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微课(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微课(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火石中学课程改革数学学案

备课人: 钟华林 备课时间: 2016年11 月27日 审印人:

课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学习 目标

★知道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的含义及之间的关系; ★★能够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学习流程 任务分工 主要方法

1.仔细浏览学案,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第102页,把有疑问的做上记号;

2.独自完成学案,1、2、3、4号同学完成1、2星活动,5、6号完成所有活动;

3.有困难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组长对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4.严禁抄袭或借给其他同学抄袭;

5.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索,归纳总结。

学习 程序

学习活动 学法指导

活动一:自主学习

1.复习旧知★

口述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______ (2)______ (3 )______(4)______(5)______(6)_______ 2.自主探索,感知新知★

一、销售中的各种问题练习。

(1) 商品原价200元,九折出售,卖价是________元。

(2)商品进价是150元,售价是180元,则利润是________多少元。利润率是________。

(3)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 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_______元。

(4)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售价是_______。

二、销售中的基本概念《概念梳理》

(1)进价 : (2)标价 :

(3)售价 : (4)利润: (5)打折 : (6)利润率: 三: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式:《等量关系》 (1) 售价、进价、利润的关系式: 利润=售价—_______ 进价= _______—利润 售价=进价+_______(1)

(2) 进价、利润、利润率的关系式:利润率=_______×100%

利润率、售价、进价的关系式:利润率=[(_______—进价)/进价] ×100%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

须理解并熟记下列

式子:

1、售价=标价×打折数

2、利润=售价-进价 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100%

3、售价=进价×(1-利润率)

4、售价=标价×打折数

(3) 售价、进价、利润率的关系式:售价=进价×(1+利润率)(2) (4) 售价、标价、打折数的关系式:售价=标价×打折数(3)

活动二:合作探索,《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 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1)大至估算盈亏情况。

(2)讨论:两件衣服售价相同为何一件盈利,一件亏损? (3)要知道每件衣服盈亏情况,要知道什么量? (4)得出结果之后与自己的估算的情况比较。

解:

活动三:新知应用 ★★★

1、 商店对某种商品作调价按原价的8折出售, 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此

商品的进价为1600元,商品的原价是多少?

活动四:知识小结

1、利润=售价-进

价.

2、利润/进价=利润率.

解题过程和格式仿照教材102页书写。

1、售价=进价×(1+利润率)

2、售价=标价×打折数

学习收

学习困惑

(需要帮助)

星级评价

(数字+★)

项目

自我评价

学对互评

学组评价

教师抽评

家长评价

星级 签名 时间

【教案】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2)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前一课时我们初步探讨了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归纳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一般方法. 本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的探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先来看下面5个问题: 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2.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3%以后,每台售价为a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元; 3.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 4.8元,则原价是; 4.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5.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201 1年涨价30%后,2013年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2011年涨价前价格为元. 【教学说明】安排这一组生活中的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和疑问,老师可适当引导、分步提示,试着让学生自己作答.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销售中的盈亏(教材第102页探究1)

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欣赏图片,自主读题并思考. 学生分析: (1)利润=售价-成本; (2)售价=成本+成本×利润率. 教师:解释利润、利润率等含义. 【教学说明】创设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给学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氛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下面通过设问的形式将问题逐步深入下去,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设问1:若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商品利润是多少?若卖出后亏损25%,那么利润又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可以适当提出问题、点拨,但要以学生为主体. 解:盈利25%时,利润是40×25%=10(元);亏损25%时,利润是40×(-25%)=-10(元). 设问2:你能否求出探究问题中的两件物品的进价吗? 解: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进价与利润的和等于售价,可以得到方程x+0.25x=60. 由此得x=48. 类似地,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它的商品利润是-25%y元,可以得到方程y-0.25y=60. 解得:y=80. 设问3:你能分析总的亏损情况吗? 分析可知,两件衣服的进价是x+y=128(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是120元,进价大于售价,由此可以知道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是亏损8元. 试一试教材第106页练习第1题.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某市百货商场元月一日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优惠;超过20 0元,而不足500元优惠10%;超过500元其中500元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某人两次购物分别用了134元和466元,问: (1)此人两次购物其物品如果不打折,值多少钱? (2)在此次活动中,他节省了多少钱? (3)若此人将两次购物的钱合起来购相同的商品是更节省还是亏损?说明你的理由.

