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合集下载

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1】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

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

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

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5、琼脂:能携带和传送生长素的作用;云母片是生长素不能穿过的。

6、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单侧光刺激胚芽鞘的尖端,会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发生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的运输,从而使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多。

7、生长素的竖直向下运输:生长素从胚芽鞘的尖端竖直向胚芽鞘下面的部分的运输。

8、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说,低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高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9、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使这里的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解出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10、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三级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2.分级调节(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分级调节轴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②下丘脑—垂体—性腺轴;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拓展延伸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模型(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甲状腺、性腺或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微量和高效。

(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4)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5)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1)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因为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考向一激素分泌的分级与反馈调节过程分析11.(2020·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中生物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中生物

激素调节的特点高中生物
激素是一类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有机物质,是人体机能和行为表现的常用化学物质。

激素是细胞内有机物质,它们与细胞和组织协同作用,从而调节正常的代谢,影响生殖、
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激素调节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作用的机制:激素与特异细胞受体结合,促使受体分泌一种物质,从而改变
细胞内生物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从而调节机体的特定生理功能。

二、灵敏可变:不同细胞有不同的受体来响应不同的激素,因此激素的作用范围不同。

例如,同一激素在血液糖水平升高或降低时,以及对其他内分泌激素作用时,其作用可以
有所不同。

三、交互作用:激素的调节通常不仅限于各自的机制,而是由多种内分泌激素的协同
作用来改变机体的内部稳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唤起多种激素的生物效应,而不是单一激
素的作用。

四、持续性:激素能够长久不断地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保持机体的代谢稳定,适应
外界条件的变化,满足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的若干要求。

五、通过血液的传递:激素调节使用血液进行传递,血液可将激素从腺体传送到诸多
器官组织,使腺体所分泌的激素能够向机体内多处控制生命活动所需的特定区域传递。

以上就是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对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理解,我们可以知道,激素调节
可以调节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激素失调则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因此,保持激素的正常水平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
调节心理,减少各种刺激,以促进激素调节的健康~。

人体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

人体激素的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

人体激素得分泌及调节特点有哪些激素就是影响身体机能活动得重要物质,人体得内分泌系统就就是激素分泌与调节得工厂。

人体激素得分泌有一定得规律,既受机体内部得调节,又受外界环境信息得影响。

激素分泌量得多少,对机体得功能都有着重要得影响。

激素分泌得周期性与阶段性受人体生物钟得调节。

人体在适应大自然环境得过程中也在不断改变自己,而改变身体内在就需要激素来调节,由于机体对地球物理环境周期性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环境长期适应得结果,使激素得分泌产生了明显得时间节律,血中激素浓度也就呈现了以日、月、或年为周期得波动。

这种周期性波动与其它刺激引起得波动毫无关系,可能受中枢神经得"生物钟"控制。

人体得分泌系统将激素分泌入血液后,部分激素以游离形式随血液运转,还有一部分则会蛋白质相结合,就是一种可逆性过程。

即游离型+结合蛋白结合型,但只有游离型才具有生物活性。

不同得激素结合不同得蛋白,结合比例也不同。

结合型激素在肝脏代谢与由肾脏排出得过程比游离型长,这样可以延长激素得作用时间。

因此,可以把结合型瞧作就是激素在血中得临时储蓄库。

激素在血液中得浓度也就是内分泌腺功能活动态得一种指标,它保持着相对稳定。

如果激素在血液中得浓度过高,往往表示分泌此激素得内分泌腺或组织功能亢进;过低,则表示功能低下或不足。

人体得激素分泌系统会根据情况来随时调整,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激素分泌得适量就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得一个重要因素,故机体在接受信息后,相应得内分泌腺就是否能及时分泌或停止分泌。

这就要机体得调节,使激素得分泌能保证机体得需要,又不至过多而对机体有损害。

引起各种激素分泌得刺激可以多种多样,涉及得方面也很多,有相似得方面,也有不同得方面,但就是在调节得机制方面有许多共同得特点。

当一个信息引起某一激素开始分泌时,往往调整或停止其分泌得信息也反馈回来。

即分泌激素得内分泌细胞随时收到靶细胞及血中该激素浓度得信息,或使其分泌减少(负反馈),或使其分泌再增加(正反馈),常常以负反馈效应为常见。

知识点:激素调节

知识点:激素调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激素,它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

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体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方法,即:假说演绎法。

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其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血液)中,3.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固醇类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给实验动物!固醇类或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可口服也可注射!4.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引起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引起呆小症;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由于负反馈调节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

