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C-80型钢轨探伤车运行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一日作业标准化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钢轨探伤一日作业标准化**工务段企业标准 Q/CR NCT52 Z004-20__ 钢轨探伤工岗位作业指导书 20__年6月1日发布20__年7月1日实施 **铁路局**工务段发布目录(一)钢轨探伤作业 - 4 - (二)道岔特殊部位探伤作业 -14 - (三)焊缝探伤作业 - 22 - (四)钢轨探伤数据分析作业 - 28 - (五)通用探伤仪数据分析作业 - 33 -版本变更信息版次修订日期更改情况说明编制审核签发V1.0 20__.9.20 根据《**铁路局工务系统作业标准(通用部分)》(南铁工务发(20__)474号)以及《**铁路局工务系统作业标准(高铁部分)》(南铁工务发(20__)470号),细化作业内容。
姜利华张远春邵建明 V2.0 20__.3.18 根据《**铁路局工务系统主要行车岗位作业指导书》(南铁工务发(20__)157号),细化作业内容。
姜利华张远春邵建明 V3.0 20__.7.1 根据20__年路局重点工作,完善相关作业内容费建泽张远春林发友 V4.0 (一)钢轨探伤作业作业目的检测各种钢轨伤损,提出伤损处理意见。
作业条件天窗点内或点外作业作业控制 1.普速线路区段钢轨探伤作业允许在天窗点外。
2.严格执行探伤一日作业标准,根据钢轨接头、钢轨焊缝、道岔部位、重点处所等地段的不同要求和规定进行钢轨探伤。
3.严格执行段制定的探伤计划和检查周期。
4.钢轨探伤数据必须全程存储。
5.执机人严格控制检查速度(无缝线路不超过3公里/小时,有缝线路不超不超过2公里/小时)。
6.每探伤1公里要调换执机人员,双机作业两机间隔要不大于50米,复线区段要迎着列车方向探伤。
7.执机人要严格执行“接头站、小腰慢、大腰匀速”的作业要领。
每半公里校正里程。
不违章、不简化作业。
8.下道避车,再上道作业必须重复探测一段,防止漏检。
9. 助听人员必须紧随仪器、细听报警、注意了望。
10.对可疑波形和报警,认真分析,校对确认,发现伤损,作成记录,打上标记,及时上传伤损信息。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与要求
1.1目的:钢轨探伤及伤损检查
1.2要求:钢轨探伤执机人员须取得铁路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颁发的1级或以上的技术资格证书,焊缝伤损的判定人员需具有铁路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颁发的2级或以上的技术资格证书。
2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
2.1适用范围:
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探伤工使用钢轨超声波探伤仪(以下简称:探伤仪)进行钢轨探伤作业。
2.2引用标准:
《工务作业标准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TB/T 2658.9-1995)
《钢轨超声波探伤仪》(TB/T2340-2012)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总工电〔2019〕34号)《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2〕83号)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试行)》(铁运〔2013〕29号)。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目次1作业条件 (2)2人员要求 (2)3作业料具 (2)4配合要求 (2)5安全风险构成 (2)6防护要求 (3)7作业程序 (3)8质量标准 (5)9作业流程图 (6)1作业条件1.1.1 V≤120km/h线路应在天窗点内作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1.1.2 120km/h>V≤200km/h必须点内作业1.2作业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2人员要求2.1 岗位要求2.1.1施工负责人应由工班长或胜任人员担任。