列方程解应用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教师:苏云礼单位:桐畈镇中学 授课年级:七年级时间:2014年11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 了解商品销售中相关概念的含义,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利用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为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从而树立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实事求是的态度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从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正确求解.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要理解售价、标价、进价、利润、利润率等相关概念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考虑问题时多与实际问题联系 三、教学准备 布置社会调查任务,选择一个适当的打折活动做调查。 目的:把知识生活化。 商品销售虽然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但亲自经历商品销售的往往是少数学生。因此提前让学生进行调查,给他们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使学生独立面对新问题,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同时他们学生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研究,不仅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更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会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情境引入汇报结果获取信息 同学们到商场了解了有关打折销售的问题,获得了那些信息请大家交流一下. (目的:由于学生小学已经学过一部分相关知识而且又提前安排了社会调查。安排这样的交流活动实际是学生独立面对生活时能力的体现,同时也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学生活动效果。学生调查的很全面事例很详实.他们对各种打折方式都进行了探讨。一方面增长了社会知识,另一方面对相关术语也不讲自懂了,而且理解还很深刻。实质上解决了学生在理解此类问题时缺少生活,导致解题障碍的常见问题。) 根据各小组的回答情况给个小组的课前准备打分,给予学生鼓励肯定。 环节二活动探究结合了解到的有关打折销售的知识,解答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一些的题目。 (目的;设置了比教科书更开放的问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案,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案,共同讨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评课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延续和提高,又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另一种消元的方法---加减消元,它是学生系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减来达到消元的目的,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过程,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函数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首先本节课教师所设计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及其解题思想,引入除了带入消元法还有其他方法吗?从而导入新课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具体体现在对于不同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不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例如对于系数相同,系数互为相反数的,系数互为倍数的,系数没有特殊关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通过和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等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本节课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如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包括字迹书写,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五、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性的特点,这种层次也反映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的概括程度的高低。这里,化归是第一个层次,消元是第二个层次,代入和加减是第三个层次,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5一元一次方程应用(1)评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评课稿 听了潘**老师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一课,给我启发很多,他的课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结构严密,给听课的人一种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教法,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他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很快使学生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因为是应用题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觉得很没意思,但潘老师把题目改成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话题,譬如说去水立方去看跳水

比赛,去看姚明比赛,问xxxx北京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2019的伦敦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大部分同学回答都不知道,于是潘老师说我给你们一个信息,“xxxx年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是2019年伦敦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4倍少13枚。同学们都在积极的思考,有的同学马上举手,有的同学相互讨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潘老师推到了高潮。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潘老师在讲解行程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按题目要求表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虽然在小学里已学过,但仍然是个难点,通过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等量关系很容易找到,并且好多同学都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的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这样操作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的很到位。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 潘老师的课安排的内容非常多,但整个一堂课上下来,听的人却不觉的累,主要是她这几方面做得很好,(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潘教师占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刚好相等。并且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 4、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很熟练, 制作的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形象,特别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的动画制作非常吸引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看了都哈哈大笑,这也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一、背景分析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已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大部分同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本课学习的是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销售盈亏”问题,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一般性应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第一个重点探究,在这一问题中要让学生理解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进价/成本”、“售价”、“盈利”、“亏损”、“利润”、“利润率”、“折扣”等概念,并使学生体会方程模型在综合性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盈亏问题”中的相关概念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会根据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盈亏问题”的过程,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难点 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及“折扣”等概念,并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准确熟练地列出方程.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一件衣服进价为200元,售价为250元,利润是元; (2)一件衣服售价为120元,利润50元,进价是元; (3)一件衣服进价为150元,利润为30元,售价是元,利润率是;(4)一件衣服进价为x元,利润率为20%,利润是元,售价是元.2、一件商品进价是40元,卖出后盈利25%,那么该商品的利润是元; 一件商品进价是x元,卖出后亏损25%,那么该商品的利润是元,售价是元. 小结:售价=进价+ ;利润=售价-;进价=售价—

