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做扒鸡“八大家”,

合集下载

德州八鸡

德州八鸡

德州扒鸡“德州扒鸡”原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山东德州的传统风味菜肴。

它最初是由德州德顺斋创制。

在清朝光绪年间,该店用重1000克左右的壮嫩鸡,先经油炸至金黄色,然后加口蘑、上等酱油、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和饴糖等调料精制而成。

成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久便闻名全国。

“德州扒鸡”从创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许多南来北往的旅客经过德州,都要慕名购买扒鸡品尝;各国来华参观旅游的外宾亦十分喜爱“德州扒鸡”。

[原料]鸡1只(重1000克左右),口蘑、姜各5克,酱油150克,精盐25克,花生油1500克(约耗100克),五香料5克(由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组成),饴糖少许。

[做法]1、活鸡宰杀煺毛,除去内脏,清水洗净。

将鸡的左翅自脖下刀口插入,使翅尖由嘴内侧伸出,别在鸡背上;将鸡的右翅也别在鸡背上。

再把腿骨用刀背轻轻砸断并起交叉,将两爪塞人腹内,晾于水分。

2、饴糖加清水50克调匀,均匀地抹在鸡身上。

炒锅加油烧至八成热,将鸡放入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沥油。

3、锅上旺火,加清水(以淹没鸡为度),放入炸好的鸡和五香料包、生姜、精盐、口蘑、酱油,烧沸后撇去浮沫,移微火上焖煮半小时,至鸡酥烂即可。

捞鸡时注意保持鸡皮不破、整鸡不碎。

[特点]色泽红润,鸡皮光亮,肉质肥嫩,香气扑鼻,味鲜美。

[关键]要注意选用鲜活嫩鸡,一般用1000~1250克左右重的鸡,过大过小均不适宜。

烹制时油炸不要过老。

加调味入锅焖烧时,旺火烧沸后,即用微火焖酥,这样可使鸡更加入味,忌用旺火急煮。

德州扒鸡德州的传统风味名吃,又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

它最初是由德州"德顺斋"创制。

清朝光绪年间,该店用重1000克左右的壮嫩鸡,先经过油炸至金黄色,然后加口蘑、上等酱油、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和饴糖等调料精致而成。

此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久便闻名全国。

德州扒鸡集团PPT精选文档

德州扒鸡集团PPT精选文档

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
• 一、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核心竞争力 • 二、产品由高温向低温转变,引导绿色消费理念 • 三、明确销售核心地位 • 四、多元化发展
品牌打造
• 养殖基地 • 加工基地 • 科研中心 • 冷链配送
养殖基地
有机生态散养 枣林生态散养 槐林绿色散养 规模绿色养殖
养殖基地
• 有机生态散养:
贵在新鲜
品质——全程冷链安全直供
• 为了保证“德州”牌扒鸡优良品质,让各地的消费者都可 以品尝到口味纯正的产品。公司坚持“扒鸡每日送,新鲜 每一天”的营销理念,自购了多辆冷藏运输车,配备进口 制冷机组。建立了完善的全程冷链配送体系,所有自运车 辆都安装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在途车辆调度达到 实时化操作,保障了产品由储存仓库到全国销售终端的全 程冷链。另外,车队每天都要对冷藏车进行清洗,确保运 输过程无污染。
• 盛于当今:“一唱雄鸡天下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也 给扒鸡行业带来了新生,扒鸡铺 发展到三十多家,年销扒鸡40多 万只。一九五六年,在首都北京 举行了建国后的首次“全国食品 展评会”,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在 会上独占风采。新闻界、美食家 们赞誉德州扒鸡为“中华第一鸡 ”。物馨声远,“德州扒鸡天下 第一”的赞誉也由此而起。而今 ,“德州牌”扒鸡被评为“中国 驰名商标”、 “中华老字号”, 集团被评为“中国肉类产品行业 五十强企业”。
香飘三百年
——德州扒鸡集 团
集团简介
• 山东德州扒鸡集团是以种禽养殖、肉禽蛋加工、餐饮服务 、食品经营为主的省级企业集团,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 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中国肉类食品行业五十强 企业,全国少数民族清真食品类定点生产企业,中华老字 号企业,银行信用等级AAA级

