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_王权与教权

合集下载

第14课中世纪王权与教权

第14课中世纪王权与教权
——卜尼法斯八世
《神曲》(但丁):
卜尼法斯八世(当时未死) 死了以后,他和其他几位教皇被打 入地狱的第8层——脸朝下栽进 一条裂缝中。
——腓力四世
世俗贵族
天主教会
阿维尼翁教皇宫
召开三级会议
市民
(1302)
等级君主制确立后,英、法等国王权逐步加强 2、典型事例:1309年,阿维尼翁之囚: *
教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3、影响:教权衰落,对西欧各国事务干预能力明 显下降
小结
王权 教权
互相利用
互相争斗
获得合法神圣的统治 外衣,强化王权
卡诺莎靓见反映了王 权旁落和教权膨胀
获得王权的大力扶持, 阿维尼翁之囚反映了
2、王权与教权联盟的表现
496年,克洛维皈依基督教 751 年丕平篡位,创建加洛林王朝 “丕平献土” 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
800 年查理加冕称帝 3、王权与教权联盟的作用
王权实行世俗统治 教权实行精神统治
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共同维持封建统治
二、王权与教权的对抗------教权高于王权(11-13 世纪) 1、教权高于王权的背景
并掌握世俗权力
王权的再度兴起和教
权的衰落
小结
1.在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相互争斗中,哪一么?
754年,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
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国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 795-816年在位) 面前接受加冕,称 “罗马人的皇帝”, 他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11世纪教权王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在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廢黜後,聖格列高利七世 對神職人員和憤怒的國王處以絕罰,選自弗賴辛(Otto von Freising)的編年史;現藏德國耶拿大學圖書館。

第14课 王权和教权

第14课 王权和教权

查理加冕
二、王权和教权之争
格里高利七世1075年敕令(片段)
1、罗马天主教会仅由上帝创建。 我,作为教皇, 2、唯有教皇被称为普世的。 位于上帝与芸芸众生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之间,高于世间一切 „„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的帝王。 „„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任何错误, 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王斯德《前工业文明与地域 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王权和教权
互相利用
5-11C
互相争斗
卡诺莎觐见
11-13C
克洛维皈依 丕平篡位 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称帝阿维尼翁囚13C末教权胜利
王权胜利
王权与教权此消彼长与当时社会的 政治经济密切联系
第 14 课
王权和教权
一、王权和教权合作
相互利用
王权
相互依存
教权
克洛维皈依
丕平献土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 保卫教会, 使它不 受异教徒的攻击, ——基督教会得到 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 ——罗马教会掌握 而神圣的教父,你 ——体现了“君权 官方承认 的职责是用祈祷支 干预世俗君主的先例 了世俗权力 神授”的古老原则 持我的武力。
13世纪下半叶,十字军运动日 趋没落以至最终失败之后,罗马教 皇的威信骤然降低,教权开始步入 下坡路。„„十字军运动的展开及 其失败,也使西欧封建主的状况发 生了重要变化。那些热衷于谋求独 立发展的大小贵族骑士,纷纷奔赴 东方战场,不少人阵亡在外,这给 长期陷于割据的西欧国家客观上提 供了一个排除分裂因素,加强中央 集权的有利时机。
雄厚的经济实力
军事大权 控制思想
在整个中世纪, 在德国,仅981年 教会占有的土地 • 如果做一个哲学家 的兵员,队伍中就 约占当时西欧耕 意味着反对圣保罗, 有3/4是由教会提 地的1/3,其中 我将永远不做哲学 供的。1136年罗塞 1/3又直属于罗 家;如果亚里斯多 马教廷,天主僧 耳二世出征意大利 德要把我和基督分 侣和罗马教廷成 时,就提供了74% 开,我将永远不当 为西欧最大的封 的兵力。 亚里斯多德。

