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建模步骤
个人总结-MIdas建模基本操作步骤

目录一定义材料 (2)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 (2)三截面定义 (3)四建立节点 (3)五建立单元 (4)六定义边界条件 (4)七定义自重荷载 (4)八钢束预应力荷载 (4)九温度荷载定义 (6)十移动荷载定义 (6)十一变截面及变截面组的定义 (9)十二质量数据定义 (10)十三 PSC截面钢筋定义 (11)十四节点荷载 (11)十五梁单元荷载定义 (11)十六组的定义 (11)十七支座沉降分析数据和支座强制位移 (13)十八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13)十九截面特性计算器 (14)二十 PSC设计 (14)一定义材料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图4);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个人总结MIdas建模基本操作步骤

个人总结MIdas建模基本操作步骤目录一定义材料 (2)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 (2)三截面定义 (3)四建立节点 (3)五建立单元 (4)六定义边界条件 (4)七定义自重荷载 (4)八钢束预应力荷载 (4)九温度荷载定义 (6)十移动荷载定义 (6)十一变截面及变截面组的定义 (10)十二质量数据定义 (10)十三 PSC截面钢筋定义 (11)十四节点荷载 (12)十五梁单元荷载定义 (12)十六组的定义 (12)十七支座沉降分析数据和支座强制位移 (14)十八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14)十九截面特性计算器 (15)二十 PSC设计 (15)一定义材料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图4);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MIDAS-实体建模

MIDAS-实体建模1.在右下角状态栏里将长度单位设为[m]。
2.利用几何 > 移动工作平面 > 参考平面…将工作平面移动到整体坐标系的XZ平面。
3.利用文件 > 导入 > 几何 > DXF 2D (线框)… 导入“PC_Ex.dxf”文件。
(导入的截面为对称截面的1/2)4.利用几何 > 曲线 > 生成线组…将各截面生成一个线组。
线组 A 线组B线组 C5.利用几何 > 转换 > 移动复制… 将线组B沿Y方向移动“3.5”,线组C沿Y方向移动“5.5”。
6.调出几何 > 转换 > 粘贴形状…菜单。
点击“选择粘贴形状”选择线组B和线组C。
点击“选择目标形状”并将选择过滤指定为“顶点”后选择线组A左上端的顶点。
由于只沿X 轴移动线组B和C所以在方向中勾选“X-方向”。
点击适用以左侧为基准对齐三个线组。
7.现在以上端为基准对齐。
点击“选择粘贴形状”选择线组A和B。
点击“选择目标形状”并将选择过滤指定为“顶点”后选择线组C的左上端的顶点。
由于只沿Z轴移动线组A和B,所以在方向中只勾选“Z-方向”即可。
点击确认。
8.利用几何 > 生成几何体 > 放样… 生成实体形状。
顺序方法指定为“坐标”并将选择过滤指定为“线组”后通过Ctrl+A快捷键选择全部的线组。
由于三个线组是沿Y方向对齐的所以坐标系的“1st”指定为Y轴。
“名称”处“PC”。
点击确认。
由于此模型中只有三个截面所以也可以将顺序方法指定为“选择”后按顺序选择线组A, B, C生成实体。
但是如果模型中存在很多截面时逐个选择较麻烦,此时可以像这个例题一样全部选择后按照坐标系的对齐方式来操作。
9.工作目录树的几何 – 曲线里选择三个线组A, B, C后按Del键。
10.调出几何 > 转换 > 镜像… 菜单。
点击“选择对象形状”选择上一步建立的“PC”实体。
选择镜像平面处将选择过滤指定为“面”后参考下图选择实体的右侧面。
围堰桩土模拟midas建模实例

围堰桩土模拟midas建模实例前言Midas是一款应用广泛的土木工程建模和分析软件,它的强大功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使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idas建模围堰桩土的模拟,并给出一些相关的实例说明,希望能对Midas初学者有所帮助。
Midas简介Mida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土木工程建模和分析软件,可用于建立复杂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它支持静力和动力分析,包括土动力学、地震响应、高速列车、桥梁、港口等应用。
Midas拥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友好的操作方式,使得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建模步骤本文将以围堰桩土为例,介绍如何使用Midas进行建模模拟。
1.建立模型在Midas中新建一个工程,选择3D空间模型,建立围堰桩土模型。
2.设定材料属性在Midas中,可以自定义模型材料的力学性质,例如弹性模量、泊松比、岩土摩擦角等等。
为围堰桩土模型设定相应的材料属性,以便进行后续的模拟分析。
3.设定荷载在进行实际的分析模拟之前,需要设定荷载。
针对围堰桩土模型,通常需要考虑水压、土压、重载等因素,这些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对于模拟分析结果至关重要。
4.设定边界条件对于模型的边界条件也需要进行设定,例如固结位移、阻力边界等。
边界条件的设定将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进行分析模拟在Midas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分析模拟,例如线性分析、非线性分析等。
利用已有的模型参数,进行分析模拟并得出分析结果。
实例说明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使用Midas进行围堰桩土模拟的方法。
实例1:围堰土桩分析模拟在本例中,我们需要分析围堰土桩破坏的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按照上述步骤建立模型,并设置荷载、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
然后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围堰土桩稳定性较差,容易在较小的荷载作用下失稳。
实例2:围堰防渗性能分析模拟这个实例中,我们需要分析围堰的防渗性能。
首先,我们需要按照上述步骤建立模型,并设置荷载、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
然后进行水力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围堰的防渗性能比较好,可以有效防止水的渗透。
个人总结-MIdas建模基本操作步骤综述

