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疗法治病46种名师优质资料

合集下载

放血疗法--放血治病一览表(一)

放血疗法--放血治病一览表(一)

放血疗法--放血治病一览表(一)转自中国民间医学网:/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特别提醒注意:放血疗法,非专业人员不可自行操作。

01—放血治病一览表(一)1、口眼喎斜:足跗上放血。

此症若口内(脸颊之内侧)见青筋亦应放血。

2、眼皮上长疮:后心五、六椎间放血。

3、青春痘可于后心五、六椎间放血。

4、肥厚性鼻炎:膏肓附近放血。

5、牙痛:原则上如上牙痛则青筋现于小腿外侧,下牙痛则青筋见于足跗。

应用时,但见小腿外侧或足背外侧青筋,便可放血而取效,不必拘泥于上下牙分属之部位。

6、舌下腺发炎:脚背放血。

7、舌闇不能言:尾骶骨放血(尾骶骨见不到青筋,故不必泥之)。

8、高烧哑巴不能言:后背心见有黑青异色处放血。

(此乃小儿高烧之重者;若轻症,但少商、大椎放血即可)。

9、凡打伤、摔伤或被点穴不能言语:五、六椎间放血立解。

10、自高处下坠不语:五、六椎放血(董师曾治一例,放血三次即愈)。

11、后脑痛:尾骶骨放血,或委中见青筋放血亦效。

12、耳后之头部疮瘤:昆仑穴附近放血。

13、中耳炎:三重穴与丘墟附近寻青筋放血。

14、咽喉炎、气喘:尺泽及小腿见青筋放血。

15、幽门阻塞呕吐:脚背及四-六椎放血。

16、呕吐不止或舌僵硬不适:金津、玉液放血。

17、脊椎扭伤:在伤部放血,或委中、阴陵泉、足跗见青筋处放血。

18、后肩痛、肩胛骨痛、背痛:承山、委中见青筋处放血。

19、解溪上七寸胫骨旁放血治各种肝病。

20、解溪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两旁痛闷。

21、肋膜炎、肺结核:阳陵泉下九寸为肺胃神经通处放血。

22、各种急慢性肠炎:小腿外侧及足跗上见青筋即放血,若无青筋则无效。

此法亦治高血压、十二指肠溃疡。

23、一切心脏心皆可于五、六椎间及阴阳泉附近放血。

24、急性心脏麻痹:曲泽放血。

25、心脏肥大:膏肓附近放血。

26、委中、阴陵泉附近放血治心脏病、痔疮,一次轻,多次愈。

(阴陵泉见青筋非心脏即痔疮)。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治病46种2.划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作方便为宜,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捏牢刀身,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进刀划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配合划割。

本法宜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主治病症】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实证,急证、热证。

一、中暑1.点刺中冲、委中、十宣穴。

2.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胭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

二、昏迷、休克点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点刺人中、会阴穴。

四、煤气中毒1.点刺人中、大椎穴。

2.从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压,然后点刺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先用三棱针点刺四井穴,再从患者手腕向四井穴推按顺压,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由紫暗变淡红为度。

症轻者只刺手四井穴即可,重症加刺脐周四穴(水分、阴交、肓俞),可略深,刺3〜12mm,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缙,呈休克状态者可深至15mm,然后用大臼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罩住包括脐中穴在内的5个穴位,观察脐中穴充血如红桃状,脐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

对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径.7〜0.9mm的粗针刺足三里天,刺时可沿胫骨外缘15mm处进针,由浅入深,以针尖滑刺胫骨外侧面,听之有刺骨膜声为度。

对腹痛较剧,血压偏低者,可同时肌注o.5-lml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热水袋保温,饮用温开水。

本法适用于急性嗜盐菌食物中毒。

六、头痛1.点刺太阳、百会穴。

2.点刺太阳、印堂穴:额痛加攒竹穴,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穴;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穴。

每穴可出血五六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Io次为一疗程。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七、感冒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本法适用于发热而汗不出者。

3.点刺少商、太阳穴。

4.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刺。

八、咳嗽点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中医百科——放血疗法

中医百科——放血疗法

中医百科——放血疗法定义: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的方法。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使用病例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