利润率=)(利润 ×100%;利润=进价 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销售中的相关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并简单运用,引导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学习 例 某商店在某一时间内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问题1:你估计盈亏情况是怎样的? 问题2:销售的盈亏决定于什么? 总售价 总成本(大于,小于或等于) 问题3:两件衣服的进价各是多少元? 分析:两件衣服一共卖了120(= 60×2)元,判断商家是盈利还是亏损,则还需知道商家买进这两件衣服一共花费是多少元.如果进价大于售价,则亏损,反之就盈利.如果进价等于售价,则不盈不亏. 问题4:假如你是商店老板,仍以相同价格出售两件衣服,将售价调整为多少时,才能使得销售这两件衣服不亏本呢?(至少每件64元)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用问题的形式来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数学,引导学生明白销售中盈亏的算法,并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估算)到定量考虑(计算)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变式迁移 1、一件服装先将进价提高25% 出售,后进行促销活动,又按标价的8折出售,此时售价为60元.请问商家是盈是亏,还是不盈不亏?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中的盈亏问题.doc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销售打折问题 【课前抽测】 1、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10 个同学,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好8 个同学,问这个班有多少同学? 【学习目标】 ①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 间关系。 ②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 1、填空: ①500元的9折价是元,x折价是元。 ②进价为90元的篮球,卖了120元,利润是元利润率是元 ③某商场将进价为1980元的电视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元 ④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 a 元,现在每件降价10% ,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思考: 打x折后的售价=标价×;利润=售价-; 利润率= ;售价=进价×(1+利润率) 售价- 进价= ×利润率 【合作探究】 1、例:某商店因价格竞争,将某型号彩电按标价的8 折出售,此时每台彩电的利润率是5%,此型号彩电的进价为每台4000 元,那么彩电的标价是多少?

分析:已知的条件有:①按标价的8 折出售,即标价的8 为; 10 ②是5%; ③为每台4000元。 要求:彩电的标价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 解:设彩电标价为每台x 元,那么每台彩电的实际售价为; 每台彩电的利润为,(利润=售出价-进价) 每台彩电利润为.(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利润率) 由此可得方程: 解这个方程: 答: 2、变式题:服装店今天卖出了一件衣服,售价120 元,利润率为20%,你能 算出进价为多少吗? 3、练一练(只列方程不解答) (1)某商品每件的售价是192 元,销售利润是60%,则该商品每件的进价多 少元? (2)某商品的进价为200 元,标价为300 元,打折销售时的利润率为5%,此 商品按几折销售的?

七年级数学说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盈亏问题 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盈亏问 题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盈亏问题。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数加减之后,在第三章2,3小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埋下伏笔。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说:学生已经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能进行数学建模和简单的解释应用。虽然初一学生对消费问题比较热心,但由于年纪太小,缺少生活经验,由于本节问题的背景和表达都比较贴近实际,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是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模式,在本节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更多地进行互相交流,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找盈亏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在探究中正确的建立方程。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预设的教学方法,确定了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案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进我们身边的生活问题。通过探究本节课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从定性考虑到定量考虑的过程,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学习这节课,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 一、情境导入: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我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我们的工程问题和行程问题,从这些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我们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节假日期间,各大商场的促销活动多种多样,打折销售就是其中的一种,请看下面的问题: 引例 一件标价为200元的服装打7折销售,现在的售价是多少钱?如果这件衣服的进价是100元,卖一件衣服的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大家要先弄清楚销售中(进价、标价、售价、利润、利润率)这些名词的具体含义。先请同学回答,老师在总结 接下来让学生思考引例,讨论之后在请同学回答。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标价、利润、打折、利润率 等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 能根据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 商品盈亏的求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单例题,引导同学们总结出这几者的关系。 通过探究和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数量关系去找等量关 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盈亏的算法。 难点:弄清商品销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 通过探究问题留出小空让学生自己思考降低难度 分析清楚相关数量关系,找出可以列方程的主要相等关系

