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关系逐渐加强,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内的贸易往来逐步深入。

中亚地区是一个资源丰富、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而中国则是一个以制造业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国家,两者在农产品贸易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一、中国和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是由于地理互通,民族文化相近而形成的一个地区。

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的通道,同时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等自然资源。

在过去,这些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而农业领域的发展则比较薄弱,农产品产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相反,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水平相对较高,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中国的农业仍然存在着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生产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同时,由于农产品产业的大量冗员和资金短缺, 导致农产品的市场环境也不够稳定。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产业走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些国家的农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依托丰富的地下水和自然资源,在棉花、水果、蔬菜、麦田等领域内具有具有较大的优势。

土库曼斯坦则在棉花和麦田上的优势相对更为突出。

吉尔吉斯斯坦虽然自然资源较为匮乏,但得益于其山地峡谷地形特点,在畜牧业和中草药产业上具有优势。

二、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在发展贸易领域方面,中亚五国和中国彼此间的发展差别逐渐逐渐缩小。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大国,“一带一路”倡议为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从过去的单向进口出口,逐渐变成双向贸易往来。

中国进口了大量的中亚五国土特产,比如哈萨克斯坦的苹果、石榴、山楂、葵花籽等;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榴、棉花、枸杞、葡萄干等;塔吉克斯坦的干果、酸奶等。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特点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特点

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特点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均位于亚洲大陆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许多特点。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东接中国、俄罗斯,西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相邻,南接土库曼斯坦,北临西伯利亚。

该国地理位置东西跨越亚欧大陆,地势较为平坦,草原辽阔。

哈萨克斯坦地广人稀,是中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之一。

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中部,西部与哈萨克斯坦为邻,东南接塔吉克斯坦,西南邻阿富汗。

该国地势多为平原和丘陵,北部有天山山脉,气候属温带干旱气候,是中亚地区重要的丝绸之路贸易中心。

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西南部,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南部与阿富汗、中国相邻。

该国地势多为山地,有横跨国土的帕米尔高原,气候多样,以冷高山气候为主。

塔吉克斯坦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着众多登山爱好者。

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地区的中部,东接中国、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部与塔吉克斯坦接壤,北部与哈萨克斯坦为邻。

该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和高原地貌居多,是中亚地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

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地区南部,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与伊朗、阿富汗相邻,东临里海。

该国地势平坦,气候干旱,沙漠和盐湖多见,富含天然气资源。

土库曼斯坦地理位置重要,连接了中亚和中东地区。

综上所述,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多样,地形、气候各异,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资源优势。

这些国家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更多地了解和关注。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文献综 述
进 一步提 高统筹利用 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 资 源 的能 力 ” 。与 我 国毗 邻 的 中亚 五 国 自然 资 源 极
为 丰富 ,具 有发 展农 业生 产 得 天独 厚 的条件 , 是 粮食 、 油料 、 棉 花 等 大宗 农 产 品 的生 产 区 , 具 有 巨 大 的 出 口潜 力 , 同 时也 存 在 着 对蔬 菜 、 粮食 等 鲜
区域经济
却 磋 农 嘿馑f
2 o 1 5 , 1 0
巾国与 【 l 】 亚 五 国农 产 品 比 较优 势 及竞争力分析
朱 新 鑫
( 新疆 农 业大 学经 济 与贸 易学 院 ,新疆 乌鲁 木 齐 8 3 0 0 5 2 )
[ 摘 要] 文章运用比较优势 、 竞争优势等指标分析 了中国和 中亚五 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
比较 优 势 理论 源 于亚 当 ・ 斯密 的绝 对成 本 论 和大卫 ・ 李 嘉 图 的 比 较 成 本 论 ,后 经 过 赫 克 歇
尔一俄林 的要素禀赋理论补充和完善 , 逐渐形成
了一 个 比较完 整 的理论 体 系 。比较优 势理 论 多用
于 国际 贸 易研 究 中 ,在 农 产 品 国际 贸 易研 究 中 ,
性 比较优 势指 数 ( R C A) ,相对 出 口优 势 指数 ( 1 1 n R x A) , 贸易竞争力指数 ( T C ) 和 显 示 性 竞 争优 势 指 数 ( C A) 四个 指 标 分 别 从农 产 品 贸 易 整体和分类别农产 品贸易对 中国和中亚 五国农 产品比较优势与竞争力进行具体的测算和分析。 二、 中国与 中亚 五 国农产 品 贸易现 状 自上 海合作 组 织平 台建立 以来 ,随着上 海合 作组织成员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中国与 中亚五 国农 产品 贸易规模 逐 年提升 ,贸易合 作 得 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 , 从总体来看 , 当前 中国与中 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仍然存在着贸易规模偏小 、 市场分布过于集中、 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 , 双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