治疗方法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

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

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

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

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

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

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

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

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

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

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

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

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

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

民间搜集放血疗法治疗杂病效案举偶

民间搜集放血疗法治疗杂病效案举偶

民间搜集放血疗法治疗杂病效案举偶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粗毫针或其他针具刺破人体特定部位或病变部位的浅表脉络,放出适量的血液,有泄热、止痛、消肿、开窍、宽胸理气、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在民间搜集的放血疗法治疗疗效较好的病案如下。

1 临床资料1.1发热王某,男,5岁,于3d前出现发热,服用退烧药物后效果欠佳,体温最高达42°,严重时出现四肢抽搐。

取双耳尖、大椎、曲池,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约3~5滴,并配合背部脊柱两侧刮痧及服用深井水调生鸡蛋。

夜间治疗后次日晨起体温基本恢复正常。

1.2头痛何某,女,14岁,自幼有头痛病史,前额疼痛,严重时自感裂开样,多于注意力集中或烦躁时头痛加重。

取太阳、印堂、阳白,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约3~5滴,并配合毫针刺法,百会前后方向透刺,印堂透刺上印堂、鼻根、双侧鱼腰,角孙穴向后平刺。

放血疗法隔日1次,针灸1次/d,2w后症状消失,追访2年未再复发。

1.3咽喉肿痛姚某,女,26岁,经常反复出现咽喉疼痛,自行服用牛黄解毒片后可好转,但会出现胃部不适及腹泻,取颈前自颌下至胸骨上选取约3~4个压痛点、天突,以上穴位挑刺放血,约3~5滴,肩井、大椎点刺放血后拔罐,少商、商阳点刺挤出血液3~5滴。

治疗期间患者多饮水,并每日早晚饮用金银花茶。

隔日1次,经治疗3次后患者痊愈。

1.4牙龈肿痛黄某,男,61岁,牙痛3d,自行服用止痛药物及牛黄解毒片后牙痛略减轻,5d后牙痛加重,患牙内外牙龈肿胀、跳痛,考虑牙龈炎并化脓,取牙龈肿胀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脓及血性分泌物,牙龈消肿,疼痛减轻,服用消炎药物3d后痊愈。

1.5中暑段某,女,42岁,夏季田间劳作自觉头昏、头痛、面部发红发热、心烦胸闷、口渴,回家饮用凉水后出现恶心呕吐、出汗、浑身无力,欲昏倒,考虑患者中暑。

取水沟、十宣三棱针点刺放血约3~5滴后患者睁眼,自觉头昏沉,全身无力,配合毫针刺百会、内关、足三里,留针20min。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

中华民间刺血术大全三棱针刺血疗法二、刺法针刺前,针具煮沸消毒,针刺部位,常规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针,左手拿位患者针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需以左手作捏、按、提拿动作配合,便于找准放血点。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用下列各种刺法:1.缓刺:用针缓慢地刺入静脉0.5一1分深,随即缓慢放血。

适从于肘窝、腘窝部等处放血。

2.速刺:用针迅速刺进0.5一1分深,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棱针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适用于胸背部和耳后等处。

儿童挑疳积,也常用挑刺。

4.围刺:围绕病痛区,肿处四周点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5.丛刺:用三棱针在某一较小局部,多次点刺,使之出血。

丛刺多结合拔火罐。

6.散刺:又叫豹纹刺,用于点刺较宽的面积或循经点利,结合拔火罐、运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拿提点刺部位出血。

7.顺利:由下向上作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点,以除恶血为主。

8.逆刺:由上向下作斜刺,在针刺前可由针刺点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后针刺,以放邪气为主.六、注意事项三棱针疗法针刺时不可过深,出血也不可过多,一般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擦揉按压止血。

凡治疗部位都要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刺出血者,可1日或隔日针1次,出血较多时,一周针2次。

针刺出气者,可1日3次,以肤红为度。

并常结合火罐拔吸,以肤湿为度。

第二节梅花针刺血疗法第三节拔罐疗法第二章辨血论第一节辨血五、气血与经络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手阳明大肠经气血俱多足阳明胃经多血多气;足太阴脾经少血多气手少阴心经多气少血;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足少阴肾经多气少血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足厥阴肝经多血少气。

第二节辨血色一、血呈深红色针刺部位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时,从中可以判断,疾病多属于热症。

