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王权与教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王权与教权ppt

【高中历史】王权与教权ppt

王权与教权的争夺为什么在11世 纪的德意志国家表现尤为明显?
中世纪四分五裂的神圣罗马帝国
卡诺莎觐见足以表明教皇当时已经 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且也具 备了与之抗衡的能力,其后,教权进一 步膨胀,到13世纪时,教皇已经基本实 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 也成为西欧中世纪封建统治的中心,处 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克洛维皈依天主教后,维也
纳主教阿维图斯写信给他说: “你的信仰是我们的胜 利,……神圣的天意已赋予 你作为我们时代的主宰者”。
罗马教皇阿那塔秀斯二世致
书克洛维,希望他成为支撑 基督教会的“铁廊柱”,为 此基督教会也“将赋予你对 你所有敌人的胜利”。
法兰克人克洛维是第一 个接受基督教的日耳曼 部落首领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罗马天主教会就有上帝创建 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 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教权 > 王权
11世纪主教任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 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十字军东征 (1096~1291)
“……我们要声明,要陈 述,要解释,要正式宣告, 服从罗马教皇的统治,是众 生得救所完全必需的。” ——卜尼法斯八世 《神曲》(但丁):
卜尼法斯八世(当时未死) 死了以后,他和其他几位教皇被打 入地狱的第8层——脸朝下栽进 一条裂缝中。
——腓力四世
世俗贵族
天主教会
开创干预世俗君主废立先例: 丕平献土(公元8世纪中叶)
754年,丕平得到罗马教皇的加冕

王权与教权

王权与教权
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丕平篡位查理加冕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使罗马教会开始掌握世俗权利体现了君权神授的原则教权与王权各有所得使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形成了二元政治结构第14课王权与教权一王权与教权的相互利用相互依存二王权与教权的相互斗争1背景
第14课 王权与教权
克洛维的皈依
——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和国家机器的一部分 克洛维一世一生最大的 影响包括三项行动:统一法 兰克、征服高卢和皈依罗马 天主教。第一项行动使克洛 维拥有了比作为一个地区性 首领更大的能量;第二项行 动则奠定了法国的基础;第 三项行动使克洛维与教皇结 成同盟并成为天主教会的保 护者,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 的一部分。
“你,现在已不是教皇,而是个假僧侣。我,神圣的亨 利皇帝率领全体主教对你说‘滚开’”。 ——亨利四世(1076年)
11世纪,亨利四世(左)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现象?该现象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亲赴意大利的教皇 驻地卡诺莎城堡觐见。亨利四世摘去王冠,身披毛 毡,赤足冒雪在城堡外伫立哀求三天,始得格列高 利七世接见,并恢复亨利四世的教权和统治权,史 称“卡诺莎觐见”。
丕平献土
——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使罗马教会开始掌握世俗权利。
753年,伦巴德人再次威胁罗马,新教 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过阿尔卑斯山脉 前往法国,亲往基尔西向丕平救援,亲自为丕 平涂圣油、加冕。作为回报,在754和756 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德人,将 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 教皇。此事件就是被基督教世界称颂了千余 年的“丕平献土”,从此在意大利的中部, 一个政教合一的教皇国存在了1100多年。
阿维尼翁之囚
1303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向罗马教廷的绝对权威发出 挑战,他派出的密使前往罗马,径直走进教皇的卧室,羞 辱并囚禁了年逾八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随后菲力四世 拥立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新教皇克莱王五世。1309年,法 国王室控制下的教延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这 就是著名的“阿维尼翁之囚”事件。

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

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

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在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和教权是两个重要的权力机构。

王权代表着政治和世俗的权威,而教权则代表着宗教和精神上的权威。

这两个权力机构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王权的特点与运作方式中世纪的王权源自古罗马帝国的遗产,但在中世纪发展出了独特的特点与运作方式。

首先,中世纪的王权是继承性的,即由君主家族世袭而来。

这种继承性的特点使得王权在社会中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中世纪的王权享有政治上的绝对权威。

