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机技术规格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机技术规格

DSA做字减影血管造影X机)技术规格1.1.16实时数码显示所有C型臂旋转角度信息。

1.1.17可由用户设置并存储机架位置:之70种,能实施自动复位功能。

1.1.18SID 范围之89cm,且4119cm1.1.19等中心点到地面距离< 107cm1.1.20机架具有智能探测器定位技术2.2导管床系统2.2.1落地式导管床,床面为碳纤维合成并有床垫2.2.2承重:之202KG*2.2.3 床长(不含延长板)之290cm2.2.4床宽之46cm2.2.5纵向移动之130cm2.2.6横向移动之28cm2.2.7水平旋转±±180度2.2.8垂直移动范围之30cm2.2.9床面最低高度478cm2.2.10床面最高高度之108cm2.2.11床面移动有电动模式和手动模式2.3X线发生器系统2.3.1高频逆变高压发生器,功率100KW2.3.2高压逆变频率之60KHz2.3.3管电压范围50-125kV2.3.4最短曝光时间<1ms2.3.5全自动智能曝光控制2.3.6最大毫安之1000mA2.4球管系统2.5.9平板DQE±77%时的剂量测试条件V0.2RGy/Frame。

2.5.10平板透视模式DQE>70%2.5.11平板DQE>70%时的剂量测试条件:V1O nGy/Frame2.6 透视与采集2.6.1数字脉冲透视2.6.2最大脉冲透视频率>30帧/秒2.6.3可进行减影透褥口非减影透视2.6.4在透视过程中,不间断透视,就可以进行减影透视背景的百分比调整2.6.5透视路图功能2.6.6提供无需透视,用DSA图像即可形成路图的功能2.6.7在透视过程中,不间断透视,就可以对路图进行百分比调整2.6.8透视末帧图像保持2.6.9在无X-Ray射线条件下,可进行视野大小的调整2.6.10透视图像存储图像数量>450幅2.6.11透视图像存储时间>60秒2.6.12透视图像存储,在透视结束前和结束后都可以进行2.6.13具有实时DA采集和实时DSA采集功能2.6.14采集矩阵:>1024x1024 , 14bit2.6.15心脏采集模式,最大脉冲>30帧/秒2.6.16外周采集模式,最大脉冲>7.5帧/秒2.6.17具有实时旋转数字减影采集功能2.6.18旋转采集可添加头足侧角度2.6.19提供心脏冠脉采集多维旋转路径,并可存储路径2.6.20具有三维采集模式,最大角度>200°最快速度>40°/秒2.6.21在所有视野下均可以进行三维采集,无需重新校准1.1.23采集序列可进行分段设计程序,并且每段曝光时间均可在曝光过程中手动中止并自动进行下一段曝光程序1.1.24透视序列或采集序列缩略图多幅显示1.1.25具有透视存储序列和采集序列回放功能1.1.26遥控对比剂跟踪技术2.7主机系统工作站2.7.1病人登录及检索功能2.7.2主机图像处理功能2.7.3主机能够自动和手动对图像进行定标2.7.4主机长度测量及分析功能2.7.5主机血管狭窄分析功能2.7.7主机具备中心线法室壁运动分析功能2.7.8主机硬盘图像存储1024x1024矩阵,12Bit,容量之68000幅2.7.9主机系统显示器为彩色显示器,用于显示主机系统资料,之19英寸2.8显示器吊架及医疗专用黑白单色图像显示器2.8.1控制室一个19英寸黑白单色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显示实时图像2.8.2操作室二台19英寸黑白单色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分别显示实时图像和参考图像2.8.319英寸黑白单色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分辨率之1024X12802.8.419英寸黑白单色医用专用图像显示器可视角度之170°2.8.5三监视器吊架2.8.6监视器吊架可移动至床的两侧及头足侧2.8.7监视器吊架可进行旋转,旋转角度之330°2.9三维后处理工作站2.9.1工作站为原厂进口2.9.2可进行图像二维和三维后处理,包括图像全幅和局部放大;多幅图像显示;图像边缘增强、边缘平缓;图像正负像切换2.10提供床旁液晶触摸控制屏2.10.1可以控制主机系统及相关可提供被控线路的辅助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2.7
床身纵向运动伸出最远端时,无需回床即能
在床面任意位置进仃CPR
2.8
床长度315-320cm
2.9
床宽度》50cm
2.10
床面旋转角度》270度
2.11
导管床床垫、轨道夹及输液架
2.12
双侧手臂托架及头托
2.13
桡动脉穿刺专用托架
3、液晶触摸控制屏
3.1
提供液晶触摸控制屏
3.2
控制屏可置于导管床3边,或者控制室内,
4.6
自动SID跟踪
4.7
全自动曝光控制,无需测试曝光
5、X线球管
5.1
液态金属轴承球管
5.2
金属陶瓷外壳
5.3
球管阳极热容量》2.4Mhu
★5.4
球管阳极散热率》11000W
5.5
球管阳极转速W4200转/分钟
5.6
球管焦点为一个,小焦点w0.4mm,大焦点
<0.7mm
5.7
最小焦点功率》30KV,大焦点功率》65KW
14.3
各种图像处理功能,可从硬盘或网络中提取
及存储图像
14
4
多图象显示用于选择与报告
14
5
动态图象显示,速率30幅/秒,单幅图象显 示
14.
6
输出及叠加单幅图象,用JPEG文件
14.
7
用AVI文件输出完整图象
14.
8
将图象输入PACS网
14.
9
与DICOM net的双向高速接口
14.
10
CD-R刻盘功能,光盘刻录数据可回传至主 机,并进行后处理、分析
bits
6.7
平板探测器分辨率》3.25LP/mm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绍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绍