二、血呈黑红色凡在体表刺出血后,血的色泽为深红色,可分为外伤、内伤辩证。

1、外伤一般是在阿是部。

神奇的中医方——针刺放血疗法

神奇的中医方——针刺放血疗法

神奇的中医方——针刺放血疗法神奇的中医方——针刺放血疗法本文转载自月月《放血疗法及放血穴位》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放血疗法(一)流行性腮腺炎三棱针疗法,处方分三组。

一组:在耳下腮腺红肿处,上、中、下直线上,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拔火罐10~20分钟,起罐后贴拔毒膏一张。

二组:在耳轮上、中、下三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一次。

三组:耳背第二条血管放血。

甲状腺机能亢进三棱针疗法:取穴:颈肿块局部。

治疗时患者端坐稍仰头,用左手固定肿物,右手持三棱针(直径0.9~2毫米,长10~20厘米,根据肿物大小选用)向肿块腺体横刺,快速进针,以恰到对侧壁为宜,进针后不捻针、不提插,迅速退针至皮下,再向上下左右刺四针,深度均恰到对侧壁(即五针呈锥体形),每次拔针切忌偏斜,迅速出针后用消毒棉球压迫针孔3一5分钟,以防出血。

每日针刺一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一7日(此法也适应于单纯性甲状腺肿)。

截根疗法:取穴;肺俞、心俞。

穴位消毒后局麻,用小刀片切开穴位表皮,刀口长1厘米,并用三棱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深度0.3一0.5厘米即可,挑了3一4次后,外涂以碘酒,敷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每次治疗时取一穴,各穴交替运用,每7-10日截根一次。

三叉神经痛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颈后,脊椎两侧、耳颞前、颌下,眼或口周围;二组:痛点、耳前、耳下、太阳、鼻区、两手掌、十指端。

面神经麻痹三棱针疗法取穴:患侧口腔粘膜(适宜初病者),三棱针放血或用刀片割治,使之出血。

皮肤针疗法取穴一组:脊椎两侧(以颈椎、胸椎l一5为主)、耳前、颞部、眶上、眶下、颌下;二组:后颈部、耳前、颌下、颞部、眶上孔、眶下孔,配合谷。

拔罐疗法取穴: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均患侧。

每次选1-2个穴,用小号火罐,以投火或闪火法拔罐10分钟左右,或在穴位用皮肤针刺络后再拨罐,3日治疗一次,宜配合其他疗法,此法在炎症期或后遗面部有倒错现象时,效果明显。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治病46种
放血疗法大多数并不可以治疗46种那么多的疾病,大多数可以治疗眼皮上长疮、青春痘、肥厚性鼻炎、舌下腺发炎、高处下坠不语等多种疾病。

1、眼皮上长疮:通常需要在身体的后心第5和第6椎间做放血治疗。

2、青春痘:通常也可以用于自身的后心5到6椎间放血。

3、肥厚性鼻炎:一般需要在自身的高盲附件部位做放血治疗。

4、舌下腺发炎:可以在脚背的上面做放血。

5、高处下坠不语:需要在自身的第5和第6椎间放血。

放血治疗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选择专业医师操作,相对于安全性比较的高,有利于降低危害程度,防止出现出血不止或是失血过多等多种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自身病情治疗。

放血治疗以后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护理工作,可以用碘伏清洗和消毒,有利于降低细菌滋生和感染的风险,短时间之内要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的伤口部位出现恢复不量,不利于快速恢复到自然和平滑以及健康的状态,饮食要以清淡和健康为主。

