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
归因理论在高校大学生应对学习挫折中应用

归因理论在高校大学生应对学习挫折中应用作者:张润壮姚大志康成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4期【摘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挫折教育越来越重要,学习挫折是高校大学生遇到的主要挫折之一,本文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大学生学习挫折,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归因理论;大学生;学习挫折一、概念(一)学习挫折在紧张而繁重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由于遇到一时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学习目标不能顺利实现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这就是所谓的“学习挫折”。
学习挫折的形成原因大多是由于归因偏差造成的,归因偏差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正确的信息,歪曲的、错误的、片面的归因偏差会给个人带来诸多消极影响,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还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理论,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的海德创立了归因理论,此后不少学者对归因进行了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维纳的归因因素理论。
维纳指出,人们对失败的不同归因可以引发不同的行为,继续努力和放弃努力。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Weiner)提出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解释包括四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通常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内外的维度,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努力属于内在因素;任务难度与运气属于外在因素。
第二个维度是稳定性维度,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的经常发生的因素还是不稳定的偶然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
第三个维度是指控制点,即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的因素还是不可控的因素。
从可控性来看,努力属于可控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属于不可控因素。
二、运用归因理论分析学习挫折(一)从内部与外部维度来讲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努力属于内在因素;任务难度与运气属于外在因素。
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

23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归因方式关系的研究管梓桐 华思宇 孙文轩 王 琛 于红军(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和归因方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努力归因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业情境、运气归因呈显著正相关。
且学业情境归因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归因方式。
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认识到自己应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但却没有这样做;同时产生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行为。
在学习的各阶段皆有发生,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大学学习阶段多采用自主学习方式,教师的管理作用明显较中小学阶段发挥的少,因此学业拖延更加频发。
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为目标人群,考察大学生的学业拖延情况和归因方式的关系,不仅为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指明方向,以减少学业拖延现象,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效率和学习主动性,同时对大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保持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 被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以北京某大学的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问卷有效率为67%。
1.2 工具1.2.1 学习拖延量表该量表主要测量学业拖延水平,由35个项目组成,以总分的方式来表示学业拖延等级,即总分越高,表明你是一个拖沓的人。
1.2.2 多维-多向归因量表MMCS该量表(MMCS) [15]由两部分组成,分别针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归因。
量表有四个维度,分别是能力、努力、情境和运气归因倾向。
分数越高表明越具有该维度的归因倾向。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研究结果2.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分析2.1.1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见表1。
表1 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N=100)2.1.2 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分析以大学生学业拖延总分为因变量,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基于归因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厌学行为分析与对策

论文题目:基于归因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厌学行为分析与对策学生姓名:课程名称:现代生活中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所在学院:年级专业:联系方式:提交时间:年月日基于归因理论的当代大学生厌学行为分析与对策【摘要】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种厌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有四: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不成熟,如缺乏自控力、抗压力等;二是大学生家庭环境不和谐,如大学生家长与大学生就学业问题存在分歧等;三是学校的制度有缺陷,体现在管理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四是社会制度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因为大学生厌学行为产生原因涉及学校、社会、大学生家庭和大学生本人等多个方面,所以解决此问题的策略也要从以上方面入手,在统筹兼顾的情况下,标本兼治。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行为、原因、对策、归因理论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这种现象对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因此,透过大学生厌学的现象探其本质,究其原因并找出解决策略,已成为社会研究的热门课题。
一、大学生的厌学行为(一)厌学的本质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二)厌学的表现厌学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厌学形式显得多种多样,如:课上注意力分散,要么玩手机、要么看杂志,不能主动跟上老师讲课内容;课下不主动学习,打游戏、抄袭作业,但不会分一部分精力在学习上;与长辈对话时故意错开关于学习的话题;甚至严重者逃课等。
二、大学生厌学的原因(一)个人原因1.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不是不学,而是不知道为什么学”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种普遍心理特征。
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的唯一目标便是高考,明确的目标让他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也间接让他们缺失了制定目标的意识或者能力。
大学生学业不良归因研究及教育对策

2012年第02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2,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302期)Total No .302收稿日期:2011—12—02作者简介:郭翠霞(1973—),女,江苏盐城人,南京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马先明(1982—),男,山东日照人,南京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治疗。
注:本课题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2011年党建与思政课题(SZ201102)。