2.1.2 探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2.2人员配置防护人员2人,作业人员不少于4人。
3作业料具钢轨探伤仪1台、活口扳手1把、手工检查锤1把、钢卷尺1个、钢直尺1把、反光镜、照明器具。
4配合要求车务段5安全风险构成5.1违章施工作业风险5.1.1在探伤过程中发现问题不及时回放,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1.2 重新上道无回退造成钢轨折断风险5.2从业人员伤害风险5.2.1进入桥梁或长大隧道,探伤前应和巡守人员、驻站联络员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大桥上探伤时,应沿步行板走行,避免踩空。
5.2.2雨后、凝冻、结冰等天气应做好防滑措施,高道床地段提前下道避车,防止摔伤。
5.2.3施工地段探伤,要注意施工车辆的来往和线路上散放的机具、配件,防止绊脚和碰坏仪器。
6防护要求6.1线路区间作业设置驻站联络员1人、工地防护1人。
6.2道岔区段作业正线道岔作业:设置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
站线道岔作业:设置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
6.3站内作业正线作业:设置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
站线作业:设置驻站防护1人、工地防护1人。
7作业程序7.1探伤前7.1.1 作业负责人应督促检查仪器状态,机具备品和台帐记录簿。
对照作业卡片布置当天作业安排、作业要求,提出安全预警、薄弱地段预报。
并将有关安排和要求填入《探伤工作日志》。
7.1.2 检查仪器各部是否正常,调节仪器灵敏度。
灵敏度调节后须报请施工负责人确认。
钢轨探伤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钢轨探伤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目次(一)手工检查 (3)(二)焊缝探伤 (7)(三)路轨探伤 (16)(四)数据回放 (27)2(一)手工检查仪器无法检查或探伤薄弱处所,正常探伤灵敏度条件下,回波显示和报警不正常,或正常回波不显示处所,应采用手工检查。
一、检查工具:手工检查弹簧锤、电筒、反光镜、钢尺、活动扳手等。
二、手工检查按照“一看、二敲、三照、四卸”的程序进行。
1、“看”(目视检查)(1)钢轨:全面观察钢轨表面状态、注意发现伤损钢轨所具有的特征,结合仪器综合判断钢轨有无伤损。
(2)辙叉:全面观察道岔各个部位,认真检查辙岔心薄弱处所和裂纹多发生部位。
32、“敲”(弹簧锤敲击检查)(1)用小锤敲击看所发现的可疑处或不良接头、道岔部位。
小锤的重量应根据轨型而定,P43轨用0.5kg小锤、P50轨用0.7kg小锤、P60轨用1.0kg小锤检查。
敲击时做到眼看跳动,耳听声音,手感振动,综合判断可疑处所伤损。
(2)发现伤损时应依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中轻、重伤的判定标准进行判伤,并按要求打上相应的伤损标识,及时填写相应的伤损通知书,重伤钢轨应及时上报工务段调度,重伤通知书应及时交线路工区更换。
43、照(用镜子和电筒检查)(1)照轨头侧面、下颚及轨腰、螺孔、轨底,从镜子中观看裂纹,锈线或其他伤损特征。
(2)照叉趾和叉跟颚部。
4、卸(拆卸螺栓和夹板)用看、敲、照等方法检查后,发现有疑问不能确定时,应卸下螺栓或夹板进行检查。
钢轨探伤时需要拆检,应通知线路工区配合。
拆卸夹5板时,按更换夹板作业设置好防护方可进行拆卸作业。
6(二)焊缝探伤一、班前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1、点名、布置生产任务,对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安全知识教育和技术交底。
2、明确当日作业内容及作业要点、技术操作规程。
3、讲清当日作业区段的安全风险提示及风险卡控点。
二、检查探伤设备技术状态及防护备品1、检查各通道探头线及探头齐全,电源电压充足,确认仪器性能状态良好。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样本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样本