放血疗法-最新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放血疗法-最新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元代名医。罗天益《卫生宝鉴》中的 井穴接经开窍法,在井穴上点刺放血, 接经开窍,协调阴阳,对于中风等神 志障碍疾病效果确切。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十二井穴对脑梗死模 型动物确有改善脑、心循环的作用。由于 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投影区较大,故针刺井 穴对脑神经的兴奋性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五、刺络与脑、神经系统疾病
五、临床应用
(一)治疗头痛,眼病和感冒发烧:头痛取穴大椎和 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拔罐。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拔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 5-10滴血放血疗法液。 (二)治疗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放血。捏住指尖, 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 (三)腰痛、急性腰扭伤或坐骨神经痛:委中至承山 处,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 出血50毫升左右。或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 约10-20毫升。
消毒
刺络
刺血疗法 细 小 瘀 络
四、治疗作用
(一)退热作用:发热原因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 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 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 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二)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 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 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 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 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 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 效果。
五、临床应用
放血量的定义
可用“微量”、“少量”、“中等量”和“大量”来描 述(1毫升约为15滴)。
微量:出血量在1.0ml以下(含1.0 mL); 少量:出血量在1.0~5.0ml(含5.0 mL); 中等量:出血量在5.0~10.0ml(含10.0mL); 大量:出血量在10.0ml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血疗法(中暑、昏迷、休克、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头痛、感冒、咳嗽、肺炎、哮喘、三叉神经痛、面瘫、胃痛、腹痛、胁痛、癫痫、腰痛、急性肠炎、象皮肿、破伤风、丹毒、疔疮、瘰疬、乳痈、痔疮、湿疹、神经性皮炎、风疹、落枕、扭挫伤、痄腮、百日咳、小儿发热、急惊风、疳积、小儿哮喘、口疮、麦粒肿、角膜溃疡、目翳、暴发火眼、急性扁桃体炎、牙痛、眩晕、顽癣)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选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刺络”、“划割”等疗法)。

传说在远古的石器时代就产生了放血疗法。

那时人们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向患病局部砭刺放血,来治疗疾病。

后来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又根据医疗实践的要求,砭石分化成了。

“各有所为”的九针,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内经》中,如《灵枢?官针篇》说:“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灵枢?针解篇》亦说:“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

”《内经》缪刺论篇、五邪篇、癫狂篇等,更明确地指出刺络放血可治疗癫狂、头痛、暴痦,热喘、衄血等病证。

扁鹊遇到虢国太子“尸厥”,就令弟子子阳在太子百会穴放血治疗,而使太子苏醒。

以后历代都有放血疗法的记载。

华佗用放血疗法治疗“卒死”,以出血与否判断预后。

到了唐代,宫廷侍医已用放血疗法为皇帝治病。

据《新唐书》记载,侍医秦鹤鸣在唐高宗头顶放血,治愈了他的“头眩不能视”之症。

宋代有人将放血疗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扩大了放血疗法的影响。

金元时期伟大医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放血疗法的经验也很多,如治疗目疾、头风等证,他指出“出血者宜太阳,阳明”,“刺太阳、阳明出血则目愈明”。

至迟在明代,三棱针已分为粗、细针,使针具更为适用。

清代医家赵学敏和吴尚先,广泛收集民间疗法,也搜集了一些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和《理瀹骈文》中。

近些年来,不断有放血疗法的报道,疗效提高,适应证增多,并已经有专著出版。

放血疗法的科学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放血疗法的针具是三棱针或小眉刀。

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

粗针长7~lOcm,针柄直径约2mm,适用于皮肉丰厚的四肢、躯干放血。

细针长5~7cm,针柄直径约1mm,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小眉刀长7~lOcm,刀刃长约lcm,也十分锋利。

如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注射针头、缝衣针,瓷器碎片、刮脸刀片等代替,但要注意消毒。

【操作方法】一、消毒放血前,针具要煮沸消毒,医生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局部都要做常规消毒。

二、体位根据放血的部位,选取适当的体位。

三、放血方法放血有刺络法和划割放血两种。

1.刺络法医生一手持针具,若持三棱针,用拇指、食指、中指挟持针柄,指实掌空。

若持小眉刀,与持三棱针略有不同。

为持稳当,还要用食指第一关节把住刀柄,另一手作捏、按、推、提等辅助动作配合。

根据施术部位与治疗需要,可选用下列几种刺法:(1)点刺:这又可分为速刺与缓刺。

1)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mm,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