中亚地区的农业有何特点一、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是中亚五国的传统主导产业。

这一特征一方面与其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农业生产有关,另一方面,在前苏联时期的地区分工中,中亚国家主要以农业、矿产和石油资源开采加工业为主,形成了较为简单的产业结构。

从中亚五国的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具有以下特点:1.光热资源丰富。

中亚五国与我国新疆一样,位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区。

冬夏分明,冷热悬殊。

夏季白天气温一般都在27度以上,日温差大。

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2000—3000小时,光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养分积累,尤其有利于优质粮棉、果品、花卉等的生长。

在灌溉条件下农作物基本保收。

2.土地资源丰富。

中亚五国面积合计40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41万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1/4,草地面积2.5亿公顷,相当于我国的62.54%。

人口密度14.7人/平方公里,仅为我国的1/10。

中亚五国有不少可耕地未被利用,如土地较多的哈萨克斯坦近年来农业用地在1500—1800万公顷,不到其耕地面积的80%。

3.水资源较为短缺。

中亚五国的年降水量在160—700毫米,其中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降水较多,五国的降水多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多在山区。

中亚五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均低于8000立方米,虽高于我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平,但从整体上看属于缺水国家,对种植业形成一定的制约。

中亚地区地表水分布极不平衡,地处锡尔河、阿姆河上游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拥有地表水资源分别占43.4%和25.1%,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

处于下游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三国农牧业在其国民收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灌溉用水量较大,而这三国的地表水资源的总和才接近1/3。

中亚五国水资源在各国间的协调问题是关系中亚五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4.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

五国人口合计近6000万,农村人口约占40%,农业人口约占1/4。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以下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毗邻俄罗斯、中国、伊朗等重要经济体,处于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对于连接东西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 丰富的资源储备: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油气、煤炭和铀矿等,是世界能源战略中心。

这些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动力。

3. 交通运输便利:中亚地区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

与中国、欧洲等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较近,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市场潜力巨大:中亚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

与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相比,中亚的市场相对较为空白,在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外部投资和贸易机会增多,有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 政策支持积极:中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打造更加开放和友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向中亚地区流入,推动合作共赢发展。

总的来说,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凭借其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资源储备、便利的交通运输、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积极的政策支持,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区域间互利合作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中亚国家的介绍

中亚国家的介绍

中亚国家的介绍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它们的基本情况如下:- 哈萨克斯坦:中亚面积最大,同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面积272万平方公里,人口1913万。

首都恢复原名阿斯塔纳。

也是唯一一个拥有大片草原的国家。

其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铀生产国之一。

政治体系是总统制,总统具有很大的权力。

文化和语言受到了俄罗斯和蒙古的影响,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和语言。

哈萨克斯坦的近代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它是一个蒙古汗国的一部分,后来哈萨克斯坦被割让给了俄罗斯,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成为了独立国家。

- 土库曼斯坦:面积49万平方公里,人口572万。

首都阿什哈巴德,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永久中立国,也是中亚五国中最封闭的国家之一。

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受到多个帝国的统治,如波斯、希腊、阿拉伯和蒙古帝国。

在18世纪末,土库曼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部落社会。

土库曼斯坦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并成为独立国家。

- 乌兹别克斯坦: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人口3540万。

首都塔什干是世界上两个双重内陆国之一。

是中亚五国中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主要依靠棉花和黄金出口。

政治体系是总统制,总统具有很大的权力。

文化和语言受到了波斯和中亚的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国家。

该地区在古代就有人类居住,而波斯希腊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都曾统治过这片土地。

在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了阿契美尼德帝国的一部分。

而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个地区后引入了希腊文化。

后来这个地区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吸引了来自中国、印度、罗马和其他地方的商人和征服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在这里传播开来。

伊斯兰教在8世纪传入这一地区,很快成为主要宗教。

中亚五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中亚五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量 为 1 . 5 。 由于 2 0 年 吉 尔 吉 斯 斯 69t 08 或许 是 投 资 的有 效 途 径 。
() 4选择 投资非油气类矿 产资源 , 应 慎重 选择 商务合 作伙 伴 ,同时 要考 虑 项 目周边 的基 础设施 和 交通运 输条
件。
要生 产 国,2 1 年产量 为5 0 。哈 00 3 万t
l中亚五国地质背景及成矿单元划
中亚 五国主体 上属古 亚洲洋构 造 成矿 域 ,前 苏联 学者 称 之为 乌拉 尔