1 适用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轨探伤工从事新建无缝线路和既有线探伤作业,包括线上钢轨(直线钢轨、曲线钢轨、隧道内钢轨、桥梁上钢轨、道口钢轨)、钢轨接头、钢轨焊缝、道岔及站线等的探伤作业。
1.2 本作业指导书如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有矛盾之处,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执行。
2 作业准备
2.1 组织探伤作业人员学习本作业指导书。
2.2 对仪器的主要性能、探头性能、探伤敏感度进行测试。
2.3 检查电源,电压应保证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2.4 检查探头保护膜:保护膜内不得有气孔;保护膜应与轨面接触良好,发现保护膜变形、磨耗严重或与探头尺寸不合时,应立即更换。
2.5 探头与保护膜间的耦合剂应粘贴均匀,不得存在气泡。
2.6 安装保护膜时,弹簧压力应均匀,不得将弹簧扎在晶片连接线上,以防短路。
2.7 安装探头时,应检查探头架高低是否一致,压力是否适当,偏角方向是否正确,各种机件、部件传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曲凸。
GTC-80型钢轨探伤车简介与应用

Technology ForumGTC-80型钢轨探伤车简介与应用张永刚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本文对GTC-80型钢轨探伤车检测系统进行介绍,对其探伤检测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GTC-80型钢轨探伤车;简介;应用中图分类号:U2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4-0350-031 前言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用于检测钢轨内部各种伤损的专用设备,同时还安装了轨道状态巡检系统,可对钢轨表面及两侧状态的图像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州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配属1台GTC-80钢轨型探伤车,主要承担管内高速铁路检测,同时兼顾普速铁路检测。
本文针对GTC-80型钢轨探伤车检测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检测质量的措施。
2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检测系统简介 2.1 探伤检测系统GTC-80型钢轨探伤车的探伤检测系统由美国SPERRY 公司研制生产,采用SYS-1900系统。
SYS-1900系统共配备6个9英寸探轮,4个标准探轮(9〞60kph 探轮)和两个偏斜70度探轮(X-Fire 探轮),即每侧钢轨两个标准探轮和一个偏斜70度探轮,安装在检测小车上。
每个标准探轮内配有6个换能器,即0度、37.5度(通常称为45度)、70度三个换能器阵列及侧打换能器;偏斜70度探轮内有两个偏转70度换能器和一个0度换能器,可以检测钢轨中不同位置和不同取向的伤损(如图1)。
图1 每股钢轨探轮的布局及超声波声束方向2.2 轨道状态巡检系统轨道状态巡检系统采用6路相机(每侧轨道3路)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取轨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立体信息,可实现对轨道表面状态的全息观测。
运用6扫描成像、图像处理、数据管理、模式识别、自动控制和同步触发等技术,能够对钢轨表面及两侧状态的图像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为探伤检测分析提供辅助。
GTC-80型钢轨探伤车及其运用

关键 词 :G T C 一8 0 型 ;探 伤 车 ;钢轨 探 伤 ;轨 道巡
检 ;钢轨 轮廓 ;超 声检 测
1 概 述
道形成数 字图像 ,并 对采集 的图像 数据实现 自动轨道缺 陷识 别 ,大大减少 了人工劳动量 。截至2 0 1 2 年底 ,G T C 一
列车运行 过程 中 ,不断对钢 轨造成摩 擦 、挤压 、弯 8 0 型钢轨探伤车装车1 台 ,运行 情况 良好 。 曲和冲击作用 ,在这些应 力 的反 复作用下 ,钢轨容 易产