国王被视为上帝任命的统治者,具有神圣的地位。

他们承担着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并对国家事务做出最终决策。

第三,王权还拥有军事力量,并控制着领土和资源。

国王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以保卫国家的领土和利益。

此外,国王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行政机构来规范国家的运作,确保权力的稳定和延续。

二、教权的特点与运作方式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由天主教教廷所代表。

教廷是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威机构,总部设在罗马。

教廷的首领是教皇,他被认为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教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权宣称拥有绝对的宗教权威。

教皇被视为上帝代表的代表,他有权解释和制定宗教教义,并对信徒的信仰和行为进行约束。

其次,教权拥有庞大的财富和土地。

教廷通过独特的经济体系,如十字军东征和教会奉献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

这使得教皇和教廷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第三,教权还通过宗教法庭来维护神权。

宗教法庭是教廷设立的专门法院,负责审判宗教罪行和异端行为。

这种法庭的存在使得教权能够对信仰异端和异教徒进行打击和镇压。

三、王权与教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中世纪的王权和教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首先,王权和教权在某种程度上互相依存。

王权需要教权的祝福和宗教合法性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教权则需要王权的支持和保护来维护自己的教会权威。

此外,王权和教权经常会因为权力和利益的竞争而发生冲突。

第14课 王权和教权

第14课 王权和教权

查理加冕
二、王权和教权之争
格里高利七世1075年敕令(片段)
1、罗马天主教会仅由上帝创建。 我,作为教皇, 2、唯有教皇被称为普世的。 位于上帝与芸芸众生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之间,高于世间一切 „„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的帝王。 „„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任何错误, 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王斯德《前工业文明与地域 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王权和教权
互相利用
5-11C
互相争斗
卡诺莎觐见
11-13C
克洛维皈依 丕平篡位 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称帝阿维尼翁囚13C末教权胜利
王权胜利
王权与教权此消彼长与当时社会的 政治经济密切联系
第 14 课
王权和教权
一、王权和教权合作
相互利用
王权
相互依存
教权
克洛维皈依
丕平献土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 保卫教会, 使它不 受异教徒的攻击, ——基督教会得到 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 ——罗马教会掌握 而神圣的教父,你 ——体现了“君权 官方承认 的职责是用祈祷支 干预世俗君主的先例 了世俗权力 神授”的古老原则 持我的武力。
13世纪下半叶,十字军运动日 趋没落以至最终失败之后,罗马教 皇的威信骤然降低,教权开始步入 下坡路。„„十字军运动的展开及 其失败,也使西欧封建主的状况发 生了重要变化。那些热衷于谋求独 立发展的大小贵族骑士,纷纷奔赴 东方战场,不少人阵亡在外,这给 长期陷于割据的西欧国家客观上提 供了一个排除分裂因素,加强中央 集权的有利时机。
雄厚的经济实力
军事大权 控制思想
在整个中世纪, 在德国,仅981年 教会占有的土地 • 如果做一个哲学家 的兵员,队伍中就 约占当时西欧耕 意味着反对圣保罗, 有3/4是由教会提 地的1/3,其中 我将永远不做哲学 供的。1136年罗塞 1/3又直属于罗 家;如果亚里斯多 马教廷,天主僧 耳二世出征意大利 德要把我和基督分 侣和罗马教廷成 时,就提供了74% 开,我将永远不当 为西欧最大的封 的兵力。 亚里斯多德。