王权与教权

王权与教权

意大利米兰教堂 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
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
米兰大教堂全 由白色大理石筑 成,大厅宽达59 米,长130米, 中间拱顶最高45 米。教堂的外部 总共有2000多个 雕像,甚为奇特。 如果连内部雕像 总共有6000多个 雕像,是世界上 雕像最多的哥特 式教堂。
史实:卡诺莎觐见——宗教与世俗之争白热化(11世纪末)
◎ 焦点:主教任命权。 ◎ 双方:格里哥利七世——亨利四世 ◎简况: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指责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 格列高利七世革除他们的教籍。亨利四世公开宣称废黜 教皇。 ◎妥协:卡诺莎事件(1077年) 经过:1077年初,亨利四世迫于国内形势屈服, 亲赴意大利北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 ,请求格列高利 七世宽恕。 结果:格列高利七世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 和统治权。 影响:A、教皇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 并具备抗衡能力。标志着教皇权威的显著上升。 B、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 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 C、罗马教廷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 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2.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 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 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3.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各种手段 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4.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 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查理大帝
教 皇 为 查 理 皇 帝 加 冕
800年12月,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 加冕,正式授以“罗马人的皇帝”头衔。这意味着承认查 理为罗马帝统在西欧的继承人。同时也体现了“君权神授” 的古老原则。

1-14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1-14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2021/3/12
4
材料一
“愿你像一根铁柱那样支持教会,教会也会使 您战胜一切战人。”
——教皇同克洛维结盟的宣言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护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 的攻击,而神圣的教父,你的职责是用祈祷支持 我的武力。”
——查理致教皇的信
以上反映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存在着什么关系?
2021/3/12
5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2021/3/12
主讲人:唐晓奇
1
上帝将宝剑和钥匙分别授予国王和 教皇
罗马教皇——保罗二世(2005)
上帝将钥匙赐予圣彼得
2021/3/12
2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1、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2、卡诺莎觐见 3、阿维尼翁之囚
2021/3/12
3
查理大帝
“采邑改革” 查理·马特
梵蒂冈

“丕平献土”
查理大帝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对 教权产生怎样影响?
2021/3/12
9
材料二 12世纪以后,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为农业
和各地区及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产生城市 商品经济;那些居住在城镇,从事商业和手 工业的人们就被称为“自由民”或“市民”, 最初的资产阶级就是从这市民阶层中产生的。
2021/3/12
12
王权与教 时间 权关系
“ 和 谐
王 权
5至11
共 主 世纪
鸣 ”

教权 11至 矛 高于 13世纪 盾 王权

突 王权
上升 13世 教权 纪以后 衰微
背景
事件
王权要披上合法 外衣,借助教会 稳固政治统治; 教会获得王权支 持,发展壮大势 力。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 表 演 , 发 挥 想 象 )
新 天 鹅 湖 城 堡
三 王权高于教权
阿维尼翁之囚(1309年) 人物:法王腓力四世 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影响:英国法国的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 到加强,但是教权由盛转衰。

阿维尼翁之城
阿 维 尼 翁 教 皇 宫
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王权与教权 相互利用 时间 5至11 世纪 背景 重大事件 影响 教皇开始干 预世俗君主 的废立;奠 定了教皇国 的基础。 教皇具备了 与世俗君主 抗衡的能力 王朝希望为自己的统 克洛维皈依 治披上合法化的外衣; 基督教 教会借助国家,发展 丕平献土 壮大自己的势力 查理大帝加 冕 教会权势的膨胀,王 权的衰弱 卡诺沙觐见
相互斗争 教权高于王 权
11至13 世纪
相互斗争 王权上升 教权衰弱
13世纪 十字军导致教权衰弱; 阿维尼翁之 末以后 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 囚 阶层的支持,王权加 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各地教会依 附于世俗政 权。