gtc80型钢轨探伤车是我国集成研发的新一代钢轨探伤车在原探伤系统基础上进行诸gtc一80型钢轨探伤车是为适应高速铁路检测需要而多改进并在车辆系统轨道巡检系统上采用完研制的新一代探伤车在配备钢轨超声检测系统的基础全自主化技术整车实现对钢轨伤损和轨道状态上还可配备轨道巡检系统最高检测速度达80kmh的综合检测整体检测速度达到80kmh
车车辆连挂 。动力 车 内设有 司机 室 、机器 间 、维修 间 、
厨 房 、卫 生 问等 ,检 测 车设 有 司机 室 、检测 间 、会 议 系统 ,包括超 声电子系统和探 轮支持机构两大部分 。超
室 、卧铺 间 、阀板 间等 ,动力车 、检测 车布局 见 图1 、
图2 。
声 电子 系统包 括超声探轮组件轨 道 巡检 系统上 采用 完
全 自主 化 技 术 ,整 车 实现 对钢 轨 伤损 和 轨 道状 态
的综合检 测 ,整体检 测速度 达 到8 0 k m / h 。结合 我
国铁 路 钢轨 探 伤检 测和 轨 道 巡检 的实 际情 况 ,从 整 车 结 构 布 局 、超 声检 测 系统 、 轨 道 巡检 系统 方 面介 绍G T C -8 0 型钢 轨探 伤 车及 其在 我 国铁路 钢
铁路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

钢轨探伤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与要求目的:钢轨伤损检查。
要求:钢轨伤损的判伤作业人员需具备铁道部门无损检测Ⅰ级及以上资格、焊缝伤损的判伤需具备铁道部门无损检测Ⅱ级及以上资格。
二、适用范围及引用标准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探伤工现场操作数字式钢轨探伤仪(以下简称探伤仪)对线路钢轨探伤作业。
2.引用标准《铁路线路修理规则》、TB/T2340-2012《钢轨超声波探伤仪》、GB/T10061-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工务作业第9部分:钢轨超声波探伤作业》(TB/T2658.9)。
三、仪器、探头要求钢轨探伤使用的探伤仪、探头必须符合TB/T2340-2012标准要求。
探头需经路局探伤管理组组织检测,检测合格后上道使用。
四、探伤作业(一)上道作业前检查仪器各组件状态,探头架应转动灵活、无扭曲变形、摆动灵活,探头架上的探头应灵活,探头接插件是否牢固,耦合水路是否畅通。
(二)仪器标定1.将仪器置于GTS-60C钢轨试块上,“抑制”关。
2.调整探头位置及耦合水流量,第1个水阀最大、第2个水阀适中、第3个水阀作为补充。
3.调整增益及探头,使各探头通道B型图能够清晰显示试块上所对应的人工缺陷。
4.切换各探头通道A型图,调节增益,使各探头通道草状回波均值达到满刻度15%-20%(0°除外),微调探头位置,使人工反射体回波水平移动量达到一定刻度值,即:斜70°探头通道使φ4平底孔人工伤损二次回波移动量不少于2个大格; 37°探头通道第2孔3mm上斜裂纹回波不少于0.5个大格;0°通道检测到螺孔水平裂纹与螺孔波等高,调节增益,使回波达到满刻度的80%。
5.以常速不停顿方式在试块上推行仪器,使B型图上能够清晰显示扫查范围内所有人工反射体图形,且草状回波稳定;如某通道未达到上述要求,需调节探头位置、增益和耦合水量,直至达到上述要求。
(三)仪器上道后校准1.仪器状态保持上道前标定状态,尽量寻找普通接头,在接头范围内一次性不停顿推行,使接头各反射体在B型图中显示完整,进入检测区域前不小于10m范围内观察草状回波、积分值有无变化,若草状回波高度变化量在4dB范围内可调整增益使之达标,若超出4dB范围应查看钢轨轨面状态、轨型,并做好记录,调节增益、耦合水,使达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 检查发动机机油油位:油位必须在安全油位之间,否则应 立即进行补油或放油。
3.3.4 液力变速器、车轴齿轮箱内油位应在标准刻度线上,不能 少,过少导致润滑不良;也不能过多,过多易产热升温。
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3.3.5 传动轴检查:检查输入和输出法兰处螺栓有无松动;检查 各焊接处是否有裂纹;检查传动轴防松标记是否有错位。
15 / 26
5.3 通过车站必须确认“预告信号、进站信号、道岔、行车凭证 及出站信号”。
停车
区间 信号
按规定速度行驶
注意或减速运行