1-14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1-14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2021/3/9 授课:XXX
1
上帝将宝剑和钥匙分别授予国王和 教皇
罗马教皇——保罗二世(2005)
上帝将钥匙赐予圣彼得
2021/3/9 授课:XXX
2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1、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2、卡诺莎觐见 3、阿维尼翁之囚
2021/3/9 授课:XXX
3
查理大帝
“采邑改革” 查理·马特
梵蒂冈
2021/3/9 授课:XXX
5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1、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
2、卡诺莎觐见
3、阿维尼翁之囚
2021/3/9 授课:XXX
6
卡诺莎觐见
2021/3/9 授课:XXX
7
教权与王权关系的演变
1、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教权与王权相互利用
2、卡诺莎觐见 ——王权虚弱,教权极度膨胀
3、阿维尼翁之囚
2021/3/9 授课:XXX
8
十字军东征 (1096~1291)
十字军东征的失败对 教权产生怎样影响?
2021/3/9 授课:XXX
9
材料二 12世纪以后,社会的安定和秩序为农业
和各地区及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 件……逐渐形成了……交易市场,产生城市 商品经济;那些居住在城镇,从事商业和手 工业的人们就被称为“自由民”或“市民”, 最初的资产阶级就是从这市民阶层中产生的。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透过这段材料12世纪以后的西欧社会发生 了哪些变化?
2021/3/9 授课:XXX
10
法国国王——腓力四世
法国南部——阿维尼翁修道院
2021/3/9 授课:XXX
11

王权与教权

王权与教权

互为依存
强化王权;
•教会为获得国家的 •丕平篡位 大力扶持,以发展壮 •丕平献土 •查理加冕 大自己 卡诺莎觐见
•奠定教皇国基础, 并使罗马教会掌 握了世俗权力
教皇当时完全摆 脱了世俗君主的 控制,具备了与 之抗衡的能力 教权由盛转衰, 各地教会依附于 世俗政权
相互斗争、 1 1 ~ •教会权势的膨胀; 教权高于王 1 3 世 •王权的衰弱 纪 权 1 3 世 •13世纪末叶,十字 军运动失败导致教 相互斗争、 纪 以 后 权衰弱; 王权上升、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教权衰微
王权与教权
合作 争斗
王胜教衰
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王权与教权互相利用和互相依存
1、背景:
王权期望教会能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神圣的外衣,强化王权, 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壮大,竭力与王室结为同盟,以获得国家 的大力扶植。
(西欧)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 态发展出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 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 切都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 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 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13课
14课
三、沃姆斯宗教协定 (1122): – 德意志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不再由皇帝任命, 而由教士组成的选举会议推选;在德意志选 举主教时,须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的情况下 进行;选举中如有意见分歧,皇帝有权裁决 ;德国主教授任时,首先由皇帝授予以权标 为象征的世俗职权;然后由罗马教皇授予以 权戒和牧杖为标记的宗教权力;主教叙任权 统归教皇掌握,皇帝不能干预。 – ——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关于 主教叙任权之争暂告中止
二、卡诺莎觐见 ——相互斗争,教权高于王权
1、背景:11世纪起,教会权势膨胀,王权软弱

王权与教权

王权与教权

意大利米兰教堂 有135个尖塔,像浓密的塔林刺
向天空,并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
米兰大教堂全 由白色大理石筑 成,大厅宽达59 米,长130米, 中间拱顶最高45 米。教堂的外部 总共有2000多个 雕像,甚为奇特。 如果连内部雕像 总共有6000多个 雕像,是世界上 雕像最多的哥特 式教堂。
史实:卡诺莎觐见——宗教与世俗之争白热化(11世纪末)
◎ 焦点:主教任命权。 ◎ 双方:格里哥利七世——亨利四世 ◎简况: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指责世俗君主不得染指主教授职权。 格列高利七世革除他们的教籍。亨利四世公开宣称废黜 教皇。 ◎妥协:卡诺莎事件(1077年) 经过:1077年初,亨利四世迫于国内形势屈服, 亲赴意大利北部教皇驻地卡诺莎城堡 ,请求格列高利 七世宽恕。 结果:格列高利七世同意恢复亨利四世的教籍 和统治权。 影响:A、教皇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 并具备抗衡能力。标志着教皇权威的显著上升。 B、其后教权不断增强,13世纪达到极 盛,教皇基本上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 C、罗马教廷成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 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地位
2.富人加入教会,对基督教产生哪些影响? 上流社会的人士入教并把持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 督教原有的反抗精神逐渐消失,日愈成为罗马帝国 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
3.教会为什么积极靠拢王权?
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通过各种手段 占有大量地产,并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4.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 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查理大帝
教 皇 为 查 理 皇 帝 加 冕
800年12月,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查理 加冕,正式授以“罗马人的皇帝”头衔。这意味着承认查 理为罗马帝统在西欧的继承人。同时也体现了“君权神授” 的古老原则。