如果血或粘液流出不畅,可以在针孔周围推压挤捏,帮助血液或粘液流出。

速刺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适宜用速刺法放血治疗。

2)缓刺:用针具缓慢的刺入静脉1~2mm,然后缓慢退出,放出少量血液。

如果静脉不明显,可沿静脉分布上下推按,使静脉怒张,然后针刺。

缓刺法主要用于胭窝、肘窝处的放血。

头面部放血时,为谨慎起见,也可以采用缓刺法。

(2)挑刺:针具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

挑刺法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的放血,儿童疳积刺四缝穴也常用挑刺法。

(3)丛刺:用针具在较小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

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

本法当配合拔罐疗法运用(参见“拔罐”疗法)。

与丛刺手法类似的还有“散刺”、“围刺”,这几种刺法后来发展为“梅花针”疗法或“七星针”疗法。

(详见“七星针”疗法)。

2.划割法一手持刀具,持法不拘,以操作方便为宜,一般用拇指与食指捏牢刀身,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保持垂直,进刀划割;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配合划割。

本法宜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主治病症】放血疗法属于泻实的疗法,有开窍醒神、泻热救急、活血消肿等功效,可治疗许多实证,急证、热证。

一、中暑1.点刺中冲、委中、十宣穴。

2.点刺十宣穴、并在肘窝曲泽穴、胭窝委中穴拍打,待其血瘀后点刺。

二、昏迷、休克点刺人中,十宣穴。

三、溺水点刺人中、会阴穴。

四、煤气中毒1.点刺人中、大椎穴。

2.从患者肩臂向十宣穴推压,然后点刺十宣穴。

五、食物中毒先用三棱针点刺四井穴,再从患者手腕向四井穴推按顺压,使之充分出血,以血色由紫暗变淡红为度。

症轻者只刺手四井穴即可,重症加刺脐周四穴(水分、阴交、肓俞),可略深,刺3~12mm,若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绀,呈休克状态者可深至15mm,然后用大臼径玻璃火罐以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罩住包括脐中穴在内的5个穴位,观察脐中穴充血如红桃状,脐周四穴血流成行,即可起罐。

对重度休克,神志昏迷者可配用直径0.7~0.9mm的粗针刺足三里天,刺时可沿胫骨外缘15mm处进针,由浅入深,以针尖滑刺胫骨外侧面,听之有刺骨膜声为度。

对腹痛较剧,血压偏低者,可同时肌注o.5~lml 阿托品,并在腹腰部用热水袋保温,饮用温开水。

本法适用于急性嗜盐菌食物中毒。

六、头痛1.点刺太阳、百会穴。

2.点刺太阳、印堂穴:额痛加攒竹穴,巅顶痛加百会、四神聪穴;眩晕、眼花耳鸣加头维穴。

每穴可出血五六滴,体质壮实而头痛严重者可多至10余滴,每日或间日1次,lo次为一疗程。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头痛。

七、感冒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本法适用于发热而汗不出者。

2.点刺少商、太阳穴。

3.用酒擦肺俞穴,以肤红为度,然后挑刺。

八、咳嗽点刺肺俞、少商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九、肺炎点刺大椎、十宣、尺泽、委中、十二井穴。

十、哮喘用手指点揉华盖,膻中穴200次,然后点刺。

十一、三叉神经痛挑刺耳背第一条静脉。

本方适用于初次起病。

十二、面神经麻痹1.在患侧口腔粘膜上用小眉刀划割,使之出血。

本方适宜于初病者。

2.在患侧下关、牵正、太阳、阳白四穴中,每次选1或2个穴,丛刺后再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3日1次(见“拔罐”疗法)。

十三、胃痛1.点刺足三里,膏肓穴。

2.以手蘸酒拍打痛处,肤红为度,然后挑刺最红处。

十四、腹痛1.从大腿向下推按顺压,至商丘穴,点刺放血,然后下推至厉兑,点刺放血。

2.以手蘸酒拍打腘窝,待其瘀血后点刺。

十五、胁痛1.医生用双手指尖分别顺左右胸胁间推揉,由慢渐快,由轻渐重,肤红为度,然后寻找红点点刺或挑刺出血。

2.点刺阳陵泉、窍阴穴,并丛刺疼处。

十六、癫痫癫痫发作时,急在会阴处寻找暗紫色条点状物,挑刺出血。

十七、腰痛1.用手蘸酒拍打胭窝,肤红为度,挑刺红点。

2.丛刺压痛点,然后用闪火法拔罐(见“拔罐”疗法)10分钟。

本法适用于慢性腰痛。

十八、急性肠炎点刺曲泽、委中穴;呕吐者加刺金津、玉液穴。

本方适用于水泻脱水者。

十九、象皮肿丛刺或点刺足三里,下巨虚、阳陵泉、三阴交穴及肿胀最明显处。

丛刺的手法要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火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放出血水后,用纱布绑腿,每天1次。

