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理性之光解读

合集下载

14课 理性之光

14课  理性之光

第14课理性之光编者:孟娇审核:钟丽梅梁桂秋编号:014 2012-9-28 姓名班级学号【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课标解读】1.掌握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站在社会转型角度来理解2.理解理性主义内涵。

3.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4.启蒙运动的影响和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讲讲,练练一、启蒙运动的含义与性质:二、时代背景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现实因素:4、推动力量:5、科学因素:三、启蒙运动过程1、兴起:2、高潮:3、扩展:四、启蒙思想家及主张1、孟德斯鸠主张:影响:实践:2、伏尔泰主张:地位:3、卢梭主张:1. P55第一段中“黑暗”和“光明”各指什么?2.关于孟德斯鸠的理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D.他认为立特点:最激进与孟、伏在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根源:4、康德:代表作:主要思想:地位(意义):五、启蒙运动的性质和影响:对欧洲:对世界:【课堂小结】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3.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A.激烈反对教权主义 B.启迪了人们的思想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课堂探究案】1、填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观点①①①①①②③④主要著作②②②②影响③③③③共同点①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②主张“主权在民”,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③主张实行法治④(B层)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就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就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14课_理性之光

14课_理性之光

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 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 人成了上帝的羔羊,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 (3)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 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旗帜 高高飘扬。 (4)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是人获得 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5)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 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 想达到新的高度。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
孟德斯鸠出生于法国的贵族世家,27岁时继 承伯父地方法院院长的职务,获得了孟德斯鸠男 爵的称号。他博学多才,对法学、史学、哲学和 自然科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后不满于法国的专政 制度,出卖了世袭职务,潜心著述。曾遍游欧洲, 深入的考察英国的政治制度。代表作为《论法的 精神》。
行政权利的委托者绝 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 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 意,人民可以委托他们, 也可以撤换他们。任何政 府形式只是人民赋予行政 机构的一种临时形式,直 到人民愿意另行加以规定 时为止。 ——《社会契约论》
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 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 行为是同样合法。 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 《社会契约论》
批判
封建专制、教会特权
(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
1.内容
(核心)

第14课_理性之光

第14课_理性之光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理性
指人的思考和判断
一般指看待社会与自然现象的一种
科学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独立思考,
追求真理,谦虚务实;也指认识事物的 逻辑思维方法。
强调凡事都依靠人的思考去判断, 科学地认识事物,而不依赖神的旨意, 反对迷信盲从。
学习目标
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概况 掌握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 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及背景:
△1、启蒙运动的含义: 欧洲(法国) (1)时间: (2)地点: 17-18世纪
(3)核心: 理性主义 (4)斗争对象: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17、18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在思想 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 义精神,用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 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当今的中国民主和法治成为人们说的最 多的词语,在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曾提出 了自己的主张。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 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
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
)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 资产阶级家庭。由于他写诗 讽刺封建贵族和教会,两次 被关进巴士底狱,两次被驱 逐出境。他一生著作颇丰, 全集有70多卷,共1500万字。 主要著作有《哲学通信》。 他一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 天主教会的腐朽黑暗,宣传 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法 伏尔泰(1694-1778) 国大革命作了精神上的准备。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线索:西方人文精神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 熟的历程;

14理性之光(完成)

14理性之光(完成)

第14课理性之光【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知识梳理】一、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1.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其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也深入展开。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补充)3.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科学武器。

二、启蒙运动的概况1.过程:(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孟德斯鸠、、卢梭等代表人物。

(3)扩展:德国,代表人物。

2.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___________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

3.主要观点(核心思想):提倡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 把批判锋芒直指__________ 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三、启蒙运动的高潮:(一)孟德斯鸠:法的精神1.代表作:《》2.观点: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的学说。

3.意义:成为资产阶级的基本原则。

(二)伏尔泰:自由与平等1.代表作:《哲学通信》2.主张:(1)_____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天赋权利(天赋人权),不应受到任何侵犯,这种天赋人权只受_____支配,_____则意味着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人人生而平等。

(2)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_______制(民主政治)。

让人民享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3.评价: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有人评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三)卢梭:社会契约1.代表作:《》2.主张:(1)阐述“”的学说,提出“____ __ ”的口号。

(2)创立______ ,坚持“______ ”的原则,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____ __。

3.评价: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康德:人非工具1.代表作:《》2.主张:(1)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即应当(人非工具)(2)提出_______ 的原则。