德皇亨利四世对教皇对其五位近臣的处罚置若罔闻,满不在 乎,依然重用这些近臣。当时他正忙于镇压国内萨克森地区 的叛乱,腾不出手来对付教皇。等到国内叛乱平定之后,他 便立即乘胜南下意大利,支持当地反教会改革势力,并于 1075 年在米兰、斯波莱托等地继续自行任命新主教。“陛 下,教皇下达过敕令,不准国王或皇帝任命主教,我们这样 做行吧?”,一个年事已高的大臣担醒说。 “怎么,你们害怕了?我是德国的一国之主,难道德国的事 还要听他教皇的摆布?!” 同年圣诞节,德皇亨利四世甚至指使罗马反教会改革的贵族 闯入圣彼得大教堂,劫持了正在做弥撒的教皇,押在占奇尤 斯的城堡中。后因一批宗教改革派教徒围攻城堡,教皇才获 释返回。格里高利七世返回后恼羞成怒,立即给亨利四世写 了一封充满了威胁语气的信,并痛斥德皇的行径是“兽行”。 亨利四世针锋相对, 他马上召集德国的所有主教于1076 年 元月在沃姆斯召开帝国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七世,并指 控教皇雇佣凶手暗杀皇帝。会后,还用侮辱的口吻给教皇发 出了一封信,斥责格里高利七世用狡猾的手段当上教皇,又 行为不轨,与马蒂尔达伯爵夫人关系暖昧。信的结尾处说: “……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是个假僧侣。我,神圣的亨 利皇帝率领全体主教正式对你说:“滚开”。

第14课 教权与王权

第14课 教权与王权

卡诺莎觐见
德皇 亨利四世
格列高利七世
“到卡诺莎去”
(卡诺莎觐见)
封建统治下的欧洲
1.罗马天主教会仅由上帝创建。
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
教权VS王权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 判。
……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 犯过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 谬误。
影响 教会成为国家机 器参与统治;教 皇国奠定,罗马 教会掌握世俗权 力;教皇干预世 俗君主废立。 教权摆脱王权控 制,凌驾于王权 之上。
十字军运动失败; 王权重获 13 世 纪 末 商品经济的发展, 阿维尼翁 教 权 由 盛 转 衰 , 最高统治权 以后 市民阶层的支持, 之囚 依附于世俗政权。 王权加强。
13世纪的西欧社会
城市复兴自治 商品经济发展
等级君主制
本课小结
王教关系 时间 背景 典型
相 互 依 存 、 相 互 争 斗
相互依存 5-11世纪 (利用)
克洛维皈 王权希望披上合法 依基督教 外衣,强化王权; 丕平篡位 教会需要国家的扶 丕平献土 持发展势力。 查理加冕

教权凌驾于 教会势力膨胀;王 卡诺莎 11-13世纪 王权之上 权衰弱。 觐见
二元统治
教皇 国王
红衣主教 主教
公侯伯 子男 骑士
教士Biblioteka 洛维皈依 公元496年圣诞节, 克洛维率3000亲 兵皈依基督教
教会成为国家 机器一部分
(克洛维受洗图)
丕平问教皇:“国 王是否可以徒有虚 名而不掌实权?” 教皇回答他:“国 王必须具有治国之 才,我以使徒的权 力,希望你成为法 兰克人的国王。”

第十四课 王权与教权

第十四课 王权与教权

第十四课王权与教权(1)导入:你们知道法国巴黎有哪些有名的历史建筑?刚才有同学提到巴黎圣母院,我想起两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件重大历史事件,那是1804年12月2日,上午10点左右,在巴黎圣母院的大厅里,教皇剧中端坐,等候着为一位当时枭雄举行加冕典礼,这位枭雄姗姗来迟,直到12点左右的时候,举止傲慢地出现在典礼现场,他就是拿破仑。

典礼开始了,教皇捧起皇冠准备给拿破仑加冕,谁知拿破仑突然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自己戴到头上,接着又拿起一个小皇冠,戴在皇后约瑟夫头上。