I西伯利亚成矿域 ,l I哈 萨克 准噶尔成矿域,I 东欧成矿域 ,l 塔里水 卡拉库姆成矿域 I I v
V 青藏 中伊朗成矿域
蒙古 鄂霍 茨克褶皱带0 部边 缘 ”,南
特别策划 ・ 嚣量 墨 医墅匿 雷圈
_ I I l【 c I 1 ] e0 d J s l
中亚五国优势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现 状
_陈 正’蒋 峥 /
(.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 究中心 ,北京 10 5 ;2 中国地质大学 ( 07 . 0 北京),北京 1 0 8 ) 0 5 0
萨 克 斯 坦 铝 业 公 司 是 该 国 最 重 要 的铝 土 矿 生 产 商 ,下 属 有 红 色 十 月 和 图尔 盖两 个子 公司 ,开采 的铝 土矿供 应给 巴夫 洛 达 氧 化 铝 厂 进 行 加 工 。 巴夫 洛
坦 国 内局 势发生 动荡 ,黄 金产量 有所
降低 。2 0 年 加 拿 大 Ce t r a 金 公 04 n e r黄 司 通 过 完 全 收 购 库 姆 托 尔 公 司 的 子 公
司 ,获 得该 国最 大金矿 库姆 托尔 金矿 10 0 %的股份 。国有企 业吉尔 吉斯黄金 总 公 司 旗 下还 有 3 规模 较 小 的 金矿 座 山 ,包 括 马克马 尔 、捷 列 克赛和 索尔 通 萨雷 。 塔 吉克斯坦 金矿开 发程度 较低 , 2 1 年 黄金 产量 为9 6 。中塔合 资企 00 .t 业泽 拉夫 尚黄金 有 限公司 是该 国最大 的黄 金生产 企业 ,紫 金矿 业集 团拥有

中亚五国蕴含独特商机

中亚五国蕴含独特商机

中亚五国蕴含独特商机作者:李璐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09年第09期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北与俄罗斯联邦相接,西边与俄罗斯、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总人口约5500万。

该地区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第二个中东”之称。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复苏,其市场潜力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看好这块新兴市场。

区位优势明显到过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的人都知道:这里吃、穿、住、行各项消费都很昂贵,一碗普通的牛肉面竟要7美元,路边花店鲜花的价格是中国的5~7倍,一个普通水龙头的售价都达12000坚戈(约合人民币600元)。

中亚五国商品售价普遍比中国国内高出数倍,这种高消费能力折射出巨大的商业机会。

“中亚五国的市场容量非常大,市场壁垒少,人民对中国很友好。

他们长期依赖重工业,轻工、纺织、食品工业落后,这些行业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一位已经从中亚市场尝到甜头的出口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我国与中亚五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再加上其便利的交通运输及相关政策为我国企业开拓中亚市场提供了条件。

ITE中国区首席代表尼古拉·萨斯诺娃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本人来自于中亚,在中亚国家中国商品无处不在。

中亚五国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通过。

如今,由亚洲开发银行支持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CAREC)提出交通与贸易便利化战略,该战略旨在打造一条类似于‘古丝绸之路’的‘现代丝绸之路’。

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投入l 87亿美元兴建的六大交通走廊,不仅有东西走向的通道,也有南北走向的路线,以便将中亚、俄罗斯、中国与南亚及海湾地区连接起来。

我坚信,随着‘现代丝绸之路’项目的启动,这个区域间的贸易前景将不可限量。

”中亚散发的魅力也是大量中国企业通过ITE的展会在中亚新兴市场寻找商机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介绍文章来源:欧洲司2007-09-26 14:13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又称"中亚五国",地处欧亚大陆接合部,与我西北地区毗邻,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

中亚五国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水力等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

中亚五国是原苏联的粮仓和欧亚大陆重要的优质长绒棉产区,农业和畜牧业基础相对发达。

苏联时期,中亚各国是全苏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制造业和加工业相对落后,农业在各国产业构成中占有重要份额。

