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学说的代表作《韩非子》简介

合集下载

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

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

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

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

法家的思想简略介绍如下:反对礼制: 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他们认为,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是很公平的,正确的主张。

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的,不公平的。

法律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其中法家之一慎到就做了很浅显的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

积兔于市,过而不顾。

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意思是说,一个兔子跑,很多的人去追,但对于集市上的那么多的兔子,却看也不看。

这不是不想要兔子,而是所有权已经确定,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制裁。

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兴功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韩非子书籍介绍

韩非子书籍介绍

⼀、简介《韩⾮⼦》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韩⾮所着的书籍。

《韩⾮⼦》,⼜称《韩⼦》,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物韩⾮的论著,为法家集⼤成的思想作品,为韩⼦对社会各种领域的思维,有系统的对政治策略⽴场主张的阐发,全⾯性政策设计表述和深度的对统治技术探究,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多派的观点,因韩⾮就学于儒家的荀⼦,⼜推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更是⼀部对各个法家流派集其⼤成的旷世钜作。

在政治上,《韩⾮⼦》呈现韩⾮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专制主义理论。

⽬的为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在《史记》记载:秦王⻅《孤愤》、《五蠹》之书,⽈:“嗟乎,寡⼈得⻅此⼈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始皇的重视。

在历史学上,使⽤了许多故事说明道理,是史书的重要参考来源,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

其中许多当代⺠间传说和寓⾔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篇章分类《韩⾮⼦》内容共⼆⼗卷,分为五⼗五篇,总字数达⼗多万⾔。

在体裁上,有论说体、辩难体、问答体、经传体、故事体、解注体、上书体等七种。

辩难体与经传体为韩⾮⾸创。

在内容⽅⾯,则论“法”、“术”、“势”、“君道”等,⽂裁条理清楚,⽤意深刻。

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孤愤》论述⾃⼰对当代法家对更法之志的愤概。

《说难》第⼗⼆,论述对君主进谏的困难,反映韩⾮对君主的⼼理分析之清楚,为论说体。

《奸劫弑⾂》第⼗四,前半部论述奸⾂的奸⾏及治奸之法,后半部则反对儒家思想,倡导法家思想治国之道。

《显学》,批判儒家与墨家,阐扬法治,该篇是韩⾮对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来源。

《五蠹》,蠹字意指由内部危损整体的⽊中之蛀⾍,五蠹指五种蛀⾍,韩⾮认为五蠹藏于学者(儒⼠)、⾔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墨家⼈⼠)、患御者(逃兵的⼈)、商⼯之⺠(⼯商企业),等,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考量国家形势,不应该⿎励这五种⼈的出现与发展。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推荐文章天主教思想家奥古斯丁简介热度:世界中外思想家名言大全热度:论语十则读书心得体会热度:关于孔子的现代诗:人间孔子热度:自相矛盾阅读题答案和阅读译文热度:韩非子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韩非子人物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人物生平《史料》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

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

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

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

法家代表作韩非子介绍

法家代表作韩非子介绍


文章原文把“立功者不足於力,親近者不足 於信,成名者不足於勢。近者已親而遠者不 結,則名不稱實者也。”分成兩大句,中間 加句號。這樣,我們可以試著把這幾句翻譯 成“建立功業的人在力量上不足夠,只親近 周圍的人在信用上不充分,成就功名的人在 勢力上不足夠。周圍的人已經親近而遠處的 人還沒有結交,那麼已有的聲譽不符合實際 的需要。”句子之間意義不能貫通。


綜合上述理由,這幾句可以合成調整為一大 句: “立功者不足於力,成名者不足於勢, 親近者不足於信,則名不稱實者也。”是說: “如果建立功業的人在力量上不足夠,成就 功名的人在勢力上不足夠,只親近周圍的人 在信用上不充分,那麼已有的聲譽就不能符 合實際的需要。”所以要建立功業名聲就要 有足夠的勢力,取得百姓充分的信任。
功名
——《韩非子· 功名》 第一段思考題 1.從學過的篇章中找出所有包含“所以……” 和 “所以……者” 格式的句子,總結其意义 類型。 2.什么是“天時”,什么是“人心”,什么 是“技能”?

第一段思考題參考答案
1.從學過的篇章中找出所有包含“所以……” 和 “所以……者” 格式的句子,總結其意义 類型。 2. “天時”指上天賦予的機會, “人心”指百 姓的意愿, “技能”在《韓非子》中並非只 技藝才能,而是指駕馭臣民的權謀手段。
宋人有酤酒者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第一段思考題 1.“宋人有酤酒者”中的“酤”与“沽”有怎 样的关系?

2.注解④ 把“縣幟甚高”解說成:“縣,同 懸。幟,旗幟,指酒旗”,這個註釋是否合 適?

1.從來源上說,“酤”的最古形式是“賈”, 泛指交易活動。後來買賣活動獨立出來寫作 “沽”,特指買賣酒則寫成“酤”,而在交 易活動中評定物之所值則寫成“價”。其意 義引申的路徑是: 價 賈 買酒 沽——酤 賣酒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简介
情 真 有 点 奇 怪 。刹 那 之 间 , 像 好 有 什 么 东 西 握 牢 他 。 他 倒 在 她 面 前 了 。他 边 哭 着 , 抱 着 她 的 边
双 腿 。起 初 她 受 到 惊 吓 . 色 也 脸
先 秦 法 家 理 论 的最 高 峰 .为 秦统