大学生学业不良归因研究及教育对策郭翠霞,马先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1)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概念及学业不良的各种表现,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不良;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20—02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部分学生因对专业缺乏兴趣、自控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学业不良,学业不良可能导致大学生休学、不能获得学位证书、甚至退学等等,对学生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学校和社会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人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对大学生学业不良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学业不良的概念及表现所谓的学业不良,在我国教育实际中主要是指学生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未达到自身潜能应该发挥的能力,即成绩未达到各年级各学科教育所规定的及格标准者。
大学生学业不良的表现主要有:(1)在某一个学期,所修课程成绩不合格,造成所修学分未达到规定要求;(2)在规定的学期,所学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3)修业期满,所修课程学分达不到应修课程的总学分数或学位课程的平均绩点未达到规定要求;(4)修业期满,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或计算机水平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等等。
大学生学习拖延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学习拖延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大学生的群体中、学习拖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习拖延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个体血液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现状的因素做一个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大学生对学业拖延的认识,减少学业拖延的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拖延归因;对策1.引言追求高效与成就己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所以大学生拖延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外有调査显示,拖延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在正常人中,20%的成年人每一天都会出现拖延。
Ellis和Knaus曾经在1977年对大学生的学业拖延做了一个调査,结果发现,曾有学习拖延行为的大学生占95%,习惯性的学习拖延行为占70%。
Potts在1987年的研究中发现,大约75%的学生会认为自己是有拖延现象的。
从而可以看出学习拖延是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的。
另外Haycock在1993年和Onwugbuzie在2000年的研究中一致认为,几乎有一半的大学生都受到了学习拖延困扰的影响。
Kachgal, Hansen, Nutter在2001年中的研究中表明,大学生拖延现象的数据还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尽管目前我国对学习拖延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具体的数据报告。
但是学习拖延问题已经严重的存在于我国的大学生之中。
二、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性格因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学习拖延与个体的性格特质存在显著相关。
Watson DC研究了学习拖延与“大于”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学习拖延不仅仅与责任相关,而且与神经质的焦虑、抑郁、自我意识、冲动性、脆弱等人格侧面显著相关。
Steel P等人在对拖延的元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表明,拖延与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最好负相关。
同时拖延与自尊之间呈现出中度的负相关,然而神经质和特质焦虑与拖延呈现出中度相关,而悲观与拖延之间呈现较低的相关(二)非理性信念大学生的学业拖延形成与本身的理念不合理是有一定关系的。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分析与训练】高校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分析与训练】高校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分析与训练】高校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特点教师总希望学生用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取得令家长和教师都满意的成绩,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意。
学生的学习问题层出不穷,诸如“我为什么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我尽了努力,为什么还是得不到好成绩”、“别人都学得好,我却学不好,是不是自己太笨”、“我总觉得自己已努力到尽头了,以后不知该怎么办才能取得好成绩”等问题屡见不鲜,这类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问题。
了解学生对学业成败归因的倾向,其实质还在于能够使教育者掌握学生归因中积极的与消极的因素对其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业期望及学习中的情感反应的影响,从而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来消除学生已形成的不恰当的、消极的归因对学习的负作用。
归因训练尤其对那些自认为能力差(实际上是努力不足)的“差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大有帮助。
归因训练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掌握相应的训练要领和一些特殊的训练方法才能实现。
一、归因训练的准备首先,教师要树立明确的归因训练的意识。
教师应认识到,归因训练的效果重在平时的日积月累,而非朝夕之功,更不会一蹴而就,最好在学生出现消极归因倾向之初及时纠正,善于引导并抓紧训练,这样做往往比问题严重时再进行大规模的训练更能奏效。
其次,控制来自教师方面对学生归因的负面影响尤为关键。
“控制”主要包括:消除教师对男女生、好差生的归因偏差,恰当使用教学中的奖惩方式,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的难度,巧妙设计学习任务的目标结构等等。
教师对男女生在成败归因上的看法对女生是不利的,教师应把对女生“能力”评价的忽视调整过来,从有利于女生的能力发展与自信心的建立人手,给男女生平等的起点。
同时,教师还应当有意识地改变自己对“差生”的看法。
有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和不喜欢的学生归因不一样。
当喜欢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常归因于他的能力,成绩不理想时,却归因于考试难度、偶然因素等外部原因;当不喜欢的学生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多归于外部原因,成绩不理想时,则归因于没有能力。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

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标题: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启示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关注。
其中,学业成败归因倾向作为一种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业表现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不同学校和年级中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涵盖了不同的性别、年龄和学习成绩。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他们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以及相关的心理特征数据。
二、调查结果1. 归因倾向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归因倾向主要分为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两种类型。
其中,内在归因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学业成败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能力和态度等内在因素,而外在归因倾向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学业成败归因于外部环境、教育资源和社会因素等外在因素。
2. 影响因素分析在影响学生归因倾向的因素中,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人经历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期望、教育方式以及家庭成员的学业态度等因素会影响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
同时,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归因倾向产生影响。
三、启示与建议1. 培养内在归因倾向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外在归因倾向,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引导、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业归因观念。