令人困惑的是,拿破仑,当之无愧的欧洲王者,深受启蒙思想的洗礼,对教会从来都不屑一顾,他在登基盛典的时候,却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地遵循中世纪西欧的传统,从罗马教皇那里获得名正言顺的帝国皇冠呢?中世纪的罗马教皇是如何持有这种至高无上的特殊权威的呢?拿破仑跳过教皇为他加冕这一关又意味着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中世纪西欧,去探究这些问题的历史本源。

(2)题目:第十四课王权与教权[教学过程](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前面我们说过在476年西罗马帝国因众蛮族的入侵而灭亡,在昔日罗马帝国广袤的土地上替而代之的是许许多多蛮族小王国,多为日耳曼人。

而在诸多蛮族王国中,法兰克人鹤立鸡群,其建国者克洛维南征北战,征服了整个高卢,建立了墨洛温王朝。

我们知道,罗马帝国覆灭时,基督教已经成为罗马的国教,欧洲各地皆是基督教徒,教会也拥有庞大的势力,这对于任何征服者都是莫大的财富。

聪明的克洛维审时度势,决心将这股力量拉为己用。

496年,他率领三千亲兵接受洗礼,(3)成了基督徒。

克洛维是第一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部落首领。

从此他的征服赢得了西欧众多基督徒的大力支持,使他在战争中势如破竹,法兰克王国日趋强大;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基督教会,则在罗马帝国倒地后,西欧处于一片混乱之时,借助法兰克人的力量,重新站了起来,得到了法兰克王国的官方承认,使其避免了与西罗马帝国一同走向衰亡的境况。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原因: 原因:
1、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希望获得王室的支持 、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2、王权则期望教会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神圣外衣 、
影响: 影响:
1、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2、“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会掌握了 、 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部分世俗权力。 部分世俗权力。
思考: 思考
1075年 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导致“ 1075年,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导致“卡 诺莎觐见” 1302年 诺莎觐见”;1302年,卜尼法斯八世发表更 强硬的通谕却导致“阿维尼翁之囚” 强硬的通谕却导致“阿维尼翁之囚”。为什么 同一主题的两个文件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同一主题的两个文件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时代背景不同
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把教皇迁居法国南部小城 年法王腓力四世把教皇迁居法国南部小城 阿维尼翁 。
影响: 影响:
1、“阿维尼翁之囚”,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 阿维尼翁之囚” 是教权由盛而衰的历史转折点。 2、教权势力急剧衰落,教会基本上依附于世俗政权。 、教权势力急剧衰落,教会基本上依附于世俗政权。
11至13 教会权势的膨胀;王 教会权势的膨胀; 11至 权的衰弱。 世纪 权的衰弱。
卡诺莎觐见 教皇当时完全 摆脱了世俗君 主的控制, 主的控制,具 备了与之抗衡 的能力 阿维尼翁 之囚 教权由盛转衰, 教权由盛转衰, 各地教会依附 于世俗政权。 于世俗政权。
13世纪 13世纪末叶 世纪末叶, 13世纪 13世纪末叶,十字军 末以后 运动失败导致教权衰 弱;商品经济的发展 和市民阶层的支持, 和市民阶层的支持, 王权加强。 王权加强。
表现: 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王权与教权
[教学目标]
1.知道加洛林王朝建立、丕平献土和查理加冕等西欧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互为依存的重要史实;知道卡诺莎觐见、阿维尼翁之囚等王权与教权互相争斗的典型史实。

理解西欧以教权与王权互相斗争,互相依存为基本特点的统治形式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理解西欧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力量此消彼长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

2.通过图片、历史文献解读历史信息,通过解析典型事例透视社会基本状况,从而掌握“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和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3.“君权神授”等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需要而制造的理论依据,历史地认识它的本质和局限。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权与教权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
难点:影响王权与教权关系变化的动因
说明:
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的分析,理解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演变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了解本质的方法,进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高级思维能力,故为本课重点。