关于德州扒鸡的故事

关于德州扒鸡的故事
话说,这一天他卖完了扒鸡后,随即请来了先生给母亲看病,等看完病、开完药方,等送走了先生,他再给母亲吃饭、洗脚等,等伺候母亲睡下后,时间就很晚了。他为了明早不误母亲喝药,并再多做几只鸡。就不顾已是深更半夜的时分,要去“颐寿药铺”给母亲抓药。去“颐寿药铺”要路过“九达天衢”牌坊,去时一路无事。
天色己晚,人家Leabharlann 铺早就上了门,他给人家说了好多好话,花费了好长的时间才把药抓回来。当他再次路过牌坊时,东北角那块趴石蛤蟆的石座上飞起一只鸡,落到了他的肩上,无论他怎么赶,那只鸡就是不离开他的肩膀,这是为何那!
在德州的小商小贩中,当然离不开扒鸡这个行当,仅西关个码头周围就有七八家扒鸡铺。他们都是自做自销,不知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声誉,这些小商人都有个定量的习惯,何为定量哪,就是所做扒鸡的数量和配料基本一致,他们宁愿少做、少盈利,也不降低质量标准。正是这个良好习惯,使德州的扒鸡名震天下,可他们却富不起来。
话说,西关有一家娘俩开的小扒鸡铺,每天就做十几只鸡。娘俩饿不着、也撑不着。儿子贾福身强力壮、且特别孝顺,他总是累活他抢着干、好吃的留给娘。为了让娘少干点活,他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尽快处理完外面的事后,赶快回家来忙活。
当这个南方蛮子,按照他精心设计的盗宝计划,快要捉到金蛤蟆时,南方蛮子怀里的金鸡活了,在他的怀里抓他、啄他、他一慌张脚下一滑,就同石蛤蟆一起滚到了河里。蛤蟆掉进河里就游走了,给桥口街附近,留下了蛤蟆多的景观。可这个南方蛮子,他却被河水冲到了回龙坝的漩涡里淹死了。
再说那只鸡,当南方蛮子快要滚到河里时,就从他的怀里飞了出来,站在石蛤蟆趴的石台上不动了。当贾福给他母亲抓了药路过牌坊时,这只鸡就飞到了他的肩上,说什么也不动了。
第二天,贾福试着做了二十只,仍被抢购一空。天天如此,不仅不用再到码头上去叫卖了,还出现了头一天预订的事。无奈贾福添置了大锅,每天做五十余只了,可仍是供不应求。贾家的扒鸡销路大开,名声大振。

扒鸡、烧鸡、熏鸡、烤鸡...多种鸡肉工艺配方大放送!

扒鸡、烧鸡、熏鸡、烤鸡...多种鸡肉工艺配方大放送!

扒鸡、烧鸡、熏鸡、烤鸡...多种鸡肉工艺配方大放送!一、德州扒鸡德州扒鸡又称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山东德州的传统风味特产。

由于制作时扒鸡慢焖至烂熟,出锅一抖即可脱骨,但肌肉仍是块状,故名“扒鸡”。

产品色泽金黄,肉质粉白,皮透微红,鲜嫩如丝,油而不腻,熟烂异常。

1、参考配方光鸡200只,食盐3.5kg,酱油4kg,白糖0.5kg,小茴香50g,砂仁10g,肉豆蔻50g,丁香25g,白芷125g,草果25g,山柰75g,桂皮125g,陈皮50g,八角100g,花椒50g,葱500g,姜250g。