14理性之光

14理性之光

③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集中宣传 人权与法制的观点:
天赋人权
(否定特权) 需法律维护
社会契约
(否定神权)
人权
人民主权
(否定王权)
(公民取 代臣民)
法治
(取代人治)
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巩固练习:
1、马克思说,启蒙运动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 国家, 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
第14课 一、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主将
1、孟德斯鸠 2、伏尔泰
理性之光
《论法的精神》 代表作: 最重要贡献:三权分立学说 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主张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 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3、卢梭 提出“天赋人权说” 和“人民主权 论” △为什么说卢梭是批判封建制度、宣传理性至
第14课 一、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主将
理性之光
△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
想有哪些发展 ?
①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
第14课 一、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主将
理性之光
△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
想有哪些发展 ?
①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
②坚持“主权在民”原则,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第14课 一、背景 二、启蒙运动的主将
1、孟德斯鸠 2、伏尔泰
理性之光
《论法的精神》 代表作: 最重要贡献:三权分立学说 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主张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 代表作: 《社会契约论》 3、卢梭 提出“天赋人权说” 和“人民主权 论” 4、康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

历史:第14课_理性之光_课件用

历史:第14课_理性之光_课件用

此图体现了哪位大师的何种主张?
简要说明该主张的目的和原则。
法国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此事件实践了哪位 启蒙大师的主张?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 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 民签定的契约,如果他违 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 翻他。”
激进民主 主义者
推翻暴君 创立民主共和
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
●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 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 “两足禽兽”,教士和教主是“卑 鄙的流氓”,天主教是“罪恶的根 源”。 ●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 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 刺吗?……一切享有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 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 人。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 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 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 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⑴共同点:批判天主教会,反对王权、特权;宣扬天 赋人权,提倡自由平等;用理性学说批判现存制度, 主张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⑵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开明 君主;卢梭彻底否定君主制,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人民应当推翻暴政,建立民主共和国。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线索:西方人文精神由产生、复兴到发展、成熟 的历程;
总结升华
自由平等 (否定特权) 社会契约 (否定君权)
人权 天赋人权 (否定特权) 人民主权 (否定王权)
法治
三权分立 (防止专制)
理性主义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思考: ⑴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⑵基于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观点,为什么说卢 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 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 的斗争推进到新的高度;比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更为彻底,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对 人文主义思想有哪些发展 ?) 3、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 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对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鼓舞了殖 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主独立的斗争。

第14课《理性之光》

第14课《理性之光》
发展历程
人文精神
关注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 人 起源 希腊哲学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 定作用。 哲学角度 提倡人性,反对以神为中心, 兴起 文艺复兴 肯定人的价值和追求人的现世幸福. 文学、艺术角度 人 否定教会和教皇的绝对 性 发展 宗教改革 权威,建立适合资本主义 宗教角度 发展的“廉价教会”。
法国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 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 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正是启蒙运动,解放 了人的心灵,宣扬了人的理性,今天我们 才有幸生活在一个政治昌明、人性彰显、 科技进步的时代,理性灯塔指引着我们。让 我们坚定地行动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1.(13.06.32)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关于立法、 行政和司法权力之间关系的规定产生重大影响 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洛克 D.卢梭
二、启蒙运动的经过★
兴起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扩 (一)兴起: 展到德国,后影响到全世界。 (二)高潮:18c中 法国启蒙思想家 1.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孟德斯(1689—1755),法国启 蒙运动时期的杰出思想家, 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理论的 奠基人。 出身贵族,曾担任波尔多法 院的院长,用27年时间完成
◇思想主张:
人非工具
有人怀疑康德乃是孔子死后 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后的再生
人非工具 ;尊重他人
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知识归纳
国别 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著作
思想主张
意义
《论法的精神》 《哲学通信》
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
自由平等 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政治 制度基本原则
法国
伏尔泰
思想影响18 世纪的欧洲
激进的民主 主义者 确立了人类 的主体地位
友情链接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说课稿)

第14课 理性之光【岳麓版】(说课稿)

《理性之光》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第三单元人文精神的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14课理性之光。

教材分析:本课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文艺复兴,后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本课的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关系密切,学好本课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建立过程,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理论依据:本课理论性强,内容较枯燥,要学生深刻理解启蒙运动的内涵不太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重要。

所以本节课秉承新课程理念,采用问题引领、合作探究的模式来设计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和表达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在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等方面还不够成熟。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并提高归纳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探究解决——拓展问题,学习提取信息和概括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人文意识,关注社会发展,领悟思想自由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并学习概括的方法。