信号的影像,将此
影像同注入造影剂
后的能量减影的影

像作减影处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目录
DSA概述 DSA适应症及禁忌症
常用器材及药品 操作步骤
并发症及相应处理 造影中需注意的问题
DSA的阅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于高峰和造影剂被廓清这段
时间内,检查部位连续成像,

在这系列图像中,取血管内 不含造影剂的图像和含造影
剂的图像,用这同一部位的
两帧图像的数字矩阵,经计

算机行数字减影处理,使两
个数字矩阵中代表骨骼及软
组织的数字被抵消,而代表

血管的数字保留,经数字/ 图像模拟转换器转换为血管
图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临床各方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原理
减影方式
时间减影
能量减影
混合减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经导管内快速注入造影剂,

在造影剂达到欲检查的血管 之前、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轨道,并可加强导管的 支撑力,引导导管通过
迂曲和硬化的血管,选
择性或超选择性的进入
分支血管,给导管操作
提供便利条件,减少导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原理_概述说明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原理_概述说明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原理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一种通过将两幅连续的X射线图像相互减去来改善血管成像质量的成像技术。

DSA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供清晰、高对比度的血管显影图像,帮助医生进行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介绍DSA成像原理,包括对DSA技术及其优势的详细说明。

接着解释DSA成像过程,包括准备工作、注射造影剂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然后探讨DSA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包括诊断导航功能、血流动力学分析功能以及术后监测与评估功能。

最后总结DSA成像原理及应用前景,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DSA成像原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并展示其潜力与前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能够深入了解DSA技术以及它对于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医学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并促进DS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DSA成像原理:2.1 介绍DSA技术: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血管成像方法,通过对比剂与血管的互动以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和评估人体内的血管结构与功能。

DSA技术在医疗诊断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心脑血管领域,在危急情况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

2.2 血管造影的原理:血管造影是指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入适量的硬化剂或可见光剂,并利用X射线等影像检查设备进行成像。