一元一次方程:销售中的盈亏问题同步练习.docx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 1.某人以八折的优惠价买一套服装省了25 元,那么这人买这套服装用 了( D ) (A)元(B)60 元 (C)125元(D)100 元 2.某时装标价为650 元,某女士以 5 折基础上又优惠30 元购得 ,店主净赚 50 元,此时装进价为 ( C ) (A)275 元 (B)295 元 (C)245元 (D)325 元 3.为配合“我读书 ,我快乐”读书节活动 ,某书店推出一种优惠卡 ,每张卡售价 20 元,凭卡购书可享受 8 折优惠 .小慧同学到该书店购书 ,她先买优惠卡再凭卡付款 ,结果节省了 10元,若此次小慧同学不买卡直接购书 , 则她需付款 ( B ) (A)140 元 (B)150 元 (C)160元 (D)200 元 4.某商品的进货价为每件 x 元,零售价为每件 900 元,为了适应市场竞争 , 商店按零售价的九折再让利 40 元销售 ,仍可获利 10%,则 x 为( A ) (A)700 元 (B)733 元 (C)736元 (D)856 元

5.某品牌服装折扣店将某件衣服按进价提高50%后标价 ,再打 8 折(标 价的 80%)销售 ,售价为 240元.设这件衣服的进价为x 元,根据题意 ,下面所列的方程正确的是 ( B ) (A)x 50%·× 80%=240 (B)x (1+50%)·× 80%=240 (C)240 × 50%× 80%=x (D)x (1+50%)=240·× 80% 6.某商店将一件商品按进价提价20%后,又降价20%以96 元出售 ,则该商店卖出这件商品的盈亏情况是( B ) (A)不亏不赚(B)亏了 4 元 (C)赚了6 元(D)亏了24 元 7.某商品利润率13%,进价为 100 元,则利润是13元. 8.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 40%后标价 ,为了吸引顾客又以八 折优惠卖出 , 结果每件仍获利 15 元 , 则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125元. 9.小华的妈妈为爸爸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共用 306 元.其中上衣按 标价打七折 ,裤子按标价打八折 ,上衣的标价为 300 元,则裤子的标价 为120 元. 10.某工厂出售一种产品 ,其成本价为每件 28 元,若直接由厂家门市部出 售 ,每件产品的售价为 35 元,其他消耗费用为每月 2 100 元,若委托商店 销售 ,出厂价为每件 32 元. (1)在这两种销售方式下 ,每月售出多少件时 ,所得利润相同 (2)当销售量达到每月 1 000 件时 ,采用哪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

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黄山中学初中数学组听评课活动记录 上课教师:张慧 上课内容:鲁教版六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10月9日星期四第一节 上课地点: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赵校长、王校长(业务校长)、董主任(教导处主任)、王瑛(语文组教研组长)、李莉(英语组教研组长)、刘岩(政史地组教研组长)、郭慧(理化生组教研组长)、任凭(音体美组教研组长)、刘霞、赵燕、马元峰 评课过程: 1、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2)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3)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数学备课组评课记录 上课人:饶建军 上课时间:2012.2.13上午第一节