(2)难点:理解启蒙运动的真谛在于运用自己的理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以人权这一主线整合教材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辨以及合作探究法,依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理性”内涵:
反对专制王权
追求民主
理反性对,宗即教人神的权思考与判断。理性主义追,求是自要由用人的
思考去反判对断贵问族题特,权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追的求旨平意等。它是
启蒙运反动对的愚核昧心和思迷想信。
追求科学
何谓“启蒙运动”?
17、18世纪(时间 ),欧洲资产阶级(领导者 ) 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一场用理性主义( 核心 )批判 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批判对象 ),追求民主、平等、 自由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性质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思考:孟德斯鸠是如何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的? 目的是什么?孟德斯鸠希望建立的政体是什么?
三权分立学说
议会 立法权
目的:防止君主专制 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核心: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政体:君主立宪制
核心:制约 与平衡
司法权
行政权
法院
君主
材料二:“在原始时代,人一生出来就都真正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主张: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法治
成为资C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1778年5月30日的晚上,一位
生命垂危的老人的与神父进行了这
样一段对话:
老人:“神父,你来自何处?”
神父答道:“啊,先生,我从

上帝处来!” 老人:“真的?您能给我出示
请思考:材料分别反映了伏尔泰的什么思想?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反对专制,君主立宪制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材料一:孔子一个人由于在神明的问题上,提出了人类
理性所能形成的最圣洁的看法而受之无愧的荣誉。
——《风俗论》
材料二:我认真读过他的全部著作,并做了摘要;我在
这些书里只找到最立宪制);
卢梭彻底否定君主制,提出主权在
民的主张,人民应当推翻暴政,建
立民主共和国。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
可侵犯。
材料三:消灭不平等的办法就是人民起来推翻专制统治,
建立一个共和国。
请回答:
社会契约、民主共和
(1)上述材料反映了卢梭什么思想?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2)有人说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
者,为什么?
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只是反对君主专
制,不反对开明君主(都倾向于英国
【感受启蒙大师思想—伏尔泰】
材料1: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 话的权利。
材料2:自由只存在于依靠法律进行统治的地方, …在法律面前 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材料3:教皇是“两足禽兽”, 基督教传教士是“文明的恶
“棍1”8,世…现纪存社是会的伏一尔切灾泰难都的来源世于无纪知,!而”无知是 教会造成的。 材料4:“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 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 分立法之权。
主张:三权分立 君主立宪制,法治
2.伏尔泰
主张:抨击天主教会, 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 3.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则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歌德
卢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材料一: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材料二: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
◆ 西方人文主义发展 ◆
人文主义 发展阶段
复兴
背景
14世纪 资B萌芽产生
发展
16世纪 资B萌芽发展
成熟
17、18世纪 资B进一步发展
事件
反对对象
文艺复兴 天主教神学, 封 建
宗教改革 天主教教皇权威、 封建
启蒙运动 天主教 封建专制
第14课 理性之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何谓“理性”?
【教材展示】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 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务的能力。
货色
——《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思考:伏尔泰推崇孔子及中国文化的原因。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民本思想、道德主张来抨击欧 洲宗教的黑暗和封建专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17C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成为资C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材料:“启蒙思想家……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 暗。 ”
——《伏尔泰语录》
思考:材料中“现实的黑暗”和“理性的阳光”分别指的是什么?
——神权(封建神学) ——王权(封建专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一、核心:理性精神 二、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代表:
经验理性时代——英国的启蒙运动(兴起)
(二)高潮:法国 18C 1.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
材料: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 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 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 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 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 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 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霍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

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反对君 权神授,但不反对君主专制。

洛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学
说:立法权(议会掌握)、行
克 政权和对外权(君主掌握)
一、核心 二、性质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 17C
1.霍布斯:社会契约论 2.洛克:分权学说
是平等的, …社会让人们失掉了平等,只有通
过法律才能恢复平等。”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
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被法律所禁止的事情,
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
这个权利。”
——《论法的精神》
提倡法治,自由有条件
第14课 启蒙运动17~18C
三、代表人物 (一)兴起: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17C
上帝的诏书吗?”
尔 泰
神父灰溜溜走了,但是他们不
甘心,不久回来,老人终于发怒,
用尽全力,拳击病床,呼喊:“请
永远不要向我谈到基督。”这就是
“欧洲的良心”
他的最后遗言!
不仅如此“法,法兰国西思上想流之社王会”
这位老人是谁?
经常以沙启龙蒙形运式动聚的一领起袖 拜
读他的作品。
一些人把伏尔泰等人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房里。本图是 一位法国贵妇人和朋友在自己的沙龙读伏尔泰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