气 ,结 果 可能 给 楚 王 工作 的 玉 工 没 换 ,或 者 虽 然 换 了但 也 不好 给 前 辈 难 看 , 说 是 石 头 。 王 更 火 也 武 了, 这 是 拿 寡 人 不 当楚 王 啊 ! 你 右
立 ” 道 理 。 得 一 提 的 是 ,韩 非 的 值 《
子 》 书 中 记 载 了大 量 脍 炙 人 口 的
砍 了脚 的人 多 了 .你 干 吗 哭 得 如 此 悲 伤 ? 和 氏哭 道 :我 不 是 因 为 ” “
被 砍 了脚 哭 .而 是 因 为 宝 玉被 说
寓 言 故 事 ,最 著 名 的有 “ 自相 矛 盾 ” “ 株 待 兔 ” “ 疾 忌 医 ” 、守 、讳 、 “ 竽充数 ”“ 马识途” 等。 滥 、老 等 这 些 生 动 的 寓 言 故 事 .蕴 含 着 深 隽
感 到迷 惘的现 代人 深加重 视 。
( 者 地 址 : 庆 市 万 州 区天 作 重 子路 1 1 0 0号 l - 9 2幢 5 1 ) 0室
有 个 姓 和 的 楚 国人 .在 楚 山 中得 到 一 块 玉 璞 。 给 厉 王 , 王 献 厉
经典 素材
和 氏 之璧
管 仲 、 (i朋 随 从 齐 桓 公 隰 x) 去 讨伐 孤 竹 国 . 天 去冬 天 回 , 春 迷 失 r道路 。管 仲说 :老 马 的 智 慧 “
可 以 利用 。 ” 就 放 出 老 马 走 在 前 面 , 家 跟 在 它 的 后 面 . 于 找 到 大 终

《韩非子》-作者简介

《韩非子》-作者简介

《韩非子》- 作者简介《韩非子》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旁支公子。

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

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着书,成十余万言。

他的着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

韩王派遣韩非入秦,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在狱中。

《韩非子》- 简介《韩非子》《韩非子》为法家重要着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

今传本正合其数。

今本除《史记》中所举《孤愤》、《说难》等十篇外,多有窜入文字。

韩非是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他从主张变革、反对复古的历史观出发,宣扬君主集权,任法术而尚功利。

与此相适应,他主张行文写作必须以“功用”为目的。

他的说理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阐述一个重要论点时,韩非经常使用类似归纳的方法,即先举论据,再作论证,最后得出合于逻辑的结论。

例如《五蠹》,先提出上古、中古和近古历史发展的事实,说明“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继而转入本题:“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在作了这些充分的论证之后,即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后文的“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赏莫如厚而信”、“罚莫如重而必”等著名论点,也都是使用同样的论证方法得出的。

代表作《韩非子》第十一篇——《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

韩非子的简介

韩非子的简介

韩非子的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

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中央集权的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

著名思想家韩非子简介韩非子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韩非子人物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尊称韩非子或韩子。

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

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韩非子人物生平《史料》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

韩非将自己的学说,追本溯源于道家黄老之术,他对孔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韩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

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

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的学问比李斯大得多,因说话口吃,不善辩说,但善于著述。

韩非回到韩国以后,看到韩国太弱,多次上书献策,但都未能被采纳。

于是,韩非发愤著书,先后写出《孤愤》、《五蠹》、《说难》等.......他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

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韩非子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

但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

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法家学说的代表作《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在继承和发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时,也对各家学说加以改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韩非子》简介,欢迎阅读。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又名《韩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国贵族出身,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

看到韩国国力日益削弱,韩非几次劝谏韩王,但韩王听不进去。

在韩非在世的时候,他写的这本书的名声就很大了,当时还是秦王的秦始皇读到了其中的《孤愤》、《五蠹》等篇章,非常喜欢,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但在公元前234年,韩非奉命出使秦国时,却被李斯陷害入狱,后来被逼服毒自尽。

在西汉时期,刘向校书时加进了几篇别人的作品,如《初见秦》、《有度》和《存韩》的后半篇,最后定《韩非子》共五十五篇。

韩非的思想成就超过了所有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在总结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人代表性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成熟法治理论。

他认为君主必须重视权力、威势和驾驭臣下的权谋之术,这样才能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巩固君主的集权地位。

后来,李斯和秦始皇就是充分发挥了他的思想,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

韩非还继承了老师荀子的人性恶学说,主张治理国家必须实行刑赏。

在《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都是用法家的观点来对《老子》进行解释,体现了韩非的哲学思想。

《五蠹》则将历史的发展分成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他认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所以社会和政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儒家的恢复周礼的复古思想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的版本自宋以后略分二系。

第一系的祖本是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这一宋刻本今已不存,但尚有几部明清时期据此影抄本的本子传世。

从这一系出的略分两支,第一支是明万历间赵用贤《管韩合刻》系统,赵本据以宋本为底本并据他本改正,且本身有初印本与后印挖改本的区别,这一支还有万历间周孔教黄策刊本、吴勉学刊本、凌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赵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但这些翻刻本都受到下面第二系《韩子迂评》本的“干扰”;另一支则是清代吴鼒仿宋刻本,此本直接据宋乾道本影刻。

并有据吴鼒本校勘翻刻的《二十二子》本。

第二系祖本也应该是一个宋本,这个本子在元代蘖分成两支,第一支现存最早的是据宋代道藏翻刻的明正统《道藏》本,此后有明嘉靖张鼎文刻本、明正德严时泰刻本。

第二支和第一支的差别是删去第一支所有的小注,最初是元代何犿校本,但元刻本已片纸不存,从这一支出的是明万历七年《韩子迂评》本和万历十一年的修补本以及这两本的翻刻本数种。

韩非子在继承和发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时,也对各家学说加以改造。

如把荀子“法后立”的思想发展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历史进化观,显现了对历史和时势的深刻审视以及超越历史和现实的勇气。

《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

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