在血管造影过程中,这些造影剂会使周围组织与血流中的血液形成明显的密度对比差异。

通过拍摄连续的X射线图像或序列图像,可以观察到血液在动脉和静脉中流动,并检测任何异常情况。

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优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相较于传统血管造影技术具有以下优势:a. 较低的辐射剂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SA可以在相对较低的X射线辐射剂量下获得清晰的血管成像效果。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DSA 介入房间防护及装修技术参数
1、防护总面积 228.5 平米,四周墙体用 5mmPb 防护;顶棚用 5mmPb 防护; 2、铅玻璃观察窗规格:2100mm*1300mm*5mmPb 防护;
3、患者进出机房门、医护人员进出机房门为铅防护电动不锈钢感应门,共 三套,铅当量为 5mmPb;规格为 2100mm*1400mm,2100 mm *1000 mm,2100 mm *1000 mm 各一套 4、其他防护门为铅防护手动不锈钢平开门,共三套,铅当量为 5mmPb;规 格 2100 mm *1000 mm,2100 mm *900 mm,2100 mm *900 mm 各一套 5、机房内装饰顶为铝扣板,墙体为铝塑板或瓷砖,地面塑胶地板或地砖;
径图显示模式 11.4 在不同路径图模式下, 可对路径图中的减影 血管影像、介入植入物(导丝导管、胶、弹 簧圈等) 、解剖背景的亮度进行分别的独立 调节,以满足复杂介入操作引导的需要 11.5 液晶触摸屏上具有专门的路径图运动伪影 自动消除键, 可随时对由于病人微小运动导 致的路径图伪影进行自动实时补偿校正, 有 效减少运动伪影的影响 12、网络与接口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附件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多用途工作站 14.1 具有电脑 DICOM 光盘阅读软件, 并可制作带 图像的诊断报告 14.2 14.3 提供家用 PC 机 DICOM 阅读软件 各种图像处理功能,可从硬盘或网络中提取 及存储图像 具备整个系统的升级能力 具有双向对讲系统 具有图像处理操作面板 具有红外遥控器至少 2 个 红外遥控器具有激光灯指示功能 具有悬吊式射线防护屏 具有床旁射线防护帘 具有悬吊式手术灯 具有中文操作手册 具有 DICOM Send 功能 具有 DICOM Print 功能 具有 DICOM Query/Retrieve 功能 激光相机接口 高压注射器接口 标准视频输出接口