5.4 运行前、运行中、运行后正确操作使用运行监控装置。 5.5 需要减速时,应先减油门,使发动机转速平稳降速至怠速, 待车速降至 30km/h 切换到二档,10km 切换到一档, 必要时施加空气 制动,使速度下降直至停车。 5.6 停稳后,将换档器置于空档位,变扭器开关置关闭位。 6 探伤检测作业 6.1 探伤系统操作控制台
防松标记
9 / 26
3.3.6 基础制动检查:检查制动单元与转向架(制动器横装时, 为安装座)的连接螺栓;检查制动器本身活动部位紧固螺栓;检查闸 瓦与车轮踏面的间隙(标准为 4~8mm);检查制动器制动和缓解动 作。
3.4 探伤人员检查内容 3.4.1 检查 1#、2#发电机组的润滑油量,润滑油应在油尺刻度范 围内。
11 / 26
3.5.2 轨廓系统工作装置检查:检查检测梁有无变形、裂纹,检 查检测梁与转向架之间连接螺栓的防松标记;
3.6GYK 检查、制动试验、拆除防溜 3.6.1GYK 检查:检查设备状况;GYK 自检;输入基础数据;录入 运行揭示命令
12 / 26
3.6.2 全制动时,制动缸最高压力 360kPa,制动缸压力自 0 升到 340kPa 小于 4s,自 360kPa 缓解至 35kPa 小于 5s;闸瓦对车轮作用 正常。
7 / 26
险。 A b
a
j
D
I
h
c
d
e
f
g
B
C
3.2.5 管理人员检查线路: A→B→C→D→A 3.2.6 探伤人员检查线路:i→j,f→e 3.2.7 巡检人员检查线路:g→f,h→i 3.2.8 轨廓人员检查线路:j→a,e→d 3.2.9 司机检查线路: a→b→c→d→g→h→a 3.3 司机检查内容(详见探伤车检查保养作业指导书) 3.3.1 检查五证三书
2 / 26
一、作业介绍
适用范围:适用于探伤车检查保养作业人员。 人员要求:取得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 上道作业:点名分工,预班会;检查保养。 下道作业:退班会。 作业要点: 1.探伤车工长把作业信息预报给司乘人员,根据站场环境强调安 全。 2.准备好工具材料,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设好防护后下车进行 检查保养作业。 3.重点做好发动机、发电机、走行系统、传动系统和检测系统的 设备状态确认、维护和保养。 4.GYK 版本、基础数据和揭示命令等必须司机、副司机和添乘人 员共同复核。 5.制动机性能检查、GYK 自检司机与副司机要做好配合和互控。 6.探伤检测作业。 7 探伤车运行作业。
P88-1 发电机 (1# 机 组)
3.4.2 检查各控制开关是否在规定位置;
10 / 26
DM65 发电机 (2#机
组)
3.4.3 检查藕合水箱内藕合水容量;
3.4.5 探伤装置检查:检查各连接部件及紧固螺栓有无松动;检 查各轮探头的信号线;检查锁定机构工作是否正常;
3.5 巡检人员检查内容: 3.5.1 清洁巡检系统摄像机玻璃窗;
3 / 26
二、作业流程图
施工预班会
班前点名
动车前检查
全员参加、总结昨日作 业情况、当时作业安排、 安全预想
统一着装、全员参 加、安全预想、班前 抽问
按动车前要求进 行检查
调车转线
区间运行
探伤检测作业
确认进路和信号、车 机联控
确认信号、车机联控、 控制运行速度
探伤检测、数据回 放、检测报告
调车转线
合上 探伤 照明 断路 器
合上 耦合 水加 热断 路器
6.6 探伤系统触摸控制面板
19 / 26
合上 风箱 加热 断路 器
6.7B 显界面
6.8 按要求对示波器进行设置
20 / 26
6.9 应用 SYS1900 超声检测系统对钢轨进行超声检测时,需要设 置用于超声回波 A 型显示的示波器的一些基本参数,进而满足钢轨 探伤的基本显示要求,具体的设置步骤如下:
16 / 26
探伤操作台
6.2 速度编码器万转置“左”,选择检测车左侧速度编码器信号给 系统柜;速度编码器万转置“右”,选择检测车右侧速度编码器信号 给系统柜。
速度 编码 器选 择开 关
小键 盘选 择开 关
6.3 小键盘万转置“A”,检测车小键盘得电,系统柜接收检测车 小键盘数据;小键盘万转置“B”,动力车小键盘得电,系统柜接收动 力车小键盘数据。
6.9.4CH2 的“VOLTS/DIV:幅度调节”旋钮,设置 CH2 为 2V,如 显示界面图;
6.9.5 旋转“SEC/DIV:水平时间刻度”旋钮,设置为 M 25.0μs; 如显示界面图 所示;
6.9.6 按下“TRIG MENU:触发菜单”按钮,在触发菜单 所示的“信 源”选项中选择“Ext:外部触发”;旋转“触发电平”旋钮,大概调节 到 1V 左右即可,显示界面图 所示 Ext 为 864mV; 旋转 CH1 上面对应的“POSITON:垂直位置”旋钮,使 CH1 的波形显 示在屏幕垂直方向的合适位置;接着,旋转 CH2 上面对应的“POSITON: 垂直位置”旋钮,使 CH2 的波形显示在屏幕垂直方向的合适位置; 然后旋转“HORIZONTAL POSITION:水平位置”旋钮,使 CHI、CH2 的 波形显示在屏幕水平方向的合适位置;