这包括提倡学生注重自身的努力和能力,鼓励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和自我反思来提高学业成绩。
2.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扰。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大学生深层学习的归因分析与对策建议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学习深度学习。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普遍存在学习成效不如预期、任务完成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深度学习知识的复杂性和深度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从归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归因分析“归因”是指为某些结果或事件的发生,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责任。
在深度学习的学习中,归因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学习难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1.认知阈限大学生的认知阈限相对较低,难以理解深度学习原理和算法,导致对深度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
建议:在学习前要进行预热,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编程和机器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深度学习知识。
2.学习规划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缺乏有效的学习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时间和精力都被浪费在琐碎的事情上。
建议:在学习前要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学习步骤和时间安排,避免分散精力和浪费时间。
3.教学质量一些教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在学习深度学习时遭遇教学障碍,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建议:选择优秀的教师或优质的深度学习课程,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4.调整心态深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但许多学生往往希望短时间内就能掌握深度学习,这种心态容易导致学习中的挫败感和气馁感。
建议:调整心态,承认深度学习需要时间和掌握,坚持不懈地学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二、对策建议在归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深度学习。
1.培养学习习惯大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制定时间表、定期总结和反思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基础知识深度学习需要具备较好的基础数学、编程和机器学习知识,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提高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第31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Dec.2012Vol.31No.12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54收稿日期:2012-05-25作者简介:陈博文(1991-),女,江苏南京人,学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吕传振(1988-),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于归因理论的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研究陈博文,吕传振(金陵科技学院,南京211169)摘要:归因理论是人们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了解的重要理论,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其学习结果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其中,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分析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学业不良学生对自我的归因,以及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他人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归因,两种方式的结合将能帮助学业不良学生认识自我,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同时针对相关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学业不良学生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归因理论;学业不良;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2-0130-03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可以通过测验、考试、竞赛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考试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最客观、最量化的表现形式,每个学生对考试成绩都比较关心,这不仅是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评奖、评优,还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就业。
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将能帮助他们分析学业失败的原因,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一、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到大学,学校里都有学生存在学业不良现象,这个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教育研究者也对其有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然而多数研究者集中于研究中小学学生的学业不良情况,较少有研究者研究大学生的学业不良现象,对出现的原因认识不够,因为研究者认为大学期间是学生自由发展的时期,大学课程的学习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只要学生考试成绩能够合格就行,即使不及格通过补考合格后也能完成学业;其实不然,大学生学业问题与高等教育质量密切相关,是教育基本理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学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
对学业不良这些特殊群体的研究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有关“学业不良”概念的表述有很多,不同学者、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往往以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定义“学业不良”,本研究采用钟启泉教授的界定,他认为:“学业不良是指学业成绩尚达不到某种既定标准,是对某一时刻的成绩结果所作的事实判断,这个成绩结果是暂时的、可逆的、具体的,在一定情景下发生的,并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且它不涉及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品德问题。
”[1]这个概念较准确地界定了学业不良的范围,它只涉及学生的成绩,不涉及其他问题,这就使得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设计(一)研究对象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本研究选取金陵科技学院龙蟠学院建工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总体,其中5个专业266名学生有87名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现象。