5.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各类促激素。

生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患侏儒症;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巨人症。

人在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患肢端肥大症。

促激素生理作用:促进相应内分泌腺的发育和相应激素的的合成与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的生长发育,调节肾上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6.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促激素释放激素生理作用: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生理作用: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7.胰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②③)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其作用机理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肝糖原分解。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激素调节是生物常考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知识点

体液调节知识点

必修三知识点三 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一、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的实验: 2、斯他林和贝里斯的实验:二、激素调节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的统称★注: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2高等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注:①激素根据化学化学本质分类可分为三类: a 、蛋白质类:由下丘脑、垂体以及胰腺分泌的激素此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b 、固醇类:性激素即可注射也可口服c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即可注射;也口服 ②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 a 、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b 、促××激素——对应的腺体例如: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就是甲状腺细胞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d 、甲状腺激素——全身细胞e 、胰岛素——全身细胞、主要作用于肝脏和肌肉的细胞f 、胰高血糖素——肝细胞g 、肾上腺素——全身细胞③植物产生的叫生长素;而动物产生的叫生长激素命名为促胰液素胰液,将这种化学物质化学物质促进胰腺分泌盐酸的作用下分泌某种实验结论:小肠粘膜在胰液分泌随血液进入胰腺,引起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中的②组,更说明小肠照组是沃泰默实验过程实验分析:该实验的对胰腺分泌胰液同一条狗的静脉提取液稀盐酸肠粘膜实验过程:而是化学调节调节,化学物质,这不是神经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用下,小肠粘膜产生了实验假设:在盐酸的作注射砂子研磨↓↓→−−→−−−−→−⎭⎬⎫↓得出结论对照组:不处理动物的症状差别照组中观察实验组①和②及对剂或生理盐水实验组②:补充等量溶素实验组①:补充相应激实验组均分为两组观察现象对照组:不处理相应的激素实验组:除去体内→⎪⎪⎪⎩⎪⎪⎪⎨⎧→⎭⎬⎫⎩⎨⎧→→⎪⎪⎭⎪⎪⎬⎫④并非所有激素的受体都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 (3)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注: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促进生长;②甲状腺激素在正常情况下缓慢地调节代谢;进而影响体温;肾上腺素在应急状态下快速调节代谢;进而迅速影响体温;因此又有“应急激素”之称②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4)激素、酶、神经递质的区别与联系①减量法实验模型: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某激素后恢复正常→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②加量法实验模型:过量补充激素→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推知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 ★注:常见的两种实验模型①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性腺和性激素..生长激素垂体;胰岛和胰岛胰用实验方.. ⎪⎩⎪⎨⎧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共同用于升高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共同用于升高体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共同用于促进生长)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相同作用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①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岛素对血糖调节的影响3、激素的神经调节 下丘脑错误!错误!由模式图可知: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除直接感知血糖变化的刺激外;也可直接接受有关神经的调控..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4、激素的分级调节1由模式图可知: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解读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②下丘脑可以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实现对甲状腺的间接调节.. 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活动受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影响..由此说明;甲状腺激素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负反馈调节..④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增加;大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大量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都减少..(3)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着与甲状腺激素相似的分级调节机制.. 5、激素的反馈调节(1)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分类: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3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 ;如血液凝固、排尿排便、胎儿分娩等..4负反馈:偏离后纠正回归到静息水平 ;生物体中更常见;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受反馈调节;如 6、生命活动模型分析※※※1若该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则a 、b 、c 、d 、e 分别表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a 、b 、c 、d 、e 分别表示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组别 实验动物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实验组饥饿处理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小鼠生活状况对照组A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出现低血糖症状→补充糖类 B不注射胰岛素;定期补充糖类3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则a表示下丘脑;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的变化;分泌b抗利尿激素;并由c垂体后叶释放;通过d体液运输后;作用于靶器官e肾小管和集合管..4若该图表示血糖的神经调节途径;则a表示下丘脑;b、c、d、e分别表示有关神经、胰岛、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靶器官或靶细胞..5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则a、c、e分别代表DNA、RNA、多肽链蛋白质;b、d分别代表转录和翻译..7、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①地位: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②区别:③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正确区分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调节方式调节机制举例神经调节由激素引起的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完成各种反射活动体液调节体液中激素等化学物质直接对生命活动起作用激素、CO2、H+等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影响影响神经活动体内激素水平行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刺激刺激血液中CO2呼吸中枢呼吸反射C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结构基础和物质基础反射弧、神经递质主要是激素反应速度迅速、准确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调节方式反射通过体液完成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四、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源与去路:1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其次还可以来源于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2主要去路为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其次还可以用于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例如:脂肪;以及某些非必须氨基酸★注:①合成糖原时;可同时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但糖原分解时;肝糖原才能分解用于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激素调节是主要的方式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注:下丘脑作用于胰岛细胞是通过有关神经实现的;并不是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实现的;因此在此过程中胰岛细胞是作为效应器存在..4、人体饭后三曲线变化解读:a表示血糖浓度、b表示胰岛素、c表示胰高血糖素*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可表示为:进食→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升高5、糖尿病及其治疗1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危害: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终身治疗;往往引起多种严重的并发症..3治疗:没有根治办法;常用调节和控制饮食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例如:注射胰岛素等;还需限制能量物质的摄入和加强锻炼..五、人体的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调节:①低温环境②高温环境1寒冷条件下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而炎热条件下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而肾上腺素增多则是神经调节..2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最多;运动时;骨骼肌产热最多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4产生冷觉和热觉的中枢:大脑皮层5体温调节的感受器位于: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不只分布在皮肤中;还广泛分布在粘膜和内脏器官中..6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有:下丘脑、骨骼肌、汗腺、皮肤毛细血管等7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量=散热量..体温调节是一个动态过程;要用变化的观点去理解..例如;发热过程中体温持续升高;机体产热大于散热;退热过程中体温持续下降;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只要体温恒定;散热就一定等于产热..8体温调节有关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9特别提醒:①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②在炎热环境下;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了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六、水盐平衡调节:1、调节过程:2、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中的水和物质代谢产生的水3、水的去路:①主要去路:肾脏排水②皮肤排汗③肺呼出水蒸气④大肠排便4、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5、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6、调节机制:神经—体液调节1神经调节途径:①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传出神经→下丘脑分泌细胞②渗透压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主动饮水2体液调节途径: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7、参与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1产生分泌部位:下丘脑2释放部位:垂体后叶3作用部位:肾小管和集合管4功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七、下丘脑的功能: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作为效应器的分泌功能1水盐平衡:2体温调节: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5、下丘脑与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1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甲类型;即: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属于乙类型;即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属于丙类型;即:..。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通过激素的调节(知识点笔记)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H+、等的调节【区分:激素调节和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没有导管,通过体液运输分泌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通过导管运输,分泌消化酶(肠腺,胃腺,唾液腺,汗腺,泪腺)【阉割催肥的原理是割除牲畜的生殖腺,使其不具有性行为和生殖能力,而且驯良,节约能量,利于育肥】【激素的化学本质】(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三、血糖平衡的调节外分泌部:分泌胰液1胰腺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内分泌部:胰岛胰岛B细胞:胰岛素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肌糖原在肌肉细胞中转变成乳酸,不能分解成葡萄糖(重要考点,一定要会区别肝糖原和肌糖原)3、血糖调节过程①血糖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