2、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宰杀、整形→上色和油炸→焖煮→出锅捞鸡→成品。

3、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选择健康的母鸡或当年的其他鸡,要求鸡只肥嫩,体重1.2~1.5kg。

2)宰杀、整形颈部刺杀放血,切断三管,放净血后,用65~75℃热水浸烫,捞出后立即煺净毛,冲洗后,腹下开膛,取出所有内脏,用清水冲净鸡体内外,将鸡两腿交叉插入腹腔内,双翅交叉插入宰杀刀口内,从鸡嘴露出翅膀尖,形成卧体口含双翅的形态,沥干水后待加工。

3)上色和油炸用毛刷蘸取糖液(白糖加水煮成或用蜜糖加水稀释,按1∶4比例配成)均匀地刷在鸡体表面。

然后把鸡体放到烧热的油锅中炸制3~5min,待鸡体呈金黄透红的颜色后立即捞出,沥干油。

4)焖煮将香辛料装入纱布袋,随同其他辅料一起放入锅内,把炸好的鸡体按顺序放入锅内排好,锅底放一层铁网可防止鸡体粘锅。

然后放汤(老汤占总汤量一半),使鸡体全部浸泡在汤中,上面压上竹排和石块,以防止汤沸时鸡身翻滚。

先用旺火煮1~2h,再改用微火焖煮,嫩鸡焖6~8h,老鸡焖8~10h即可。

5)出锅捞鸡停火后,取出竹排和石块,尽快将鸡用钩子和汤勺捞出。

为了防止脱皮、掉头、断腿,出锅时动作要轻,把鸡平稳端起,以保持鸡身的完整,出锅后即为成品。

二、道口烧鸡道口烧鸡是河南传统的地方特产,历史悠久。

其特点是造型美观,皮色鲜艳,香味四溢;熟烂适中,用手一掰,骨肉分离,用牙一咬,肉茬整齐;五香酥软,肥而不腻,骨酥可嚼。

德州特色名吃集锦

德州特色名吃集锦

德州特色名吃集锦一、德州扒鸡古城德州,九达天衢京杭大运河贯通州城南北。

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德州扒鸡就被列为山东贡品送入宫中供帝后及皇族们享用。

五十年代,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从上海返京途中,曾多次在德州停车选购德州扒鸡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

德州扒鸡因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倍受中外人士的青睐,凡品尝者无不拍手称绝,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山东历史传统名吃——五香脱骨扒鸡,最早创产于禹城,因其工艺独特、用料考究、肉烂脱骨、营养丰富等特点而远近闻名。

据传乾隆年间就盛传全国,被列为山东贡品之一。

1919年载入《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列为《中国名菜谱》145中名菜之首,并有“脱骨扒鸡、宗法禹城”的记载。

据《禹城县志》记载,制作扒鸡最早的禹城城北月牙湾村民王明奎,其祖辈皆以煮鸡为生。

他家把杀好的鸡将两腿交叉别入膛内,把两翅膀从鸡脖的刀口插入,让翅尖从嘴的两侧伸出,然后放上常用的佐料,曰“扒鸡”。

后来,为招揽生意,他请一名老中医开了丁香、桂皮、花椒、大料、小茴香等5味调味品,煮出的扒鸡,大开胃口,那时叫做“五香扒鸡”。

王明奎18岁那年(清光绪十七年,即公元1891年)秋季的一天傍晚,他把20多只鸡煮在锅里,灶中多加劈柴,燃起火就去歇息,由于劳累,醒来时天已大亮,炖时大过,锅里的鸡塌了下去,一提鸡腿,骨肉分离。