经过独立后15年的发展,中亚五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历程,依靠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度过了独立初期的社会和经济危机,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和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市场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有利形势下,各国财政状况不断好转,宏观经济普遍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一些具有资源优势、在苏联时期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产业,由于国家投入的加大和外国资本的介入得到迅速成长,成为中亚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谨以此文对中亚五国优势和特色产业及商品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我工商界人士进一步开拓中亚市场提供帮助。

一、哈萨克斯坦(一)石油、天然气开发哈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陆上石油探明储量40亿吨,居世界第七位、独联体第二位,天然气3万亿立方米。

哈属里海地区是哈油气开采量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据专家估算,里海地区石油总储量可达900-2000亿桶,天然气储量约458.8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17.2%和7.5%,里海因此被称为"第二个中东"。

里海周边共有五个国家,即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和伊朗。

如五国能就里海权益划分问题达成协议,哈属里海水域将占总面积的30%,为五国中最大,同时石油储量也位居榜首。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材料,哈属里海地区石油储量约1010-1096亿桶,占整个里海地区总储量的一半,天然气储量为153.3万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目前,哈属里海地区石油探明储量80亿吨,其中仅最大的卡沙干油田石油可采储量就达10亿吨,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

目前,哈拥有80多个油气田,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的80%和天然气可采储量的70%已投入开采。

2005年哈共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192万吨,开采天然气252亿立方米。

2006年,哈产石油6480万吨,出口5710万吨。

2007-2010年哈石油开采计划如下:2007年-6400万吨;2008年-7000万吨;2009年-7800万吨;2010年-8400万吨。

石油开采业是哈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产值占到了GDP的30%左右。

目前,几乎世界所有的著名石油公司都已进入哈石油开采领域。

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均进入哈石油开采市场,其中中石油2005年作业产量已占到哈石油总产量的25%。

(二)固体矿产资源开发哈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90多种矿藏,已探明的黑色、有色、稀有和贵重金属矿床超过500处,许多矿种储量占全球储量的比例很高,如钨50%,铬23%,铅19%,锌13%,铜和铁10%。

其中,钨矿储量约9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铬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南非,已探明储量的铬矿有20个,总储量超过4亿吨,按目前年开采量200-300万吨计算,可开采100年以上;铅锌矿发现3000多个。

据哈地质学家预测,锌矿储量为347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按美国地质局的资料,铅储量占世界第四位;铜矿总储量为3450万吨,居世界第九位,储量和开采量在亚洲均排第一位;铁矿已探明储量91亿吨,每年可开采8000多万吨,据哈地质家预测远景储量为150亿吨;金矿已探明储量约1900吨,居世界第9位,占全球黄金储量的3-4%;锰矿总储量超过6亿吨,目前年开采量约为200-300万吨;铝土矿储量丰富,按每年开采500万吨计算,可开采90年。

在苏联时期,哈就凭借储量丰富的金属固体矿产资源建立起了雄厚的开采、加工、冶炼工业基础,近年来加大投入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更新改造。

2007年初,哈欧亚工业协会宣布,将其所属的冶金、矿山公司资产联合重组,成立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EURASIAN NATURAL RESOURCES CORPORATION,即ENRC)。

目前,该公司已在英国注册,总部设在伦敦,现有员工近6万人,计划于2007年秋在伦敦上市。

ENRC公司控制的铬储量占全世界的1/4,镓储量占全世界的2/5,年销售额将超过30亿美元,产值约占哈GDP的5%。

(三)铀矿开采与加工哈铀矿储量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约15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19%左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澳大利亚。

哈铀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好,目前正在开采的铀矿90%以上采用地下浸出的低成本方法开采。

据权威机构测算,目前哈铀矿总储量67%的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公斤。

2005年哈产铀4360吨,位居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之后,列世界第三位。

目前哈国还没有核电站,因此所产铀几乎全部销往国际市场。

哈铀的主要购买国为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洲、韩国、日本、中国等。

2004年初,哈政府通过了《2004-2015年哈萨克斯坦铀工业发展纲要》,其主要任务是提高铀的产量,增加铀产品的种类。

2006年初,哈原子能工业公司制定了进一步加快铀矿开发的计划。

按照该计划,2006、2008、2010年哈原子能公司铀的产量将分别达到4900吨、8600吨和15000吨。

计划中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扩大现有铀矿开采和加工的规模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设新的精炼厂。

第二,开发建设新的铀矿。

哈原子能公司计划未来2年新建7个铀矿,每个产能在600-1000吨左右。

第三,建设和完善行业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供应、公路、铁路交通等。

第四,积极开展融资工作。

为实现2010年产铀15000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铀国的目标,公司预计需7亿美元的投资。