饶建军:本节课是用导学案和课件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加上问答的形式,以学生多练为主,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掌握新知。 胡雅萍:饶老师这节课是一次函数性质第一节课,主要是探索一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她先从一般的到特殊的,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只和k有关,k大于零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k 小于零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再通过两道例题加以巩固和提高,最后通过7道当堂检测,真正的做到了当堂消化吸收的作用。 胡强:饶老师整堂课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她这节课应该提前发学案和提前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所以整堂课容量虽然比较大,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 罗阳:饶老师这节课紧扣学习目标,让学生对k的正负情况的讨论,得出y随x的变化规律。整节课上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学得有针对性,练习也设计的比较合理,难以程度适中。 吴亦峰:饶老师的课上得很精彩,整堂课十分完整,难以程度把握得十分合理。题目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整堂课让学生非常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数学备课组评课记录 上课人:胡雅萍 上课时间:2012.2.14上午第四节 胡雅萍:我上的这节课主要是一次函数性质的第二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增减性的情况下学习的一节课,这节课掌握的难度不是很大,通过画图学生很容易发现他的规律,很容易总结出来,但是做题时却错误率比较高,因为往往会忽略特殊的情况,b=0是,它也是个一次函数,所以我再当堂检测中增加了这题,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碰撞有所领悟。 饶健军:胡老师这节课先从一般的正比例函数切入,再到一般的一次函数,让学生非常清楚明白一次函数所处的象限先和k有关,再上下平移得出具体所在的象限。不仅如此胡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去分母漏乘,之后又出现无括号可去的事情,再之后就错误。一同扩充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口诀,教授学生使用多情况分析法解出绝对值方程,前面学习绝对值时接触过最简单的绝对值方程,此处展开讲解。 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新定义问题,分清代入对象,理清责任主体取整问题,取一个不大于或者不小于原数的整数,负数的问题比较棘手。恒大于零问题与分母不为零问题结合起来,难度上升。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文全学老师的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无论是在教学设计思路上,还是在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受益匪浅。 从本节课看,这节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文老师课前认真地分析、把握教材,教学过程有条理性,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节课,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以奥运会为背景,设计了三个情景。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列出了三个方程。通过这三个情景,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也使学生对和奥运相关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学生实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在已经列出的三个方程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并总结了这三个方程的共同点。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水平,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的教学模式。在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后,教师设计了“辩一辩”这样一个习题,即时有效地协助学生巩固新知,能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之后的对方程的解和利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求解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上,我觉得陈男老师处理的是比较好的,书本上是首先说明什么是方程的解,然后再举例说明利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而陈男老师是让学生通过检验尝试法去发现X=4能够令方程左右两边相等,从而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过程能够很好的协助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利用尝试检验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学会了判断一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个难点的处理上,陈男老师一开始并指出了解方程的大方向: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设计好的三个变化。让学生在这三个变化在感受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同时在这三个变化中,要求学生回顾小学里学过的等式的性质,来说明上述变化的准确性。最后带领学生总结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成x=a(a为已知数)的形式。最后要求检验来证明解的准确性。然后 是例题讲解,课堂小结。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完整的,过程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该说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 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情景的背景选择,三个情景都以奥运会为背景,是否会显得单调,不同的背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会用更好的效果? 2、一直以来,我们都有感觉应用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所以教师是否应对应用题应做一定的分析,协助学生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 3、教师对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几个关键的字是否应做一定的解释,比如说,一元就是一个未知数的意思,这样的话,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协助。如二元一次方程等。 4、在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时候,先复习回顾等式的性质是否更好?按照教案上的设计有本末倒置的感觉。 5、对于方程的解的检验,在刚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这个时候,我个人觉得应该写出它的过程。待学生熟练后能够省略。 6、例题的解答过程在黑板上完成后,我觉得不宜马上擦掉,这样无法起到示范的作用。板书能否写的小点,这样能够减少擦的次数。 7、是否应该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第一个应用题,教师给出的答案太快了,学生根本没充足时间去考虑。 8、能不能适当地增加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从而使得课堂的气氛更好。

销售盈亏问题说课稿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究一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课后说课。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 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的内容,在前面两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安排这节的目的在于: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进价、原价、售价、利润、打折、利润率这些基本量之间关系。 ②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化归能力。

《销售中的盈亏问题》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

课题:3.4.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销售中的盈亏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应用与价值,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 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美妙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梯度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数学。 2.会从问题情境中探索等量关系。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到打折问题中的各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市场销售问题——打折销售。 2.通过市场交流、讨论,探索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更近一步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含义。 2、学生能根据打折销售这一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打折销售中,利润、成本、售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并正确求解。【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展示商场中打折,清仓、返还等促销活动的图片从而引入课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中的盈亏 2、用竞猜商品价格的游戏来引入销售问题中常见的一些概念: 标价:在销售时标出的价(称原价、定价) 打折:卖货时按照标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 售价:在销售商品时的售出价格(有时叫卖价、成交价) 进价:购进商品时的价格(有时也叫成本) 利润:在销售过程中的纯收入。 利润率:利润占进价的百分比。