高一历史《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高一历史《王权与教权》PPT课件

在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廢黜後,聖格列高利七世 對神職人員和憤怒的國王處以絕罰,選自弗賴辛(Otto von Freising)的編年史;現藏德國耶拿大學圖書館。
11世纪教权王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阿维尼翁少女》 1907年的春天,毕 加索将所受的各种影 响汇成一体创作了划 时代的《阿维尼翁少 女》。 在这幅画中 没有统一的构图,色 彩呆板生硬,指手划 脚的人物没有了体积 感。画中少女们变了 形的脸,正是毕加索 探索伊比利亚人和非 洲黑人雕刻的结果。 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 这幅画有点折衷和自 相矛盾,画家企图把 几何形体化了的人物 和封闭背景的几何形 体结合起来,但整个 构思、画面形象和空 间处理都宣布了现代 绘画的一个新方向—— 立体派的艺术已经诞 生。
学习笔记
互相利用
互相争斗
王权
获得合法神圣的统治 外衣,强化王权
卡诺莎靓见反映了王 权旁落和教权膨胀
教权
获得王权的大力扶持, 阿 维 兴起和教 权的衰落
导学
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有一个微 型国家叫梵帝冈,也就是闻名世界的 教皇国,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 教皇国,中世纪教权与王权之间是怎 样的一种关系?打开书本,我们共同 去寻找答案。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 795-816年在位) 面前接受加冕,称 “罗马人的皇帝”, 他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社会王权极为软弱, 封建势力强大 卡 诺 莎 觐 见 教权强大,万流归宗
王教之争B:13世纪以后 a)原因:13世纪末,十字军运动失败,教会威望骤 降,教权开始没落。加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 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中央政府权力逐步得到 加强。 b)表现:1309年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新教皇将教 廷移至法国南部的阿维尼翁,教皇事实上成了法国 国王的人质,史称“阿维尼翁之囚”。1377年,教廷 虽然迁回罗马,但天主教会又出现了三个教皇鼎立 的分裂局面。 c)影响: 教权急剧衰落。各地教会基本上都依附于世俗政权。
—— 格里高利七世
格里高利七世
格列高利七世1073年敕令
1、罗马天主教会就有上帝创建 2、唯有教皇有权被称为普世的
3、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职位
12、他(教皇)可以罢免皇帝 19、他(教皇)自己不被任何人审判 22、圣经为证,罗马教会过去没有犯 任何错误,将来也不会犯任何谬误
教权 > 王权
我,作为教皇, 位于上帝与芸芸众生 之间,高于世间一切 的帝王。 ——英诺森三世
神学笼罩下的欧洲中世纪文化 一、经院哲学
概念:经院哲学是中世纪西欧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 时间:初兴于9世纪,13世纪趋于全盛。 主张: i. 理性服从信仰,哲学为神学服务 ii. 重视形式逻辑 iii.真理在圣经中已经揭示无遗 iv.他们的任务只是阐述圣经中的真理 代表:阿奎那是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 目的: 使基督教信条系统化,以维护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影响: 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对西欧思想文化(哲学思想)的发 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列那狐的形象是复杂的。尽管故事里说他是 贵族男爵,但他在与狼、熊、狮子和神父等的斗 争中是一个反封建的人物。他捉弄国王,杀害大 臣,嘲笑教会,几乎无法无天。他的胜利标志着 市民智慧战胜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又 肆意欺凌和虐杀代表下层劳动人民的很多没有防 卫能力的弱小动物,许多鸡、兔、鸟类几乎成了 他的腹中之物。从这方面看,他又是城市上层分 子的形象。故事通过列那狐的经历,形象地反映 出封建社会是一个黑暗的、充满欺诈、掠夺和弱 肉强食的野蛮世界,作者为中世纪法国惨受剥削 和压迫的广大劳动人民发出愤怒的抗议。