公司计划采取自筹资金、收取购铀预付款、发行债券和吸引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四)农牧业哈地广人稀,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3000万公顷,每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500万公顷。

哈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出口大国,每年粮食产量约1300-1800万吨,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0%左右)、玉米、大麦、燕麦、黑麦,南部地区可种植水稻、棉花、烟草、甜菜、葡萄和水果等。

哈粮食年出口200-500万吨,主要出口品种为小麦和面粉,2005年面粉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

哈也是畜牧业大国,平均每头牲畜的牧场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哈皮革出口量很大,排在世界前10位。

2005年中国超过意大利,成为哈皮革的第一大买家。

2005年哈农牧业总产值约58亿美元,占GDP的10.3%。

2006年12月,根据哈总统命令,组建了哈国家农业控股公司,注册资本达800亿坚戈(约合6.4亿美元)。

(五)交通运输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铁路、公路等陆上交通基础较好,是欧亚大陆重要的过境通道。

哈铁路主线路长度1.88万公里,站线和专用线路6700公里,境内运营总长度为1.36万公里。

哈铁路技术指标、现代化程度以及运输能力在前苏联地区位居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乌克兰。

哈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8万公里,是仅次于俄罗斯的独联体第二长公路网,其中硬面公路总长为8.3万公里,占94%。

2005年,哈货物运输总量19.279亿吨,其中铁路运量为2.259亿吨,公路运输量为15亿吨,管道运输量为1.91亿吨。

由于哈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大部分于20世纪60到80年代完成设计施工,独立初期由于资金匮乏,新建和维护一度处于停顿,近年来哈积极吸引国际金融机构等资金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同时随着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大了对基础实施项目的国家投资力度。

二、乌兹别克斯坦(一)农牧业(棉花种植)乌是古老的灌溉农业国,农业是乌传统产业,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30%,出口创汇额占60%,从业人员占全国的30%左右,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乌现有农业用地223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03.4万公顷(约150万公顷种植棉花,约150万公顷种植粮食作物,另外约35万公顷种植土豆、蔬菜和水果),牧场面积1285万公顷。

目前乌土地利用不甚合理,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

独立后,由于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乌粮食实现自给并出口。

近几年来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600-650 万吨左右,主要产品有小麦(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90%)、大米。

乌还是中亚重要的水果和蔬菜产地,年产瓜果250万吨左右,各种蔬菜400万吨左右。

2006年,乌共出口瓜果蔬菜了69.4万吨,出口额达3.42亿美元,主要出口地区为俄罗斯和哈萨克。

乌畜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畜牧业以生产毛、肉为主,生产和出口大量羔皮。

现养殖羊总头数约1135万只,年产高质量的卡拉库尔羔皮约70万张,占世界第二位。

粗羊毛年产量2万吨左右。

乌养蚕业发达,年产蚕茧约1.6万吨,占世界第六位。

乌是世界第五大产棉国,第二大出口国,平均棉花(籽棉)年产量为350万吨,棉花产值约占农业产值的40%左右。

乌每年加工生产原棉约100-120万吨,75%出口。

乌所产棉花有5-6个品种,其中以"布哈拉-6号"为最佳,曾获得利物浦棉花交易所金奖。

乌对棉花实行50%国家收购政策,另外50%企业可以拿到商品原料交易所自由出售。

2005年,乌棉花获得大丰收,创下378万吨的历史新纪录,共加工出原棉118万吨,国家以每吨26.3万苏姆(约合235美元)收购,在国际市场上按每吨约1180美元出售,当年棉花出口收汇10.33亿美元。

2006年,乌籽棉产量为360万吨,国家收购价为36万苏姆(约合300美元/吨)。

(二)石油、天然气开发乌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60%的国土被认为具有油气开采前景,总储量在原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占第3位,特别是天然气储量尤为丰富,与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储量相差无几,属于世界上15个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乌石油预测工业储量53亿吨,已探明5.84亿吨;天然气储量5.43万亿立方米,已探明2.05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14位。

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以及油气勘探和开发投入不足,近年来乌石油产量连年下降,已经从2000年的750多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545万吨。

天然气产量一直相对稳定,年均生产590多亿立方米,占世界第8位。

2006年乌共开采原油和凝析油541.2万吨,比上年下降1.2 %,天然气开采量634.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3%。

乌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在本国境内加工和消费,近几年开始出口一部分天然气(50-100亿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