⾏)》,并结合我省普通⾼中教学实际情况进⾏命题。
⼆、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向全体学⽣,有利于促进学⽣全⾯、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
2.基础性原则。
注重对学⽣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的考查。
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的学业⽔平。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纲要求相⼀致,具有较⾼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标要求 根据⾼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标,⾼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运⽤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在信息的获取、加⼯、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Office2003。
201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Word版,精细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不同难易程度的考查。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语文科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
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2023年福建语文会考纲要

2023年福建语文会考纲要求“成人学习语文,以明达志;活学活用,融民族精神”,这是《2023年福建语文考试纲要》颁发的宗旨,旨在鼓励考生在平常学习中提升习字能力、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等知识及训练基本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及阅读理解能力。
一、考试内容福建语文考试设有通用级、高级级和专项级三种考级。
(一)通用级1.汉字书写规范:考生需要熟悉汉字的常用笔画,懂得按照正确的汉字体例规范书写常见字词句。
2.正确朗读:考生需要正确朗读中文常见词语、词语句子及熟读书籍,掌握做读、读作、习作等。
(二)高级级1.阅读理解:考生需要熟悉语文古典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了解群众文学和非文学作品;需要从文章中把握关键信息,分析单词语句的意义和方式,熟悉作家的主旨思想。
2.写作:考生应具备作文写作的基本功能,包括选材、构思、扩充、衔接、篇章结构、文稿编写以及表达等技能。
(三)专项级1.古代汉语:考生需要熟练掌握中国古代汉语的常用字词、古文书面表达、古文口头表达、古文作品读译等。
2.现代汉语: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汉语的常用字词、现代文书面表达、现代文口头表达、现代文作品读译等。
二、考试形式福建语文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
(一)笔试笔试内容包括书写、阅读理解、写作、诗词等。
1.书写(考查考生汉字书写规范):考生需要按照书写规范把常见汉字正确书写在答题纸上,同时要正确写出标点符号。
2.阅读理解(考查考生文学知识):考生需要根据给定文章,读懂文章细节,分析文章的内容,即学习的重点。
3.写作(考查考生中文写作功底):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作文题目,做到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把文字表达的思想流淌细腻。
(二)口试口试内容包括诗词、古文古诗回译等。
1.诗词:考生需要正确、熟练地背诵常见的诗词,并合理地讲解诗词的内容。
2.古文古诗回译:考生需要准确地认识古文古诗,并能把握关键词语或句子,能准确、精准、流畅地对古文古诗进行回译。
三、考试时限笔试时间为90分钟,含30分钟口试时间;口试后30分钟内,考生完成口试试卷书写。
小度写范文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_201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模板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_201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中考网权威发布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更多2016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相关信息请访问中考网。
一、考试性质初中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
考试结果不仅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还是检测区域和群体的语文教学质量一项依据。
二、命题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及本考试大纲。
三、命题原则 1.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要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要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
3.要重视考查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关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信息载体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
4.试题中要选用相当比例的课外语言材料,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状况。
选文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5.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五、能力目标(一)积累与运用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掌握常用字的音、形、义,正确运用常用词语(含成语);灵活运用语法、修辞知识规范表达语句 (含标点符号);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默写《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61篇(7~9年级)等。
侧重考查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阅读 1.文言文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准确判断文言句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境翻译文言句子。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设计(试行)

2018年某某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根底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某某省教育厅颁布的《某某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某某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根底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某某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根底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展命题.二、命题原如此1.导向性原如此.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开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表现高某某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根底会考对普通高某某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2.根底性原如此.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根底知识、根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3.科学性原如此.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X,试题答案准确、合理.三、考试目标要求根据高某某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理念与目标,高某某息技术学科的学业根底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与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四、考试内容〔一〕信息技术根底模块"信息技术根底〞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根底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根底,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根本方法.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1.信息获取〔1〕了解信息的根本概念.〔2〕能描述信息的根本特征.〔3〕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开展历史和开展趋势.〔4〕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5〕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6〕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7〕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8〕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9〕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10〕知道通过专题获取信息的优势.〔11〕能运用专题获取信息.〔12〕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与特点.〔13〕能运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14〕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15〕了解域名的组成.〔1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根本组成.〔17〕能描述计算机根本硬件设备的名称与用途.〔18〕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与用途.〔19〕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与存储单位.〔20〕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根本方法.〔21〕熟练掌握使用域名登录和浏览网页的方法.〔22〕了解电子的格式.〔23〕熟练掌握通过浏览器收发电子的方法.〔24〕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与各部件的名称.〔25〕了解信息编码的方法.〔26〕了解信息载体形式与名称.〔27〕知道Windows,Linux,Dos,Unix,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Mac Os ,Apple iOS>等常用的操作系统名称与特点.〔2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29〕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与根本操作方法.〔30〕能区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2.信息加工与表达〔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根本操作方法.〔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3〕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根本操作方法.〔4〕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5〕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根本操作方法.〔6〕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7〕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8〕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9〕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0〕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X和根本方法.〔11〕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其应用领域.〔1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13〕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理解等人工知能应用领域.〔14〕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与过程.