以及等量关系: 标价(原价、定价)打折售价(卖价、成交价)进价(成本价) 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利润率=(进价/利润) 100% 二、课堂练习,自我完善 1、商品进价是150元,售价是180元,则利润是元.利润率是。 2、一批校服每套的进价为200元,利润率为10%,则这批校服每套利润是_______元,售价是______元。 3、某一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1)如果卖出后盈利25%,那么利润是多少(2)若卖出后亏损25%,那么利润又是多少? 三、探索新知 出示教材探究1 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以下5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并列出方程。 1、题中60元是衣服的什么价格? 2、盈利25%可记为。亏损25%可记为。 3、盈利、亏损用什么量判断。 4、利润= = 。 5、题中的给出的已知量能直接判断盈亏吗?如果不能?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个量?我们设未知量列方程能解决问题吗?未知量又该设什么呢?试着列出方程。 在学生探讨后由老师列表和同学们共同分析,突出列表的直观性,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并注意强调格式的规范。 四、活学活用 我们身边有一些股民,某股民将甲、乙两种股票卖出,甲种股票卖出1500元,盈利20%,乙种股票卖出1600元,但亏损20%,该股民在这次交易中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本课你有那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 课本第106页练习第1题、第107页第11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三课时)》 山东冠县清华园学校王建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及准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薄校长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接下来我将从备课备什么,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学设计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备课 备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教材,清楚每册书、每章的学习内容,能具体说出某一知识都需要哪些知识的铺垫,比如这一节复习了前两节的直接设元和间接设元的两种思路,又提供了线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等量关系;其次是分析教材,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经过反复琢磨分析,这节的重点是理解题意列出一元一方程,难点是审题找等量关系,关键是找出一个恰当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再次是掌握教材,作到灵活运用。 备课标,明确本节教学目标 1.会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2.经历对实际问题具体分析、抽象的过程,会借助表格或线型图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与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感悟数学建模思想. 备学生,根据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初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基础,分析和概括能力相对于小学生有很大提高,所以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引导,给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四主五环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旨、以训练为主线。 二、磨课 在磨课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呢,本节就一个例题,和前两节一样可以直接设元,也可间接设元,然后在不同的设元里也有不同的列方程的方法,刚开始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想让学生体会列方解应用题有多种方法,所以想让学生去思考探索每种设元里的不同列法,这样,这节课的时间就不够用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修改策略是1、精简问题,减少无效的提问和过度的发散,将多个简单重复式的提问改成具有代表性的探究式的提问; 第二个问题呢,是个细节问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在例题中出现了一个40分钟,经过教师提示,大家都能想到换算单位,但是有的学生在列方程的时候直接用化简的结果三分之二,还有的学生是在列方程时列的很规范用的原题中给的数六十分之四十,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化简,直接用六十、四十计算,这样不仅计算的慢还容易出错。所以,我们直接在【知识热身准备出发】环节,设置了一个可以化简的填空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在列方程时写原数,计算时先化简再参与运算,可以减少运算量,节省时间。 第三个问题:在找题中等量关系这块学生遇到了困难,除了给出来让填空的那个等量关系,知道是等量关系之外,其他的他所知道的或填表中已经用到的等