DSA技术参数在临床上应用PPT课件

DSA技术参数在临床上应用PPT课件

溶栓治疗
DSA技术可以监测溶栓药 物的疗效,指导溶栓治疗 的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手术导航
导航手术过程
DSA技术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影 像,帮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确 定位和导航,提高手术的精准度 和安全性。
监测手术效果
DSA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手术效果 ,评估手术对血管结构和血流的 影响,为术后恢复提供重要信息 。
06
DSA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血管造影诊断案例
总结词
血管造影是DSA技术在临床上的重要应用,能够准确诊断血管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详细描述
通过DSA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于诊断血管狭 窄、动脉瘤、血栓等血管病变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在诊断脑动脉瘤时, DSA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为医生提供精确的诊断依据。
血管分析
软件应具备自动或半自动的血管分析 功能,如血管测量、狭窄分析和血流 动力学评估等,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和治疗决策。
设备安全性参数
辐射防护
DSA设备应具备完善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低剂量造影剂、铅 防护屏、实时剂量监测等功能,以降低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风险。
电气安全
DSA设备应符合国际电气安全标准,具备接地保护、过载保护和漏 电保护等功能,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电气安全。
设备安全性对治疗过程的影响
设备安全性
DSA设备的安全性对治疗过程至关重要。设备的安全性包括辐射防护、造影剂的 安全使用等方面。设备的安全性能越好,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越低。
治疗过程
DSA技术在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血管内介入治疗等。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 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效果。设备安全性高的DSA设备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发 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技术规格及要求
4.1
高频逆变发生器,功率:≥100KW
4.2
自动SID跟踪
4.3
全自动曝光控制,无需测试曝光
5、
X线球管
5.1
球管阳极散热率:≥6000 W
5.2
球管阳极转速:≤4200转/分钟
5.3
提供球管的冷却方式
6、
平板探测器
6.1
探测器类型:非晶硅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6.2
平板外壳大小:≤42 X 52cm
6.3
最大有效成像视野(边长):≥30cm X 38cm
6.4
≥6种物理成像视野,以适应不同部位介入需要
五、整机的保修,球管、探测器的保修等
4.提供更好消除传统脉冲透视产生软射线的球管曝光技术
5.后处理功能包括:改变回放速度、选择路标图像、电子遮光器、边缘增强、图像反转、附加注解、快速选择图像、移动放大、可变速度循环放映、造影图像自动窗宽、窗位调节、重定蒙片、手动自动像素移位、最大路径和骨标记、等
6.血管序列实时DSA功能和DA功能
7.图像显示功能:采集时间、日期显示、图像冻结,灰阶反转,图像标注,左/右标识,文字注释,解剖背景
8.冠脉分析软件,所选血管段直径、狭窄信息、截面积、狭窄百分比、压力级值等测量
四、
部分相关物理技术要求
1
机架
1.1
悬吊式三轴机架优先,机架三轴可进行等中心旋转
1.2
机架运动包括电动和手动两种方式
1.3
C臂的旋转角度:血管检查摆位无死角,C臂旋转至任何角度均可投照
2、
导管床
2.1
满足全身检查、治疗的要求
2.2
床面要求为碳纤维材料
2.3
床身纵向运动伸出最远端时,无需回床即能在床面任意位置进行CP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右 主 动 脉 弓
升 主 动 脉
在头主 此臂动 情动脉 况脉在 左,左 侧即侧 弓颈下
弓功 的能 正性 位双 解主 剖动 图脉
趋总降 解弓
向动。 。(Βιβλιοθήκη DAA为脉每前及一
弓锁主 ) ,骨动 伴 而下脉 畅 右动弓 通
弓脉各 的 为。自 右 后注分 及
弓意出 左
• RAA
ALSCA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动脉
4.右锁骨下动 脉
5.右颈总动脉 6.左颈总动脉 7.右颈外动脉 8.左颈外动脉 9.右颈内动脉
10.左颈内动脉 11.右椎动脉 12.左椎动脉 13.右侧内乳动

14.左侧内乳动 脉
15.右侧甲状颈 干
16.左侧甲状颈 干
17.左侧肋颈干
1.主动脉弓 2.头臂动脉
(无名动 脉)
3.左颈总动脉 4.左锁骨下动
颈外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小分支, 其直径与颈总动脉直径比平均是0.62。 颈外动脉向前外走行主要供血区域包 括面部、头皮、耳鼻咽部、上颈部和 脑膜等。颈内动脉是颈总动脉的较大 分支,其直径与颈总动脉直径比平均 是0.64,它向后内走行,入颅后分支 为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颈内动 脉起始段和大脑中动脉是动脉粥样硬 化的好发部位。
通过DSA处理的图像,使血管的影像更 为清晰,在进行介入手术时更为安全。
脑血管造影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右 颈 内 动 脉
右颈总动脉
右侧甲状颈干
右锁骨下动脉
右侧 内乳 动脉
右颈外动脉
左 颈