〔15〕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16〕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17〕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3.信息资源管理〔1〕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展历程.〔3〕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根本思想与方法.〔5〕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6〕了解Access二维表结构.〔7〕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8〕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4.信息技术与社会〔1〕能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网络使用规X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3〕能认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4〕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5〕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与危害性.〔6〕了解防X计算机病毒的根本方法.〔7〕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名称与特点.〔8〕知道常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与预防病毒的方法.〔9〕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10〕了解QQ、微信社交软件的特点与应用领域.〔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某某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软件环境:VB6.0.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1〕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3〕理解算法的概念与其根本特征.〔4〕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三种根本结构.〔6〕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开展过程.〔7〕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8〕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拟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2.程序设计根底〔1〕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2〕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承受的表达式的方法.〔3〕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根本方法.〔4〕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根本方法.〔5〕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根本方法.〔6〕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根本思想与方法.〔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8〕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9〕能阅读简单的程序.〔10〕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11〕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12〕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13〕能运用DO循环语句编写程序.〔1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方法.〔15〕掌握使用Print语句输出数据的方法.〔16〕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3.可视化编程〔1〕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2〕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3〕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4〕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根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5〕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6〕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7〕能运用解析法编写程序.〔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根底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软件环境:,Flash MX,Cool Edit.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1〕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开展趋势.〔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3〕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4〕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5〕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6〕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7〕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8〕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9〕了解流媒体特征与其应用领域.〔10〕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与应用X畴.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2〕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3〕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根本特征.〔4〕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6〕了解图像和图形的特点与区别.〔7〕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8〕了解像素、灰度、色彩深度、饱和度、比照度、明度、图层等根本术语.〔9〕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10〕能描述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11〕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12〕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13〕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根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14〕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15〕理解"帧〞的概念,掌握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制作方法.〔16〕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17〕了解"元件〞的概念与制作方法.〔18〕掌握遮罩动画与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19〕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20〕熟练掌握在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21〕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根本过程.〔2〕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3〕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根本思想.〔4〕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5〕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6〕了解发布多媒体作品的方法.〔7〕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根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根底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根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 weaver,文件上传下载工具.1.因特网应用〔1〕了解因特网的根本服务、特点.〔2〕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3〕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和开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4〕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与其局限性.〔5〕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2.网络技术根底〔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2〕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3〕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4〕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5〕理解网络协议的根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根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根本概念与功能.〔6〕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7〕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8〕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与网关的概念.〔9〕了解网关的功能.〔10〕理解域名和域名的组成格式.〔11〕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方法与相应的管理机构.〔12〕了解正向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的方法.〔13〕知道域名解析系统〔DNB〕的功能.〔14〕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15〕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与用途.〔16〕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17〕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18〕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19〕了解服务器的根本用途;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20〕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X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根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与用途.〔21〕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3.设计与评价〔1〕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的根本概念与其相互关系.〔2〕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3〕了解网页文件格式与特点.〔4〕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网页.〔5〕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的根本方法.〔6〕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7〕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8〕掌握合理评价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某某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根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软件环境:Access2003.1.