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法律教案
5.3 善用法律 教案

5.3 善用法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
【过程与方法】提高对依法维护权益,求助法律救助渠道或途径的认识;面对违法犯罪,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依法维权意识,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
【重点】1.对法律救助机关的认识。
2.对诉讼的认识。
3.善于斗争。
【难点】1.善于斗争。
2.对诉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观察漫画《我才是弱势群体》师:医患纠纷是当下社会的热议话题,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以暴力等违法方式解决问题是不可行的,那么当我们遇到类似医患纠纷等问题时,应当如何解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善用法律》。
二、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1.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7页运用你的经验[问题思考](1)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答案提示:(1)保安对小华进行非法搜身,侵犯了小华的人格尊严,是对小华人身权利的侵害。
(2)我要帮助小华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师点拨: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活动设计](1)阅读教材P58阅读感悟(2)展示图片[问题思考](1)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2)你知道以上标志分别代表哪些部门吗?答案提示:(1)法律服务机构包括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2)分别代表人民法院、公安部门和检察院。
教师点拨:明确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机构以及国家的救济途径。
3.诉讼是最权威的手段[活动设计]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问题思考](1)小峰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2)诉讼有哪些类型?答案提示:(1)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善用法律 优秀教学设计

善用法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法律救助的机构等常识。
(2)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对善于斗争的理解和认识。
(4)青少年要弘扬法治精神,自觉守法、遵守法律,做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1)提高对依法维护权益,求助法律救助渠道或途径的认识。
(2)能够对法律救助机关或方式有所认识。
(3)面对违法犯罪,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法律救助常识的认识,热爱这些法律救助机关。
(2)知道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对法律救助机关的认识。
(2)对诉讼的认识。
(3)善于斗争。
2.难点:(1)善于斗争。
(2)对诉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幻灯片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案例:1998年7月8日,上海天气炎热,某重点大学女学生李东(化名)穿着T恤和贴身长裤,带着小侄子逛商场。
上午10点左右,当她从上海屈臣氏超市四川北路店出门时,门口的警报器突然鸣叫起来。
门口的一名女保安拦住李东,对其挎包进行检查,未发现有该店商品。
于是让李东再次穿过三处防盗门,但是警报器仍然鸣叫不停。
女保安不顾李东的反对,强行把李东带到商场地下室的办公室,并当着超市经理和男保安的面,用一只手提探测器对李东的全身进行检查,认为她的髋部有磁信号。
使李东又惊又怒的是,女保安把其男同事和李东的小侄子赶出办公室之后,要求她脱下裤子接受检查。
李东一再声明自己没有拿商场的任何东西,并指出自己的裤子很薄,不可能隐藏任何东西,要其不要侮辱自己。
但其孤身一人在商场地下室里,女保安又紧紧威逼,只得忍辱脱下长裤,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女保安竟然又伸手到内裤里面进行检查,仍然是什么也没有。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女保安并不罢休,在与经理商谈一下后,再一次要求李东脱裤检查。
善用法律-精品教案

《善用法律》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同时,本课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
具体对应的内容是:“初步认知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概念”“初步了解我国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尊重司法的意识。
初步理解程序正义在实现法治中的作用,建立依法处理纠纷,厉行维护权利的意识”。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本目主要介绍了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
重点说明了依法维权的重要性,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的具体途径,如何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详细介绍了诉讼途径维权方式。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维权要依法。
其二,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
其三,依法维权的诉讼途径。
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行为”。
本目主要介绍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
本目从正当防卫、有勇有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见义勇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二,善于斗争的要求。
其三,对本课进行小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懂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3.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依法维权的途径教学难点:依法维权的途径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李某向王某借款5万元,说明一年后归还,一年后李某拒不归还借款,王某多次索要未果,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王某的诉讼属于( C )A.刑事诉讼B.行政诉讼C.民事诉讼D.无理取闹2.张女士在某网络购物平台发现了一个背包,对颜色和款式都特别喜欢,于是下单购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还有一定的欠缺。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法律的基本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运用法律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法律运用,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准备模拟实践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模拟实践。
如模拟消费者维权、校园欺凌等情况,让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法律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邀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案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律是什么吗?法律有什么作用?2.基本法律知识讲解(1)讲解法律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2)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种类及法律责任。
3.案例分析(1)展示案例:小明在街头被抢劫,他应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2)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可以报警、寻求法律援助,要求公安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的法律责任。
4.法律保护自己的方法(1)讲解如何防范侵害:提高警惕、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范技巧。
(2)介绍如何寻求法律援助:向律师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向有关部门投诉。
(3)讲解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依法维权、依法举报、依法申诉。
5.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同学们,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2)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1)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鼓励同学们在遇到问题时,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心得体会。
2.观看一部与法律有关的影片,分析影片中主人公是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善用法律教学教案

