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培养菌的方法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污水站菌种培养是指利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培养和富集污水中的微生物种群。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一、样品采集和处理:1.在污水站的取样点取得约100mL的污水样品。
2.将样品放入一个无菌50mL离心管中,并密封好。
3. 在取样点进行尺寸为1cm x 1cm的样品现场培养板以便监测即时采样。
二、菌种培养流程:1.无菌操作台上,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培养基和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2.在无菌条件下,将100mL的污水分散均匀地滴在含有70mL的无菌盐基液(如贝尔顿液)中。
3.将加入污水的盐基液用容积为9mL的离心管分装成10份,并标记好。
4.把每份盐基液分别振摇均匀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每份分装到无菌联合无菌袖珍型筒状培养皿中。
5.将培养容器放入28~30°C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三、菌落鉴定:1.根据需要,分别将菌落培养在无菌琼脂平板、马铃薯蔗糖平板等不同培养基上进行纯化。
2.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观察菌落的外形和微观形态,并进行初步判断。
3.进行生化鉴定和生理特性的测试,如氧需求情况、酸碱度耐受性等。
4.进一步进行分子鉴定,如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四、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对菌株进行分类和鉴定。
可以根据鉴定结果,对污水站的水质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注意事项:1.在所有操作中都要保持无菌条件,以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2.在培养菌种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培养条件。
3.需要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和实验室大气过滤器等,以降低可能的感染风险。
总结:对于污水站菌种的培养方法来说,采样和处理、菌种培养流程、菌落鉴定和结果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只有通过严格保持无菌条件并控制合适的培养条件,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菌种样品,并进一步对其进行鉴定分析。
这样的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污水站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污泥培养方法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污泥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不同污泥培养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 分析污泥培养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实际污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原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2. 污泥:好氧污泥、厌氧污泥等。
3. 培养设备:曝气池、沉淀池、污泥回流装置等。
4. 试剂:营养盐、消毒剂、pH调节剂等。
三、实验方法1. 自然培养法(1)将原水引入曝气池,开始闷曝(只曝气不进水),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置1-1.5小时。
(2)进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占池容的1/5),然后循环进行闷曝、静置和进水三个过程。
(3)当污水温度为15-20℃时,经过15天左右,可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
(4)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污泥回流。
2. 接种培养法(1)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或干污泥作为菌种。
(2)将菌种投入曝气池,开始闷曝,闷曝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3)闷曝结束后,进入正常培养菌种阶段,控制好氧池溶解氧在2-4之间。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营养盐、消毒剂和pH调节剂的投加量。
3. 连续培养法(1)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
(2)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自然培养法经过15天左右的培养,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达到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达到15%~20%。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污泥活性较强。
2. 接种培养法接种培养法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较高的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污泥活性较强。
3. 连续培养法连续培养法使污泥浓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计值,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
菌种培养方法

菌种培养方法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1. 前期准备阶段 1.1. 物料准备①污泥准备对于万立方米级污水处理装置而言,其生化池体积较大,为了保证生化池初始污泥浓度,需要准备投加的原始污泥量很大。
理论上讲,投加后生化池的污泥的质量浓度最好控制在2 500mg/L左右。
实际运行时,为了节约成本,调试期间初始污泥的质量浓度可控制在1 500mg/L左右,一日处理1×104m3污水生化时间为12h的污水处理装置为例,调试前需准备含水率在80%的活性污泥约40m3。
污泥品种最好是同类或相似的活性污泥。
如有困难,其它活性较强的污泥也可使用。
污泥在使用前为保证一定的活性,对待用的污泥需进行喷水保湿处理,在保湿条件下污泥的活性至少可保持15d以上。
②碳源培养前的准备生化调试过程中理想的碳源是大粪及淀粉。
一般来说调试前期以加入大粪为主,中后期以加入淀粉为主,为接生成本,淀粉可用地脚面粉替代。
由于大粪无法事先储存,因此,事前需和有关部门确定好调试期间需要的数量。
调试期间碳源准备量一般按如下原则进行估算。
每天投加到生化池的COD量按混合后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水平计,其中地脚面粉COD的质量折算量约为1t[COD]/t[面粉]。
大粪的COD 折算比较困难,根据经验,在整个调试期间需100~150 m3的大粪。
加入大粪的目的除补充碳源外,还可增加生化池菌种的引入。
地脚面粉可准备10~15t。
③磷源、氮源的准备补充碳源一般以普钙Ca(H2PO4)2为主,补充的氮源以尿素CO(NH2)2为主。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1)