数据管理根本知识〔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2〕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4〕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与相关术语. 〔5〕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6〕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7〕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根本要素.〔8〕理解数据模型概念.〔9〕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10〕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开展历程.〔1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12〕了解需求分析的功能.〔13〕掌握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14〕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15〕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X的根本方法和意义.〔16〕会使用第一X式和第二X式建立数据库.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1〕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与数据库文件格式.〔2〕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与名称.〔3〕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根本方法.〔4〕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5〕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6〕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7〕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8〕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9〕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10〕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与报表输出的根本方法.〔11〕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与的根本方法.〔12〕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根本概念.〔13〕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3.数据库应用系统〔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了解数据库应用X畴.〔3〕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思想与方法.〔4〕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5〕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6〕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7〕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五、考试形式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六、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局部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总分为为40分;第二局部为操作题,共6题,总分为为60分.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局部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2.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较难题的难度值为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为0.80~0.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一、命题依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语文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
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
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时代性原则。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5.公平性原则。
充分考虑我省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考虑教材版本的多样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测试的公平。
三、考试目标要求语文会考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四、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章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⑵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章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三)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章1.理解 B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4. 探究 F⑴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四)古代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 理解 B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2.分析综合 C⑴筛选文中的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 鉴赏评价 D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五)积累与运用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 识记 A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⑵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⑷阅读五部以上文学作品必读书目:《三国演义》、《红楼梦》、《家》、《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
2.表达应用 E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⑵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⑶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⑷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⑺语言表达做到简明、连贯、得体(六)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E⑴符合题意⑵符合文体要求⑶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⑸语言通顺,结构完整⑹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2.发展等级 E⑴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⑵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每两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
五、考试形式纸笔测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六、试卷结构1.各类题型占分比例选择题约20%填空题、简答题约40%写作题约40%2.内容占分比例现代文阅读25分古诗文阅读10分积累与运用25分写作40分3.试题难度比例试题易中难比例为8﹕1﹕1。
容易题(0.80以上)占80%,中难题(0.61~0.80)占10%,稍难题(0.4~0.6)占10%。
全卷难度控制在0.8~0.85之间。
七、题型示例(一)选择题【例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绝.江河:横渡 B .善假.于物也:借助 C .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 D .而闻者彰.:清楚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臣之.壮,犹不如人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是余有叹焉.无以.成江海 项王未有以.应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
B .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C .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D .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不能浮躁。
答案:(1)C (2)D (3)C说明:第(1)题是考查根据上下文推断句中实词的准确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B 。
容易题。
第(2)题是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能力层级B 。
容易题。
第(3)题是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思想,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
中难题。
【例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供给.(j ǐ) 给.(g ěi )东西 钥.(y ào )匙 锁钥.(sh í)B.嚼.(jiáo)舌咀嚼.(jué)露.(lòu)脸揭露.(lù)C.恐吓.(xià)吓.(xià)唬压迫.(pò)迫.(pǎi)击炮D.小巷.(xiàng)巷.(hàng)道色.(sè)酒成色.(sè)答案:B。
说明:第2题是考查学生辨识口语和书面语读音不同的能力,能力层级A。
容易题。
(二)填空题【例1】填空(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2)故不登高山,;不临深溪,;不闻先王之遗言,。
(荀子《劝学》)答案:第(1)题:不尽长江滚滚来第(2)题: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厚也不知学问之大也说明:第1题考查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A。
容易题。
【例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下联:答案:月季牡丹金桂均为海内奇葩(北京西安上海都为中国名城;长城故宫三峡尽为中华风光;芍药黄菊剑兰均为苏杭名花;草原戈壁沙漠全是北国风光)说明:第2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能力层级E。
中难题。
(三)简答题【例1】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谦卑的人有福鲍尔吉·原野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
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
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
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
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智。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
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
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
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
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
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
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
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
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
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
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物欲淘尽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
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1)请解释文中“谦卑”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