他哭笑不得,只好用铁笊篱小心地把鸡捞到篮子里提到县城去卖,并将煮烂的鸡取名叫“五香脱骨扒鸡”。

在县衙门口叫喊了几声后,“脱骨”二字便引起众人注意,霎时间招来了许多食客。

从此,他家煮鸡都长时间炖煮,直至脱骨,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

因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名声大振,南北驰名。

于次年初(1892年)在德州办起了以经营脱骨扒鸡为主的小饭庄,从此,禹城五香脱骨扒鸡便传入德州。

另外,王明奎有个儿子叫王吉三,爷俩凭着一手高超的技术,先后在禹城火车站、德州、济南、沾化、利津等地开设了扒鸡铺,禹城五香脱骨扒鸡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自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起,随着津浦铁路的修筑和通车,禹城以制作扒鸡为生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名老厨师名叫王玉亭,是城关马屯村人,他不断改进工艺,制作的扒鸡质量超过了王明奎,使扒鸡这一美食更加发扬光大。

扒鸡故乡让你垂涎欲滴的名小吃

扒鸡故乡让你垂涎欲滴的名小吃

扒鸡故乡让你垂涎欲滴的名小吃扒鸡故乡让你垂涎欲滴的名小吃贾云峰(2010-10-25)物因火炙而成食,美味是最纯粹的人间烟火。

慕扒鸡之名而来德州,而在这里,让人垂涎三尺的,又何止扒鸡一道。

德州的美食味道齐全讲究,酸甜苦辣咸,样样皆可逐一品尝。

因此,游走其间,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最地道的德州美食,未见起色,先闻其味,萦绕三街九巷,寻味而行,更有千般风物美景,万般人文故事一一呈现,直教人行无止,品无尽。

德州扒鸡,美味到连骨头都不想吐出来德州扒鸡叫人馋涎欲滴来到德州,不能不吃的就是德州扒鸡。

正宗的德州扒鸡色泽红润、肉质肥嫩、味道鲜美、香气扑鼻,其全名为“五香脱骨扒鸡”,妙就妙在这“脱骨”二字,德州扒鸡是典型的“吃鸡不吐骨头”,一只扒鸡吃下去,基本没什么可剩下的,因为连骨头都酥软而溢香,入口即化,即便你想吐出骨头来,那也是难事。

据说清乾隆帝下江南时曾在德州逗留,点名要韩家做鸡,品尝后龙颜大悦,赞曰“食中一奇”,从此,德州扒鸡便成了朝廷贡品。

德州扒鸡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一是选料严格。

德州扒鸡行业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原料是基础,生产加工是保证。

”其制作扒鸡使用的毛鸡必须是鲜活健壮的。

二是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分为四步:宰杀、整型,烹炸和配料焖煮。

在最后一个环节要用旺火煮,微火焖,浮油压气,雏鸡要焖6至8小时,老鸡则焖8到10小时。

配料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草果、陈皮、三萘、砂仁、生姜、小茴香、酱油、白糖、食盐等16种。

这样制出的扒鸡,色泽金黄透红,肉质松软适口,外形完整美观,并具有开胃、补肾、助消化的作用。

有“中华第一鸡”美誉的德州扒鸡,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已成为一种文化。

8大菜系,有“国宴鸡”、有“四大名鸡”、有“非遗”你都吃过吗!

8大菜系,有“国宴鸡”、有“四大名鸡”、有“非遗”你都吃过吗!

8大菜系,有“国宴鸡”、有“四大名鸡”、有“非遗”你都吃过吗!给您带来最新的美食资讯,家庭最实用的烹饪技巧,关注「辣爸食堂」幸福每一天鸡,在中国饮食文化里跟鱼的地位一样重要。

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

鸡与“吉”同音,寓意“吉祥如意”。

无论过年过节、亲朋聚会,鸡与鱼在宴席上是必须要有的,“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吉星高照”、“万事大吉”都跟“鸡”有关。

所以,宴席中,鸡跟鱼一样是必须不能少。

中国对鸡的烹饪技法可谓变化万千,炖、炒、煎、炸、烤、蒸、煮、焖、焗、腌、腊、酱等技法在鸡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没有哪一种技法不能做鸡,也没有那一种调料不能入味。