目录一定义材料 (2)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 (2)三截面定义 (3)四建立节点 (3)五建立单元 (4)六定义边界条件 (4)七定义自重荷载 (4)八钢束预应力荷载 (4)九温度荷载定义 (6)十移动荷载定义 (6)十一变截面及变截面组的定义 (9)十二质量数据定义 (10)十三PSC截面钢筋定义 (11)十四节点荷载 (11)十五梁单元荷载定义 (11)十六组的定义 (11)十七支座沉降分析数据和支座强制位移 (13)十八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13)十九截面特性计算器 (14)二十PSC设计 (14)一定义材料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图4);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MIDAS操作一点点

MIDAS-GTS隧道施工建模流程就Midas-GTS建模而言,我也是初学者,其中有一些经验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一下,建模的具体步骤;第二部分主要说一下建模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下面首先对建模的具体步骤进行简要的叙述。
1.根据工程资料,确定建模尺寸边界●以隧道中心为基准,横断面左右至少各取5倍隧道洞径,横断面的上下方向也要至少取5倍洞径。
●纵向尺寸,根据隧道实际的纵向尺寸,以工程实际的参数为基准进行确定。
●若有进接既有结构,要综合考虑新建结构和近接结构的影响范围进行全面考虑,取二者的最大公约数。
2.确定材料的参数●一般来说,土体参数按照摩尔-库伦本构模型比较合适,因为此本构涉及的参数较少,且容易调试,参数在地勘资料里都有。
土体的弹性模量取3-5倍地层压缩模量。
●在输入土体参数时,摩擦角和粘聚力不能为0.否则程序拒绝计算。
●对于桩单元的建立和参数上,一般把桩单元按梁单元处理,法向刚度取108数量级为宜。
3.确定本构关系●本构关系的选择直观重要,要按照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划分,比如说:衬砌结构在受力上比较接近于板单元,桩基比较接近于梁单元,土体为实体单元。
4.建模注意事项●在建模时,有些需要直接建立的,有些需要在以后的程序中生成的。
比如说,土体要通过实体划分而来,而衬砌作为板单元是通过在程序中的“析取”命令来实现。
●要注意约束条件的选用。
比如说,对承台的水平位移要进行限制,土体建模后,也要对土体四周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第一阶段,为初始应力阶段,即应保证位移和变形为零。
、以上仅是建模过程中的一部分建议,对于初学者来讲,开始最好把有限元理论和地下施工技术方面的理论书籍多看看,然后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软件里。
另外要注意合理简化施工措施,不必全面考虑,最好是抓住主要的,适当考虑次要因素即可。
关于隧道施工建模,主要掌握两点:⏹掌握隧道施工建模需要几个步骤(如上表)⏹掌握每个步骤所代表的意义(如上表)隧道建模流程示意图页面 1。
MIDAS台车计算书及建模过程