善用法律教学教案善用法律教学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善用法律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善用法律教学教案1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法律保护意识。
2.增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能力目标:1.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2.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不法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2。
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了解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教学重点:善于斗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收集、分析、展示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08-114填空1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武器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常用的有效手段。
3.__________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________。
4.诉讼也称_______,通常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6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凶恶.狡猾的。
我们在与其斗争时,既要______,又要_______。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__________,而要_________,尽量减少_____________,力求在保护______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
7与违法分子斗争的好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解歹徒去向,及时____________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合作探究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当个人权益受到侵犯时的不同选择”(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侵害时,要善于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善用法律教案

善用法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善用法律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定义与作用2. 法律与个人权益3. 法律与公共秩序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5. 善用法律途径维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个人权益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善用法律途径维权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与个人权益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善用法律途径维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知识资料,如宪法、民法、刑法等。
2. 收集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法律与个人权益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保护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善用法律途径维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善用法律的意识。
六、教学内容6. 法律与公民责任7. 法律与公共资源分配8. 法律与环境保护9. 法律与经济活动10. 法律与网络空间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重点:法律在规定公民责任和义务方面的作用。
7.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如何在公共资源分配中发挥作用。
8. 教学重点:法律在环境保护中的规范作用。
9. 教学难点:法律在经济活动中的调节作用。
10. 教学重点:法律在网络空间管理中的适用性和限制。
八、教学方法6. 讲授法:讲解法律对公民责任和义务的规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3《善用法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善用法律》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他们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遵守法律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制作课件,以便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律师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校园欺凌、盗窃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找出问题,并思考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法律的作用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善用法律
【教学目标】
1.学会依靠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违法犯罪既要勇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3.青少年要弘扬法治精神,努力成为一名做遵法守法践行者。
【教学重点】
怎么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既要学会自我保护,又要敢斗善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学习新知识。
请学生阅读教材P57“运用你的经验”
1.思考:你对此事的看法是什么?
2.如果你是小华的朋友,你会怎样帮助他讨回公道?
教师总结、过渡:保安的行为是侵犯小华权利的表现。
我如果是小华的朋友,可以告诉他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
引出课题《善用法律》。
知识模块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一)依法维权和法律救济
活动一: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结果
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和课本58页内容和59页上面内容。
1.镜头一和镜头二中的做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是合理的?
教师讲述:王某纠集他人将打伤自己弟弟的李某打成重伤,违反了法律,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村民们依照法律规定同村干部论理、论法,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由此可以看出,非法维权受惩罚,依法维权终受益。
教师总结:我们应学会依法维权。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的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或者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常见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
法律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分别解说)。
进行法律救济的机关单位有哪些?
公安机关(派出所,省市县公安局)、人民法院(乡镇人民法庭,县法院、市中院、省高院、最高法院)、人民检察院(县市省检察院,最高检察院)
活动二:诉讼维权最正规、最权威
学生阅读教材P59“探究与分享”
思考:小峰是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你了解这种维权方式吗?教师讲述:小峰通过诉讼方式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1、什么是诉讼?(打官司)
(1)含义: (2)特点: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使用情况: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2、诉讼通常分为几种?
三种违法行为对应三种诉讼: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知识模块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小周是小区保安。
一天,他为抓抢劫犯罪嫌疑人,被摩托车撞伤,他忍住剧痛将犯罪嫌疑人制服,并将其交给民警。
因此,他被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对于小周的行为有以下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小周的做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我们要向他学习。
观点二:小周太傻,被犯罪分子撞伤,得不偿失,不要向他学习。
思考与讨论:分成小组讨论,请你对这两个观点发表看法。
教师讲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小周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会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一条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见义勇为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
2018年10月28日晚,襄阳市一名中学生小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持刀歹徒对他实施抢劫……
思考与讨论:面对歹徒行凶,做为未成年人的你们会怎么做?
教师讲述:1.作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
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巧妙、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面对歹徒行凶,可以:(1)设法稳住歹徒。
(2)记住歹徒相貌。
(3)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当我们遭遇违法犯罪时,首先要观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宜与犯罪分子硬碰硬,而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二、课堂检测:见导学案和课件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知道了什么是诉讼,懂得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才能有效地打击犯罪。
通过学习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四、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54页内容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