右椎 脉
动脉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容积三维影像融合技术,将不同血管、骨骼、植入物等进行精确融合显示(最多可以融合20个容积以上)
19
射线剂量防护技术:
19.1
采用铜滤片自动插入技术消除球管软射线,无需人工干预
19.2
自动插入铜滤片数≥5片
19.3
透视图像存储功能:最大透视图像连续存储≥1000幅
19.4
透视图像存储功能:最大透视图像连续存储时间≥300s,透视序列可以同屏多幅图像形式显示于参考屏上
6.9
平板检测器采集光子转换效率≥80% DQE
*6.10
平板检测器透视光子转换效率≥80% DQE
*6.11
平板上具备控制机架及平板运动的开关
7
图像采集及处理系统:
7.1
主机配备双工作站处理系统,分别完成图象采集和后处理操作
7.2
标准DR模式,速率:≥0.5-7.5帧/秒;
7.3
标准DSA模式,速率:≥0.5-7.5帧/秒;
21.10
具有悬吊式射线防护屏
21.11
具备整个系统的升级能力
21.12
具பைடு நூலகம்悬吊式手术灯
21.13
具有中文操作手册
22
售后服务
22.1
整机质保期1年,保证开机率大于或等于95%,在质保期内每年提供至少4次的上门维护保养工作
22.2
负责完成与PACS系统对接工作(包含登记、报告、工作列表、排队叫号站点)
6.1
采用碘化铯非晶硅数字化平板探测器技术
*6.2
平板有效探测面积不小于30cmx30cm
6.3
平板分辨率≥2.5LP/mm
6.4
平板像素尺寸≤210μm
6.5
系统采集:≥ 1536x1536矩阵,≥ 14bit
6.6
视野≥4视野
6.7
最小视野≤12x12cm
6.8
平板带有感应式防碰撞保护装置及防碰撞自动控制
2
导管床:
2.1
碳纤维浮动床面
2.2
床长≥330cm(不包含延长板的长度)
2.3
床宽≥46cm
2.4
床的最大病人承重≥240KG
*2.5
床的纵向运动范围≥160cm 床面最低高度≤78cm
2.6
床面的升降范围78cm-108cm
*2.7
床面的旋转≥300°
2.8
床面的横向运动≥28cm
2.9
导管床手臂支架,床垫,输液支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技术参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数量:1套
*三
设备用途: 整机原装进口,可以完全满足腹部,胸部,神经,血管及心脏的介入放射学检查与治疗,要求图像质量好,存储容量大,射线剂量低,操作灵活方便,技术含量高
*四
投标机型要求2018年以后注册的机型