本研究对这87名学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87名学生全部进入研究样本,研究者在晚自习时间统一对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回收87份,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2],对影响大学生学业情况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大学生学业情况调查问卷》[3],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归因分析,每位学业不良的学生需写出自己学业失败的两点原因以便研究者进行分析,同时问卷还包括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查,以便综合分析造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其次,为了从侧面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研究者还对被调查学生所在班的班干部进行了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一)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031—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对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自认为“我没有认真复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7.9%;自认为“我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6%;而认为“学习环境不适应”、“教师教学有问题”和“试题太难”的分别占5.2%、1.7%和1.7%。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在对自己进行自我分析时,他们倾向归因于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和课上不注意听讲,这完全符合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及如今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大学课堂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思想自由碰撞的地方,任课教师不可能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强制灌输知识,每周进行随堂测验,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完全靠自觉”;对于那些自觉性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前不认真复习,到学期结束考试时出现不及格的可能性将是非常大的。
学生出现学业不良现象,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和学校环境、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师所出试题难度有关,不过这些比重相对较小,不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但这些因素也应得到有关教师和管理者的注意,有些学生由于个性原因同宿舍成员和同班同学关系不融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有些课程理论性较强,同时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课堂听不懂,也会放弃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集中于某一门课程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表1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统计表原因没有认真复习我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环境不适应我记忆能力不行我学习态度不端正我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方面原因试题太难其他无合计频率66419876331912174百分比37.9%23.6%5.2%4.6%4%3.4%1.7%1.7%10.9%6.9%100%(二)他人归因倾向分析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只是学生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这种分析因为涉及到自身的关系,学生也会隐瞒自己的一些情况,这也使调查存在一定的偏差性,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本研究通过访谈的形式向学业不良学生的班长了解了每位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实事求是地指出他班同学学业不良的原因。
从观察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班干部对出现学业不良现象学生的评价中,认为“他学习自主性差”的占总评价次数的24.7%;认为“他平时贪玩”的占总评价次数的12.6%;认为“他学习兴趣低”的占总评价次数的9.8%;认为“他上课时不注意听课”的占总评价次数的9.2%;以上百分比共占总百分比的56.3%,这说明出现学业不良现象的学生在他人眼中主要是学习主动性差、平时贪玩造成的学业不良,其实这里学生都有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的情况,晚自习也不好好复习和预习功课,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要说明的是这些学生出现旷课的现象较少,这和班级管理的机制是分不开的,但这也产生了一种冲突,管理者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而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课,即使他们来了,心也不在课堂上,出现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
另外,班干部认为“试卷太难”和“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的分别占总评价次数的6.3%和2.3%,这和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的比重相近,说明学生在对自我归因的分析时侧重于内因的分析,这和他们心理发展和认知的层次相同,但他人分析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个别学生“对环境不适应”的分析,这说明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问题是不易发现的,这应该引起心理教育者的关心和注意。
表2他人归因倾向分析统计表原因他学习自主性差他平时贪玩他学习兴趣低他上课时不注意听课试卷太难他理解能力有限他经常旷课他未认真复习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他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其他(无)频率43221716119554240百分比24.7%12.6%9.8%9.2%6.3%5.2%2.9%2.9%2.3%1.1%23%(三)学业不良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分析对学业不良学生的研究不仅要让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出现学业不合格的内因和外因,同时也应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中找出他们出现学业不良的原因[4],争取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中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从表3中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学业不良现象的学生“从不上网”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9%;“上网2小时以内”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2.1%;“上网3—4小时”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1%。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学业不良学生大多数都有上网的习惯,虽然不能说学业合格的学生都不上网,但通过访谈和深入宿舍了解,这些学业不良学生上网时间较长,有沉迷网络的倾向,他们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于晚上,并且会持续到深夜,他们主要做的事是和网友聊天、打游戏,这种生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第二天上课的精神,导致他们上课睡觉,听课注意力不集中。
表3学业不良学生生活分析统计表每天在宿舍上网的时间是频率百分比从不上网66.9%上网2小时以内5462.1%上网3—4小时2731%合计87100%除了生活习惯外,研究者同时也调查了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调查发现(见表4),学业不良学生“有提前预习习惯”占被调查人数的18.4%,“没有提前预习习惯”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1.6%;学业不良学生有“旷课现象”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3%,学业不良学生没有“旷课现象”的占被调查人数的77%,从中可以发现,学业不良的学生大多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他们去教室上课基本上是“打无准备之仗”,这种学习状态对一些理工科学生尤为不利,有些课程如果不提前预习,他们听课基本上是听不懂的,如果一次听不懂,接下—131—来的课程学生也不可能听懂,慢慢将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同时研究者也排除了学生逃课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这和学校的管理有关,同时说明学生逃课现象是一个可控的情况,只要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旷课现象将是能够得到控制的。
表4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习惯统计表频率百分比提前预习习惯有1618.4%没有7181.6%合计87100%旷课现象有2023%没有6777%合计87100%综上所述,研究者发现不管是学生自我归因倾向分析还是他人归因倾向分析,多数人的归因都集中于对自身内部原因的探讨,并且这些原因是可控的、不稳定的,这说明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这些学业不良学生的情况就能得到改变和控制[5]。
四、对策与建议(一)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虽然大多数学生把自身学业失败的因素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例如“没有认真复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把学业失败的因素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如“教师教学方法有问题”、“试卷太难”等因素,这就要求教育者和管理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多从自身找原因,并且这些原因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变的,从而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