实例十隧道衬砌台车案例1设计依据及规范1.1隧道二衬设计施工图纸。
1.2《钢结构设计规范》。
1.3《新编机械设计手册》。
1.4《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1.5《MIDAS结构设计软件》。
2台车主体结构描述台车设计为整体螺栓拼装结构,主构件为焊接结构,厂内制作,现场组装。
在台车两端分别设置起升油缸和横移油缸,两侧设置侧模伸缩油缸。
台车行走由电机控制,设计行走速度12m/min;横向伸缩,单侧200mm,侧向油缸拆立模,侧向丝杠支撑,垂直向伸缩,上下起升量200 mm,主缸拆立模,顶丝杠支撑。
(1)台车外形:高6.46m,宽9.5m,长6m,整车重量约64T。
(2)台车净空:最高3.43m ,最宽4.8m ,可通过挖掘机、装载机、高度低于3m的施工机械。
(3)门架形式:6米长台车共4榀3跨,跨距1.8米。
每榀由主柱、横梁栓接组成,跨间采用系梁、斜撑将台车栓接成整体。
主柱、横梁采用钢板焊接而成。
(4)模板结构设计:全车纵向6米长由3块模板组成,每块模板宽2米。
台车断面由二块顶模板、二块侧模板组成,二块顶模板间栓接连接,顶模板与侧模版间销轴连接。
(5)行走系统:2台4kw电机、减速器,行走小车。
(6)液压系统:4套升降主油缸,2套横移油缸,4套侧模伸缩油缸,公称压力20Mpa (7)横向、垂直方向伸缩丝杆的选择设计:伸缩丝杠采用梯形螺纹,丝杠两端为螺杆,中间加无缝钢管。
(8)砼捣固窗、灌注孔的设计:捣固窗为450mm×400mm,梅花状布置。
灌注孔直径125mm,共设置2处。
台车结构图如图1、图2所示。
图1 隧道衬砌台车断面图图2 隧道衬砌台车侧立面图3结构验算3.1基本参数设置(参考《路桥施工计算手册》)台车加工钢材材质为Q235B,[δ]=175MPa,[τ]=106,E=206GPa。
二衬钢筋混凝土比重=26KN/m3。
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小于2m/h,两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应小于0.5m。
3.2载荷计算及工况分析隧道二次衬砌过程中,台车主要承受荷载有混凝土压力荷载、混凝土倾倒及振捣荷载。
个人总结MIdas建模基本操作步骤

目录一定义材料 (2)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 (2)三截面定义 (3)四建立节点 (3)五建立单元 (4)六定义边界条件 (4)七定义自重荷载 (4)八钢束预应力荷载 (4)九温度荷载定义 (6)十移动荷载定义 (6)十一变截面及变截面组的定义 (10)十二质量数据定义 (10)十三 PSC截面钢筋定义 (11)十四节点荷载 (12)十五梁单元荷载定义 (12)十六组的定义 (12)十七支座沉降分析数据和支座强制位移 (14)十八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定义 (14)十九截面特性计算器 (15)二十 PSC设计 (15)一定义材料通过演示介绍在程序中材料定义的三种方法。
1、通过调用数据库中已有材料数据定义——示范预应力钢筋材料定义。
2、通过自定义方式来定义——示范混凝土材料定义。
3、通过导入其他模型已经定义好的材料——示范钢材定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定义材料,操作顺序都可以按下列步骤来执行:选择设计材料类型(钢材、混凝土、组合材料、自定义)→选择的规范→选择相应规范数据库中材料。
对于自定义材料,需要输入各种控制参数的数据,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线膨胀系数、容重等。
二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混凝土强度随时间变化特性在程序里统称为时间依存材料特性。
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分三步骤操作: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包括收缩徐变函数,强度发展函数)(图1,图2);2、将定义的时间依存特性函数与相应的材料连接(图3);3、修改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构件理论厚度或体积与表面积比)(图4);定义混凝土时间依存材料特性时注意事项:1)、定义时间依存特性函数时,混凝土的强度要输入混凝土的标号强度;2)、在定义收缩徐变函数时构件理论厚度可以仅输入一个非负数,在建立模型后通过程序自动计算来计算构件的真实理论厚度;3)、混凝土开始收缩时的材龄在收缩徐变函数定义中指定,加载时的混凝土材龄在施工阶段定义中指定(等于单元激活时材龄+荷载施加时间);4)、修改单元时间依存材料特性值时要对所有考虑收缩徐变特性的混凝土构件修改其构件理论厚度计算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的建模步骤
1,在CAD里面画出截面图形,注意:在SPC里导入时,一定要保持SPC和CAD里面的单位一致;画CAD图时一定不能有重线,不然就是错的,这在桥博使用时也是同样的原理。
2,在SPC里面计算截面特性,可参考SPC的使用说明。
3,SPC里:先从CAD里导入图形,计算截面特性,然后保存为SEC截面文件,之后在以后的建模中就可以使用刚定义的截面。
4,开始建模:
1,定义材料和截面
2,开始建模——最常用的方式是:先建一个节点,然后节点扩展成单元,建模的方式很多,比如:复制、镜像、移动等等,用自己最熟练的。
如果所建的模型是预应力结构,那就必须输入预应力筋。
3,施加荷载,包括自重、二期铺装(桥面铺装、栏杆等等二期施工时所加的荷载)、预应力、车辆荷载(车辆荷载时要选择规范)等相关的荷载。
所有荷载有恒载和活载之分,恒载即自重和二期铺装等,活载即车辆荷载,这两种荷载都一定要加。
4,定义边界条件(最后一步)
5,运行分析
以上是所有一般的建模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