全国各大省市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烹饪方法和吃鸡历史。

八大菜系是中华美食区域性菜系的划分,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每一大菜系中都包含了对鸡的不同的烹饪方式和历史演变。

那么关于鸡的菜肴,在八大菜系里各自都有什么代表菜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八大菜系中关于鸡的名菜。

1、鲁菜德州扒鸡德州扒鸡,又称为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鲁菜经典中的经典名菜。

清乾隆年间德州扒鸡作为贡品美食供宫中享用。

解放后,宋庆龄曾多次赠送给毛泽东主席以示敬意,德州扒鸡名扬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鸡”。

德州扒鸡的原型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市面上出现了“烧鸡”,色泽红润、香嫩可口。

古代的鸡十分珍贵,烧鸡为达官贵人们的美食,此为德州扒鸡的原型。

烧鸡经过不断的改进和调整,直到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一个姓贾的烧鸡老板,煮鸡时不小心把鸡煮过了头,没办法又不能浪费,于是就尝试拿到街上售卖。

没想到因为煮得太久,竟然肉烂味鲜,就连骨头一嚼也都是是又酥又香,直接可以吃掉,被一位老秀才起名叫“五香脱骨扒鸡”。

随着经济发展,德州扒鸡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景象,德州扒鸡在中华大地上声名远播,已然成为了德州的代名词,为途径德州乃至山东必带的地方特产,美食家们赞誉德州扒鸡为“中华第一鸡”。

《语文天地7》德州扒鸡

《语文天地7》德州扒鸡

《语文天地7》德州扒鸡德州扒鸡产地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德州在历史上就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素有“九达通衢,神京门户”之誉。

此处人杰地灵,物产富饶,当地所产的德州扒鸡更是名噪天下。

德州扒鸡来历德州扒鸡是由烧鸡演变而来,其创始人为韩世功老先生。

据《德州市志》、《德州文史》记载:韩记为德州五香脱骨扒鸡首创之家,产于公元1616年(明万历43年),世代相传至今。

清乾隆帝下江南,曾在德州逗留,点名要韩家做鸡品尝,后龙颜大悦,赞曰“食中一奇”,此后便为朝廷贡品。

1911年(宣统3年),韩世功老先生总结韩家世代做鸡之经验,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五香脱骨扒鸡”,社会上习惯把韩世功先生称为第一代扒鸡制作大师。

二十世纪初,德州经营烧鸡者更如雨后春笋,名店众多,相互竞争,皆在质量上狠下功夫。

始有“宝兰斋”店主侯宝庆,悉心研究,在烧鸡、卤鸡和酱鸡的基础上,根据扒肘子、扒牛肉的烹调方法,开创了扒鸡生产工艺。

至1911年,德州老字号“德顺斋”烧鸡铺掌柜韩世功等人,对传统的工艺与配方进行改进,添加了多味健脾开胃的中药,又结合侯宝庆制作烧鸡、扒鸡的经验,揉进了炸、熏、卤、烧鸡的方法,既考虑了当地习俗,又兼顾了南北口味,经多次试制,终于生产出了“五香脱骨扒鸡”:因为是加入了多种药材烧制,故称“五香”;成熟后提起鸡腿一抖,肉骨即行分离,谓之脱骨。

他们制作的扒鸡炸得匀,焖得烂,香气足,且能久存不变质,故很快在市场上打开销路。

尤其是津浦铁路通车后,德州扒鸡的名声也随着旅客的尝食,远播南北,成为北方整鸡卤制的特色名吃。

德州扒鸡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德州扒鸡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又有了很大的改进。

五十年代初,德州市成立了国营食品扒鸡公司,集中经营扒鸡。

该公司汲取百家之长,保持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名食的独特风味,曾被山东省商业厅和国家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1956年在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一等名牌产品,1983年被评为中国“十名鸡”第一名,还被第一次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中国名菜谱》第六辑列为145种名菜之首,更加蜚声海内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扒鸡“八大家”,
崔长清和张树林都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两人祖上都是制作扒鸡的世家,到他们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了。