投标厂家配备各家最先进低剂量平台与软件功能(提供相应产品技术白皮书)。

提供投标机型的CFDA、FDA和CE证书。
1
机架系统:
1.1
悬吊式或落地式C臂≥三轴
1.2
机架多位置预设, 存储位置不少于60种。
1.3
具有智能床旁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机架和导管床的运动
1.4
CRA≥45°
1.5
CAU≥45°
1.6
RAO ≥ 100°
1.7
LAO ≥ 100°
1.8
SID范围:89cm―119cm
8.1
可实现传统Roadmap功能
8.2
可使用DSA采集序列中任意一副减影图像作为路径图
8.3
可使用DR采集序列中任意一副图像或任意一副透视图像作为路径图
8.4
路径导航功能可用于心脏介入
8.5
实时透视图像与路径图像叠加,可淡进淡出,循环显像
8.6
可对路径图中的血管影像、介入植入物(导丝导管、胶、弹簧圈等)、解剖背景的亮度进行分别的独立调节,以满足复杂介入操作引导的需要
15.7
监视器悬吊架可纵向及旋转运动
16
图像存储及图像分析系统:
16.1
主机硬盘图像存储:不小于1024x1024矩阵,大于等于12bit,容量≥68000幅
16.2
主机硬盘图像可存储在CD/DVD光盘上,同时CD/DVD光盘上的图像可回传至主机硬盘
16.3
自动回放采集序列
16.4
回放序列的速度及方向可调
*12.6
具有去除金属伪影的功能
12.7
具有非自主呼吸控制功能
13
全景下肢血管跟踪造影
13.1
具有下肢无极变速连续血管造影功能,可实时控制手术床移动速度。
13.2
下肢血管全景跟踪造影可实时减影
*13.3
下肢血管造影采集完成后,工作站上立刻自动显示全景下肢静态影像,无需人工进行任何拼接操作
14
图像采集及处理及优化技术软件包
*5.6
球管焦点≥3个
*5.7
最小焦点≤0.3mm
5.8
最小焦点功率≥20KW
*5.9
中焦点≤0.6mm
*5.10
中焦点功率≥50KW
*5.11
大焦点≥1.0mm
5.12
大焦点功率≥100KW
5.13
球管带有防碰撞保护装置
5.14
球管采用油冷加水冷的冷却方式
5.15
球管采用液态金属轴承技术
6
数字化平板探测器:
9
智能三维路径导航功能
9.1
提供VR重建,MIP重建,透明化重建,仿真内窥镜的重建功能
9.2
可对CT、MRI、PET等标准DICOM3.0格式的影像数据进行重建处理,并使用重建后的三维图像与二维透视进行实时融合。
9.3
自动完成三维影像与二维透视影像的配准。
9.4
三维路径导航功能使用过程中,可实时改变视野、C臂角度、手术床位置,无需二次配准。
*12
高清HDCT
*12.1
高清断层扫描时,可选择FOV视野≥4种
12.2
能提供HDCT的软组织图像,以满足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部分的采集和重建
12.3
能实现任意角度断面的观察,并可调节层厚,窗宽,窗位等参数
12.4
最快采集速率≥50帧/秒
12.5
具有专用的快速腹部C臂CT成像程序:采集时间≤5S,传输及重建时间≤25S,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
19.5
具有射线剂量监测功能,透视时,表面剂量率显示;透视间期,显示积累剂量,区域剂量和剂量限值
19.6
具有床下防护铅帘,悬吊式防护铅屏(进口原装)
19.7
透视末帧图像上可实现无射线调节遮光板、滤线器位置
19.8
透视末帧图像上可显示无射线病人投照视野的改变
19.9
可以提供低剂量的采集协议,并有专门低剂量曝光脚闸开关
16.5
可进行减影及非减影切换
15.6
后处理功能包括:选择路标图像、电子遮光器、边缘增强、图像反转、附加注解、选择图像、移动放大、造影图像自动窗宽、窗位调节、重定蒙片、手动自动像素移位等。
16
实时旋转DSA:
16.1
为方便神经及外周血管介入,要求机架可在头位及侧位进行旋转采集
16.2
机架旋转采集最快速度≥40度/秒
21.2
提供后处理工作站1套。
21.3
提供诊断工作站1套
21.4
提供65寸医用显示屏1块
21.5
提供UPS电源,体积小、容量大,保持设备运行15分钟以上
21.6
提供移动铅屏风一个,进口铅衣五套(分体)
21.7
具有双向对讲系统
21.8
具有红外遥控器至少2个,红外遥控器具有激光灯指示功能
21.9
具有床旁射线防护帘
*9.5
可实现3种容积以上的三维影像与透视影像的实时融合
*10
模拟CT功能
10.1
能提供C臂CT的软组织图像,以满足头部、胸部、腹部、盆腔、脊柱、四肢部分的采集和重建
10.2
能实现任意角度断面的观察,并可调节层厚,窗宽,窗位等CT参数
10.3
单次旋转采集图像≥600幅
10.4
最快采集速率≥30帧/秒
17.5
心室功能分析软件,可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量测定等
17.6
血管定量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位置、狭窄率及距离测量功能、长度及面积测量功能
17.7
具备导管校正软件,可进行长度、面积、标准差、平均值测量
17.8
动态图象显示,速率≥ 30幅/秒
17.9
具有中文报告书写模块(含常用模板),可自动显示器展开报告和图像
18
多容积三维
18.1
具有多容积三维快速重建、同步追踪和影像融合三种技术
18.2
一次3D采集快速三维重建,同时获得血管、骨骼、弹簧圈/支架植入物、软组织断面、仿真内窥镜等多种三维容积图像
18.3
多容积三维同步追踪技术锁定病灶部位,多屏联动同步显示血管外部、腔内和断面的病灶大小、位置、形态及供血路径
*18.4
1.9
等中心点到地面距离 ≤ 107cm
1.10
C臂旋转速度(非旋转采集)≥15度/秒
1.11
机架可移动至抢救位,即机架可与检查床完全分离,便于开展抢救或特殊治疗
1.12
准直器和平板探测器具备自动跟踪旋转技术,无论C臂机架与检查床投照角度如何,平板探测器始终与检查床保持相对静止,实时图像始终保持正直向上无偏转
22.3
全面负责设备机房的改造,并承担该安装机房环评、预控评工作,协助甲方相关证件的办理
15.2
检查室两台(不小于19英吋)显视器,分别用于实时图像和参考图像显示:控制室一台(不小于19英吋)显示器,用于主机操作以及实时图像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