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污水处理生化段需要用到哪些微生物菌种?目前市面感觉比较好用的是甘度污水处理菌种,比如甘度复合菌种、甘度反硝化细菌、甘度硝化细菌等;这些菌种都可以去除什么指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甘度复合菌种、甘度反硝化细菌、甘度硝化细菌污水处理常用菌种培养方法?具体污水处理菌种对应的功效介绍:1、甘度复合菌种:降解COD/B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助力新老系统快速启动。
复合菌种主要是降解COD/B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复合菌种是一个复合型菌种,属于兼性菌种,主要成分硝化细菌属、反硝化细菌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活化酶以及多糖等等。
同时应用于新老系统启动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甘度硝化细菌:主要降解氨氮氨氮的去除所用的细菌是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属于好氧菌种,主要应用于好氧池,其成分主要是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组成。
3、甘度反硝化细菌:主要降解总氮总氮的去除所用的细菌是反硝化细菌,属于厌氧菌,主要应用于厌氧池或缺氧池,其主要成分是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科等等。
硝化阶段硝化阶段:含氮有机物(有机氮)在有氧货无氧环境中被氨化为氨氮,改部分污水进入有氧的处理构筑物后,在亚硝酸细菌和硝化菌的做一下转化为硝酸盐氮,为后续反硝化提供准备。
控制条件:1、溶解氧:溶解氧控制在2~3mg/l之间,溶解氧低于0.6mg/l硝化过程将受到较大抑制,2、水温:硝化菌比较合适的水温25~35℃之间。
通常低于5℃时,细菌的活性会受到抑制,硝化菌就很难发挥它的作用。
3、PH值:硝化菌最佳的PH值7.5~8.5之间4、底物浓度:硝化细菌是自养型好氧菌,底物浓度对于硝化菌不是其生产的必要因素。
5、污泥龄:需要保证好氧系统的微生物有足够的硝化菌,提供硝化菌的浓度,通常将污泥龄控制在10d左右。
反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承接硝化段的产物硝酸盐氮,对其进行反硝化反应,使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排出水体。
PH值:反硝化过程合适的PH值6.5~7.5,PH值控制不当,将影响反硝化细菌的生长速率及反硝化酶的活性。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处理过程。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污染物,并使污水得以净化。
因此,培养菌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1.采集污水样品:选择合适的采集点位,避免采集到干净的水体,必要时可以加入少量的消毒剂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在采集样品时,要注意避免空气的污染,最好直接将样品转移到已经消毒的容器中。
2.筛选菌种: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筛选,在间歇式培养法中,通过稀释的方法来筛选菌种。
将适量的样品取出,依次进行系列稀释,然后取适量的每一沉淀液,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中。
培养基的选择要根据待处理污水的特性来确定,如需去除高浓度的有机物,可以选择富含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
3.菌种的筛选方法:对于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可以通过发酵过程中产酶能力的强弱来筛选。
通过定量分析产酶活力,选择产酶能力较强的菌株。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菌株的生长速率、菌落形态,以及抗生素敏感性等进行观察,确定优良菌株。
4.提取纯菌种:对筛选出的优良菌株进行纯化,采取均匀涂布法或分离站法。
均匀涂布法是将菌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板上,进行孤立菌体。
分离站法是将涂布有菌液的平板培养基分成数个区,每个区培养不同的孤立菌体。
5.菌种的培养和保存:通过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的方法将纯菌株进行培养。
液体培养可用于繁殖大量的菌体,固体培养则可以用于后续菌株保存。
保存时可以采用低温冷冻法或冷冻干燥法,将菌株保存在低温下。
总结: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主要包括采集样品、筛选菌种、菌种的筛选方法、提取纯菌种以及菌种的培养和保存。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优良的菌株,用于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处理过程。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有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厌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发酵和产气,硝化菌主要用于氨氮的氧化。
根据实际情况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菌种进行培养。
三、培养基配制1. 好氧菌培养基配制:- 水:1000ml- 葡萄糖:10g- 氯化铵:1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钾:0.5g- pH值调节至7.0左右2. 厌氧菌培养基配制:- 水:1000ml- 葡萄糖:10g- 氯化钠:5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钾:0.5g- pH值调节至7.2左右3. 硝化菌培养基配制:- 水:1000ml- 葡萄糖:5g- 硝酸铵:1g- 硝酸钠:1g- 硫酸镁:0.5g- 磷酸二氢钾:0.5g- pH值调节至7.5左右四、菌种培养1. 好氧菌培养:a. 取一定量的好氧菌接种于含有好氧菌培养基的试管中;b. 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30℃),静置培养一段时间(一般为24小时);c. 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现象,测定菌液的浓度。
2. 厌氧菌培养:a. 取一定量的厌氧菌接种于含有厌氧菌培养基的试管中;b. 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37℃),静置培养一段时间(一般为48小时);c. 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气泡和沉淀现象,测定菌液的浓度。
3. 硝化菌培养:a. 取一定量的硝化菌接种于含有硝化菌培养基的试管中;b. 在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为25℃),静置培养一段时间(一般为72小时);c. 观察培养基是否出现颜色变化,测定菌液的浓度。
五、菌种应用1. 好氧菌的应用: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可以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的处理过程中。
将培养好的好氧菌接种到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菌群的作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提高处理效果。
生活污水处理菌种培养调试