广场
3.”君权神授”——各得其所
查理大帝跪在教皇 利奥三世(公元795 -816年在位)面前 接受加冕,称“罗 马人的皇帝”,他 的帝国也被称为 “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为了统治那幅员辽阔的疆土,至少需 要一些能言善写的之士……在他的国家里,几乎 找不到一些有文化的人……只有本笃会的教士才 会读书写字。
第四节
王权与教权
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
史学界认为: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是 二元政治, 即一个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罗马教权; 和一个以国王为首的世俗王权。 王权与教权在中世纪欧洲关系错综复杂, 曾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对欧洲和 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①全世界的人都是兄弟,一切信徒在上帝眼中 一律平等。 ②要去除卑鄙、贪欲、仇恨以及自私等情感, ……以仁爱之心对待上帝,要待人如己。 ③基督教的美德(是)—怜悯、仁爱、慈善、 容忍……。 ④上帝的信徒将在天国得救。”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 基督教所倡导的这种超个人、超国界的普世性 的向善原则,为当时生活在蛮族西欧的各族人 提供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条
——《西方文明史》
王教合作公元5至8世纪
a) 原因: i教会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希望获得王室的支持 ii王权则期望教会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神圣外衣 b) 过程: i.751年教会支持丕平夺取墨洛温王朝政权,建立加 洛林王朝 ii丕平两次远征意大利,把夺得的罗马周围地区交给 教皇统治 iii. 查理加冕称帝,王权与教权关系进一步密切 c) 影响 i. 丕平篡位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 ii“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会掌 握了 世俗权力。
二.中世纪的文学: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是中世纪文学的两大组成 部分 A.骑士文学 题材: 1)抒情诗:源于法国南部,以爱情为主题—— 挑战教会的禁欲主义。 2)叙事诗:中心在法国北部,颂扬古代英雄人 物的伟业和传奇经历 代表:法国《罗兰之歌》是代表之一。 影响:挑战教会禁欲主义,激发民族国家意识 对近代欧洲诗歌和小说具有较大影响。
十字军东征 (1096~1291)
中世纪西欧教权与王权的关系表现为: 起初两者是互相利用、互为依存、政教勾 结,教权从属于王权,继之是教会权凌驾 于王权之上,随后是教权走向衰落和专制 王权的崛起。 中世纪西欧王权和教权之争,为何最终以 王权的胜利而告终?
中世纪文化地位
1.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阻碍了思想的发展 和科学的进步,前期尤甚。 2.对基督教文化不能全盘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保 存了古典文化,如文字等;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 对西欧文化的发展,哲学思想的传承产生一定的 影响;教会支持办大学,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开展。 3。中世纪文化中包含着积极的人文因素。尤其 是城市兴起后,市民阶层的需求给文化带来新的 气象,文化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发展迅速。 中世纪文化反映了西欧封建经济、政治制度的变 化发展。奠定了近代文艺复兴的基础
b) 表现: 1077年“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向教 皇 妥协(原因) c) 影响: 教皇基本实现了对西欧教会的集权统治,罗马教廷也成 为西欧封建统治的国际中心,处于万流归宗的至高无上 的地位.
11世纪主教任权之争中,亨利四世(左) 将格列高利七世(右)赶出罗马城(绘画)
3.”到卡诺莎去”
连续三天,亨利站在城堡门外, 放下王者的身份,赤足敝衣,痛 哭流涕,哀求我的帮助和安慰