盈亏问题应用题和答案

盈亏问题应用题和答案 1、同学去划船,如果每只船坐4人,则少3只船;如果每只船坐6人,则少2人,问同学们共多少人租了几只船每船坐4人,则多12人每船坐6人,则少2人船数:(12+2)/ (6-4)=7只人数:4*10=40人2、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二折来量,井外余5米;把绳子三折来量,还差1米。求井深和绳子长绳长:(5+1)/(1/2-1/3)=36米井深:36/2-5=1 3米3、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梨每人分3个,余2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6个。问多少人多少苹果和多少个梨梨每人分3个,余2个=苹果每人分6个,余4个苹果每人分7个,少6个人数:(6+4)/(7-6)=10人苹果数:10*7-6=64个梨子数:10*3+2=32个4、几个同学买了一些练习本,如果4个同学,各分6本,其余的同学分3本,恰好分完;如果每人分5本,那么有一个人只得到3本。问一共有几个同学买了多少本练习本每人3本,余12本每人5本,少2本人数:(12+2)/(5-3)=7人本数:7*3+12=33本5、张勇从家到县城去上学,他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走了2分钟,发现按这个速度走下去就要迟到8分钟。于是他立即加快了速度,每分钟多走10米,结果到学校时,离上课还有5分钟。张勇到学校的路程是多少时间:(50*8+60*5)/10=70分钟路程:60*65+50*2=4000米 或者:路程=(8+5)/(1/50-1/60)+50*2=4000米6、有一批正方形的砖,排成一个大正方形,余下32块,如果将它排成每边比原来多一块的正方形,就要差49块,这批砖原来有多少块32+49=81 (81-1)/2=40 40^2+32=1632 7、一个商贩估计,假如1千克苹果卖元,他就得赔4元。假如一千克苹果卖3元,就可以赚8元。现在想快些出手,以不赔不赚的价格出卖,问每千克苹果应卖多少元卖元,赔4元卖3 元,赚8元重量:(4+8)/()=2 0千克成本:+4/20=元8、把若干块糖给一些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得3块,则余下8块。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得5块,那么最后一个小朋友的不到5块,问小朋友至少有几个每个小朋友分3块,则余下8块每个小朋友分5块,则少1至4块5-3=2为偶数,因此每个小朋友分5块的时候,最后一个最少拿2块则人数至少有:(8+2)/(5-3)=5人9、幼儿园有梨数是桃子数的2倍,分给幼儿园小朋友,每人分桃5个,最后余下15个。每人份梨14个,则梨数最后不足30个。求幼儿园里有桃、梨各多少桃子每人分5个,余下15 个=梨子每人分10个,余下30个梨子每人分14个,还少30个人数:(30+30)/(14-1 0)=15人梨子数:15*10+30=180个桃子数:15*5+15=90个10、农民锄草,其中5人各锄4亩,余下的各锄3亩,,这样分配最后余下26亩;如果其中3人每人各锄3亩,余下的人各锄5亩,最后余下3亩.求草地面积和锄草人数各是多少每人锄3亩,则余31亩每人锄5 亩,则少3亩人数:(31+3)/(5-3)=17人亩数:17*3+31=82亩 盈亏问题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 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崔佳佳是我校的一名优秀青年教师,她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实例中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猜猜老师多大了”,之后师生共同合作“日历中的方程”的游戏,引起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回顾方程的概念,对比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并且注意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生活中的实例“计算手机入网通话费”、“计算足球表面黑、白皮块的数目”、“计算光盘中小孔的半径”等问题提炼出方程。通过比较、鉴别、归纳等数学活动,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较好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 从知识的运用中提升兴趣。课堂上的三个练习,使知识从巩固落实到灵活运用逐步提升。练习1的配备旨在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练习2选用了九章算术的原题,通过实例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练习3对学生提出了更深层的要求,学生自己编写习题,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亲身体验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强化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合作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加强主体性和探究性。本节课上通过师生共同探究年龄、日历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方程的作用和方程是算式的进步;通过老师给出方程让学生编写实际问题、互相讨论,体现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协调发展,极大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充分探讨提出了不同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喜悦。从列方程到编写问题,从正反两方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3、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节内容是在列方程研究问题过程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遵循这样一条主线,让学生学会将普通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强调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每个例题都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不去死记硬背各种题型的解决招数。在概念建立后,让所有学生都掌握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学生编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体现了不同人学习数学的不同感悟。 4、传承数学文化渗透爱国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