6.4 探伤检测总电源提供的前提下,合上总开关断路器后,右操 作控制台面板上的相序表四个绿灯亮,3 个交流电压表显示 220V。
17 / 26
6.5 合上各个控制开关
合上 检测 系统 断路 器
UPS 电 源显 示
合上
机柜 空调 断路 器
合上 控制 系统 断路 器
18 / 26
合上 监控 系统 断路 器
预班会和班前点名要做好安全预想,着重强调作业中的安
5 / 26
全注意事项。
2 班前点名 2.1 出乘前作业人员应着装整齐、夜间应有足量的照明灯具;由 作业负责统一带领全体作业人员集中上班。 2.2 严格按照预班会上规定时间认真落实班前点名会及做好录音。 录音抬头为:x 年 x 月 x 日,x 工区施工班前点名会,作业负责人: xxx。 2.3 工区班前点名时应列队整齐,逐一点名。 2.4 班前点名全部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明确当日运行安排,做好 班前安全预想,布置安全风险卡控重点,传达到每一名作业人员;班 前点名会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落实。 2.5 坚持好每日班前安全抽问制度,抽问内容及回答情况如实记 录到施工日志中。 2.6 机组负责人根据工区班前点名会的要求,做好机组具体分工 和各号位安全风险卡控重点安排。
6 / 26
3.动车前检查 3.1 整车布局及号位位置
副司机
司机
动力车布局
探伤系统操作人员
司机
探伤回放人员
巡检操作人员
副司机
3.2 检查走行线路图 3.2.1 按照分工对全车进行运行前的检查。工班长及包保干部对全车 进行检查。 3.2.2 按规定穿戴工作服。 3.2.3 夜间必须带好照明设备。 3.2.4 动车前未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存在设备脱落、运行事故等风
4.3 手工扳道的站内调车:执行要道还道的规定,并确认道岔进 路。
4.4 调车转线,对调车信号必须由近至远逐个确认,逐个呼唤。 5 区间运行作业 5.1 起动运行前,必须二人以上确认行车凭证、发车手信号、出 站信号(发车进路信号)、进路表示器显示正确。
出发 信号
司机 无线 列调 呼叫 车站
5.2 一档起步运行后,应继续平稳提高发动机转速。从低档位换 入高档位时,先将发动机转速升至 2000r/min,待车速增至下一档 位速度范围(一档:20km/h 以下;二档:20-40km/h;三档:40km/h 以上)时,再换入高一档位;20km/h 切换到二档,40km/h 切换到三 档。
6.9.7 按下“CURSOR:光标”按钮,在显示所示的“类型”选项菜 单中选择“时间”类型,然后旋转“多用途”旋钮,使光标 1 与超 声波的始脉冲的上升沿对齐,接着按下“光标 2”选项按钮,旋转“多 用途”旋钮,调节光标 2 的指示位置,使显示屏中“Δt”显示为 92 μs 即可;
6.9.1 按下“AUTO:自动设置”按钮,等待几秒钟,让系统自动设 置完成;
6.9.2 按下“UTILITY:辅助功能”按钮,在下图所示的“Language: 语言”选项中选择“中文简体”;
6.9.3 旋转 CH1 的“VOLTS/DIV:幅度调节”旋钮,设置 CH1 为 2V,如显示界面图;
21 / 26
GTC-80型钢轨探伤车运行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作业介绍…………………………………………………………3 二、作业流程图………………………………………………………4 三、作业程序、标准及示范…………………………………………5 1 施工退预班会………………………………………………………5 2 班前点名…………………………………………………………… 6 3 动车前检查………………………………… ………………………7 4 调车转线……………………………………………… ……………13 5 区间运行…………………………………………………………… 15 6 探伤检测作业………………………………………………… ……16 7 驻地检查…………………………………………………………… 23 四、工装设备检测器具及材料………………………………………24 五、附件………………………………………………………………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