说起德州扒鸡在近现代的发展,两位老人如数家珍。

在民国初年,德州祖传做扒鸡的有“八大家”,包括张、崔、韩、吴、赵、宋、徐、陈家,这“八大家”都是扒鸡民家,至少三代都从事扒鸡经营。

崔长清说,在旧社会,做扒鸡营生的都是穷人,和杀猪宰羊的人为伍,被称为“屠户”,崔长清兄弟6人,他排行老四,因人口多,生活困难,他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退学帮助家人打理生意。

德州因紧领运河,又是京津门户,例利的交通使德州扒鸡远近闻名。

特别是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很多精明的扒鸡制作人纷纷到火车站附近卖扒鸡。

他们中有的购买站台票到炎车内卖扒鸡,这其中就包括崔长青家,有的则和张树林家一样在火车站附近摆摊出售。

这使德州扒鸡的销量大增。

“那时候卖扒鸡不用秤,论个儿卖。

”张树林说,“扒鸡分为大中小三类,一元钱能买两只大的,能买中等个儿的三个,个儿小的能买四个。

那时候,一天煮多少卖多少,生意好得不得了啊”。

可好景不长,1937年7月抗战爆发,9月份,战火就烧到德州。

张树林说,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德州扒鸡曾让日本鬼子垄断经营过“那是德州扒鸡最黑暗的时期”。

1937年9月,9架日本轰炸机轰炸了德州火车站的石家。

随后,日寇
的铁蹄就踏进了德州。

崔长清回忆说,鬼子来了后,所有的商户都关门歇业了。

因火车站被炸毁,在车站内外经营扒鸡的所有商户也都四散逃命。

“我跟随舅舅跑到火神庙街,因为到处都是鬼子,实在没有去处了,我家从原来的西宫廨(今广电中心后)搬到了车站街后的苇子厂街。

”崔长清说,“等稍稍稳定后,就又重新做起扒鸡来——不管怎样,总不能丢了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啊。


到1939年,铁路修好火车通车后,崔长清的父亲崔金禄联合原来经营扒鸡的15个商户申请进站销售扒鸡,没想到生意刚刚有了起色,日本鬼子就将目光瞄准了德州扒鸡。

1941年,一个叫佐佐木的日本商人,强行赶走了所有商户,由他独家在站内经营扒鸡。

佐佐木成立了所谓的“丸龙商会”,强制原来经营扒鸡的技术人员为他做苦力。

当时15岁的崔长清,也被强行拉去做工。

“那是最暗无天日的时候。

咱是亡国奴啊,为了活命,也为了不丢了手艺,就得忍气吞声。

”崔长清说,“好在鬼子被打跑了,德州扒鸡又重新回到咱们中国人手里。


新中国成立后,德州扒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52年,为响应国家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由张树林和崔长清组织了“扒鸡联营社”,张树林为经理,崔长清为副经理。

“当时的9家扒鸡店一共26人全部时入扒鸡联营社,同时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

”张树林说,“当时要在德州买扒鸡,只能到扒鸡联营社。


到1956年2月,扒鸡联营社进入当时的国营德州地区食品分公司。

同时,德州扒鸡工厂成立了,张树林为厂长,崔长清为副厂长。

从那以后,国营德州地区食品分公司就有了扒鸡这个品种。

崔长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激动不已,“当时连技术、资金、设备带人员全部交给国家了,联营社的26人也全部成为国家正式职工。

”张树林说:“我俩当时就办理了转干手续,被定这23级,每月开工资四十五块五。


成为国营公司后,扒鸡生意好得出奇,1957年全年最高销量达75万只。

“中华第一鸡”的由来
都说德州扒鸡是“中华第一鸡”,这一称谓是怎么来的?说起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故事的的主人公就是崔长清。