刺后须避免接触污水,溃烂处不宜用本法治疗。

二十、破伤风点刺大椎、人中、太冲、二间穴。

二十一、丹毒在红肿部丛刺,手法可略重,然后用闪火法拔罐5~10分钟(见“拔罐”疗法)每天一二次。

二十二、疔疮点刺天宗、灵台、中枢、身柱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三、瘰疬在患者背部推擦,以出现红点为度,然后挑刺红点。

每周1次。

二十四、乳痈1.点刺肩井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分钟。

2.在背部第5至第7胸椎旁开1.5寸处寻找反应点,多数病人有形似丘疹,大小如粟粒状的红色小点。

如果没有,可在患乳同侧背部找压痛点,用点刺法刺三针,呈形,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5~30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五、痔疮点刺龈交穴。

二十六、湿疹1.将耳背分为上、中、下三等份,在上、中1/3交界处耳根部,可找到一根较明显的细血管,即为针刺放血点。

用三棱针向耳根内侧刺,以出血为宜。

根据湿疹发生的部位,可选刺一些辅助穴位加强疗效。

如上肢湿疹,加内关穴放血;下肢湿疹,加三阴交穴放血,阴陵泉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全身湿疹,加内关、三阴交穴放血、百会穴中刺激(见“针刺”疗法)。

一般14天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行第二疗程。

2.丛刺病变局部,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二十七、神经性皮炎挑刺耳后静脉。

一二十八、风疹(荨麻疹)1.挑刺耳后小静脉。

2.丛刺血海、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穴。

二十九、落枕寻找压痛点,然后丛刺,再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三十、扭挫伤先揉搓按摩患处几分钟,找出压痛点;再在健侧对称部位揉压,当患处痛势缓解而健侧揉压处轻微疼痛时,可在患处点刺3~5分钟。

三十一、痄腮(流行性腮腺炎)1.点刺合谷、耳尖、百会穴。

2.挑刺耳背第二条静脉。

3.点刺临沛,颊车穴。

三十二、百日咳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三、小儿发热1.点刺手十丹穴。

2.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四、急惊风点刺人中、十宣、涌泉穴。

三十五、疳积点刺或挑刺四缝、鱼际穴。

三十六、小儿哮喘点刺或挑刺四缝穴。

三十七、小儿口疮点刺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刺入皮下后,迅速捻转一周。

三十八、鹅口疮点刺口腔溃疡面,用刺出之血涂抹溃疡面,并全部遮盖。

三十九、麦粒肿1.点刺大椎穴,然后用闪火法拔罐10~15分钟(见“拔罐”疗法)。

2.挑刺耳背小静脉。

3.在背部第5胸椎旁开3寸处为麦粒肿穴,挑刺出血。

四十、角膜溃疡点刺耳尖、太阳穴,将刺出的血滴入患目内。

四十一、目翳1.点刺大敦穴,然后从膝部向大敦推揉。

2.点刺睛明、太阳穴。

四十二、暴发火眼(急性卡他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用头部圆钝光滑的小棒在双耳垂均匀划压,测出相互对称的压痛点,压痛点常呈粟粒大小的结节状,与周围皮肤略异。

如果测不出,可以用双耳垂的眼区代替,点刺后轻轻挤压出血,每穴出3~5滴,症重7~8滴,特重10滴。

如果红肿痛甚,兼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加点刺太阳穴;如果眼球特别红肿,剧痛难忍,白眼睛呈点片状溢血,再加点刺攒竹穴,同时用o.25%氯霉素眼药点眼,每天3或4次。

2.点刺耳尖,挑刺耳后小静脉。

四十三、急性扁桃体炎1.点刺少商、商阳、关冲穴。

并配合毫针针刺天容、合谷,或内庭、曲池穴。

2.点刺少商、商阳、尺泽、曲池穴。

3.点刺耳尖,挑刺耳背小静脉。

四十四、牙痛1.丛刺列缺穴,然后揉推1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