“丕平献土”,加强了国王和教会的联系,使教权凌驾于 王权之上,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教皇国是当今世界上最 小的国家,位于意大利首都 罗马西北角呈三角形的高地 上。面积0.44平方千米。总 人口数只有1300人,但是它 却被人们称为实体世界面
积最小的国家,却是虚 拟世界力量最大的国家。
圣彼得堡大教堂
一.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王权与教权合作的开始
1.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教皇:谁为法兰克操劳,谁就是它的主人
加洛林王朝与教会
教会的支持给加洛林王朝带来神圣的合法性
2.丕平献土
教皇国
拉特兰宫
丕平献土

Hale Waihona Puke 丕平献土,是发生于中古欧洲,促成教皇国成立的重要历 史事件。 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Pepin)在罗马教皇的支 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 丕平即位后, 为了酬谢教会相助, 两次出兵意大利。 公元756年,丕平(Pepin)把他夺到的意大利中部一部分 土地,包括罗马周围地区,送给罗马教皇,史称“丕平献 土”。
阿维尼翁之囚
教权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阿维尼翁之囚

13 世纪末时基督教(实指罗马教廷)己成为欧洲 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尤其是罗马教皇的 权势更不可一世。到了“阿维尼翁教宗”时,西 欧各国世俗政权与罗马教宗之间的权力争夺十分 激烈,教廷也由罗马迁往靠近法国边境的城市阿 维尼翁,教皇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后世的历史 学家将此时的教皇称为“阿维尼翁之囚”。



为了支持同教皇的斗争,腓力四世于 1302年召开了三级会议, 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会议。腓力四世入选影响世界的 100位帝王排行榜。
“……我们要声明,要陈述, 要解释,要正式宣告,服从 罗马教皇的统治,是众生得 阿维尼翁教皇宫 救所完全必需的。” ——卜尼法斯八世 1309 1302
2.十字军东征的失利
骑士精神

骑士恪守着“忠君”、“护教”、“行 侠”、“尚武”的信条。他们参加各种 冒险事业,不仅保护领主及其城堡、国 土,而且还效忠于女主人。女主人在骑 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能为自己 “心爱的贵夫人”去冒险,博得她们的 欢心,是骑士最大的荣誉。这一切,就 构成了所谓“骑士精神”。
B市民文学 背景: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后,最早出现在11世 纪左右的意大利。 内容: 1)主要叙述市民家庭和爱情生活的悲欢离合 2)有着较为强烈的反对封建割据和反对教会的 色彩。 形式:有寓言、故事、笑话、诗歌和戏剧等多 种形式。 代表:法国的《列那狐的故事》是引人注目的 代表作之一。 影响:反封建反教会意识产生 开近代资产阶级文学之先河。
在英国历史书中关于“中世纪时,在中国生活 的情况怎样”,其中”中国的发明”共占两页: “现在,中国是世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人 口比英国多出20倍。今天我们日常使 用的东西,很多都是在中国制造的。邮递服务、 瓷器、纸币、丝绸、运河、印刷术、火药、钢铁。 在13世纪,中国有出色的邮递服务。皇帝享有 最佳的服务。可靠的使者骑马替皇帝送信。每隔 几公里,就换一匹新的马,这样,一天就可以走 上400公里。第二等的信件,由信使步行送信, 每隔几公里一站。”

1.西欧各国王权的加强 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的形成
结盟
等 级 君 主 制
王权加强
——腓力四世
1296
世俗贵族
天主教会
卜尼法斯八世
市民
腓力四世

腓力四世 (1268—1314), 法国卡佩王朝国王,在世时已获得 “美男子腓力”的美誉。
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王室领地,统一法国,但在诸侯顽 强抵抗、英国干涉的情况下成果有限。 他为了有足够财力支持战争,没收了法国教会财产并强征十 一税,因此与教皇发生冲突。1309年他派兵将当时的教皇绑 架到法国,软禁于南部小城阿维尼翁。此后一百年间,教皇 一职持续由法国的傀儡担任,教皇国从此由盛转衰。史称此 一事件为“阿维尼翁之囚”,而没有了教皇约束的意大利, 则开始了文艺复兴的时代。
王权与教权

特征:互相依附,互相利用。 造就了“加洛林文艺复兴”。
卡诺莎觐见
王权无力抵御教权的典型案例
王教之争A公元8世纪中期到13世纪)
a)
原因 i. 11世纪始,教会势力膨胀,世俗权力软弱涣散 ii. 教会强调教权至上,极力抵制王权和其它势力 iii. 王权企图控制教会,以限制教会势力扩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