②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③参与调节的主要激素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另外还有肾上腺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叫做“拮抗作用”④胰岛素分泌异常分泌少:糖尿病(多尿:排出糖分时带走大量水)糖尿病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症状: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防治: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4、血糖平衡的意义人的正常血糖浓度在3.9-6.1mmol/L(或80-120mg/dl),保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

五、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1、甲状腺激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功能(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调节方式:负反馈【反馈调节的类型与实例】反馈调节又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加强并偏离静息水平,如排尿排便、血液凝固、胎儿分娩、池塘污染后鱼类死亡更加剧污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激素调节的特点
激素调节特点
资料1:
资料分析
• 美国学者E.C.Kendall 从3t 新鲜的动物甲状腺
中才提取出0.23g的甲状腺激素
• 30万头羊脑只能提取生长激素1g
• 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 ~14×10-5mg/mL
激素分泌量很少——微量
激素调节特点
资料分析
信息分子。
激素调节特点
例题分析
•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②激素是有机分
子 • 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④激素是信息分
子 •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解析:选C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循环可运
输到全身各处,在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处发挥作用,① 错误;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可调节生命活动,但不直接参与 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③错误。
资料分析
资料4: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
分泌细胞 激素分子
毛细血管
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 靶器官、靶细胞。
靶细胞
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激素调节特点
• 1、微量和高效 • 2、通过体液运输 •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调节特点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 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 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
资料2: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生 长激素的含量还不到1微克。 如果该激素分泌稍微多一点, 可使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成 为巨人症的受害者。
•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
生理作用显著——高效
激素调节特点
资料分析
资料3:
•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通过体液运输
激素调节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