2.在了解王权与教权关系变化的历程的同时,探讨其背后的动因必须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归纳,对历史资料的理解、总结,同时利用已经学过的基本知识等综合加以分析、理解,对中学生而言,不仅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而且涉及方法和能力培养过程,故为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找出反映西欧中世纪王权与教权关系的典型事件。

3.分析不同阶段王权与教权的关系以及形成的背景、影响。

4.分析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丕平篡位、丕平献土、查理加冕称帝的背景及影响,分析此时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原因及影响。

5.分析卡诺莎觐见的背景及影响,分析此时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原因及影响。

6.分析阿维尼翁之囚的背景及影响,分析此时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原因及影响。

7.思考题:中世纪西欧王权和教权之争为何最终以王权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果是否
有其必然?
[资料附录]
材料一
公元741年,矮子丕平担任了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掌握了实权。

但他并不满足,还想获得王国最高荣誉,篡夺王位。

751年,伦巴底人攻陷意大利拉文那总督区,直接威胁教皇统治的罗马公国。

此时,东罗马帝国的注意力集中于东方,且远离罗马,无力为教皇提供保护。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派出使臣去见罗马教皇扎恰里,使臣向教皇提出了如下问题:“是徒有虚名的人做国王好,还是让真有实权的人做国王好?”教皇面对使者的提问,自然懂得矮子丕平的用意,于是讨好地答复道:“在我看来,让真有实权的人当国王要好些,掌权者应为王。


公元751年11月,在教会支持下,丕平在法兰克贵族集会上废黜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自立为王,加洛林王朝建立。

公元754年,伦巴底人入侵罗马,威胁到教皇领地,教皇亲往法兰克,向丕平求援,丕平出迎,教皇赐给丕平“罗马贵族”的头衔,加洛林王朝成为罗马教皇的武力支持者。

公元756年6 月,丕平应教皇的请求,出兵征服了伦巴底人,并把从伦巴底人手中夺回的土地——罗马城及其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文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称谓的“丕平献土”。

也是教皇国的起始。

材料二
克洛维皈依天主教后,维也纳主教阿维图斯写信给他说:“你的信仰是我们的胜利,……神圣的天意已赋予你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宰者”。

罗马教皇阿那塔秀斯二世致书克洛维,希望他成为支撑基督教会的“铁廊柱”,为此基督教会也“将赋予你对你所有敌人的胜利”。

材料三:
亨利四世15岁开始亲政。

1073年,科隆大主教伙同美因茨大主教、沃姆斯主教等举行叛乱,捣毁城堡和建筑,把亨利弄得焦头烂额。

1075年,教皇格利高里七世向亨利发难,规定世俗君主不能染指主教授职权,他发布敕令:
1、罗马天主教会仅由上帝创建。

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76年1月,亨利平定了叛乱,在沃姆斯召开主教会议,与教皇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支持亨利的除部分教士外,还有骑士和莱茵城市。

1月24日,亨利写信给教皇,宣布废黜教皇:“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是个假僧侣。

我,神圣的亨利皇帝率领全体主教对你说“滚开!”
2月23日,教皇下令开除亨利的教籍,解除他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权。

这个教皇令成了不满皇权的德国封建主重新闹事的信号。

士瓦本和巴伐利亚公爵等在乌尔姆集会,酝酿选举一位新国王。

1077年,亨利前往卡诺莎觐见教皇,请求宽恕并发表敕书:
“余,亨利王,……愿在我们的主人,教皇格利哥里所拟定的范围内,遵照他的判断改正前衍,或依据他的主张签订和约。

……我愿在我和我可能控制着的方面,保证他们的安全,不受到任何生命或肢体上的损害和劫掠,也不至因为我们的许可而遭受到任何违犯其尊严的阻扰。

……”
[结构板书]
[作业设计]
《导学案王权与教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