1956年7月,当时的中央商业都在北京召开肉食禽蛋食品展览评比大坐。

说起当年那段经历,老人仿佛又回到了51年前。

“我当时带着长年老汤和各种调料就去了,到北京后的第二天晚上就开始加工扒鸡。

”崔长清说,“加工的地点在北京市食品公司的一个大车间,和咱德州扒鸡在一个区域的是安徽‘符离集烧鸡’”。

当时我就想:都是制作鸡的,咱不能输给他们。

那天晚上,崔长清一宿没合眼。

宰鸡、褪毛、造型、盘别、油炸,崔长清都做得一丝不苟,惟恐有一丁点儿闪失。

在用慢火焖煮了8个小时后,天也大亮了。

崔长清揭开锅盖取出扒鸡不长时间,就围上来好多人。

“差不多整个车间的人都来了。

”“崔长清说,“他们都停下手里的话,循着香味找过来。

当时好多人都说要
买,我一见这阵势,就拆了一只扒鸡让他们尝尝。

尝过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纷纷说原来只听说过德州扒鸡,没吃过,这回算见识了,果然名不虚传啊!”
当时在天坛设立的销售部,忖门以成本价销售展品。

在所有展品中,德州扒鸡一枝独秀,深受北京市民追捧,每天展出的扒鸡都被抢购一空。

在这次展评会上,德州扒鸡一鸣惊人,获得总评高分——99.8分,在南京板鸭、金华火腿、河南道口烧鸡等众多美味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中华第一鸡”。

在那次展会上,崔长清也接受了诸多媒体记者的采访。

这其间发生的一件趣事,至今还让崔长清津津乐道。

一位叫贝巴的捷克斯洛伐克记者采访崔长清时,问了这样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他说在火车上看到有个小牌子上写着“小心扒手”四个字,为什么德州扒鸡也用这个“扒”字呢?
这个问题是崔长清始料不及的,但仅有小学文化的他凭着多年制作扒鸡的经验,向这位记者解释,“中国的汉字一字多意,小心扒手里的这个“扒”是偷的意思,而在“德州扒鸡”里,这个“扒”是一种烹调技术,代表熟烂脱骨的意思。

”说着,崔长清将手的扒鸡一抖,嫩肉就纷纷落在盘子里。

这位外国记者对此连连称是,说崔长清回答得既形象又到位。

薪火相传代代不息
到了20世纪80年代,张树林和崔长清相继退休,但他俩还多次代表德州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优质产品评比会,他们制作的德州扒鸡连续
三届获得省优部优产品。

步入晚年的张树林和崔长清,仍时刻关心着扒鸡事业,定期兴办培训班培养扒鸡技师。

目前,已经有近60人成为扒鸡技师。

1986年,他俩还参与筹划创办扒鸡美食城。

很多人或不许不知道,现在人们经常食用的真空软包装扒鸡就是张树林和崔长清两人研发的。

当前制作扒难所采用的蒸汽和热焖新工艺,也是两位老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鉴于崔长清和张树林多年对德州扒鸡事业的贡献,1987年12月,当时的德州市人民政府向张树林和崔长清颁发了“特级扒鸡技师”证书,这是市政府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颁发此类证书,全市仅他两人获此殊荣。

因对集团的特殊贡献,2000年1月,张树林和崔长清被德州扒难集团授予“终身高级技师”荣誉称号。

现在,张树林和崔长清都已步入耋耋之年,但他俩仍然耳聪目明。

目前,两位老人正在紧张整理一本名为《德州扒鸡香溢三百年》的长篇回忆录,“我们是第九代人,可不能让扒鸡技艺到此结束。

”这是张树林和崔长清两位老人的共同心声,“我们要为后人留下一笔财富,让后人了解德州扒鸡的历史,让德州扒鸡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