生活污水处理菌种培养调试1、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污水处理,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污水处理,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污水处理,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污水处理(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污水处理,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调试阶段2.1. 初期(3d)①首先将生化池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和部分待处理的污水,然后将污泥倒入物料化制池。
一般第1次投加20m3污泥,同时投加大粪等培养料,加水搅拌后按比例均匀投加到各生化池内。
投加培养料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控制在300mg/L为准。
然后按比例补加普钙(由于投加大粪无需补加氮源)。
②闷曝:投料后进行闷曝。
水气体积控制在1:(5~10)。
第1天曝气采取6h充氧,4h停机的方式进行。
③再次投料:经过1d闷曝后,第2天COD的质量浓度降至100mg/L左右。
需再次投料,第2次可投入10~15 m3污泥至化料池,(留下部分作为备用)。
同时投加以大粪为主的培养料,投加培养料仍以控制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300mg/L为标准。
根据需要补磷后闷曝。
④闷曝:第二、三天的闷曝可减少停机时间,生化曝气可控制为开6停2。
2.2. 中期(4~7d)一般经过2~3d的闷曝后,通过显微镜镜检,可能会看到少量的原生动物。
原则上,此时每天定时补加碳源逐步以地脚面粉为主。
同时投加普钙和尿素,以补充磷源和氮源。
补充碳源的标准仍以生化池COD的质量浓度在200mg/L左右为准。
此阶段为排除生化代谢物,生化池需适量换水,同时继续进行闷曝。
此阶段为加速污泥菌胶团的形成,在生化池中可适量投加粉状PAM。
2.3. 后期(7~10d)一般经过7~10d闷曝,生化污泥表现显淡黄色,污泥30min沉降比达到10%左右。
污水处理菌种

污水处理菌种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合理的处理方法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起着关键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菌种及其应用。
二、常用的1. 好氧菌好氧菌是一类需要氧气生长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常见的好氧菌有:(1)硝化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菌种,如亚硝化菌和硝化菌。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氮素去除作用。
(2)硝化菌:能够将亚硝酸盐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菌种。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起着氮素去除的作用。
(3)有机物分解菌:能够分解有机物质,如腐殖质、纤维素等。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起着有机物降解的作用。
2. 厌氧菌厌氧菌是一类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常见的厌氧菌有:(1)产甲烷菌: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甲烷气体的菌种。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起着产甲烷的作用。
(2)酸化菌: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的菌种。
它们在污水处理中起着有机物质降解的作用。
三、菌种的应用1.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是利用菌种进行大规模污水处理的重要设施。
在污水处理厂中,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菌种的应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
常见的菌种应用包括:(1)好氧菌的应用:在污水处理厂的好氧区域中,添加适量的好氧菌能够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氮素的去除。
(2)厌氧菌的应用:在污水处理厂的厌氧区域中,添加适量的厌氧菌能够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产甲烷的产生。
2. 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是指对家庭、学校、宾馆等单位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
常见的菌种应用包括:(1)好氧菌的应用:在生活污水处理中,添加适量的好氧菌能够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氮素的去除,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2)厌氧菌的应用:在生活污水处理中,添加适量的厌氧菌能够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产甲烷的产生,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培养菌的方法
1、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液位控制器,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O级生物池分为两级,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清水池后经机械过滤器过滤后排放或回用。
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2、处理效果:
处理设施
进水水质
(mg/L)出水水质
(mg/L)
去除率
(%)
排放标准
(mg/L)
系统包括:
格栅
污水调节池
厌氧池
接触氧
化池
消毒池
BOD5:150-250
CODcr:200-400
SS:200-400
≤20
≤100
≤70
≥95
≥85
≥70
BOD5:≤20
CODcr:≤100
SS:≤70
本工程处理的污水,究其BOD/COD值在0.5以上,属可生化性较好,因此采用A/O/O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工艺,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
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3、设计、施工范围及服务
(1)设计范围
本工程的设计范围为:污水处理站的工艺、设备、电气与自控、通风等专业的全部内容。
(2)施工范围及服务
a、污水处理站中的所有土建构筑物由业主负责组织施工。
b、处理站的总进、出水管道由业主负责施工。
c、总电源由业主负责接至控制柜。
d、污水处理设备及设备内的配件均由我公司负责提供。
e、我公司负责污水处理设备的调试,直至合格。
f、我公司免费培训操作人员,协同编制操作规程,同时做有关运行
记录。
为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服务区现状,新建污水处理装置在施工期、运营期尽量不影响高速公路和服务区的正常营运;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及管网,降低投资规模和成本;
(3)本项目的实施,选用国内先进的、有代表性的设备,较成熟的技术、工艺方案;
(4)处理后净化水可考虑循环使用,减轻处理负荷,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用水;
(5)新建污水处理装置操作、运行简便,运行成本低;(7)新建处理装置和设备、管线增设和改造时,尽量保持服务区原有景观,不破坏服务区美观效果;
(6)铺设暗管为避免大规模开挖混凝土路面,而走花池区域,对原有绿化有一定的破坏,原有绿化应恢复到位,保持原有美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